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人才啊!
字數:6596 加入書籤
和楊秋千一番懇談,讓殷雄對那位表兄楊旬來了興致,和他約定一個時間,準備到楊府上走一趟。
為了不引起太大關注,他特意換上一身便裝,乘一頂小轎來到楊府。
楊秋千是真心怕他那位表兄,把他帶到正堂坐下後,連杯茶水都沒給他上,打發一個下人去請楊旬,然後他自己溜之大吉了。
殷雄也有點後悔,正想著要不要先行離開時,一臉驚慌之色的楊博涯捧著茶盞跌跌撞撞地跑進來,納頭便拜,“臣不知聖上駕到,有失遠迎,請聖上恕罪!”
殷雄哈哈一笑,“伯父,在你家裏還跪個什麽勁兒?又沒有別人,起來吧!”
他伸手剛要把楊博涯扶起來,一個清朗的聲音傳來,“君臣之禮哪裏都不能廢!”
話音未落,一身白衣的楊旬邁著方步走入,拂衣跪倒,“臣楊旬,叩見陛下!”
殷雄硬把楊博涯拉起來,看著一臉嚴肅的楊旬,“你不是官員,不用自稱為臣吧?”
楊旬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臣無論有沒有官身,都是陛下的臣子!”
“不錯不錯!”殷雄心情大好,“起來吧!”
“謝陛下!”
楊旬起身,卻始終低著頭,不和他對眼神。
“臣等參見陛下!”
楊博涯的弟弟楊博根帶著一大群人順次來到堂外,依次跪倒行禮。
殷雄本來就不想搞得太正式,這下好!想不正式都不行了。
“都起來吧!”
楊博根謝恩後起身,族人們也跟著站起來,退到兩旁。
殷雄笑道,“我今天來主要是想見見楊旬,沒有別的意思,你們該忙什麽就忙什麽去吧。對了,把秋千給我叫回來。”
“是!”
楊博根躬身退下,其他人跟在他身後退到院外。
殷雄看向楊博涯,“伯父,您也忙去吧!”
“不可!”
楊旬道,“聖上駕臨,伯父身為朝廷命官,豈能擅自離開?”
殷雄皺眉道,“楊旬,你不要一口一個聖上,我現在不是皇上……”
“陛下錯了!”
楊旬不等他說完便直接打斷,“聖上就是聖上,到哪裏都是聖上。”
好家夥!
這小子不但沒有進步,反而更加認死理!
“隨便你吧!”
殷雄懶得跟他較真,問道,“表兄,現在我是皇上,身邊可用的人不多,你願不願意出來幫我?”
楊旬俯身道,“請聖上直呼其名!”
“……好吧,楊旬,你願不願意出來幫我?”
楊旬問道,“陛下準備如何啟用臣呢?”
殷雄想了想,就以他這副老氣橫秋的樣子,這麽軸,當個監察禦史應該沒問題。
“到禦史台做個長史應該可以吧?”
楊旬搖頭,“不合適!陛下可知物盡其用,人盡其財的道理嗎?”
殷雄心說口氣還不小,反問道,“你覺得你能做好哪個職位?”
楊旬道,“丞相!”
殷雄差點把剛喝進去的茶水噴出來,“楊旬,你要當丞相?你今年多大?”
楊旬不緊不慢地說道,“聖上如果是開明之人,自然要用開明之士,與年齡無關。”
一旁的楊博涯不停地給楊旬使眼色,可是這位仁兄根本就不看他,急得楊博涯不停地咧嘴搓手。
殷雄看了他好一會兒,問道,“楊旬,你覺得你哪一點能配得上丞相之位呢?”
楊旬道,“丞相者,上傳百官之事,下達君上之命,居中統籌,不容有失。”
“上傳百官之事,需與百官協調,知百官所想。下達君上之命,需與君心相合,知君之意,二者缺一不可。”
殷雄點點頭,“說得不錯。你性情如此中規中矩,如何溝通百官?”
楊旬:“陛下給臣的評價就是最好的答案。”
殷雄一愣,笑道,“你倒會來繞我。好,就算你說的對,那麽你如何能做到知我之意呢?”
楊旬道,“聖上推出諸多新法,無法出於天下為公四個字!”
殷雄拍案而起,“好一個天下為公!你是如何得知的?”
楊旬:“陛下頒布的新法新政臣都仔細研讀過,每一條每一項,無不施惠於民,秉持公平兩字,隻要稍加用心,即可明白。”
“陛下若想推行新政,使新法真正惠及民生,就需要一個不受任何條法約束的人來做,請恕臣直言,朝堂之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做到。”
“凡在前朝為官者,本能中會把新政與舊策相比,哪些惠己更多,便會積極推行,損己多者,則會以各種理由拖延之。”
殷雄不住地點頭,楊旬說得沒什麽問題。他現在之所以感覺無人可用,主要症結也正在這裏。
他的新政,絕大多數都是限製豪強士大夫權貴們的特權,普惠的是無權無勢的百姓,試問有幾個願意做損己利人的事呢?
“楊旬,以你看來,第一件事應該從哪裏做起?”
楊旬道,“陛下要做的第一件事應該是示範,而不是改製。”
殷雄心頭一動,“何為示範?”
楊旬道,“前朝多有改製,但改製少有成功者,為何?”
“皆因改製之君多為好大喜功,妄想立竿見影,收到奇效。殊不知興一利與去一弊同等艱難,人不見其弊,而先失其利,則無人從矣。”
“故陛下當務之急乃是擇一良地推行新政,徐徐圖之方是上策。”
殷雄看向楊博涯,“伯父,朝議之事你與他講過?”
楊博涯慌忙起身,“陛下,朝廷有法度在,朝廷之事不得議於朝外,臣不敢越法!”
殷雄點點頭,又問道,“楊旬,你覺得我應該在哪裏找示範之地?”
楊旬道,“關中郡!”
殷雄實在不能相信他沒有聽過朝議的內容,皺眉道,“為何?”
楊旬道,“關中郡多年來自成一體,基本不受朝廷政令約束,再加之關中侯與陛下結親,在那裏推行新政最為合適。”
“新政應該從哪裏著手?”
楊旬:“首先收地為君所有,再行租約。”
“為何?”
“因為關中郡本就是封地,所轄土地及子民皆為關中侯所使,陛下隻需將關中侯改為我大商即可。”
“妙!”
殷雄拍手道,“還有呢?”
楊旬:“接下來陛下可推行開荒屯田之策,如此便可吸引臨近郡縣流民來此,然後商貨自然興起,陛下商農一體的新政對他們來講最為有利,臣相信用不到半年,關中將成為最富庶繁盛之地。”
“陛下可將官員俸祿與所轄之地興盛級別相連,如此便可激發其主動理政之心。”
殷雄道,“我想過。但是會有一個問題,官員們會不願意到貧窮之地為官。”
楊旬道,“陛下可設增利策,以一地增利多少為考核標準,如此一來,貧窮之地起點低,反而成為最易取得政績之地。”
“妙極!”
殷雄拍手笑道,“明日你便到三公署報道,我大商的文丞相非你莫數!”
“謝陛下!”
楊旬俯身謝恩。
“但臣還有一個請求。”
殷雄道,“請講。”
楊旬:“臣暫時隻做代相,隻負責新政示範區事宜,請陛下不要改變現有格局,以免引起朝堂震動,待成果顯現後,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殷雄快走兩步,親手把他扶起,“楊旬,你為何不早點找我?”
楊旬道,“陛下未成為陛下之前,楊旬還是楊旬!”
殷雄一愣,隨即拍了他一下笑道,“有你的!你再幫我想想,如何才能有效防止官員貪腐的問題。”
楊旬道,“兩點:一是讓官員不要有後顧之憂,盡量減少誅連之舉,這一點陛下已經做到;二是官員及其親眷實行財物公開,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能方便查詢其真實財產。”
殷雄緊緊注視著他,“楊旬,這些點子你是從哪裏學來的?”
楊旬道,“臣是從陛下那裏學來的。”
“我?”
殷雄笑道,“我什麽時候告訴過你這些事情?”
楊旬道,“陛下雖然行事多有出人意表之舉,但光明磊落,不用他人費心猜度,如果人人都能象陛下一樣,世上何愁不清?”
他這個話嘛……有點拍馬屁的嫌疑,但是……說得也沒錯。
“你說的對。我就是想達到這樣一個效果,做官的就安心做官,不要總想著當富翁,做商人的就安心賺錢,不要想著用錢幹其他不該幹的事,農人安心農事,學子靜於學堂。”
“但是我一直拿不準,我的想法有多少是幻想,有多少能真正實現。”
楊旬道,“臣敢擔保,陛下的宏願不久即可成為現實!”
殷雄喜道,“多一些象你楊旬一樣的人,何愁大事不成呢?”
楊旬問道,“陛下新設大匠府,是否想把民間小技集中管理?”
殷雄道,“正是!我華夏民族曆來都隻重農事,但是農事受天氣影響太大,應大力發展工業事,把我大商有一技之長的能工巧匠匯集到一處,一定會有更大作為。”
楊旬:“陛下可有具體想法嗎?”
“有!”
殷雄拉著他坐到地上,楊旬心道,“陛下請起!”
“你先別管那麽多,我講講我的設想。”
他硬把楊旬也拉著坐到身邊,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起工業大計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