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國之卷:第三十三節 總兵王府

字數:4312   加入書籤

A+A-


    酒是元老院外銷的大唐公主,實話說,這東西不論崔雲紅還是吳廷偉都不感興趣,倒是喝了不少本地自釀的米酒和椰子酒。

    崔雲紅回到自己的客房,崔永芳已經取出牛皮行李箱裏的寢具鋪設好了。這裏是黃家最好的客房,家具全部是用上好婆羅洲大葉黃花梨木做的家具,連樓板都是上好的硬木。

    放在1世紀,這一間房子裏的家具什都能換一套二線城市的房子了。

    可惜因為沒有尼龍紗窗的關係,窗戶吹進習習涼風的同時,也飛進來不少飛蟲。所以這裏的架子床上都掛有羅紗帳,還點了好幾隻艾草的熏香棒。

    好在山八港所在的半島三麵環海,空氣極為流通,蚊子倒是沒有想象中的多。相對而言,瘧疾的傳播率就會低很多。這也說明為什麽人們能在這裏聚居,發展出大型的居民點來。

    大航海時代的歐洲移民,在殖民的時候都會首選海濱地區,理由是海濱“更衛生”。顯然,他們雖然不知道瘧疾的傳播機製,但是從經驗上知道海濱受瘧疾感染的可能比較小。

    可是要生存和發展,就不能待在海濱,隻有向內陸挺進,才能更好的開發這片土地。既然我們可以和荷蘭人合作開發種植園,為什麽在這裏也開發種植園呢?種植園可以有效的改變這裏的水土。讓它變得“更衛生”。至於環保和生物多樣性之類的問題,等幾百年之後再考慮也不遲。

    “首長,葡萄糖水。”崔永芳已經調配好了葡萄糖水,崔雲紅隨手接下,漫步到窗前,瞬間就被月色下的海濱美景給吸引住了,

    他現在住得客房,高踞在土樓的最高處,從窗戶望出去,越過總兵府的高牆便是波瀾不驚的海灣。一輪明月高掛幽藍的天際。海灣裏漁火點點。他傾聽著海浪聲,空氣中散發著森林中吹拂來植物的幽香……崔雲紅心中竟升起一股莫名的憂思:華夏的苗裔穿過茫茫大海來到天堂般的熱帶海島,卻沒曾想還要遭受地獄般的現實打擊。他們在這裏勤勞的繁衍生息開荒拓土發展商業,沿著婆羅洲的海岸建設了一個個繁榮的華人小鎮,但就這樣還要被各方打壓遭受不斷消亡的命運。到了1世紀像山八港這樣繁榮的華人城鎮竟然完全看不出存在痕跡,黃家寨這麽大的土樓建築群也是毫無蹤跡,連神山都被世人遺忘了她的正牌中文名字,隻留下一個中國寡婦山的名字。不知在這個時空,這些海外華夏移民的命運會因為我們的到來發生改變嗎……

    第二天,崔雲紅早早地起床。用過精心烹煮的早餐。黃世東便過來了。

    “崔元老!不知昨晚休憩的如何?這裏是南洋邊鄙之地,比不得臨高、廣州,有照顧不周的地方還請首長多多包涵。”

    “很好很好……雖非中原,但是這裏的風光壯闊瑰麗,令人難忘。”

    “首長過獎了,此地風光雖美,奈何凶險之物甚多。久居與此,才知此處生存的艱辛。”黃世東歎道,“此時尚早,首長即喜歡本地的風光,小的陪老爺到寨牆上走走,亦算是觀光如何?”

    這話正合他意,崔雲紅原本就想遊覽一番這總兵府邸,他對這種結合南洋風情的客家土樓式建築很有興趣。但是就算是貴客也不便在堡內隨意遊逛--別得不說,這裏門戶道路眾多,布置又錯綜複雜,自己貿然亂走十之會迷路。現在有人引路再好不過。

    當下黃世東在前麵引路,崔雲紅在他的帶領下參觀了下總兵府的內部。

    雖然是土樓式建築,但是內部並不像土樓那樣是一片空場,而是布置了各式建築,具體來說,還是嚴格按照中國古代建築的沿中軸線布置的格局。建築形式也大致遵循中國式樣,隻不過這裏的建築格局多有僭越之處,比如門窗多用朱紅,建築開間也達七間之闊,至於木料那就更不用說了,紫禁城裏的木料都沒黃家的考究。

    總兵府牆壁顏色不同於他見過的土堡牆壁的土黃色,呈現的是一種乳白色的牆麵,用手觸摸能感受到細膩的顆粒感。崔雲紅猜測這是建牆的時候加入了貝殼,混合了貝殼的牆壁可以更有效抵禦海風的侵蝕,並且也使得整個空間更加光潔明亮。

    總兵府是由多個圓形土樓連接構成,規模宏大。崔雲紅估計:至少可以容納五六千人在這裏長期生活。是個名符其實的城寨。

    他在總兵府裏邊走邊看,今天是祖姥祭山法會的大日子,在一年所有的祭祀活動中,就數這祖姥祭山法會最是隆重。府裏府外都充滿了喧鬧的人聲和調試樂器的聲音。崔雲紅邊走邊看,發現了不少奇怪的麵孔——雖然他們穿著漢人的衣服,但五官與神態與漢人截然不同——顯然不隻是漢人曬黑了的結果……

    “黃兄,我看你們家的有些仆人麵目不類中華,莫非是這裏的土人嗎?”他問道。

    “你說的是他們嗎?”黃世東指著其中的一個正在掃地的人說道,“這些原本都是本地的生番。他們原是本地的一個生番部族——大牙社。”

    “是達雅克人嗎?”

    “其實他們自稱是達雅人,我也不知道為什麽紅毛稱呼的時候喜歡加個‘克’。”黃世東說,“原本他們也獵頭。百姓們下地幹活都要幾人帶著武器同行。可就是這樣也時時有人被殺。後來祖上出兵和他們打了一仗,毀了幾個寨子,這才訂下了和約:他們保證不獵我們的人的頭,我們保證不開拓他們村寨周邊的土地。兩邊這才相安無事。”

    達雅克人也會種田,隻是農業技術相對落後。黃家祖上便教他們種田,還和他們交換貨物。後來漸漸地便熱絡起來,許多移民還娶了達雅克人的女子。

    黃世東笑道:“說起來,我家也有達雅人的血脈。”

    “原來如此。”崔雲紅心想這樣的土著部落,倒是未來元老院開拓南洋的一個助力。

    “……這裏有不少土人還會說漢話呢。許多人和我們一樣也信奉祖姥。我們與大牙社亦可算是唇齒相依。多年來也算是一起經曆過驚風駭浪。隻是……”說到這裏,他歎息了一聲,“隻是幾年前,紅毛人不知怎麽的需要大量的土人。紅毛人抓不了這麽多土人就挑起土人各部族間的矛盾,讓他們自相殘殺,再將俘虜買去。這大牙社的人沒其他部族那麽凶狠好鬥,受到衝突的波及造成成員大減,剩下的人就逃出來到了我們這裏尋求庇護,在南麵設立了幾個村寨,丁壯便給我們做工種田維持生計。”

    崔雲紅內心咯噔一下,元老院搞東南亞奴隸貿易一直都是禁忌話題。至於對此引發的連鎖反應似乎很少有人在意。他決定不繼續深聊這個話題,

    在府內大概轉了轉。黃世東又帶他上了寨牆走了一圈,這裏的設防相當嚴密,牆壘內設有大量的火炮、火器,各種攻守戰具預備的也很充足。

    站在總兵府最高處的瞭望台上,山八港一覽無餘。海天美景一覽無餘。可是無論是黃世東還是在上麵巡邏警備的士兵,都毫無欣賞風景的愉悅,反倒是充滿了緊張感。

    山八港周圍的防衛設施雖然不少,但隻能應對零星的襲擾,如果有大規模的進攻,那些簡陋的小砦和塔樓是抵擋不住的,而這裏並無城牆。他們是怎麽保護本地安全的呢?

    昨日進入總兵府的時候,他就注意到黃家有一支小規模的武裝。這些人普遍年輕力壯,又穿著統一的號衣,裝備也比較精良,應該是常備軍的性質。

    如果黃世東在船上說得有關山八港的人口數字是正確的,那麽這支小小的常備軍不會超過三百人。再多,黃家就支撐不起了。雖然山八港並不是黃家控製下的唯一城寨,但是其他城寨自身也需要武裝守備,所以這二三百的隊伍大概就是黃家全部機動兵力了。

    單從看到士兵來看,他們沒有鎧甲,武器多是倭刀和長槍。但是從備用的軍器看來,火器不少。這樣一支兵力要保護山八港不算太難。畢竟南洋這一帶陸地幾乎全無開發,到處是林莽,更別說道路了。作戰多是使用船隻遠程投送部隊登陸。一次性能投送的部隊很有限,大多隻有幾百人。有二三百人的隊伍依托堡壘和火炮足以擊退來犯者。

    雖然自己是客人,不便打聽具體的設防情況,但是他還是從黃世東口中知道:一旦總兵府鳴炮示警,山八港的所有丁壯,從十六到六十的,全部都要手持武器集合備戰--這裏家家戶戶都存有武器。至於婦孺老幼,則會進入總兵府避難。這幾百年來,他們一直是這麽保護山八港的百姓的。

    “如此戒備,經常有人來攻麽?”

    “海盜襲擾,時而有之。集中大隊人馬來進攻的倒是不常見。”家仆說。除了防禦港口之外,黃家還經常會整隊出去“討伐”本地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