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7章 帝國的勝利秘訣(第三更,求訂閱)

字數:3511   加入書籤

A+A-




    立於不敗之地!
    對此,朱大皇帝並不懷疑,隻要將整個國家變成一架威力十足的戰爭機器,那麽勢必會贏得戰爭的勝利。
    當然,前提是雙方的實力差距不大。
    而如何發動一場“總體戰”,就不僅僅隻是動員人力了,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係統工程,涉及到一個國家的方方麵麵,從人力動員到工業動員,所需要動員的並不僅僅隻是人力,還有工業生產。對該國政府的領導組織能力是一個極其重大的考驗。
    甚至可以說,隻有贏得這個考驗的國家,才能夠贏得戰爭。
    作為一個新生的國家,大明是不可能在短短33年間就建立起一個可以進行總體戰的高度組織化的社會,但是大明和其它國家不同,它源於公司。
    在南華時代,南華幾乎所有的工商企業都是南華公司建設開發,即便是直到現在包括南華公司在內的眾多“皇產”,仍然掌握著帝國的工業命脈。
    即便是經過多年的刻意分割,仍然沒有改變幾乎控製了帝國經濟的現實,各行各業的龍頭必定在南華公司的子公司,或者是從中分割出去的企業。
    南華公司相關企業的規模有多大?
    占到大明帝國國民生產總值的0以上!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有這樣一個幾乎掌握著帝國經濟的財閥,到底是好還是壞?
    這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在戰爭期間,擁有這麽一家財團,絕對是於國有益的好事。
    “陛下,在戰爭爆發之後,大本營成立了“戰時工業委員會”和“戰時原料管理處”,前者負責分配政府訂貨和管理軍需生產,後者下屬9家軍需公司,專門管理征集和分配各種工業原料,把重要的原料和物資優先供應給重點企業……”
    在方展博的匯報時,朱大皇帝隻是稍微點了下頭,成立這兩個機構是在他的授意下進行的,事實上,早在戰爭爆發之前,帝國就有一個影子機構——國防動員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是負責調查帝國的動員潛力,並且製定相應的動員方案。
    在戰爭爆發之後,大明就是以國防動員委員會方案進行各方麵的動員,同時,國防動員委員會也從影子機構走向公開,其職責是對全部經濟部門實行監督和管製,並成為帝國重要的調節軍事經濟的機構,而“戰時工業委員會”和“戰時原料管理處”都是隸屬於動員委員會。
    現在方展博就是委員會主任,專門負責動員工作,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權力之力,甚至超過了總理大臣。
    “這還不夠!”
    朱大皇帝搖了搖頭,然後說道。
    “隨著戰爭曠日持久的進行下去,在分配稀缺原材料方麵,我們需要要研究出一套係統性的儔順序的標準,嗯,必須要有某種程度上的行行思考,也就是要對未來的消費結構作出某種計劃性的安排。”
    “臣明白,目前戰時工業委員會已經要求軍方提出明年的物資需求,並且在此基礎上擴大0,然後再根據產能發包給各動員企業生產,這種計劃性的安排,可以保證軍需生產的正常進行。”
    其實,對於計劃性生產,方展博並不陌生,在一定程度上,這就是訂單生產,隻不過更複雜一些而已。而且多年來帝國實施的“計劃式工業規劃”,在一定程度上,也和這種計劃性生產有極其密切的聯係。
    想了想,朱大皇帝說道。
    “這種計劃性的安排,並不僅僅隻是軍需產品的生產,我們還考慮其它方麵,比如隨著大規模的征召,勢必會影響到帝國的農業生產,而這勢必會造成市場上糧食、肉食以及奶製品的不足,當然受到影響的肯定還有紡織業,軍隊對服裝的需求會影響到民間的供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考慮把人們的基本消費,也納入到政府的計劃管理軌道,形成一套比較健全的完全的計劃,也就是用一種準確、精密且嚴格的方式來調查消費。”
    其實也就是全麵的計劃經濟了,計劃經濟本質上就是戰時經濟,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計劃之上,它所計劃的並不僅僅隻是工業生產和人們的消費,在一切工業生產必須服從軍事需要的前提下,計劃性的工業生產和普通人的生活消費之外,還有就是對企業和勞動力的控製,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經濟發展脫離了市場利潤的導向,轉而按照政府的要求進行生產。
    這種國家控製經濟的模式是什麽?就是確立政府對經濟的支配性作用,使經濟服從國家特定的政治意誌的。
    “規劃所有人的生活消費?”
    方展博不由一陣詫異,然後說道。
    “這個可以規劃嗎?”
    他之所以會如此的詫異,是因為在他看來,這幾乎不可能,畢竟,所有人的生活消費都有各自的不同,又怎麽可能規劃呢?
    “當然可以規劃,可以計劃了,我們可以設定一個標準,比如成年人每個月供應多少糧食、多少煙草、多少布匹,多少酒類,多少肉食,多少油料,當然了,這個計劃並不是平白做出,而是根據去年民眾的基本消費來確定的,然後再以這個消費製定工業生產計劃,這個工業生產是根據在滿足軍需生產後,剩餘產能的多少來確定的……”
    盡管沒有經曆過計劃經濟的時代,但是對於這種經濟模式下的民眾生活,朱大皇帝倒也是聽說過不少,事實上在二戰時,即便是在美國,也實施了某種程度上的“配給製”,至於在英德等國那自然是再正常不過事情。
    隨後朱大皇帝自然又介紹了什麽糧票啦,布票、肉票以及工業券等等諸如此類的票據。
    “票證,每個月都會根據配客發給所有人,這個票據呢,就是購買的資格,有錢沒有票是萬萬買不到的,有票沒有錢也不行。隻有同時拿錢和票才能從市場上購買所要的消費品……”
    聽著陛下描述的“計劃性消費”,方展博沉思片刻後,說道。
    “陛下,這樣很多百姓的生活都會受到影響……”
    “影響……”
    朱大皇帝從桌子上拿一份報紙,指著上麵的新聞說道。
    “現在已經受到影響了,不受影響的話,又怎麽可能會有物價上漲,怎麽可能會有黑市呢?在配額製前提下,或許百姓的生活會受到影響,但是至少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公平的……”
    抿了抿嘴唇,朱大皇帝說道。
    “公平……或許是在這場注定要讓百姓受苦的戰爭中,我們唯一能做到的事情了!”
    說罷,在感歎之餘,朱大皇帝直接決定道。
    “就這麽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