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回 登帝位劉玄憂疑 謀輔佐劉良獻計
字數:12999 加入書籤
1
典禮順利結束,更始帝劉玄,渾身疲憊地回到了自己淯陽城的皇帝行宮裏,卻一點也興奮不起來。
“國三老大人,前來覲見陛下,聆聽皇帝旨意。”侍衛劉穀,向更始帝劉玄報告道。
“快快有請國三老大人!”劉玄心裏,正疑惑不安,聽見叔父劉良前來,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2
叔父劉良,畢竟是舂陵侯家族的叔伯,當然最清楚劉玄的性格脾氣和秉性品質。
當初,得知侄兒劉縯,被綠林三部兄弟摒棄,二叔劉良,非常失望擔心,於是勸解柱天都部劉縯道:
“伯升啊,首倡聚義,你立下首功。指揮曆次戰鬥,召集盟友助戰,你也是居功甚偉。很多士大夫,都是看著你們兄弟的麵子,才參與聚義的。
可是,這次分封,朝廷卻摒棄了你,讓人憤慨。二叔為你的遭遇,憂慮萬分。
人之常情,人人皆都有,自私自利之心,從維護自己的最高利益出發。
此次分封,最能夠看出,綠林三部兄弟的心思,完完全全是王匡、王鳳等綠林三部統領兄弟,在其中播弄的結果。
上公之位之中,綠林三部兄弟,占據三分之二;三公之中,也是綠林三部兄弟,獨占鼇頭,搶占先機;就連大司馬之位,也是綠林兄弟強占,而任命伯升你,為有職無權的司徒。
九卿大將軍之職,更是被綠林三部兄弟徹底掌控,哪裏還有我們,舂陵劉家的位置呢?
鄧晨、陰識等漢軍盟友,文叔小三子等功臣,都僅僅受封偏將軍之職,實在讓人,沮喪懊悔不已。
誰叫我們舂陵漢軍,兵力弱小,勢單力薄,唯有仰人鼻息、聽人使喚呢?
綠林三部兄弟,如今占據,三公九卿等朝廷重要之位,控製朝廷要津,已經奈何他們不得了,伯升你,不能不千萬小心啊!
看樣子,綠林三部兄弟,已經有了異心了,不應該再對他們,推心置腹了。
不然,到時候,遭了他們的毒手,後悔就來不及了。
其實,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綠林三部兄弟如此作為,也在情理之中。
但從他們,沒有一點公心,也能夠看出他們鼠目寸光,隻看見眼前利益,沒有雄心壯誌。
我們大漢盟軍的主力,主要以綠林三部為根基,我們舂陵漢軍和鄧家、陰家、李家盟友,兵微將寡,也難怪綠林兄弟,會一心一意地謀求,他們自己的利益。
綠林三部兄弟,擁立聖公為帝,其實也有他們,不得已的苦衷。
綠林三部勢大,當然希望,擁戴他們信任的大漢宗室子弟為帝,以保障他們綠林豪傑的權益,而聖公正好符合,他們的願望。
聖公早年,就加入綠林平林軍,當然與綠林豪傑的關係,遠勝於伯升你。
而聖公性格懦弱,又沒有自己的黨羽支持,當然容易,被綠林三部豪傑掌控,成為綠林兄弟的代理人和傀儡。
綠林兄弟胸無大誌,目光短淺,嫉賢妒能,喜歡散漫享樂,不能容忍你的英明果決,所以你會遭到他們的摒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此所謂,劣幣驅逐良幣之意。
如今,複興漢室,拯救黎民,任重道遠,功業未成。唯有以複興漢室,拯救百姓為上,精誠團結,一心為國,精心輔佐聖公,才能夠完成複興漢室大事。
如此,公道自在人心,伯升功蓋天下,必將青史留名。伯升你,又何必糾纏於,綠林三部兄弟的鼠肚雞腸,同他們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利益爭鬥,與他們斤斤計較呢?”劉良指教劉縯道。
“多謝二叔的期望和教誨!
請二叔放心!伯升雖然愚魯遲鈍,但十分理解,二叔複興漢室的良苦用心。
來日方長,複興漢室,拯救百姓為重,孰輕孰重,伯升心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伯升怎麽敢,為了一點私人恩怨,不顧複興漢室的千秋大業呢?
請二叔放心,伯升一定,用心輔佐皇帝,做一個張良、蕭何一樣的賢臣。”
劉縯胸襟寬闊,向二叔劉良承諾道。
“多謝伯升,以國家為重,以天下蒼生為重,天下幸甚。伯升啊,你與聖公,是一脈相承的堂兄弟,一定也很了解,皇帝的秉性品行。
皇帝陛下,雖然有些膽小懦弱,也沒有多少真知灼見,但其實皇帝陛下的頭腦,並不笨。
皇帝陛下,見多識廣,也深有膽略,一向有些小聰明,並不是糊塗透頂之人,絕對不甘心,受到綠林兄弟播弄。
相信皇帝陛下,一定會以天下為重,以蒼生為重,完成複興漢室的重任。
伯升啊,你身為司徒,總管政務,希望你能夠,好好地輔佐皇帝,不要產生異心。
皇帝陛下,一向尊敬二叔,二叔一定不會讓皇帝陛下,做出危害宗室、社稷的事情,請伯升你放心。
二叔向你保證,二叔身為國三老,一定努力,盡到自己的職責,進盡忠言,努力地說服陛下,親賢遠佞,輔佐皇帝,走上正道,成為名垂千古的有道明君。”
“有二叔的輔佐,伯升就放心了。多謝二叔!
二叔應該最了解伯升,請二叔放心,伯升一定,一心為國,為複興漢室,拯救黎民,鞠躬盡瘁,也在所不辭。
好了,二叔,漢室初創,公務繁多,軍情緊急,伯升去司徒府,處理公事去了。”
劉縯說完,就向二叔劉良,告辭而去。
與劉縯交流完畢,安撫好劉縯之後,國三老劉良,稍稍放心,就準備前往皇帝行宮,去拜見劉玄。
3
劉玄大智若愚,他的心裏,其實也十分清醒。獨坐行宮,想起諸將擁立的往事,劉玄不禁自言自語了起來道:
“綠林諸位大哥:
難道你們,真把朕,當傻子使用嗎?難道朕如此愚笨愚昧,真的不明白,朕無權無勢,無根無基,為什麽你們綠林兄弟,強行要將朕,推上皇位嗎?
朕即使再愚笨愚昧,心裏豈不十分清楚,王匡、王鳳你們這些綠林大哥的用意嗎?
綠林諸位大哥兄弟,拚命把朕,推上大漢皇帝高位,難道你們就以為,朕真的顢頇糊塗,就不明白你們,究竟安的什麽好心嗎?
說明白一點,你們不過是,為了利用朕,維護你們綠林三部兄弟的利益,竊取更多更大的權利罷了!
你們不過是想把朕玄,當做你們綠林兄弟手中的一枚棋子,一麵擋箭牌,一名代言人,甚至是一個傀儡而已嗎?
朕即使再愚笨,難道心裏,豈不十分明白,這些十分簡單淺顯的道理嗎?”
4
想到自己,被綠林三部豪傑當槍使,劉玄心裏,有些憤怒,也有些無奈,不禁懊惱起來。
劉玄嘟噥自語道:
“綠林大哥們,你們也太小瞧了朕啊!
你們把朕,推上這個騎虎難下的皇帝高位,不是想看朕的笑話嗎?你們也不要,自鳴得意的太早了吧!
朕最終要讓你們明白,你們的算盤打錯了。朕並不是可以,被你們欺侮欺騙的昏君。
朕也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就像朕的封號更始帝一樣,朕要做一個改天換地、萬象更新的明君。朕不會如你們所願,成為一個完全由你們這些臣子,所左右的君王。”
想到自己的理想和抱負,難以決策、繁多複雜的軍國大事,劉玄心內,就越發焦慮起來:
“朕雖然名義上,是大漢皇帝,但有名無實,並沒有什麽實權,襄助朕的親信和爪牙,在哪裏呢?
朕的手下無人,在大漢軍中,又沒有太大的勢力,和崇高的威信,綠林三部將領,又個個飛揚跋扈,唯我獨尊。
朕將來,該如何去掌管朝廷皇權,處理大漢軍國大事,指揮將領,平定天下呢?
綠林兄弟啊,你們真拿朕,當傻瓜嗎?
你們以為,朕真的不太懂得,軍政大事,凡是處理軍國大事,自己都隻有唯唯諾諾,聽從你們這些綠林大哥的肆意擺布嗎?
綠林兄弟啊,朕會讓你們,最終明白,你們都想錯了。
朕是具有雄圖偉略的君王,會有自己的主見,不會被你們像木偶一樣左右的!”
想清楚了這一些問題,劉玄的心裏,豁然開朗,焦慮逐漸緩解,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主意:
“朕要不受別人的支配和擺布,必須要首先扶持起,擁戴和支持朕的勢力才行。
朕要加強朕的權威,必須要從建立一支,效忠朕的親軍,擁有親信愛戴朕的大臣將軍開始。”
5
想到這裏,劉玄開心了一些。
劉玄正襟危坐,一邊批閱大臣將領送上來的奏章,一邊準備接見自己的堂叔國三老劉良,打算和堂叔國三老劉良一道,好好地商議一下國家大事。
很快地,國三老劉良,精神矍鑠,步履矯健地踏進了臨時淯陽城行宮裏,拜見皇帝,接受皇帝召見。
看見劉玄在殿上,認認真真地辦公,兢兢業業地處理國家大事,劉良不禁有些得意和欣慰:
“臣的皇帝侄兒,並不愚笨昏庸,真是勤於國事啊!聖公能夠奮發有為,我們大漢複興有望了!”
6
見到叔父劉良,步履矯健地走進行宮拜見,劉玄的心裏,覺得更踏實了一些。
劉玄像平常那樣,用家人之禮,給堂叔劉良,行起禮來,劉良急忙阻止劉玄道:
“陛下:
你如今已經是大漢皇帝了,怎麽能夠再行那些家人之禮呢?陛下啊,應該是微臣,給皇帝陛下,行大禮才是啊!”
劉玄的臉又紅了,喏喏道:
“叔父啊:
朕做下屬,已經習慣了,還不習慣,做皇帝的禮節啊!朕與叔父是至親,這些君臣之間的繁文縟節,就暫時免了吧,我們就不要客氣客套了吧!
叔父啊,我們君臣,言歸正傳吧!
國三老叔父啊,朕繼位以來,寢食不安,沒有一時一刻的安寧。朕之所以急急忙忙,請叔父前來,是想與國三老叔父,商議一些緊急的國家大事。
國三老叔父,久在官場為官,一定深知為政的要領,請叔父不吝賜教,指教於朕!”
劉玄很客氣地請教二叔劉良道。
“陛下說哪裏的話呢!
臣是國三老,當然應該,對陛下忠心耿耿,恪盡職守,為陛下進盡忠言。
隻要是有利於社稷,有益於百姓之事,臣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朕與叔父是至親,朕就明人不說暗話,不隱瞞叔父了,與叔父大人,說些實話吧!
其實,南陽宗室兄弟之中,伯升大哥比朕,更加適合當這個大漢皇帝。
隻是,叔父大人想必也十分清楚,綠林諸位大哥兄弟,忌憚伯升大哥的英明睿智,執法嚴明。
朕實在無法推辭,才勉為其難,應承下來。
朕現在,是光杆司令一個,沒有親隨,不孚眾望,綠林兄弟當然對朕十分放心。
可是,朕如今,已經是大漢皇帝,已經不是綠林屬下的安集掾了,當然以社稷為上。
朕想光複國家,中興社稷,安撫百姓,並不心甘情願,當一個綠林豪傑的傀儡皇帝。
朕想求教叔父,有何妙計,能夠有利於社稷穩定,幫助朕擺脫,如今的窘境呢?”
劉玄誠懇地問二叔劉良請教道。
“感謝陛下的信任!
臣十分清楚,陛下如今的艱難處境!請陛下不要憂慮,臣已經有妙計在身!”
劉良安慰劉玄道。
7
與劉玄交談不久,劉良就很快摸準了劉玄的心思,知道劉玄十分迫切地想擺脫,處處受到綠林三部豪傑掣肘、製約的尷尬處境。
一聽劉良早有妙計,劉玄笑逐顏開起來,迫不及待地對劉良說道:
“叔父大人請講!朕早就已經,有些急不可耐,心急火燎了!”
劉良在心裏默笑了一下,就抓住時機,把自己的想法,向劉玄講了出來道:
“陛下啊:
你一定知道,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強者為王,弱者為寇的道理。
雖然陛下你,現在已經是,貴為大漢皇帝,但我們的大漢皇室,還沒有得到天下人的承認;
我們所擁有的土地,也不過是棘陽、淯陽、舂陵管轄數縣的彈丸之地而已;我們所有的兵力,也不過是十萬之眾而已。
我們根本就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穩固的根據地,擁有時刻追隨擁護的官吏百姓。
隨時隨地,我們的大漢朝廷,都可能遭遇到,四方強敵和內部反叛的威脅和攻擊。
臣以為,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大造輿論,宣揚我們,是奉天承運,複興漢室,以吊民伐罪,安撫百姓為指引,拯救萬千黎民百姓,逃出新莽苦海,重歸大漢樂土。
首先,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布告天下,指控篡賊王莽,毒死先帝(漢平帝)的罪行,指出陛下的登基,乃是順應天心民意,號召漢室忠臣孝子反正,重新歸順漢室。
大漢朝廷布告天下以後,篡賊王莽,一定就會很快知道,陛下已經被擁戴為漢帝的消息。
篡賊王莽,一定會認為,我們南陽漢室,是新莽的心腹大患,恐怕篡賊王莽,必然會調集重兵,對我漢軍,攻襲討伐。
萬一漢軍失敗,其他將領士卒,他們可以乘機溜之大吉,歸隱山林,而皇帝陛下你,就會成為篡賊王莽心中,最大的叛逆,成為眾矢之的。
所以,老臣以為,其次,我們就必須加緊招募,英雄豪傑,仁人誌士,我們應當以反莽複漢為號召,吸引民眾,積極響應與參與,著重發展我們的武裝力量,增強我們軍隊的實力,向四方討伐,開拓我們的疆土,拓展我們的地盤,擴展我們的勢力。
至於具體應該,如何實施,老臣私下以為,我們可以這樣設計,依計行事。
首先,我們應該派遣我們的精銳大軍主力,立即出發,迅速拿下像宛城這樣的一些大城,作為我們大漢的根據地,作為我們的行宮和臨時京都。
這樣,我們的大漢王朝,才有一塊立足的地方,才能夠保證我們立於不敗之地;
其次,我們應該將我們的大軍,兵分幾路,由幾位將軍率領,分別去攻擊,官軍堅守的荊州、南陽所屬的各郡縣城池,奪取官府官倉裏麵的輜重和糧食,充實我們漢軍的實力,大力拓展,我們的疆域和地盤。
如此,就可以奠定雄厚的基業,則漢室複興大業,最終可成!
如今,我們的十萬漢軍,困處險地堅城之下。如果沒有後勤保障,沒有屏障可依,坐吃山空,最終隻有死路一條。
所以,臣以為,這些事情,都是當務之急,必須立即實施,主動出擊,不可懈怠驕傲,坐以待斃。
皇帝陛下,以為如何呢?”劉良經驗老到,侃侃而談,劉玄聽了,大為讚賞。
8
“二叔啊,侄兒與你,接觸時間那麽久,還沒有看出叔父大人,居然有這麽大的能耐!
想不到叔父你,深謀遠慮,居然有如此的文韜武略。叔父你的計謀高瞻遠矚,說得極是!”
聽完劉良的分析謀劃,劉玄如夢初醒,轉憂為喜,心中越發高興,讚揚二叔劉良道。
“都是皇帝陛下,天縱英明,樂於虛心地聽從老臣的建議罷了!
陛下啊,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行軍打仗,謀劃軍國大事,與篡國逆賊們,真刀真槍地對壘,需要真才實學才行啊!
光會吹噓拍馬,無關痛癢地閑談國事,磨嘴皮子,沒有真功夫是斷然不行的啊!”
劉良不失時機地跟劉玄灌著迷魂湯,順便推銷著自己心中的主意道。
“臣與皇帝是至親,臣就直言不諱了。
老臣以為,全軍之中,隻有陛下的大哥劉伯升,有些軍事才能,而漢室宗室子弟之中,劉秀,劉祉,劉嘉,劉賜,劉終,劉稷諸兄弟,也品學兼優,有些才幹。
上陣親兄弟,打仗父子兵。皇帝陛下,一向英明睿智,想必肯定十分清楚,這些情況。
老臣大膽,舉賢不避親,不避嫌疑,向陛下推薦伯升,以及舂陵宗室子弟裏麵的這些英才,率領我們的漢軍,與綠林豪傑配合,前去攻打,叛賊據守的宛城以及其他縣邑。
皇帝以為,臣的意見如何呢?”
劉良懇切地向漢帝劉玄,提出了自己在心中,早就已經醞釀好的遠大謀劃道。
9
“二叔說得極是!
寡人就擔心,成國上公、定國上公兄弟倆反對,不肯同意讓伯升大哥,以及諸位宗室兄弟,率領大軍,去進攻宛城以及周圍縣邑,擴大漢室的地盤!”
劉玄瞻前顧後,憂慮綠林三部豪傑的掣肘反對,心內有些猶豫不定。
“陛下:
現在陛下,你已經不是成國上公、定國上公他們兄弟倆的部屬,而是大漢的皇帝陛下了啊!
陛下應該知道,自己是皇帝,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態,學會自己當家做主才對啊!
皇帝啊,我們叔侄倆,都不是外人了。老臣就據理直言,言無不盡吧!
陛下想必,心裏十分清楚,如果陛下派成國上公王匡、定國上公王鳳他們兄弟倆,擔任漢軍主帥,前去圍攻宛城,痛擊官軍,陛下認為,他們兄弟倆的能力和本事能行嗎?
陛下認為,憑他們的那點智慧,那點軍事才能和指揮才幹,陛下能夠保證,他們王家兄弟,能夠取得圍攻宛城、屠滅官軍、複興漢室的勝利嗎?
如果漢軍,攻打宛城失利,他們兄弟,戰死沙場不說,我們君臣,也會受到殃及。
陛下的大漢江山,就會危在旦夕,甚至毀於一旦,興複漢室、拯救萬民的大業,就會功虧一簣了啊!
皇帝神聖聰明,一定十分清楚,其中的利弊,十分明白,臣所講的這些淺顯的道理。
陛下如今,已經當家作主了,綠林三部軍隊,也是漢軍了,當然應該,接受皇帝的統一調配和指揮才是。否則,與諸侯割據,自立山頭,有什麽分別呢?陛下還有皇帝的權威嗎?
陛下啊,如今你的身份,已經完全不同,你應該當機立斷,辦事果斷才是,絕對不要優柔寡斷,誤了社稷大事啊!
微臣私下猜想,如果陛下你,即刻下旨,立即任命司徒伯升,為大軍統帥,也沒有什麽不對。
木已成舟,老臣以為,成國上公王匡、定國上公王鳳,他們兄弟倆,以及其他綠林將領,他們也絕對不會,冒著得罪陛下、得罪群臣的危險,來拚命地反對陛下,阻撓陛下旨意的。
如此,陛下的皇帝威望,也可以很快建立。
何況,就是伯升大度讓賢,將大軍統帥的位置,讓給王匡、王鳳兄弟倆,恐怕綠林兄弟們,也沒有那麽大的能力,能夠指揮漢軍,去奪取宛城,取得最後勝利啊!
為了安慰各方情緒,平衡各方力量,陛下也可以分別任命,王匡、王鳳兄弟倆,以及其他綠林兄弟,義軍將領,做為大統領,命令他們,率領眾將軍,去攻打其他各郡縣啊!
最終,陛下論功行賞,給予大統領們獎勵啊!
這樣,既完成了奪取南陽郡城宛城的重任,又達到了漢軍擴張地盤,製衡各部將領權利的目的。豈不是於公於私,都十分有利,獎懲分明,兩全其美嗎?”
劉良再次懇切地建議劉玄道。
1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4234-125536
“好的!叔父大人說得很對,朕現在已經是皇帝,應該有皇帝的樣子和威嚴,應該自己做回主了!”
劉良的話,說中了劉玄的心事。劉玄一下子就來了勁,英氣勃發,立即拍板道:
“好的!朕就聽從二叔的妙計,馬上下旨。
國三老大人,請你傳朕聖旨。
茲任命大司徒劉縯,為南征軍大將軍大都統,率領十萬漢軍主力,前去奪下郡城宛城,作為大漢的臨時都城;
茲任命成國上公王鳳,為北征軍大將軍大都統,統領太常偏將軍劉秀,王常,李軼,鄧晨,宗佻等將軍為一路,北上潁川郡、昆陽等地,開拓疆土,掐斷北麵官軍,來援之路;
茲任命大司馬朱鮪,大司空陳牧,九卿將軍李通等將軍,為漢軍側翼統領,作為一路預備隊,掩護南征軍、北征軍兩軍的行動,扼斷官軍的各路援軍,保衛兩軍安全。
國三老和定國上公大人,則隨侍朕的左右,協助朕,處理國家大事,彌補不時之需,輔佐於朕。欽此!”
劉玄下旨部署道。
“陛下英明睿智,辦事果斷,不愧為堯舜一般的聖明天子。老臣立即前去,向大臣們傳旨。”
二叔劉良,興衝衝地走出了淯陽城行宮,下去向大臣將領,傳達更始帝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