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入書出書

字數:8444   加入書籤

A+A-




    “世才兄萬山兄光臨寒舍,小生蓬蓽生輝。”

    “不知二兄今日過來,倉促有失招待……”

    “華安速去備茶。”

    南城華府,前院東園。

    華清說著寒暄之詞,雖表麵沉穩,但內心激動,波瀾從眼眸激發。

    若換做旁人,&nbp;&nbp;他絕不會如此,但眼前這二位一個是真學之士,一個是養學之士。

    二人誰都不俗,皆為‘上士’。

    登門拜訪,說明認可他為人,這般得上士賞識,他如何不激動?

    劉彥淡笑環顧園子。

    等華府下人走後,&nbp;&nbp;他說“我倆來的唐突,&nbp;&nbp;未曾送拜帖。有失禮數的是我和萬山。”

    “但君子之交,&nbp;&nbp;不尚虛華,我等之間也不必拘於俗禮。”

    “明淵之心,萬山與我說了,你對真學如饑似渴,我願送你茶一盞。”

    “這盞茶能否解渴,我卻不敢保證,畢竟小生也隻是初入真學。”

    華明淵聞言,心氣騰騰,爽然衝腦,退身行弟子禮道“先生之才,百倍於我,學生當用心聽教。”

    劉彥與萬山一眼笑視,托腕道“你要叫我先生,&nbp;&nbp;我就不與你論學了。”

    “有道是‘花開有早晚’,&nbp;&nbp;我花開罷你花開。”

    “今日我與你品茶論學,而非授業傳道。”

    楊萬山接話說“明淵能在六小人之中幫襯世才,&nbp;&nbp;當日無功卻有情,此情足以使君子登門。”

    “世才在家與我說,你德性不低,心性也端,可以交為朋友。”

    劉彥此來用意,確如他所言。

    當日東城酒樓,六小人設宴做局,欲謀‘驅瘟仙方’。

    華明淵怕他落入算計,所以才受小人之請赴宴。

    劉彥已然通達‘推己及人之法’,隻在心中稍作推演,就明白了華清之心。

    雖說他有一定目的性,但其心出自善意,是想結交真學。

    今日過來,劉彥看他是否可教。

    可教則助其一二,如此亦能養自身仁德,何樂而不為?

    華清聞二人之言,如沐春風,請他們入書房敘話。

    其書房寬敞明亮,書窗向陽。

    打開可見一窗園景,&nbp;&nbp;周圍書架存書頗多,北牆掛著一些他自寫的詩句。

    劉彥淡聞書屋之氣,嗅見些許香火味。

    不是養學所用檀香,&nbp;&nbp;而是祭祀常用的草香,以為他在家祭祖,也就沒過問。

    楊萬山則一眼看到,書桌上抄寫一半的《禮記·曾子問》,指道“明淵在家抄經修學?”

    華明淵分顧二人說“此乃書院老師布置的功課,讓我等每日‘抄六經,養大義’,抄完之後焚燒,再行默寫一遍。”

    “默寫時,要在心中研磨經意,思量本篇要理。”

    “奈何小生愚鈍,隻明字句之意,不得真意。”

    “請教二位,是不是我修學之法有誤?”

    萬山揭起他抄的‘曾子問篇’,笑談“真意似真金,取真意亦如沙中淘金,豈是那麽好得的?”

    “抄經修學,方法無誤,可能是你‘思學之法’不對。”

    “不妨說說,你是如何研磨經意,我二人助君參詳一番。”

    華明淵福至心靈,斂袖請二位落座,自己則站著回答,把‘思學之法’詳述一遍。

    說完後,又補充道“其實,書院老師所傳‘做學之法’中,另有一門‘上士修學法’,名為《入書出書明經法》。”

    “此法,隻有書院內門弟子會用。”

    “我等外門弟子,即便懂得此術,也不得其妙,入不得書中。”

    他口中‘入書出書’的修學法門,乃儒門中很普遍的養真學之法,也叫《明經術》。

    通常隻有明經入學之後,方能掌握熟用,所以稱之為‘上士修學法’。

    楊萬山早知此法,也懂得法門微妙,卻不敢貿然使用。

    因為此法對心性要求很高,所用不善,則壞了自身。

    “嗯,家父與我講過。”

    “家父說,‘入書出書明經術’要領在於‘善用心’,以心意控製思想,不能讓心意由著思想。”

    “若不能善用心,則隻能入書,不能出書,必將死在言下,淪為書癡書呆,”

    “未入真學,莫用此術。”

    “世才可知此修學法門?”

    萬山說話笑問他。

    劉彥聽出深意,道“我修學之法,是在心境中觀身學。並不知‘入書出書’,請萬山、明淵指教。”

    “心觀身學?”

    華清不可思議。

    此等修學法門,似乎比他所知‘上士修學’更玄妙。

    楊萬山眼眸羨慕說“世才所用,才是真正上士法門。入書出書對你而言,不過是入門小道伎倆。”

    “所謂‘入書’,即是讀書時見書如見寶,一念紮入書中,讀書愛不釋手,心思沉溺書中,直麵經意。這般修學最為通透。”

    “所謂‘出書’,即是能夠放下手中書,不戀財寶,適時脫出‘入書’狀態。”

    “家父曾言,入書為貪,出書為透。”

    “貪念人人都有,所以入書容易。”

    “透脫斷欲卻難,故而出書更難。”

    “尚未明經的儒子亂用此法,極易受困書中,不能脫書而出,故而非真學不可用。”

    劉彥明白意思了,點頭道“入書直麵經意,確是做學問的好方法。”

    “令尊所說要領在於‘善用心’,說的甚是。”

    “但我倒覺得,隻要控製好‘心念貪欲’,就算不是明經之人,亦能掌握熟用此法。”

    “哦?”

    聞此言,華明淵、楊萬山心抖擻,眼眸齊爍。

    萬山請教問“世才有何好方法控心念?我聞釋教有‘戒除五蘊貪嗔癡’之法,不知可否用於‘出書’”

    “不能。”劉彥微笑道“貪、嗔、癡各有用處,何必戒除?”

    “如果斬去貪念,可還有求取之心?人若無欲了,與泥胎何異?”

    “在理!”

    萬山撫掌又問“如君所言,不戒貪念,如何能‘出書’?”

    “這個不難,茶來再說。”

    劉彥眼望門外,看著華府下人送茶過來。

    等茶落桌,他端起喝一口,持碗蓋請二人過目。

    楊萬山、華明淵皆不明其意。

    劉彥笑道“貪念就如這茶水,控製貪念最好方法,是用器皿盛它,就如這茶碗。”

    “有了茶碗,便知該倒多少水,水滿了止住。”

    “這不是控製貪念的辦法嗎?”

    “控製貪念,要領在於知道‘滿足’。”

    “懂得滿足之人不會貪心,反之不知足之人,貪心且器量狹小,貪得再多也容不下。”

    “最終因貪而害殺自己。”

    “下士若用上士之法,就要先明白自己肚量,明白與上士之間的差距。”

    “明白自家肚量後,便知能容多少水。”

    “入書修學之前,可根據肚量設定一個‘水位高度’,入書修學達到此水位高度,你便自知‘滿足’了,便可‘透脫出書’。”

    “滿足透脫,即是‘詳盡釋疑’,如‘吃飽飯’的狀態。”

    楊萬山心竅爍爍,領會到他話中精妙,道“入書如饑,飽而中止,便可出書。”

    “不錯!”華清也明白了,說“人吃飽,自然就放下筷子。是為‘滿足’。”

    “入書是吃飯,出書是飽飯,世才兄闡解的甚妙,言簡意賅!”

    “不知……我可否嚐試用此法‘入書出書’養經修學?”

    “可以一試。”

    劉彥喝口茶扣蓋,說“但切記,初次嚐試,不可把‘目標’設置過高。”

    “先設低一些,以防設置過高無法滿足,而困於書中不能解脫出來。”

    “此外,要反複記下‘目標’,不可使自己忘記。”

    “比如,你要悟通《禮記·曾子問》這篇。”

    “可把它設為目標,覺得明白解惑後,立即脫書而出,不可留戀。”

    “我建議你入書前先讀書,隻有讀明白的篇章才可作為‘目標’。”

    “如果讀時連內容都不通,則不可設定成‘目標’。”

    “至於如何‘入學’,兩位自行思量。”

    華、楊聽言通達,一副暢然神貌。

    君子已把用法說透,若是再不明白,那就是不可教了。

    明淵此刻,切身領會到與真學論學的好處。

    隻是幾句談論點撥的話,就勝過自己一年苦思。

    他答謝一禮,叫來家人,吩咐去東城酒樓置辦一桌上等宴席,以備宴客之需。

    劉彥阻攔道“你和萬山都有明白,此時心竅應該有一點靈光。不可被酒氣所遮掩。”

    “真要請我,就等你‘入得書中,出得書來’,那時暢快痛飲,方能盡興。”

    萬山附和說“眼下非得意之時,明淵難得換一場明白,可別得了又失。”

    華明淵被二人言語警醒,拱手一禮表謝意。

    揮退下人後,他端茶相敬。

    “小生能結識二兄,實乃我之大幸。”

    “還請二位仁兄多提我的短處,指點我破洞之處。”

    說話間,一股清風入窗門,帶著桂花香氣。

    劉彥心脾清爽,轉問道“府上可有桂樹?”

    “有一顆大桂樹,栽種後院,是我太爺所栽,已有百年了。”

    華明淵見其有興,提議道“世才兄可願園中一看?”

    劉彥含笑起身“十月金花最香,我願一睹芳容。明淵若舍得與我一二錢金花,回頭我報你湯圓。”

    楊萬山接問“世才莫不是想桂花釀蜜,包湯圓吃?”

    明淵聽二人各提到‘湯圓’,暫壓疑惑說“區區桂花有何吝惜。回頭我讓家人采摘一筐送到府上。”

    “說起此物,小生想起一樁怪異事,不知兩位能否解惑。”

    劉彥、萬山並行出書房,問他口中‘怪事’。

    華清說“小生昨夜睡夢思學……”

    “夢見自己在書房讀書時,忽有一股桂花香風襲來,使我心頭清爽,頓時幾分神醒。似乎思想脫夢出竅了。”

    “後,我清楚的聽見房中有一眾人說話,提到我還提到世才兄。”

    “一人說‘此乃華府,老太爺與我是故交,你等以後安心住下。明淵公子不是肚量狹窄之人,容得下我等小人’。”

    “那人說完,幾人道謝,又問他們‘你們見過槐花巷劉郎嗎?’。”

    “有人答‘劉郎乃君子大人,誰人不知?’”

    “又一人答‘我等隻聞其名,未曾得見君麵。聽說他家住有鬼神,有隻猛犬,善嗅我等小人,有位道友險些被此犬捉拿,告訴我等不可去見……’”

    “小生聽聞眾人語,幾度想睜眼看看,但眼皮沉重睜不開,不久屋中就沒聲了。”

    “今早我起床,覺得此事很怪異,似夢非夢。”

    “問老家仆,家宅是否鬧鬼,他說未曾鬧過鬼。”

    “下人們擔心是遊魂野鬼,今日便在各房點上香火,禮送他們。”

    劉彥饒有興致,明白為什麽會在他家書房聞見香火氣,隨口說“我家九娘子略懂怪異。”

    “她說‘有些人家存在一種精怪,乃宅妖小人……’”

    “也許明淵夢中所聞,就是這些精靈。大可不必掛忌諱。”

    “若是它們妨主,你家不會有此家業。”

    明淵豁然開闊,心憂化解了,說話領路去後園賞桂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