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讀書養氣
字數:5299 加入書籤
一樁大機緣。
鋪墊了這麽久,淮信王終於進入主題了。
李青並不覺得淮信王會無緣無故要送自己機緣,定是看中了自己身上某樣東西、或者某項能力、某種身份。
他直接開口拒絕,“王爺,無功不受祿。”
“長青,你還不知究竟是何機緣,怎麽如此急著拒絕?”淮信王滿臉真誠,“你放心,我並不要求你有所回報。隻是單純的認為,沒有人比你更加適合罷了。”
李青道“王爺好意,長青心領。但無功受祿,君子不為也。”
淮信王凜然,肅然道“長青果然是君子。既然如此,那本王便直說了吧。世家尾大不掉,滿朝文武鮮有寒門子弟。
曆來科舉,狀元、榜眼、探花,無一人出自寒門。
本王要送你的機緣,便是這金科狀元!
寒門出身的你,想必很清楚寒門士子的艱難處境。
送你狀元頭銜,一是為了讓你給廣大寒門書生一個奮鬥的希望。
二是希望你日後為官,能多多為寒門士子著想。這便是你需要付出的東西。”
這一番話,說的是大義淩然。
簡直站在了道德的製高點。
這一瞬間,李青仿佛見到了光。
而這,正是他為此所努力的方向啊!
若不是他有著前世的豐富經驗,簡直認為這就是在世聖人了。
“王爺,狀元乃皇帝欽點。若由王爺在幕後運作操控,這狀元長青感覺燙手。此事斷然不要再提了。”
麵對狀元的誘惑,李青的確動心了。
大周帝國每年有幾十上百名進士,而狀元隻有一個。
一旦高中狀元,三元及第,對他的官途有著超乎想象的好處。
對他實現立功、立德、立言,也有了一個相當高的起步點。
可若是不能以聖人的道德標準來標榜和要求自己,又如何做得到立德?
李青想要成為狀元,但絕不想憑借外力,而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
淮信王聞言,心中大驚。
霍然起身,對李青拱手施禮。
“長青乃真君子,是本王失禮唐突了,本王在這裏給你賠個不是。”
接下來的時間,雙方一邊品鶴涎茶,一邊談論詩詞文章。
一轉眼,好幾個時辰就過去了。
李青在聖人之道走的很遠,又加上思維沒有被這個時代所局限。
往往一些超前的觀點,引得淮信王拍案而起。
臨別之際,淮信王吩咐一旁的管家。
“今日與長青交談,本王收獲頗多。去,取一些鶴涎茶和槐葉,給長青帶回去。”
鶴涎茶極為珍貴,萬金難買。
那槐樹葉的價值,更要在鶴涎茶之上。
李青連連擺手,“王爺,還是那句話,無功不受祿。你的禮物太珍貴了,長青承受不起。”
淮信王按下李青的雙手,笑嗬嗬的說道“長青乃君子,恪守己身,本王很是敬佩。但長者賜,不可辭。”
說罷,壓根不給李青拒絕的機會,催促管家趕緊去取。
硬生生把一罐子鶴涎茶和十來片槐葉塞進了李青的懷中。
“謝王爺!世家之禍,勿需王爺強調,長青也知。他日入朝為官,也定當會提攜寒門士子。”
李青謝畢,告別淮信王,離開了王府。
……
王府正堂。
管家送完李青立馬折回,滿臉笑容的說道“李公子當真是一位君子,恭喜王爺喜得一位賢才。”
淮信王臉上同樣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長青的確是一位真君子。他接受本王的安排,要那狀元的頭銜。本王雖說也會對他委以重任,但心中難免會有些小覷他。
畢竟今日能為了狀元放棄心中的堅守,來日指不定會因為更大的誘惑而背叛本王。
如今世家越來越猖獗,皇兄雖善用帝王心術,對世家左右製衡。可如今這局麵,光是製衡遠遠不夠,必須得以雷霆手段遏製震懾世家。
你去安排下,把玥兒接來盛京。”
管家臉色大驚,“王爺,您是想?”
淮信王眼中閃過一道精芒,微微點頭,道“正如本王之前和長青所言,要給寒門士子一個看的到的希望。
寒門狀元是希望。
寒門士子迎娶郡主,同樣是希望。
並且這個希望,比起高中狀元更讓人能夠觸摸的到,對大周的寒門而言,也更加有衝擊力。
屆時,天下寒門盡入吾彀,何愁大事不成!
玥兒雖然是本王的女兒,從小金枝玉葉。但長青配她,也綽綽有餘。
好了,你去吧。趕在殿試結束之後,皇兄壽辰之前回來。”
如李青心中所疑惑。
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大機緣。
淮信王的確是欣賞李青,但背後更多的是通過李青這個寒門士子代表性人物,來拉攏更多的士子。
坐實了他淮信王禮賢下士的名聲。
那些毫無出頭之日的寒門士子,得見李青成為淮信王的女婿,怎能不趨之若鶩湧入淮信王麾下?
“還是王爺考慮的周到,我這便去安排。”
管家彎腰拱手,下一刻,身影憑空從原地消失不見。
……
虎嘯樓。
李青回到自己的房間,拿出鶴涎茶和槐葉打量。
這個世界,不隻是讀書科舉被世家把持。
普通人連修行之路也摸索不到。
沒有背景,除非機緣逆天,否則根本沒人傳你修行功法。
李青曾經尋仙問道五六年,壓根連一點修行線索都找不到。
沒想到在他放棄修行路,決心走科舉之路,行聖人之道時,卻接連獲得兩樣與修行有關的寶貝。
“會試結束,臨近殿試。我雖高中會元,卻不能掉以輕心。正如淮信王所言,大周自立國以來,從未有過一位寒門狀元。
不管裏麵有多少內幕,我要做的就是盡一切努力,去和那些世家子弟爭奪狀元。”
李青保存好槐葉,給自己泡了一杯鶴涎茶,收起心,不去思考淮信王究竟對自己抱著什麽目的。
他靜下心來,摒棄一切雜念,專心讀書。
“天道變化,消長萬匯,契地之力,乃有成爾。天貴而地賤,天動而地靜,貴者運機而賤者效力。”
有了鶴涎茶的相助,李青明顯感覺自己讀書比以往更加順暢。
頭腦前所未有的清晰,對一些聖人道理的理解,也更加透徹。
隨著他不斷朗誦和感悟,胸前如柱粗的“氣”,也在緩慢增長。
盡管現在接觸到了修行,甚至已經確定淮信王必定有高明的修行功法。
但李青並不打算向他索求。
李青從踏上科舉之路開始,就已經堅定了儒道這條道路。
而且他讀書與旁人不同,他能通過讀書養氣。
隨著學識的增長,隨著對聖人之道的領悟加深,自身的身體素質也會隨之變強。
這已經與修行沒有區別,隻不過這種修行方式比較另類和特殊,隻適合他一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