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冊封使的季節(六)

字數:4575   加入書籤

A+A-


        正在胡思亂想這,趙彥昊卻瞥見一邊的李仁軍從懷裏掏出個馬蹄鬧鍾大小的“懷表”,才意識到自己總是戴著穿越前帶來的石英表,因此一直把軍警使用的“鍾氏6號懷表”當鬧鍾看……

    剛從尷尬中回過神,涼轎已經向西行到了第四道大門——廣福門前,四周視野十分開闊,不遠處倒映著小山的龍潭、弁財天堂的屋頂,乃至圓覺寺的大門,都曆曆在目。

    穿過廣福門,向西北一拐,便是最後一道宮門——坐落於幾道石階之上、仿中式宮門的奉神門。奉神門兩側又隔開兩道小門,供琉球文武官員出入。不過趙彥昊既然是使者,自然是走中門進入——通往中門的台階兩側還居然有石製闌幹,雖然趙彥昊怎麽看都很是簡陋。

    過了奉神門,麵前一下變得豁然開朗起來——鋪著紅灰相間的敷瓦、可以容納幾上千人的禦庭一下子出現在趙彥昊的眼前。禦庭盡頭便是琉球國王上朝、舉行重大典禮所使用的禦殿了。禦殿南北兩側,又坐落著和風的南殿和中式風格的北殿,看起來似乎是最近修建的,以供舉行儀式和日常官員辦公。

    趙彥昊正在四下張望之時,在前引路的尚豐王、三司官等一行已經站到臨時在禦殿前搭建好的闕庭、開讀台下——與正殿正門相對。

    這首裏城的正殿又叫百浦添禦殿,分為三層,殿下的石階兩側,擺著兩條數米高的石雕龍像。而石階上又有三種福建風格的鼓樓,巍峨高聳,底部繪有雲紋。正殿的柱子和唐破風則是用桐油塗刷,顏色十分豔麗,頗具琉球風情。正殿中層掛著繡著龍鳳紋的絲綢簾子,趙彥昊看到似乎有幾個穿著鮮豔琉裝的女子正聚在一起,從簾子中偷偷向外觀看冊封的情形——這大概是琉球王妃、公主和高級女官們了吧。

    差役們七手八腳地將龍亭停放在開讀台前,兩架彩亭則分別放在龍亭的兩側。趙彥昊下了涼轎,踱步到龍亭前,接著走上闕庭,而繼續客串捧詔官的李仁軍和冒充捧敕官的鄭玶兩人則站立在禦殿的台階之下。一旁久候的差役連忙把香案連同香爐抬到龍亭前擺好。

    見香爐擺好,站在官員後的十幾名穿著絢麗多彩、雍容華貴的琉球樂師們紛紛拿起手中的古箏、三線、笛子、太鼓、拍子木、三板等琉球傳統樂器演奏起來,一股莊嚴而肅穆、寧靜而和諧的氣氛頓時洋溢在首裏城之中。

    雖然是琉球樂器演奏,但是倒頗有雅樂之風。說起來日本的雅樂裏就有很多唐樂的遺風,這裏大約也是類似……

    這時,趙彥昊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鄭玶的老爹、擔任引禮官的鄭子孝引著尚豐王走到香案前。見國王就位,樂師們暫時停下了演奏,鄭子孝則大喊了一聲“跪”,兩側的琉球官員就按著地上鋪著的紅灰相間的敷瓦各就各位,都跪拜在地。

    鄭子孝又扯著嗓子喊了一聲“上香!”

    跪在香案右側的差役趕緊把香呈到尚豐王的手中,尚豐王三上香,接著平身跪拜,與身後的琉球官員同行五拜三叩之禮。

    接著趙彥昊走下闕庭,和李仁軍、鄭玶走上開讀台,趙彥昊把裝著紅頭文件的牛皮紙袋放在書案之上。紫金大夫蔡澤見使者已經各就各位,連忙喊了一聲“開讀!”琉球的樂師們又演奏起了音樂。

    鄭子孝喊了一聲“跪!”

    李仁軍和鄭玶兩人一左一右,從牛皮紙袋中拿出紅頭文件展開拿好,趙彥昊則清了清嗓子,大聲朗讀到

    “大宋元老院冊封琉球中山國王尚豐詔書

    大宋元老院特準經批準,認定尚豐繼任並擔任為第八代琉球中山國王,加中山節度使、上柱國,特進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

    蓋曆世中山國王,皆傾心向宋,始終不忘為王之使命與責任,為琉球國民眾望之所歸,受世人之所崇敬。今琉球中山國王繼承已獲法定,特依曆史定製,為琉球中山國王舉行冊封大典,並授予國王王妃漢琉兩體文書、各色國禮,用示榮褒,以期繼續發揚愛中華愛大宋愛元老院之曆史傳統,以利琉球發展進步,人民富裕幸福,國家繁榮昌盛。

    大宋元老院

    1635年4月20日”

    見趙彥昊讀完“詔書”,鄭子孝連忙喊道“平身”,尚豐和一眾官員才一個個站起身來——鄭子孝看到這個情景,雖然表麵上不做聲張,內心卻止不住的自豪沒想到連國王都跪倒在自家小子麵前——雖然是狐假虎威,但是這待遇哪怕是他叔叔鄭迵在生前也是享受不到的。

    “沒想到這不爭氣的小子這麽爭氣,”老頭心裏不由得一陣得意。

    李仁軍和鄭玶連忙又從另一個牛皮紙袋中拿出另一份紅頭文件,之後展開拿好,趙彥昊接著念道

    “大宋元老院關於頒賜琉球中山國王尚豐夫婦貴重物品的決定

    在冊封琉球中山國王之際,為進一步促進宋琉兩國的君臣關係的良好發展,全麵落實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各項重要合作共識,大宋元老院決定頒賜國王朝服全套;澳洲羅衣一件;錦四匹,紗八匹,羅六匹。王妃命婦朝服全套,玻璃佛珠一串,錦三匹,紗六匹,羅四匹。

    大宋元老院

    1635年4月20日”

    趙彥昊讀完“敕書”,李仁軍和鄭玶便分別走下了闕庭。國王和一行琉球官員又行五拜三叩之禮。行禮過後,鄭子孝也連忙引著尚豐王和向鶴齡從東側台階走上闕庭。尚豐王走到闕庭之上正中的位置,接著與向鶴齡一起跪了下來。樂師們見狀,又一次奏樂。

    趙彥昊取出要賜予國王和王妃的禮品。按理說,元老院可以饋贈的“奇珍異寶”數不勝數,但是冊封儀式上的“賜物”一般都以服飾為主。這也是朝貢外交的一個重要特點。所謂“服王化”。通過“賜服”來象征外藩正式成為中原王朝政治體係中的一員。

    元老院雖然號稱是“大宋正統在澳洲”,但是登陸以來,除了似是而非的給官階搞了一套對應的大宋官職稱號之外,在“大宋正統性”上並沒有做什麽具體的工作。現在冊封程序裏賜服這一環節,總不能給兩套“幹部服”。於是便由大圖書館牽頭,華夏社配合,召集起了曆史研究者和漢服愛好者,利用大圖書館的資料進行了一番考據,最後複製出來這兩套賜服來。其過程頗為不易。因為經過元代將近百年的斷檔,等到朱元璋光複中華之後恢複唐宋服製都費了很大的力氣,對於元老院來說就更為困難了。加上時間緊,任務重,做出來的服飾本身也有很大的爭論,不過像不像三分樣,反正本時空誰也沒見過大宋的朝服,。

    最後,趙彥昊拿出真正具有元老院代表性的一件黃色防曬服--這便是所謂的“澳洲羅衣”了--交到尚豐王手中。

    這衣服本來是蘭度船上走私的假名牌,雖然是管製的物品,但是因為顏色的緣故,容易招引飛蟲,所以在臨高沒有元老願意穿,一直留存到現在,說起來倒是非常符合元老院的特設。

    尚豐王雙手接過衣服,一臉困惑的看著這件衣料非絲非麻也非棉布、很是輕便,中間還有兩排牙齒一樣的飾物的“弁服”。不過由於生怕被“大宋使者”鄙視見識短淺,尚豐王並不做聲,遞交到跪在法司官向鶴齡的手中。向鶴齡也很是困惑的把防曬服高舉過頭頂,展示給階下的一眾琉球官員看,接著走下台階,畢恭畢敬的將防曬服和其他冠服一起放到香案之上。

    尚豐王又和向鶴齡、鄭子孝一起俯身致謝,用糟糕的官話問道“大宋……皇帝……聖躬安?”

    趙彥昊心道我哪裏知道他安不安--我連他在哪裏都不知道。也隻是應了一聲“聖躬安。”

    “王……主席……鈞座萬福?”

    趙彥昊心想這國王真會拍馬屁,也夠聰明,居然還加了一句,故意做出一副輕描淡寫的樣子,“鈞座萬福。”

    問安環節結束,尚豐王起身,在鄭子孝的引導下一起走下闕庭,走回原本的位置,又率著琉球百官行五拜三叩之問安禮。見此情景,樂童子們又停下了演奏。

    鄭子孝又一次引著尚豐王走上闕庭的台階。趙彥昊心想一趟趟的真是不嫌麻煩,怪不得被明朝人稱呼為“守禮之邦”。隻見尚豐王又一次下跪,磕磕絆絆、很不順口的說道“臣請留……大宋詔敕為……傳國之寶。”

    “如此甚好,”趙彥昊一邊回應,一邊把兩份紅頭文件遞交到尚豐手中。尚豐雙手接過,隨後站起身來,在樂聲中走下台階,回到原本的位置,再度率著琉球百官行五拜三叩之謝恩禮。

    一連串的禮儀結束,鄭子孝高呼道“恭請使者更衣,入北殿用膳。”

    趙彥昊長舒了一口氣,“終於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