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談:父母管教十忌

字數:3360   加入書籤

A+A-




                      有一個民營企業辦公樓的門口豎著這樣一塊牌子,上麵寫著三句話。

    董事長的話是對的;

    董事長的話永遠都是對的;

    董事長的話錯的也是對的!

    這三句話是告誡所有員工,號令一致,令出一門,無條件執行是企業的生命。

    實際上在大多數的家庭裏,有一種觀念和這個企業很相近父母都是對的,有時候錯的也是對的!而對孩子來說,聽父母話就是好孩子,聽父母話永遠都不會錯,不聽父母話一定不會有好的結果。

    這就造成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或者造成孩子對父母的叛逆。

    很多人喜歡拿國外的父母與中國的父母作比較,羨慕那裏對孩子的放縱與自由,羨慕他們教孩子的方式,讓孩子必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而且在表達的意見當中,還包括說n!所以就正義感和民主來說,國外的孩子明顯優於我們。

    其實作者很喜歡、也更習慣中國式的家庭教養。我們有著自己的傳統文化,包括那些三綱五常、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不錯中國的父母喜歡替孩子做主,喜歡上學接送,喜歡把孩子抱起來養,讓孩子一出生就在愛的懷抱裏衣食無憂。但瑕不掩瑜,這是我們的國情,不論什麽樣的教育方式,隻要有利於成長就夠了。

    但是父母管教,包括隔代教育,應該遵循家庭教育的規律,結合孩子的成長環境,結合孩子的心理特點,不能僅靠經驗和感情用事,否則同樣會事倍功半,由於我們的教育方式而引發孩子的畸形發展。

    在很多問題少年和失足少年身上,很多問題不能簡單地歸結於他們,或多或少地都可以找到父母與家庭的責任。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十種。

    問題一言行不一致

    父母說到做不到,言行不一致,就會把孩子變成投機主義者。承諾的事情一定要兌現,決定的事情不可以左右搖擺。原則不可以輕易讓步。

    比如說孩子犯了錯誤,他們可能會想“這一次不會是真的吧?”如果他們知道能逃避懲罰,一定會試圖去做一些躲避,包括向父母說謊,刻意去投其所好,報喜不報憂等等,實際上不正確管教之下塑造出的孩子,總讓我們疲憊不堪。

    問題二小瞧孩子

    在有些父母眼裏,孩子永遠都是孩子,他們總是長不大,而忽視了身邊悄悄長大和成熟的“情感”;主觀地否定孩子的言與行,即使自己是錯的,而孩子是對的也拒不肯承認;在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相比較時,也是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孩子;不喜歡和孩子討論家裏發生的大事,無視孩子的存在,總是自己做主;不敢把家中的大事托付給孩子,總讓孩子“唱配角”;對子女的一切都大包大攬,怕他們幹不好,連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讓他們做,等等,長此以往,會將孩子的積極性、上進心盲目扼殺,連同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都被無情地摧毀。

    問題三過分溺愛

    這種溺愛還不僅僅是把最好的留給孩子,讓他們衣食無憂,讓他們從小花錢就大手大腳、過分享受太物質的生活。

    這種溺愛往往放棄原則,將子女的活動範圍完全限製在自己的視線內;從小就教子女如何學會“不吃虧”,別人敢打你你就打他;和別人發生糾紛時,總相信自己孩子的話;常常到老師那裏護短討“說法”;任何時候都不能讓孩子低別人一頭;孩子在家中就應該吃的最好,穿的最好,所以每天開個小灶純屬可以理解,這種過分的保護,嚴重幹擾了孩子身心的正常發展,導致孩子缺乏獨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難,缺少自信。

    問題四過於民主

    有些父母不管大事小事都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來解決,總以“最後一次”來威脅孩子,結果是理沒談成,孩子卻被慣壞了。孩子(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孩子)缺乏足夠的經驗和判斷力,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需要依賴父母的指導,如果對其過於民主,很容易使其變得為所欲為。

    民主是在一定的範圍內,是不能踩破底線的。破了底線的民主,實際上就是縱容。說理和必要的懲罰,對一個孩子來說,效果幾乎完全一致。

    問題五濫用獎罰手段

    孩子缺乏是非判斷能力,為了幫助其明辨是非,父母應該在平時養成獎懲分明的習慣。孩子如果犯了錯誤,適度的懲罰是應該的。這就是“恩威並施”。

    問題六父母意見不一

    不少父母缺乏溝通而對教育子女的問題固執己見,甚至在孩子麵前公開吵架,這種現象的直接危害是讓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因此,在孩子麵前,父母應注意保持意見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讓,這是一條管教孩子的法則。

    問題七求全責備(苛求)

    天底下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都是一致的,隻不同的是當孩子出現偏差時,有的父母則對孩子寬容的多;而有的父母要求孩子必須完全按父母要求的辦,父母的意願是孩子一切行動的準則,違反了就必須付出代價。

    問題八不分青紅皂白

    這樣的父母最糟糕,他們不允許孩子解釋,也不聽孩子的解釋,隻看結果而從不問過程和原因,久之,孩子知道說了也沒用,幹脆不說,任憑父母處置,對立的情緒一直到孩子的人格變態。

    問題九粗暴幹涉

    粗暴的幹涉往往體現在粗暴的管教,在“高壓政策”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既不會理睬粗暴幹涉的過程,也不思考粗暴的後果。

    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越是幹涉越容易引發逆反,引發更多對父母的粗暴回報

    問題十隔離政策

    專家指出孩子可以學會懂事,但這個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這需要我們做到未雨綢繆、堅持不懈,並隨時都保持頭腦冷靜,運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將小孩從調皮搗蛋的麻煩角色中轉換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