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山君結交

字數:4475   加入書籤

A+A-




                      “後文說,白玉劍得其點撥,儒學一日千裏,成就一方名士,官至端明殿學士。”

    “賢弟比未開竅的白生強上數倍,你已然通了心,隻需重修學問,便能從中掏取真金!之後點文光、立文道,大儒境亦可期。”

    說到這兒,王寅第二篇故事講完。

    通過這篇典故,劉彥領會到儒術玄妙之處。

    “若非兄長與我解惑,小弟一世都難明白其中妙理。”

    “世才說哪裏!”

    王寅舉杯道“這是你我之間的緣法,該有我來與你解惑。即便今日沒有我,來日也會有他人助你明白。”

    “昨夜我去過客棧,也學書中鬼窺視一番。”

    “我看你額上方寸清夢,心性靈清,隻差一層窗紙便得真妙,索性今日與你來點破。”

    劉彥回想夜夢問“昨夜我夢裏讀書,醒來後隱約覺得夢外有人與我議論《孟子》,那人可是王兄?”

    “賢弟記得與人論學?”

    王寅有些驚異,賞識道“正是我。當時我見你在夢裏讀書,越讀心竅越明,吃透書中妙義,一時見喜便出言跟你論學,辯解其中的道理。”

    “沒想到,你不但記得夢中所讀之書,還知道有人與你論學,好得很!”

    “請兄長指教?”

    劉彥一口香茶,滿腹清香說“小弟醒來隻記得夢中所讀內容,卻記不起與兄談論的內容,這是為何?”

    “此乃夢中之迷也!”

    王寅斂袖笑道“夢中之迷是凡人入道一大迷障!即是人在夢中不知是夢,神魂未醒。”

    “世間但凡入道者,無論儒道釋,做夢皆是清明的,便是在夢裏,也能夠分得清內外。”

    “你醒來後仍能記得一些,已經超出常人。之所以不記得你我所談內容,隻因沒有完全跳脫出夢迷。”

    “多謝兄長解惑。”

    劉彥心知眼前這位身有玄通,說話不會有假,卻不知是鬼是仙、是人是妖。

    荀舫主旁聽二人談話,暗說“難怪王山君想與他結交。劉世才還陽後疏通心竅,刮去舊日陳腐,換得新貌,足見氣運極高,造化不俗。保不準成就一方名士。”

    “今日公子與山君結交甚歡,一場酒席恐難盡興,不如我再備一桌來,妾也同二位君子把酒暢飲,貪歡一晌。”

    “舫主所言極是!”

    王寅愉悅,望紗牆外天色“今夜賢弟就留此處,稍後讓舫主去備一桌夜宴,我等對月而飲,繼續為盡之興,你看如何?”

    “這……”

    劉彥思考少許,對二人道“非小弟不識抬舉,隻因出來已久,我怕客棧那邊擔憂。”

    “兄長舫主不知。客棧老掌櫃是個慈善人,我生病半月多蒙他關照,使我這個在外之人倍感溫暖。”

    “小弟又怎能由著心性在此貪歡,冷了那邊老人家一片熾熱心腸?”

    他這番直言,令王山君、荀舫主觸動。

    舫主嫣然笑說“公子能為他人想,這就強過諸多才子。山君今夜不必強留,不過明日公子可要來!妾身這花舫不光有美酒、雅樂、嬌娥,更存有四書五經千卷書可以攻讀。”

    “君今日獲點撥,悟真學之妙義,辨明了真假,更該趁勢而為,通讀一場儒家經學。興許幾日便能踏入真境!”

    “山君說呢?”

    “嗯……在理!”

    王寅與其明眸相對,看得出她有結交之意,附和道“賢弟初獲通達,眼下是你心竅最明亮之時,因當趁熱打鐵!”

    “這時候讀書,如有燭光在旁,能點亮書中真意。”

    “若能借此一舉入真境,對你日後大有益處!”

    二人一唱一和,說的劉公子心動,隻是有點顧慮。

    “舫主與兄長美意,我豈能回絕?隻是囊中羞澀,怕到時無錢付賬。”

    劉彥說出顧慮後,王荀各有神采。

    王寅折扇撫掌笑道“無需放在心上。你身上有真金,又何須俗銀付賬?明日隻管來,待到臨行還鄉,寫下一篇佳文贈送舫主,便可抵所有花銷。”

    荀舫主點頭“公子不必顧慮其他,當下該一心向學才是。”

    聽他們把話說到這兒,劉彥就不再推辭,起身禮謝舫主。

    隨後三人歸坐,繼續品茗,談論儒術真境。

    有了前兩篇典故打底,王寅後麵說的話,劉彥能明白個不離十,對於‘什麽是儒術真學’心裏有個總結。

    借王山君的話來說

    此間世界,儒釋道三家皆能通玄,皆能獲得神通。

    無論修學、修道、修佛,都是從前人留書中明白玄機道理。

    道理通了,便見諸多不可思議。

    道術可以撒豆成兵,儒術亦能文章顯妙。

    佛法能夠與人開慧,儒學亦能聰明君心。

    三家各有各的玄通,相互之間亦可借鑒,步入真學的人無論修佛還是修道,皆能事半功倍。

    這就是為什麽王寅要儒道兼修的緣故。

    離開青花舫前,他傳了劉彥一個‘做學問的法門’。

    此法借鑒了佛道‘觀想法’,名為《經閣觀書法》,也叫《書屋觀想》。

    即是在腦中想象自己身處一間書房、經閣內,裏麵皆是自己讀過的詩書,若能看到它們,便尋來一本細細的讀,細細的揣摩書中妙義。

    聰慧者能從中獲取真意,存成經冊歸入身中,待到積少成多,經冊將自釀文光,提升自身儒術。

    這個法門是王寅從一位真學大儒那裏竊聽來的,是誰他不說,隻叮囑劉彥不可對外聲張。

    劉彥認真記下,有一些動容。又覺得這位兄長很是有趣,竟把偷的東西傳給他人,又怕聲張出去被失主知道。

    他哪曉得,王寅這叫‘竊書傳法’,其中有一個典故。

    相傳前朝晉國有一書生甚是聰慧,但不得儒術真傳,後來他結交了一隻老狐。

    老狐斷定他會有一番成就,跑到一位大儒家中偷學傳給書生。

    數年後書生成了一方名士,受人推薦拜入那位大儒門下。

    恩師與他論學,才發現這弟子所學皆出自己。

    老師追問下,書生才道出‘狐仙竊書傳法’的事情,此事後來流傳坊間,成為文壇佳話。

    王寅便是效仿老狐狸,假如劉彥成了一方名士,他今日之舉也將流傳於世,成為天下文士交口稱讚的美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