第九回 傅太後深算老謀 定陶王入繼大宗
字數:8493 加入書籤
1
定陶王劉欣的祖母傅太後,就是劉驁(漢成帝)之父元帝劉奭最寵愛的妃嬪傅昭儀。
當年,因元帝劉奭專寵妃嬪傅氏以及傅氏的兒子劉康,皇後王政君曾經日夜擔憂,母子倆的地位不保,從此與傅氏母子,有了隔閡芥蒂。
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這一年,定陶王劉欣奉召進京,朝拜皇帝和太後。
傅太後消息靈通,嗅覺敏銳,知道此次上京不同尋常,猛然意識到了皇帝沒有親生皇子的機遇。
於是,傅太後借機與自己的孫子定陶王劉欣一道,前往京師長安,朝見皇帝劉驁和皇太後王政君。
劉欣的祖母傅太後,年輕時就大受元帝(劉奭)的寵愛,此時雖徐娘半老,還風韻猶存。
傅太後聰明伶俐,見多識廣,善於左右逢源,深得結交人緣的精髓。
傅太後私下攜帶了很多金銀珠寶,土產方物,去賄賂饋贈給皇帝寵愛的趙皇後、趙昭儀姐妹等皇親國戚,以及在朝廷上有話語權的當權人物王氏家族的驃騎將軍曲陽侯王根等著名人士。
傅太後希望,通過他們這些權貴人物的大力遊說幫助,能夠說服皇太後(王政君),以促成皇帝將定陶王劉欣立為太子,成為劉驁的嗣子。
趙皇後、趙昭儀姊妹,皇太後之弟曲陽侯王根等,見成帝劉驁一直無子,也想預先私自結交諸侯王,保全自己的榮華富貴,以為長久之計。
傅太後的不懈努力,很快就有了回報。
劉驁的舅舅驃騎將軍曲陽侯王根,皇後趙飛燕、昭儀趙合德姊妹等,開始輪流不斷地在劉驁和皇太後的麵前,竭力稱讚定陶王劉欣的才幹和孝順,讚揚定陶王劉欣的賢能品行,勸說皇帝和太後拿定主意,立定陶王劉欣為繼嗣。
實際控製漢朝廷大權的皇太後王政君以及侄子大司馬王莽,其實更中意劉驁的弟弟中山王劉興。
除了中山王劉興老實巴交,不善心機,容易控製以外,皇太後王政君、大司馬王莽中意中山王劉興,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山王劉興的娘親馮昭儀,低調謙遜,知書識禮,沒有傅昭儀那麽張狂好勝,也沒有因為爭寵,與王政君結下怨恨。
但聽慣了兄弟侄子們以及趙皇後姐妹對定陶王劉欣的美言善譽,皇太後王政君也開始有些動搖。
卻不過他們的一再推薦,皇太後王政君也逐漸認可了他們的建議。
皇太後王政君也開始覺得,定陶王劉欣是更加合適的人選,心裏開始有些動搖了,但依然猶豫不決,一直都沒有明確表態,要支持定陶王劉欣。
2
實際上,在選擇皇帝繼承人方麵,心情最為迫切的,最看好自己的侄子劉欣的,還是皇帝劉驁。
劉驁多年無子,憂慮後繼無人,其實心裏早就有了立侄子定陶王劉欣為嗣子,入籍大宗的打算。
劉驁心裏很清楚,自己的娘親因為早年與傅昭儀有爭寵奪嫡之恨,深知傅昭儀的品行為人,所以一直對傅昭儀抱有成見,不肯支持立定陶王劉欣為嗣子。
所以,娘親不肯明確表態,劉驁也無法直接撇開自己的娘親,獨自決定立嗣問題。
如今,見如此多的顯貴人物,皇親國戚,都異口同聲,稱頌定陶王劉欣,娘親和表弟大司馬王莽,也沒有明確提出反對意見,劉驁的意誌逐漸堅定。
不久,劉驁就迫不及待地下旨道:
“昭告三公九卿名宿大臣:
帝國嗣子,關係帝國繁榮昌盛大計。皇天不佑,我大漢朝廷一直沒有嗣君,危害帝國根本。
著令大司馬王莽,大司徒(丞相)翟方進、禦史大夫孔光、右將軍廉褒、後將軍朱博、廷尉何武等大臣名儒進宮,討論諸王中,誰更適合擔任儲君,做皇家接班人,延續大漢血脈。”
3
接到皇帝下令,舉行朝會,公開討論繼承人的旨意,大司馬王莽,大司徒(丞相)翟方進、禦史大夫孔光、驃騎將軍曲陽侯王根、右將軍廉褒、後將軍朱博等大臣,知道事情重大緊急,迅速來到了未央宮宮裏。
君臣心裏,其實都非常清楚,從血緣關係來說,隻有皇帝之弟中山王劉興和皇帝侄子定陶王劉欣,是最佳的繼任人選,於情於理於法,都沒有什麽大的問題。
朝會開始,君臣之間照例相互問候寒暄完畢,就轉入了討論的正題。
大司馬王莽,非常了解姑姑皇太後王政君和皇帝劉驁的心思。
姑姑王政君當年與傅昭儀的恩怨情仇,姑姑其實更喜歡老實厚道的劉興,而劉興的娘親馮太後,品行修養很好,也沒有傅太後那樣霸道強勢,咄咄逼人,這種種具體情形,大司馬王莽心裏也非常清楚。
大司馬王莽老謀深算,太清楚劉驁的心思,所以一直沉默不語,不置可否,沒有明確表態。
丞相翟方進、驃騎將軍曲陽侯王根、右將軍廉褒、後將軍朱博等大臣,親近定陶王劉欣、傅太後家族。
他們一致看好定陶王劉欣,早就已經秘密聚在一起,商討過這些問題,決定建議皇帝劉驁和皇太後,立定陶王劉欣為皇太子,入籍大宗。
見皇帝開宗明義,明確提出討論繼承人的議題,丞相翟方進、曲陽侯王根、右將軍廉褒、後將軍朱博等大臣大喜,似乎早就有些迫不及待了。
進到未央宮裏,大臣們聚了一會兒,嘀咕了一陣,他們大多就意見一致,商議妥當了,決心立即采取行動。
4
“大司馬大人(王莽)的心思和在朝廷一言九鼎的重要地位,我翟某絕對不能夠掉以輕心。如果被大司馬大人搶占先機,那就後悔莫及。”
丞相翟方進立功心切,知道大司馬王莽和皇太後王政君,都傾向於中山王劉興。
於是,他們幾個誌同道合的大臣商議妥當以後,宰相翟方進當仁不讓,立即急吼吼地走出了三公的隊列,一步向前,率先向劉驁進諫說:
“陛下:
臣以為,帝國無嗣,恐怕會影響大漢的千秋大業。
臣與朝廷賢明的士大夫磋商研究以後,私下以為,宗室子弟裏,能夠承繼皇家大業的,其實為數不多。
臣私下以為,定陶王恐怕是最最合適的人選,最適宜入籍大宗,成為陛下繼子,充當帝國的儲君。
聖賢經典《禮記》之上,不是明明白白地指出道:
‘兄弟的兒子,就如同自己的兒子;立他為後嗣,就成為自己的兒子。’
定陶王是皇帝陛下最喜愛的親弟弟的兒子,是陛下最疼愛親近的親侄子。
臣等私下以為,從血緣關係,以及與陛下的輩分、朝廷禮製禮儀等上看,定陶王最適合被立為皇帝嗣子,入籍大宗,成為大漢帝國的儲君。”
驃騎將軍曲陽侯王根,猜透了成帝劉驁的心事,也隨聲附和大司徒(丞相)翟方進的話,上前進諫道:
“陛下:
臣以為,宰相大人所言極是!
顯而易見,從輩分上來說,定陶王是陛下的侄子輩,與陛下血緣最親,最適合被陛下立為嗣子,入籍大宗,成為大漢帝國的儲君。
如果立中山王為太子,入籍大宗,恐怕從輩分上來說,有些不妥。
中山王是陛下的親弟弟,與陛下同輩。陛下百年之後,難道在祖廟之中,與兄弟的神位,一道並列,接受後代子孫的祭祀嗎?”
舅舅驃騎將軍曲陽侯王根的話,觸動了劉驁心中的隱秘,成帝劉驁一聽,心頭為之一動。
5
禦史大夫孔光,幾朝老臣,與中山王劉興的關係最為親近。
禦史大夫孔光最了解傅太後的專橫霸道,也同樣深知皇太後王政君和大司馬王莽的心事。
聽見丞相翟方進,曲陽侯王根的建議以後,禦史大夫孔光有些急了。
禦史大夫孔光急忙出班,向皇帝諫言,出言阻止,堅決反對立定陶王劉欣為太子道:
“陛下:
臣以為,確立嗣子,應該以穩定社稷,不發生大的波動為上。
定陶王年紀太輕,辦事草率,威望不足,並不了解國事,立定陶王為太子不可。
況且,依照朝廷的禮製禮法規矩,確立後嗣,應以血緣關係的親疏,作為根據。
按照《尚書盤庚》裏麵的記載,商朝君王傳位的方式,是哥哥去世,弟弟繼位,所謂兄終弟及。
中山王誠實穩重,胸襟開闊,度量很大,是先帝的親兒子,陛下的親弟弟,為王的時間很久,也有做事理政、鎮撫百姓的經驗。
無論是從為人處世,還是以血緣關係來定,應立中山王為儲君為宜。
況且,大家都十分清楚,定陶太後為人強勢。誰知道將來,定陶太後會不會幹預朝政,喧賓奪主,亂了大漢朝廷的規矩呢?”
禦史大夫孔光深謀遠慮,說出自己的意見和擔心道。大司馬王莽聽後,深以為然,頷首稱讚。
6
聽了丞相翟方進,驃騎將軍曲陽侯王根的話語以後,成帝劉驁心裏,更加有數,立場也更加堅定了。
聽了禦史大夫孔光反對的意見,劉驁有些慍怒,有些不以為然。
劉驁立即出言,態度鮮明地反駁回複禦史大夫孔光的建議說道:
“禦史大夫孔大人,一向大公無私,為人師表,是人之楷模。
怎麽能夠因私人恩怨,而亂了禮製規矩和禮法原則,壞了國家大計呢?
禦史大夫大人請勿多言!朕自有主張!”
成帝劉驁以不容置疑的語氣,駁斥禦史大夫孔光的建議說道:
“諸位愛卿:
朕以為,為君之人,應該光明正大,一秉大公。為人臣子,應該忠心耿耿,不謀私利。
朕以為禦史大夫的意見,實不可取!
宰相大人和曲陽侯舅父的建議,為國大公,合情合理,不徇私情,實勘稱頌。
定陶王賢明聰慧,少年老成,胸襟開闊,朕已經考察很久了。
中山王雖然是皇家至親,但沒有才幹能力,也缺少帝王的氣度和胸懷。
為國家大事者,不可因私廢公,亂了朝廷法度,壞了禮製禮法規矩。
再者,依照朝廷的禮製禮法規定,兄弟的牌位,不能一同進入皇家宗廟之中。
正如舅父曲陽侯大人所言,如果依禦史大夫的意見去做,朕作為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一國之君,宣帝陛下的嫡係子孫,百年之後,將向何處安身呢?”
劉驁惱怒,當庭大聲質問禦史大夫孔光道。
大司馬王莽,見皇帝主意已定,局勢已經完全成了一邊倒的局麵。
王莽雖並不認同劉驁的看法,也更加不肯說話,默默地注視著劉驁,欲言又止。
7
聽了皇帝劉驁直言不諱的反駁話語以後,禦史大夫孔光這才恍然大悟。
禦史大夫孔光不禁十分後悔起來,在心裏暗暗思忖,責備自己道:
“我孔光一心為了朝廷,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我為什麽就沒有想到,人都是有私心的呢?
大事不好啊!我竭力推舉中山王為嗣子,不是與陛下與眾臣的意見,相左了嗎?這可是犯了陛下的大忌啊!
哎呀,如今局勢危急,保命要緊。太後陛下的囑托,老夫如今也顧不上了!”
禦史大夫孔光,老練圓滑,想到這裏,全身不禁驚出了一身冷汗。
他急忙見風使舵,轉換自己的立場,以一副誠誠懇懇的語氣,向成帝道歉說道:
“陛下英明!
臣年老昏聵,固守教條,思慮不周,一時誤入歧途。一切聽從陛下的旨意就是。”
“好了!看來大家的意見,基本一致了。大司馬大人,你的意見如何呢?”
劉驁艱難地轉過自己肥胖的身軀,詢問大司馬王莽的意見道。
“陛下英明!
臣等謀劃大計,都是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沒有夾帶任何私心。
既然君臣對定陶王入籍大宗沒有異議,臣願意聽從陛下和大臣們的意見。”
大司馬王莽不敢公開反對,表態道。
“好了!既然諸位愛卿的意見一致,沒有什麽異議,朕就如此拍板決定了。想來娘親陛下,心胸闊達,通情達理,也不會違背大家的心願的。
朕正式宣布,立定陶王為太子,入繼大宗。正式詔書,容後頒布。
朕將立即將大家的意見,稟告母後知道,靜聽娘親的聖裁。”劉驁做出決斷道。
君臣商議的結果,最終決定,立定陶王劉欣為嗣子,摒棄了中山王劉興的儲君資格。
8
第二天,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二月初九,正是一個黃道吉日。
劉驁親自出麵,召集文武大臣,舉行隆重盛大的儀式,為自己的侄兒定陶王劉欣,主持加冠儀式。
儀式結束以後,成帝劉驁又下旨,派大臣做使節,護送定陶王劉欣一行回定陶國。
那時,劉欣才隻有十七歲。
不久,劉驁又正式下詔,派執金吾任宏,暫時署理大鴻臚一職,迅速率領隨從,持皇帝符節到定陶王國,迎接定陶王劉欣,回到京師長安。
接著,朝廷再次舉行隆重盛大的典禮,正式策立劉驁侄子定陶王劉欣,為皇太子,入繼大宗。而立宗室子弟,為定陶王,作為定陶恭王劉康的嗣子。
自此以後,因為立嗣問題,定陶王劉欣,與禦史大夫孔光、中山王劉興等,有了隔閡和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