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迷案》上部《柏子山計劃》第99章 惠施恩人

字數:7694   加入書籤

A+A-


    眾人看於秋葉拿出這麽多的錢,不知道給誰,個個呆若木雞。於秋葉攔著陳得索,平靜說道:“這是你家的青花瓷罈子拍賣的款,共12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689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689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6890-153295

    -153295

    -153295

    萬元!”

    眾人吃驚。陳得索手哆嗦著,艾靈揉揉眼,母子不相信是真的。

    陳得索問:“這麽多?是哪一家要的?”

    於秋葉微笑道:“省博物館收購的。館長說‘這是稀世國寶,也是鎮舘之寶’!”

    陳得索遲疑一會,突然把幾大捆錢塞到於秋葉皮包裏:“我要這麽多錢幹啥?在大城市花錢的地方多,你們拿走!”

    於秋葉往外掏:“不要,不要,我們有錢!”

    陳得索執意給:“算我支援大有哥搞農業開發行吧。”

    於秋葉看曹大有......陳得索把錢塞到曹大有手裏:“當年,俺母子落難您村,不是你們幫濟,我也沒有今天。大有哥,你給俺一個感恩的機會吧!”

    曹大有抱住陳得索大哭:“好兄弟,那時咱都苦呀!”

    眾人感動。陳得索又拿出3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689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689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6890-153295

    -153295

    -153295

    萬元交趙誌德:“趙校長,學校急需錢,您收下,給學校建教樓,配齊圖書、儀器。如果有貧困學生交不起學費,用這錢頂上。記住,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陳得索一番話說得在場的學生哭,老師眼圈紅......

    趙誌德接錢感謝:“謝謝,謝謝!孔廟小學全體師生向你致敬!”

    王新明、張立也激動地上前握住陳得索的手。

    王新明動情說:“得索同誌,你是捐資助學的榜樣。”

    張立伸出大拇指誇:“你是教師的好兒子,教育戰線為你自豪!”

    陳得索平靜一笑又拉著母親艾靈的手,虔誠道:“媽,您伴孩兒從苦難中走來。苦,您默默地吃,罪,您默默地受,淚,您暗暗地流。您給我這個時代,我是幸運的。經曆了風雨,見到了彩虹,嚐盡了苦甜酸辣,豐富了我的人生。今後的路可能崎嶇又布滿荊棘,但有您在,我仍會見到無限的風光!媽,我謝謝您!”

    艾靈掩麵拭淚,陳得索把現金交給她:“媽,您回家吧,我帶秋葉上虎牙山!”

    王新明說:“虎牙山,是華西旅遊勝地,帶秋葉家人可開開眼界。那裏可能還有鮮為人知的秘密!”

    曹大有、於秋葉猶豫後點頭同意。

    王新明、楊括被李為民、張立、秦平、秦威、劉喜貴陪同上車。而宋名卻獨自到孔廟小學後花園,穿過花叢到古井旁佇立,小聲念叨:“謝先啊,我的好兄弟!想當年,你夫婦二人跟著我,打鬼子劫糧,丟掉大兒子;你赴朝後,你又丟了二兒子。可是,六零年那不幸事件,你卻自責跳井自盡。你哪裏知道,我更有責任呀!”

    龍根、楊抗利向宋名走來。宋名抬眼看,續道:“現在,你無聲無息。也沒有人說你有功,也沒有人說你有過,慶幸的是你的一個兒子還在,而且有出息了,隻是他還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龍根、楊抗利走上前十分驚奇。

    龍根莫名其妙問:“宋書記,您在說什麽?”

    宋名眼眶濕潤道:“我在想我的戰友謝先。他魂歸此井,無人哀悼。人們隻知其過,不曉其功,”他回頭看看楊抗利,又看看龍根,“包括他的兒子。”

    龍根漫不經心,道:“謝先以死贖罪,罪難逃,您不必為他勞心。”

    宋名喃喃道:“‘柏子山計劃’迷案真相大白,我無牽掛了,也應該到該去的地方了!”

    龍根驚恐問:“您什麽意思?”

    宋名小聲道:“到虎牙山修身!”他看龍根搖頭,“我心篤定,請隨我願。”他低聲道,“向柏雲父子告知我的去向。”

    楊抗利說:“新‘柏子山計劃’還需要您呀!”

    宋名苦笑笑說:“新時期新思路,你們年輕人比我強!”

    曹大有開車向虎牙山方向奔馳......曹枝坐在前麵副駕駛位,好奇地往外張望......

    曹葦坐在後一側翻看地圖......陳得索在另一側沉思......於秋葉坐在中間靠在陳得索肩膀......

    於秋葉問:“你到虎牙山幹什麽?”

    陳得索說:“去找龍山場長和師父。”

    於秋葉不解:“找那個龍場長幹啥?”

    陳得索動情道:“我無路可走時,他讓我幹活有飯吃,又領我拜‘胖和尚’師父。他是我的恩人,我出資,讓他擴大石場規模,修繕虎牙山古廟,增加旅遊觀光景點......”

    “你師父不是失蹤了嗎?”

    “他可能死在密洞裏!”

    “你去拜訪他的屍體?”

    “師父曾給我說過‘烏雲遮月幽魂在,屍見天日金銀現。’現在風清雲散,日照月明,如果密洞被發現,該是屍見天日,金銀發光的時候了,如果密洞沒有被發現,我去給師父上炷香。”

    陳得索和於秋葉繼續對話。曹大有開著車,時而鳴笛超車,時而又在後追趕......盤山公路,車輛交替盤桓而上......山路、峽穀、綠樹、奇峰,構成一幅滾動的立體山水畫......

    車到虎牙山采石場。虎牙山采石場,石塵彌漫,機器轟鳴。傳動帶把青色的大石塊,送進嗑石機大口內,嗑石機香甜地‘咯吱嘎嘣’咀嚼著,尾部冒著黑煙,產出栗子般大的青石卵;裝石機像接生婆,揮動著巨臂,把青石卵裝進拖車內......陳得索搶先下車,衝進塵霧中。

    於秋葉和曹大有下車張望,曹葦和曹枝下車看煙塵大,捂著鼻子又上車……

    石場工人都戴著安全帽、遮塵眼鏡和大口罩。陳得索辨不出誰是龍場長,大聲呼喊:“龍場長,龍場長!”

    工人有的搖頭,有的不理他。突然,裝石機把巨臂伸進石子堆不動了。從裝石機樓裏跳下一個人,邊走邊摘去安全帽、眼鏡、口罩,露出白短發、黑胡茬、泛著光的古銅色臉。此人便是龍山,他約六十四五歲。他大步走近陳得索,問:“你是得索吧?”

    陳得索又驚又喜:“啊?龍場長,您還是這麽精神?”

    山龍山樂嗬嗬,道:“吃得好,有事幹,心情好。”他環顧左右,“就你一個人?”

    陳得索指指遠處的轎車:“還有於秋葉、曹大有夫婦和孩子,”他看龍山疑惑,便解釋,“他們是當年我母子在“柏國農場”認識的。”

    龍山說:“快喊他們,回家再敘。”

    陳得索婉拒:“不,我們要上虎牙山祭奠‘胖和尚’師父。”

    龍山流露悲痛和惋惜:“你下山後,‘胖和尚’師父也離奇失蹤。當時景區派出所尋找他多日也沒有找到。傳說,他躲進一個神秘的山洞裏,但是至今沒有人發現這個洞。”

    陳得索點點頭,心想:“是的,這是我和宋名老書記知道的秘密。”他試探問:“現在誰主持古廟事務?”

    龍山說:“暫時由我代理主持,小兒子有時替我守廟。”

    陳得索盯著龍山問:“山上古廟翻修過嗎?”

    龍山答:“沒有。去年,景區號召企業讚助,準備翻修古廟。我說,如果增建虎牙山景區設施,我慷慨讚助,但我堅決反對翻修古廟。因為古廟堅固而又富有曆史傳奇,它是鎮山之寶,不能隨便動一磚一瓦!”

    陳得索暗喜,他掏出5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689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689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6890-153295

    -153295

    -153295

    萬的存折,說:“這是我家祖傳青花瓷罈子拍賣的款,交給您用於石場擴大發展,增加景區旅遊景點,保護古廟原貌。”

    龍山拒絕:“石場和景區都需要資金,但這是你家幾代人用生命抗爭換來的,我不能要!”

    陳得索動情地說:“我落難,您讓我有活幹,有飯吃;我無家時,您讓師父收我為徒,指點迷津。學佛不僅要慈悲為懷,還要行善獻愛,幫助別人,不嫉妒別人。今日我重見光明,應知恩圖報。”

    龍山表現出坦蕩的情懷:“那隻是我和‘胖和尚’師父良心沒壞。你應該感謝國家。要知道:國破家有難,國穩百姓安;”他離開機器噪音,壓低聲音,“社會風清氣正了,老百姓才能挺起腰杆幹正事。”

    陳得索落淚了:“您說得對,說得對。我今後工作一定盡職盡責,為社會做好事。”他再次把存折推給龍山,“同時,給您投資,擴大石場規模,修繕虎牙山景點,富民創稅,也算是我對社會的回報。”

    龍山場長感覺陳得索說得是理,便收下存折,他握住陳得索的手,激動地說:“咱都好好幹。”他大手一揮,“走,我帶你們上虎牙山!”

    龍山陪陳得索和於秋葉一行登上虎牙山。登山路上,陳得索目無一切,埋頭攀登。於秋葉東張西望,很是好奇。曹大有緊跟其後,拿衣送水像於秋葉的貼身秘書。曹葦舉照相機,東拍西照。曹枝翹首弄姿,讓曹葦給她留影。

    龍山帶陳得索、於秋葉、曹大有隨遊客步入古廟。佛祖左側蓮花盆旁的黑木羅圈椅裏端坐一位小和尚,他身披紅袈裟,合掌在胸,雙眼轉動,好像心不在焉......龍山上前,大手放到小和尚肩上小聲道:“虔誠一些。”

    小和尚點頭微笑,閉目念叨,看似滑稽:“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陳得索掃視古廟內正堂。佛祖塑像身披袈裟,麵容慈祥,左手撫胸,右手托缽。兩側彩柱下抵蓮花盆,上頂橫梁。他默默想:“古廟原貌未改,隻是主移客多。”

    陳得索、於秋葉、曹大有一齊給佛祖躬身施禮,而後分別點上香,插入香爐,縷縷青煙飄向小和尚黑椅,被石蓮花盆神秘吸食。三人跪拜叩首,各許其願——

    於秋葉默願:“佛祖保佑,讓我的兩個男人,一對兒女平安一生。”

    曹大有默願:“佛祖保佑,讓我種糧發財,孩子有出息。”

    陳得索默願:“佛祖在上,請保師父安詳。”

    陳得索平身,合掌在胸,眼微睜餘光右瞥木彩頂梁柱,依舊穩壓蓮花盆。他向蓮花盆深深三鞠躬,又向黑木椅裏坐的和尚敬一個軍禮。

    小和尚受寵若驚,慌忙還禮:“阿彌陀佛!”

    遊人不知玄機,有的也效法。陳得索驚慌,於秋葉困惑,和尚微笑還禮。

    龍山帶陳得索、於秋葉、曹大有隨人流緩緩而出......

    陳得索尾隨於秋葉、蓸大有等走出廟門,獨自到古廟後東側山澗。山澗溪水穿穀繞石,咆哮著注入大潭渦……山澗半坡奇石突兀,山楂樹斜生石縫,探水搖曳。一老者身穿中山裝,在一棵山楂樹下彎腰撿拾遊客丟棄的塑料袋、廢紙等,陳得索覺得眼熟,走近一看,驚呆了:“啊?宋書記,你怎麽也在這裏?”

    宋名懷抱塑料袋,抬頭,微笑:“你們前腳走,我後腳跟來的。”

    陳得索半信半疑:“您又出家了?”

    宋名神情淡定:“這裏就是我的家,是回家不是出家。”

    陳得索責怪道:“新的‘柏子山計劃’,還需要您呀。”

    宋名真誠而謙虛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自古英雄出少年。我相信你們年輕人能擔當實施‘柏子山計劃’大任。如果真需要我,我還可以下山。”

    陳得索試探問:“您準備在山上做什麽?”

    宋名說:“在寧靜中修身,在勤儉中立德。守法護廟,讓香火恒燃,除汙去垢,讓惠風和暢,遊客流連忘返。”

    陳得索笑:“您如此境界,晚輩欽佩。”

    宋名反問陳得索:“你到山上幹什麽?”

    陳得索答:“尋找‘胖和尚’丁苟師父。”

    宋名說:“這正合我意。今晚月升時,我與你再探密洞。”

    “好。晚上見。”陳得索邊說邊四處張望,“龍山場長和於秋葉一家也在山上,我去找他們!”

    宋名交代得索:“暫時不要說我在山上。”

    “明白。”陳得索回答,快速離開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