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迷案》上部《柏子山計劃》第60章 宋名的身世
字數:2846 加入書籤
宋名敘述自己的複雜身世——
清朝晚期,朝野腐敗,對外割地賠款,對內盤剝百姓。全國各地紛紛起義風起雲湧,其中有一支起義軍,活動在華西山區,首領叫仇清,在虎牙山安營紮寨。其壓寨夫人叫孟嬌。孟嬌是當地大戶之女,文武雙全,勝似須眉,憑她對該山地形熟悉的優勢,造碉築堡,藏寶納金倚險恃強,和清政府作對。此間,夫婦生一男孩叫仇思,寄養在孟嬌媽家。當清政府把周圍幾個起義軍據點拔掉後,重點圍剿仇清夫婦所率義軍。清軍射箭放炮,斷路絕糧。最後義軍碉崩堡塌,箭盡糧絕,全部戰死。孟家大戶也滿門抄斬,其家女仆田妞攜仇思逃走嫁人,仇思成為養子,改宋姓。
宋思長到16歲,在清明節一個上午,他在養母田妞家院內劈柴,滿頭是汗。田妞把毛巾遞給他,告訴她:“孩子,今天是清明節,是數典祭祖的季節。你去虎牙山祭拜你父母去吧。”
宋思不解問:“媽,您胡說什麽?”
田妞說:“我們給你養活大了,也該讓你知道了。15年前,你父母曾在虎牙山當寨主被清朝剿滅,但沒有找到他們的屍骨。據說有一個密洞,非常隱秘,不知現在暴露沒有。你以砍柴為名,到虎牙山去祭奠暗查,說不定還能找到你父母的遺骨呢。那裏是你的根,可以在那裏修德立業,想我們了,再回來。”
宋思帶著思念,帶著崇敬,帶著悲傷,帶著好奇,隻身來到虎牙山。他暗訪外祖父家人。外祖父母家已是地在人無,房存主易。
宋思登山尋蹤,廢寨依存,亂石滾滾,殘炮臥地,鐵器生垢。白天,山水轟響,頭骨生煙;晚上,蒼鷹哀鳴,林間流火......在殘寨中心,搬石伐木,蓋一草庵,出家脫俗,祭祖悼靈。他有時下山化緣,有時在山裏尋洞探秘。多見奇峰怪石,卻不見密洞。
一個夏天,黃昏,日墜西山,紅霞飛度。宋思在虎牙山草庵亂石堆旁大槐樹下乘涼。突然,從亂石堆裏蹦出一群青蛙。宋思好奇,翻開亂石碓,還有螃蟹等。他搬動石頭,發現石頭下幾塊大石頭壓著一個洞,他把石頭搬去,下麵是通往山下的洞。宋思順洞下去,洞裏人屍骨遍布,有的肌肉尚存,好像剛死不久......
後來,宋思在此一帶小有名氣,加之山民對此處的崇敬,動用人力、物力支持宋思修廟。宋思在沒修此廟前,先整理好亂石,把洞口加以隱蔽,親自主持修建了此廟,他就成了虎牙山廟的第一任‘主持’。
潭渦洞內,‘胖和尚’丁苟、陳得索認真傾聽。
宋名繼續說:“一晃2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6890-153257
年過去,中國已經改朝換代,成了北洋政府統治的時代。1919年,33歲的宋思已經成為氣質非凡,德耀華西的高僧,加之虎牙山石怪、廟奇、水清、林密、物豐,從而感召了香客蜂擁,遊人接踵......”轉入回憶畫麵——
午後。少婦香蘭,約28歲,她發髻高盤,眼含秋水,麵白而抑鬱。她緩緩走到虎牙山廟內佛前跪拜。宋思鼻直口方,麵紅頭光,他左手撫胸,右手立掌施禮。香蘭抬眼看宋思,麵泛羞澀......
香蘭經常來廟內上香拜佛,時間一長,彼此相識,但不交流。
1919年11月。秋風瑟瑟,夜色黑沉。香蘭抱嬰兒往虎牙山上跑,懷中的嬰兒嗚哇嗚哇的哭,一群人舉火把,嚷著後麵追......香蘭跑進宋思廟裏,跪在宋思跟前哭求,“大慈大悲的師父,救救俺母子吧!”
宋思不知緣由,問:“女施主,你是怎麽了?”
香蘭跪著道:“我丈夫叫李仁奇,是孔廟小學校長,因組織聲援支持今年5月4日的爆發的北京青年學生愛國運動,被北洋政府華西縣官府抓走槍斃,還要抓俺母子坐牢。如果落入官軍之手,俺的兒子性命難保!”
宋思擔心,難為情道:“貧僧哪敢與官府作對藏匿你們?”
香蘭站起:“你不救俺,俺見佛祖去——”她說著抱兒子一頭撞到佛祖懷裏,砰的一聲,香蘭腦血四濺……香蘭懷中的兒子滾落在地,哇哇大哭,香蘭瞪眼看宋思……宋思望望山下晃動的燈火,咬咬牙,走近石蓮花盆,打開密洞口,抱著嬰兒,跳進洞內……宋思把嬰兒放進密洞後,快速上洞回廟宇大廳,重新移石蓋洞,讓頂梁立柱壓蓋,香灰撒蓋蓮花盆.....他收拾完畢,山下追兵已爬到山上。
華西縣武裝隊長叫丁毛,約28歲,尖嘴猴腮,一臉殺氣。他舉火把衝進廟內,見蠟燭流淚,香蘭橫臥佛祖麵前,卻不見嬰兒,氣急敗壞地問:“和尚,這女人抱的孩子呢?”
宋思謊稱:“這女人進廟就沒有抱孩子。讓我搭救她,貧僧無能為力,她隻有求佛歸西了。”
另一名年齡較小的高個頭武裝隊員看上去有十七、八歲,他繞香蘭轉一圈,又看看宋思,對丁毛說:“這和尚沒有撒謊。如果女人抱個孩子,不會跑這麽快。”
丁毛將信將疑,手一揮,說:“走!”他們胡亂在廟內掃射,而後向後山追去……
宋名追憶結束。他盯著搖曳蠟燭,平靜道:“這個被宋思師父救下的嬰兒就是我。師父把我秘藏到此洞,撫養我,訓導我,隨其宋姓叫名。佛講四大皆空,有姓也無姓,有名也無名,所以我叫宋名。我十五歲,才公開露麵;師父公開場合說我是他徒弟。1936年,華西出了一個傳奇人物叫蔡永令,說他能文能武,腰裏別了兩把快槍,專替百姓除害。我很崇拜蔡永令,但師父和我都沒有見過他。1937年抗日戰爭全麵爆發,一天夜裏……”宋名腦際浮現昔日畫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