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死無生!

字數:6782   加入書籤

A+A-




    傍晚時分,預城之中,炊煙鳥鳥。

    不論是城中守卒,亦或是黎庶百姓,都開始生火做飯。

    由於亂世征伐,百姓家中存糧不多,以往常吃的粟米飯,就變成了粟米粥。

    慢慢地,粟米粥也從濃粥變成了稀粥。

    到了如今,粥已不成粥,僅是水中放下一把粟米,如同粟米煮湯,搭配一點點葵、薤,便是一餐晚飯。

    如此飯食,別說是成年人,就連小孩都無法喂飽。

    眾多百姓,唯有早早入睡,以免饑腸轆轆,餓的難受。

    而軍中士卒,夥食則稍好些,至少能夠吃飽,不至於挨餓。

    由此,不少黎庶,為了不餓死,隻能應召入伍,以至於整個流康,在窮兵黷武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民生,也越來越差。

    但眾多掌權者,例如恭王,並不知道這些,或許,隻是不想理會。

    他的全副心神,都放在了擊退多少敵兵,奪下了多少座城池,己方傷亡了多少人馬之上。

    隻要民眾沒有餓死,沒有揭竿而起,他們吃得什麽,吃得飽不飽,恭王壓根就不想理會。

    此刻,他正於堂中,與麟龍先生商議對策。

    秦易這廝,不僅派兵攻打薑城,還開始了遊擊戰,理應好好防備,以免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由此,兩人一聊,就聊了一個下午。

    期間,麟龍先生也對於民生問題,提出了些許建議,例如模彷秦易,進行軍屯。

    臨瞻之中,秦易實施了一些新奇政策,例如民兵製度,例如軍屯,例如加固瞻京等等,恭王等人皆已知曉。

    而其中,軍屯乃一項有利舉措,讓士卒於空暇時,不脫離生產,自行農耕,生產糧食,減緩朝廷與民眾的負擔。

    對此,恭王並未采納,理由是流康與臨瞻不同。

    臨瞻此刻,並無內患,大量兵力處於休整狀態,有時間去軍屯,而其麾下,打仗都不夠用,哪還有精力去屯田。

    麟龍先生聞言,隻能無奈苦笑。

    事實的確如此,正因流康局勢如此險惡,才導致眾多百姓苦不堪言。

    而恭王等人,也無法心軟,若是不向百姓要兵要糧,說不定明天,就會頃刻敗亡,提前出局,而無法逐鹿天下。

    商議完,眼看已是申時末,麟龍先生當即告退,準備回返營中,吃點飯食。

    就在他站起身時,心中突然咯噔一下!

    商議之時,他們著重對外派的搜索兵馬,進行了一係列安排,例如小心緩行,列陣前進,大派斥候等等,以免被秦易所趁。

    原以為萬無一失,可就在這時,麟龍先生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搜索時,能夠做好提防,但吃飯呢?

    他可是記得,秦易在以往的戰例中,就曾趁著敵兵歇息、進食、熟睡,而突然襲擊!

    想到這,麟龍先生連忙說道,“王爺,不妥!適才我等做了諸多安排,原以為萬無一失,可卻有一個極大的疏漏!”

    聽聞麟龍先生所言,恭王頓時詫異。

    他們的安排十分細致,這樣都會有疏漏?

    沒等他詢問,麟龍先生皺眉說道,“搜尋隊伍歇息或進食時,極可能會遭受秦易的突襲!”

    恭王愣了一下,旋即便是心中猛沉!

    難怪!

    難怪這麽長時間,不見戰報傳來,原來秦易這廝……在等待機會!

    麟龍先生急忙說道,“王爺,理應兩隊並行,一隊歇息,一隊戒備,方可避免遭受襲擊!”

    恭王連忙點頭,正要喚人,就聽到一聲大喊,“報!王爺,劉將軍隊伍傳來消息,他們歇息之時,突遭襲擊,損傷極大,此刻正在收攏殘兵!”

    又有一聲大喊,從堂外傳來,一名士卒奔入堂中,“報告王爺!前線傳來戰報,袁將軍所部,歇息做飯時遭受襲擊,一潰千裏!”

    恭王猛地攥緊拳頭,滿臉怒意!

    該死的秦易!

    他恨不得擒下這廝,生撕其肉,活飲其血!

    原本他的兵力,多於且強於城守派,與肅王相當。

    可如今,被秦易一點一點的蠶食,他的兵力,已是三方勢力中,最少的一個了!

    再這樣下去,必將敗亡!

    恨得咬牙切齒,恭王放聲怒罵,發泄怒火,卻聽到麟龍先生皺眉說道,“王爺,應盡快傳令下去,讓眾多隊伍,兩隊並行,莫再遭了秦易的詭計!”

    恭王隻能咬牙,壓下怒意,按著麟龍先生的建議,安排下去。

    麟龍先生在一旁,看著恭王滿臉怒色,他皺眉沉思。

    心中想的是,該不該勸諫對方,莫再大索四周。

    如此情況,很可能是秦易布下的局。

    不論他們怎麽安排,都會被這廝找到破綻。

    己方,太過被動了!

    理應盡快抽身而退,嚴守預城才是。

    想到這,麟龍先生狠下心,勸道,“王爺,下官覺得,秦易給出圖紙,很可能是一個局,想騙出預城兵馬,逐步蠶食。如今我方,已損傷了將近兩萬兵馬,不宜再繼續搜尋了!”

    恭王聞言,雙眼不由眯起。

    的確有可能!

    秦易這廝,陰詭難測,每一步都有深意。

    這一切,很可能就是對方自導自演出來的戲碼。

    對方,很可能就沒有給出圖紙,也根本沒有耀城來人,所以他們才怎麽找,都找不到。

    而此刻,己方已損耗了不少兵力,卻毫無結果,是不是該……

    就在恭王糾結之際,一名士卒奔入堂中,急聲匯報,“王爺,偵騎傳來消息,在預城西北方向,七十裏之地,發現了一隊騎兵,有數百餘人,身著灰甲,打著耀城旗幟,往北而去!”

    恭王頓時一震,眼童微睜!

    終於找到他們了?

    原來耀城,真的有派人去索要圖紙!

    與恭王不同,麟龍先生並未歡喜,反而感覺的,內心驀然縮緊,彷佛有隻手,正緊緊攥著他的心!

    他正在勸諫恭王,耀城之人卻突然出現,是碰巧,還是秦易的又一次陰謀?

    這一切,到底是不是秦易布的局?

    麟龍先生此刻,已皺眉如川,不知該如何是好。

    他知道,恭王雖對他禮遇有加,時常聽從他的建議。

    但涉及一些核心問題,對方就會十分果決,無法勸服。

    例如這件事,若是沒有發現耀城之人的蹤影,他有八成把握,能夠勸服恭王收兵。

    但如今,局麵變成如此,他的把握,不足一成!

    因為對於投石車圖紙,恭王滿心覬覦!

    此外,恭王也有一種賭徒心態,花費了大力氣,卻什麽都沒得到,他就會孤注一擲,不得結果,誓不罷休!

    恭王此刻,臉上已是大喜,連忙問道,“他們如今何在,偵騎是否跟著?”

    士卒苦澀答道,“耀城人馬頗為警惕,派出不少人手,提防四周,偵騎無法靠近,不小心追丟了。”

    “廢物!”怒喝一聲,恭王立即說道,“將兵馬調向西側,絕不能放跑了他們!”

    “這圖紙,本王勢在必得!”

    而麟龍先生,則暗自決定,必須派人前去耀城查探一番。

    看看這一切,是秦易用謊言編織出來的局,還是確有其事!

    ……

    “什麽?行蹤暴露了?”耀城城守霍地站起,滿臉驚色!

    他之前,就已收到了項曲傳來的消息,因為後者的威逼利誘,秦易不得不給出圖紙。

    因為這事,他高興了一整天,險些就想傳令下去,犒賞三軍,萬眾同樂。

    可沒想到,僅僅數日,就傳來如此驚天消息,令他極難接受。

    但因為送信者,乃是秦易麾下,他不太敢相信,讓對方下去之後,便傳令麾下,查探恭王的兵馬動向。

    雖然已安排完畢,但耀城城守心緒不寧,坐臥不安,在大堂中不斷踱步,滿臉憂色。

    雖然懷疑,但他明白,秦易不會在這件事情上撒謊,很可能項曲等人,真的無法回返……

    兩日後,消息傳來,恭王的確在大派兵馬,搜尋項曲等人的蹤跡。

    得知此事,憂慮許久的耀城城守,頓時怒了,當即叫來眾多將領謀士,商議許久,做出了一個決定。

    派兵南下,越過肅王領地,闖入恭王的勢力範圍,接應項曲!

    項曲死了,沒關係,圖紙必須帶回來!

    做出這個決定,並不需要多久,但尋找執行這個任務的人選,卻讓眾人耗費了大量時間。

    他們怎麽找,都找不出一個,能夠和秦易一般,在敵兵腹心飄來飄去,如同鬼魅,卻不會被發現的人選。

    沒有合適的人選,隻能隨意選擇一個。

    但這個任務,可謂九死一生,眾多將領豈敢擔任,紛紛推諉起來。

    不是說能力不足,無法擔當重任,就是說手腳疼痛,難以率兵征伐。

    最後,還是耀城城守下令,讓一名老將領率領五千兵馬,南下接應項曲。

    為了增加機動性,避免被敵軍重兵圍困,這隊兵馬,如同秦易的易字營一般,全是騎兵。

    被強製安排了這個任務,老將領心如死灰,連夜寫了一封與妻書,他聲淚泣下,以至於信紙打濕了一片,那一圈圈水漬之中,蘊滿了深情。

    在老將領看來,這是生離,亦是死別。

    除了秦易,從未有人能孤軍深入敵腹,而安然回返。

    就連第一代戰神衛淵,都未能做到。

    老將領自然知曉,自己不如衛淵,更不如秦易,完全沒有玄乎的預知能力,這一趟……將會是刀山火海!

    十死無生!

    本站最新域名1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