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顧盼自雄進長安 舉止失措令人歎
字數:12932 加入書籤
1
轉眼之間,就到了更始二年(公元24年)春季。
玄漢王朝的勢力更加強大,控製的區域,也越來越多,民心開始依附,呈現一幅日新月異、蒸蒸日上之境。
玄漢王朝丞相司直李鬆、西屏大將軍申屠建、玄漢大將軍趙萌等玄漢將領,奪取西京長安以後不久,就已經聽到了傳言,說在宛城的的更始帝,已經與大臣將領商議,決定前往東都洛陽駐蹕,並準備定都東都洛陽。
玄漢王朝丞相司直李鬆、西屏大將軍申屠建、玄漢大將軍趙萌等玄漢將領,聽到更始帝準備定都洛陽消息,無不憂心忡忡。
玄漢王朝丞相司直(副宰相)李鬆,急忙召集西屏大將軍申屠建、玄漢大將軍趙萌等玄漢將領商議道:
“諸君:
在下擔心,定都東都洛陽,成為定局,我們這些立下奪取西京、斬殺篡賊首功的大臣將領,會大權旁落,被人遺忘。而定國上公、成國上公大哥諸兄弟,會後來居上,控製朝廷。如此,定然埋沒我們建立的赫赫功勳。”
西屏大將軍申屠建、玄漢大將軍趙萌等玄漢將領深以為然,憂心忡忡地詢問李鬆道:
“丞相司直大人言之有理。請問李大人,計將安出?”
丞相司直(副宰相)李鬆,急忙獻計道:
“諸君,如今,我們隻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派遣一個能言善辯之士,說服陛下,定都西京。”
諸將,計議已定。
於是,玄漢丞相司直(副宰相)李鬆,玄漢將軍趙萌,西屏大將軍申屠建等,急急忙忙派中黃門從官黃韜等作為使節,攜帶王莽的人頭、皇帝印綬以及帝王乘坐的車輛和穿用的衣服,匆匆忙忙趕往宛城行宮,說服更始帝,前往西京長安定都。
中黃門從官等使節,從西京長安趕到了宛城行宮,立即去拜見更始帝,請求更始帝,率領文武大臣,返回舊都長安,並聲稱,已經做好了迎接更始帝君臣的準備。
2
起初,去年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王莽被殺的消息,就已經傳到了宛城。
其時,更始帝君臣,還在宛城行宮駐蹕,遙觀天下局勢發展。
得到西京長安攻破,王莽已經被斬殺的喜訊,更始帝大喜。奪取西京,斬殺王莽,意味著新室的覆滅。定都的問題,就迫切地擺在了更始帝君臣麵前。
更始帝立即下令,召集大司徒劉賜等文武大臣,聽取使節匯報漢軍大捷的消息,慶賀王莽被殺,研討定都的問題。
更始帝沒有主見,一直猶豫不決,不知道是定都西京長安,還是定都東京洛陽為宜。
研究幾月之久,都沒有定論。
轉眼之間,就到了更始二年(公元24年)春季,中黃門從官黃韜等使節,奉丞相司直李鬆等西京大臣將領之命,攜帶王莽的人頭、皇帝印綬以及帝王乘坐的車輛和穿用的衣服,順利趕到了宛城行宮。
更始帝大喜,當即召集文武百官慶賀,再次商議遷都問題。
3
散朝以後,更始帝依然為勝利的喜訊,興奮不已,難以自抑,希望有人分享。
獨自在南陽郡守府正廳黃堂裏正坐,處理了一會兒公事奏章,思考了一會兒定都的問題以後,更始帝就按捺不住了。
於是,更始帝下旨,招來寵姬韓夫人,準備再聽一下,中黃門從官黃韜等使節的詳細匯報。
更始帝與寵姬韓夫人一道宴樂、嬉戲,等候中黃門從官黃韜等使節,匯報占領西京的喜訊。
聽到皇帝旨意,中黃門從官黃韜等使節,急忙再次進宮,向更始帝匯報。
最後,中黃門從官黃韜,對更始帝總結說道:
“陛下:
臣所講的喜事,句句屬實,不敢有一句話,欺瞞陛下。就是臣所講的,新帝王莽的長相,十分奇特這些事情,臣也是沒有絲毫的誇張,是如實向陛下稟報的呢!”
更始帝與寵姬韓夫人,一聽王莽的長相十分奇特,心裏都十分好奇。
寵姬韓夫人,在戶簾後聽見這句話,就從戶簾後發聲,對更始帝說道:
“陛下啊:
臣妾恭賀陛下。新帝王莽的長相,到底是怎樣的奇特,臣妾好想,親眼看看啊!”
一聽寵姬韓夫人此話,更始帝如獲聖旨,急忙對中黃門從官黃韜等西京使節說道:
“諸位使節大人:
聽你們說到,篡帝王莽的長相,十分奇異特別,朕和夫人,心裏都十分好奇。
諸位使節大人啊,你們可否取來王莽的頭顱,讓朕與夫人,親自察看察看究竟呢?”
“報告陛下和夫人:
王莽已經死去多日,頭顱血跡斑斑,相貌十分凶惡,屍臭難聞,恐怕會驚嚇陛下和夫人。”
更始帝不以為然地說道:
“諸位使節大人放心!你們不要擔心!朕與夫人,都是久經沙場之人,什麽死人的場麵,沒有見過呢?
你們隻管把人頭送來就是,就是驚嚇了朕和夫人,朕也不會絕對責怪你們的。”
中黃門從官黃韜,對自己多嘴,描繪王莽長相的話,後悔擔心不已。
但更始帝已經要求,無法拒絕,中黃門從官黃韜,隻得硬著頭皮,戰戰兢兢地命人,將王莽的頭顱,送到黃堂。
中黃門從官黃韜沒有想到,更始帝看後,不僅沒有責怪使節,反而大生感慨,中黃門從官黃韜,終於放下心來。
更始帝夫妻觀看完畢,隻聽更始帝對著韓夫人,若有所感,脫口而出道:
“哎呀,愛妻啊,王莽這個帝王的長相,也不過如此,其實其貌不揚,貌不驚人啊!
天帝神靈保佑,我們大漢的運氣真好,居然能從這個篡賊手裏,重新奪回皇帝之位啊!
真是俗語所言的,當好運來臨之時,門楣也擋不住啊!
更加想不到的是,朕早年窮困潦倒,命途多舛,最終東混西混,居然也可以,從一個盜賊,混成了一個像王莽一般的皇帝!
哎呀,真是可歎可惜啊!如果不是命運弄人,王莽當初,依然一心一意地效忠大漢皇帝,不妄圖竊取和篡奪,我大漢君王的帝位,該是一個,像霍光一樣的股肱良臣啊!其功勞業績,足可以與大司馬霍光大人相提並論哩!哪裏還有後來的慘劇呢?”
韓夫人嗬嗬大笑起來,幽默地應對更始帝道:
“陛下啊:
如果王莽不是這樣野心勃勃,不是這樣胡作非為,陛下怎麽可能,得到他的頭顱,陛下焉得做上,大漢皇帝,榮登大漢皇帝寶座呢!
陛下又怎麽可能,還歸京師,前去祭祀漢室曆朝曆代祖宗神靈,感謝祖宗神靈護佑呢?”
聽了韓夫人的話,更始帝更樂了,對著中黃門從官黃韜、韓夫人等妃嬪侍臣,哈哈大笑道:
“哈!哈!哈!哈!夫人高見!天意如此!沒有王莽這個僭賊篡位,在前麵弄事,哪裏還有朕,這個大漢皇帝呢?
夫人提醒得對。西京有漢室,曆朝曆代祖宗的神廟。朕不駕臨西京,怎麽能夠,祭祀祖宗神靈,請求祖宗神靈護佑呢?”
4
於是,更始帝對著中黃門從官黃韜等侍臣下旨道:
“黃韜啊,傳朕的旨意,把王莽這個僭賊的頭顱,懸掛到宛城的城門示眾,以警告那些僭越篡權的亂臣賊子。
請大司徒等諸位大臣前來,商討還都事宜。”
更始帝聖旨頒下,有關部門官員,立即把篡賊王莽的頭顱,送了下去,懸掛到南陽宛城城門上示眾。
憤怒的宛城百姓,對王莽恨之入骨,把王莽的頭顱,從城門上射了來下來,當做皮球一樣,踢來踢去。
有的百姓,甚至還把王莽的舌頭,也偷偷地割下來,以發泄心中的仇恨。
5
實際上,更始帝君臣,之所以對定都西京長安猶豫不決,是有原因的,隻因西京長安的形勢並不穩定,而符命圖讖,也並不看好西京長安,認為西京長安,王氣不在。
而西京長安的形勢,之所以一直不穩定,卻都是由於,玄漢大臣將領對長安的安撫措施不當而造成的。
最初,長安三輔的英雄豪傑,都自稱大漢將軍,假借漢王朝的名義,去凝聚人心,聚眾起兵,反抗王莽的暴政。英雄豪傑們,人人都盼望為複興漢室立下功勞,封上一個侯爵。
想不到,玄漢西屏大將軍申屠建等玄漢大臣將領,率軍占據京師長安後,先是斬殺了立下奪取西京大功的校尉王憲等人,後又混淆黑白地揚言,警告長安豪傑說道:
“長安三輔的年輕人,實在是奸猾可恨。他們居然犯上作亂,殺掉他們自己的主子王莽,實屬大逆不道!”
長安三輔的官員和百姓、豪傑,對自己的義行,被玄漢西屏大將軍申屠建等大臣將領,如此地曲解,既憤怒怨恨,而又感到不可思議,驚恐不安。
長安三輔的豪傑士大夫,擔心受到玄漢西屏大將軍申屠建等玄漢大臣將領的懲罰。
於是,他們各霸一方,拒絕與玄漢王朝合作。
丞相司直李鬆、西屏大將軍申屠建、趙萌等玄漢將領,根本就無法恢複,長安的正常社會秩序,安撫長安百姓,隻得向更始帝,如實匯報,請求新的安撫措施。
6
聞聽丞相司直李鬆、西屏大將軍申屠建等人,奏報長安局勢不穩的消息以後,更始帝君臣很是揪心,急謀安撫措施。
不久,更始帝君臣,從宛城趕到東都洛陽坐鎮。
於是,更始帝再次下旨,頒布大赦令,任命丞相司直李鬆,代理丞相之職,率軍回到長安駐守,改變安撫措施,全力安撫長安三輔百姓。
丞相司直李鬆,受命以後,立即在西京長安,迅速行動起來。他頒布更始帝的大赦令,整頓社會秩序,西京長安的社會秩序,終於漸漸趨於安定。
見西京長安終於安定,代理丞相李鬆,大為放心。
於是,代理丞相李鬆,決定繼續實施,與西屏大將軍申屠健等人擬定的戰略,任命鄭興,做丞相長史,派丞相長史鄭興,前往東都洛陽,去說服更始帝,還都舊京長安。
更始帝部下大臣將領,以定國上公王匡、成國上公王鳳為首的綠林三部豪傑,大部分都是崤山以東郡國之人,更喜歡東都洛陽一些。
於是,定國上公王匡、成國上公王鳳等,都勸更始帝,定都洛陽,更始帝更加猶豫不決。
丞相長史鄭興,同大司徒劉賜一樣,認為定都西京長安,攻守兼備,對於鎮撫天下,更加有利。
於是,丞相長史鄭興,趁拜見皇帝的機會,勸說更始帝說道:
“陛下啊:
陛下從荊楚起兵,顯明的政治和仁義,尚未在全國施行。陛下一朝恢複,大漢國號,而山西英雄豪傑,都爭著殺掉篡賊王莽,打開關門,到城市郊外,去迎接陛下,這究竟為的是什麽呢?
這是因為天下百姓,被王莽的虐政害苦了,人心思漢,官吏百姓,思念高祖皇帝舊德的緣故啊?
現在,如果陛下久不前往西京,坐鎮關中,安撫天下百姓,臣私下裏擔心,官吏百姓將會離心離德,盜賊又會再次興起,複興漢室大業,將會遭受挫折。
《春秋》上麵,書寫齊桓公即位,為‘齊小白入齊’,而不稱齊侯入齊,因為齊小白,尚未朝廟祭祖的原故。
現在,議論定都洛陽的人,都想先在平定赤眉諸豪傑之後,再行入關,這是不知根本,而爭其末梢。
恐怕國家的守衛力量,將轉移在函穀關一帶。即使陛下,睡在東都洛陽,難道陛下,能夠安於枕席嗎?”
想到韓夫人和大司徒劉賜當初的意見,更始帝認為,丞相長史鄭興的建議有理,讚同丞相長史鄭興的意見道:
“愛卿言之有理,朕意已決。
不祭祀祖先神靈,不安撫關中百姓,怎麽能夠得到,祖宗神靈的庇護,得到關中百姓百姓擁戴,鎮服四夷呢?
朕已下定決心,一致向西了。”
更始帝遂下旨道:
“布告天下:
西京乃社稷根本,祖宗神靈的祭祀所在。
茲下詔,定都長安,擇日進京。茲拜丞相長史鄭興,為諫議大夫,派諫議大夫,安集關西和朔方、涼州、益州等地,拱衛京師。”
至此之後,諫議大夫鄭興,因獻計獻策,得到更始帝信任。
安撫西部郡國回來以後,更始帝又下旨,拜諫議大夫鄭興,為涼州刺史。
7
後來,聽了丞相長史鄭興、大司徒劉賜等人的意見後,更始帝終於不顧定國上公王匡、成國上公王鳳等綠林豪傑的反對,下定還都舊京的決心。
如今,在洛陽行宮裏,得到丞相司直(副宰相)李鬆等人,恭迎聖駕還都的消息,更始帝心動大喜,定都長安的心,終於打定,不再猶豫不決。
於是,更始帝準備,擇日起駕,前往西京長安。
更始二年(公元24年)二月,更始帝率領文武百官,自東都洛陽向西而進,向西京長安進發。
這時,李通的堂弟,代理宰相李鬆,也回到了洛陽,親自來迎接更始帝,還都西京。
代理宰相李鬆,身先士卒,親自在更始帝的車駕前麵,為更始帝的禦駕,奉引馬匹。
不料,更始帝的車駕,剛剛準備出發,馬兒突然受到了什麽驚嚇,還未等更始帝上車,馬兒就開始發狂奔馳,觸撞在了洛陽北宮的鐵柱門上。
四匹禦馬立即受傷倒地,四匹馬中的三匹馬,當場活活撞死了。
更始帝也受到驚嚇,心裏驚恐不已。代理宰相李鬆,更是惶恐不安,擔心受到更始帝懲罰。
更始帝君臣,感到極為掃興。一種不祥之兆,籠罩在更始帝君臣的心裏。
好在更始帝,興致很高,並不太在意,也並未責備,代理宰相李鬆等親信隨駕臣子。
代理宰相李鬆等親信臣子,終於才長舒了一口氣。
8
當初,王莽敗亡之時,隻有皇帝居住的未央宮王路堂等宮殿,受到漢軍將士們攻擊,被戰火燒毀。
而西京長安皇宮裏,其他的宮館,都沒有受到太大的毀壞,基本保持完整。
更始帝的聖駕,來到長安皇宮之時,數千宮女宦臣,都列於後庭,迎接更始帝,儀式十分隆重。
皇宮所有鍾鼓、帷帳、輿輦、器服、太倉、武庫、官府、市裏,都和從前一樣。
見到這些前所未見的盛大場麵,更始帝意氣風發,顧盼自雄,洋洋得意。
入住長安的皇宮後,更始帝的心裏,很是暢快愜意,更加躊躇滿誌。
不久,更始帝聽從大司徒劉賜、代理宰相李鬆等文武大臣的建議,立即下旨,宣布大赦令道:
“布告天下:
漢室複興,以吊民伐罪、安撫百姓為上。除王莽的直係子孫外,其他人所犯罪行,一律赦免。
請官吏百姓,儒生士大夫,各色人等,各就各位,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安享!”
玄漢王朝的大赦令頒布以後,就連王氏家族人,也得以保全,人們的困惑和憂慮,漸漸消失。
長安三輔的緊張局勢,終於宣告,得到緩解,人心漸漸安定。
9
更始帝定都長安以後,常居住在以前太後居住的長樂宮裏。
那時,除未央宮在火攻王莽的三天戰鬥中,被戰火燒毀、遭到毀壞以外,其他宮殿,都保持完好。
長安的府庫,倉庫,官署等,仍然保持原狀,西京長安,街市繁華,亦如往昔。
更始帝的禦駕,降臨西京長安第二天,開始舉行入京後的第一次朝會。
更始帝意氣風發,登上長樂宮的金鑾寶殿,接受群臣的朝見。
文武百官,依照尊卑順序,分班次依次排列。郎吏也按照班次,依次排列在庭中。
朝見時的氣氛,莊嚴肅穆,儀式隆重盛大。
文武百官魚貫進出行禮,監察官審視著文武百官的儀態舉止,提出糾舉。
朝會時的禮儀,完全按照當初司隸校尉劉秀等大臣,修訂還原的大漢禮儀典章製度。
但在西京長安舉行的第一天的朝會,更始帝就落下了一個大笑話,讓朝廷文武百官,宮廷侍臣,皆暗笑不已。
1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4234-125567
朝會正式開始,更始帝劉玄,從未見過如此,莊嚴肅穆的盛大場麵,不由得有些心慌意亂,手足無措。
更始帝惴惴不安,不敢直接麵對群臣的凝視,隻是一味地低著頭,用手刮著他的坐席,暗自叮囑自己,要保持冷靜和鎮定。
國三老劉良、大司徒劉賜、代理丞相李鬆等文臣拜見完畢,軍隊高級將領們,稍後覲見皇帝。
這些軍隊高級將領,定國上公王匡、成國上公王鳳、大司空陳牧、大司馬朱鮪等,大多是更始帝當初,十分熟悉親近的綠林兄弟。
更始帝劉玄,與他們這些綠林豪傑出生的高級將領見麵,還是那麽隨便隨意親切親熱,用的是從前在綠林之時,相互調侃的習慣口吻。
見到王匡、王鳳、陳牧、朱鮪等綠林大哥,前來拜見,那些江湖的話語,不禁從更始帝的口中,衝口而出道:
“各位大哥,各位兄弟:
你們今天,在西京長安的各處角落裏,又搶了些什麽好東西、好寶貝?能不能也給朕分一些?”
侍從宦臣聽了,眾皆驚異不已,麵麵相覷。
8
皇帝左右的宦官、侍從、郎吏等皇帝侍臣,大都是王莽宮廷中的舊人。
他們聽見大漢的更始皇帝,居然像江湖強盜頭腦一般,向大臣將領問話索財,個個瞠目結舌,驚愕萬分。
然而不久,他們就不再驚異了。玄漢大臣將領們,綠林強盜的本性,已經顯露無遺。
不久以後,玄漢的統治失控,社會秩序混亂的悲慘場景,再次在西京長安顯現。那些令長安市民百姓切齒痛恨的事件,不斷發生。
長安市民百姓,隻過了片刻時間的安寧生活,就再遭劫難,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9
進入西京長安以後不久,玄漢王朝的大多數大臣將領,皆以為大功告成,江山永固,開始忘乎所以,得意忘形。
很短時間,他們就已經完全忘記了當初舉義時,吊民伐罪的諾言,開始恢複自己的本性,肆無忌憚地違法亂紀,搶掠財物,侮辱婦女。
玄漢王朝大臣將領,不僅正大光明、堂而皇之地把王莽後宮的婦女,帶回自己的軍營中,甚至把長安市民百姓的妻女,也搶回大營中去欺淩侮辱。
玄漢大臣將領們,穿著玄漢王朝文武大臣的朝服,駕著皇宮的車駕,在西京長安的街市上,招搖撞騙,四處遊蕩,衝撞路人,橫行無忌。
數月之後,西京長安的百姓,怨聲載道,民怨沸騰,市民百姓,紛紛視玄漢官吏將士為寇仇。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良好的西京正常秩序,頃刻間蕩然無存。
玄漢朝廷有識之士,國三老劉良,大司徒劉賜,司隸校尉劉秀、廷尉大將軍王常,李通、劉嘉等大臣士大夫,無不對玄漢王朝的未來,憂心忡忡,歎息不已。
國三老劉良,深謀遠慮,看懂了人生真諦,暗中對大司徒劉賜等舂陵侯家族子弟說道:
“賜兒啊,王朝興盛,必然是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你知道當初,王莽為什麽覆滅嗎?王莽出生顯貴,根本不知道下層百姓所想、所急。
而綠林豪傑,雖然出生下層,卻胸無大誌,鼠目寸光,沒有遠見卓識,隻滿足於搶掠財富,做一個富貴翁,缺少安邦定國的領袖人才。
請你和司隸校尉秀兒等宗室子弟,一定要牢記,功成名就身退的至理名言,不要被高官厚祿,榮華富貴迷惑,去趟綠林豪傑這趟渾水,陷入萬劫不複境地。
大漢朝中,以定國上公王匡、成國上公王鳳、大司馬朱鮪、大司空陳牧為首的綠林豪傑,認為大局已定,漢室江山,已經固若金湯,無人能夠撼動。
綠林豪傑,對西京長安,陛下眼皮子底下發生的暴行,卻不聞不問,熟視無睹,不加製止,隻是忙於分享勝利果實,大封功臣。
殊不知,新莽滅亡的悲劇,已經在醞釀之中,我們大漢朝廷,有可能重蹈覆轍。
如今,陛下親近李鬆,趙萌,申屠建等佞幸小人,被綠林豪傑,李家兄弟控製,已經不能控製局勢。所以,叔父特別提醒你們兄弟警醒,不要貪戀榮華富貴。”
大司徒劉賜,深以為然,萌生了退意,讚同道:
“多謝國三老大人提醒和教誨,孩兒知道怎麽做了。”
玄漢王朝君臣,卻沉浸於勝利享樂之中,沒有幾人,能夠保持警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