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大節奉義

字數:6059   加入書籤

A+A-




                      “夫人睡的可好?”

    “我都忘了幾時入睡……”

    “不過睡的很舒心,我夢見心竅起明光,歡喜以為自己入了真學。”

    “醒來果然是夢。”

    ……

    翌日清晨,縣衙廂房。

    丫鬟環兒來換火炭,見夫人楊氏睜眼望床帳想事,走去搭話。

    楊氏牽手坐起,講述昨夜醉夢,&nbp;又說“我還夢到,有點靈光落入腹內,進了胎子之中,你說這是不是吉兆?”

    環兒轉睛想昨夜公子‘靈針刺腹’,明白夫人此夢何來,笑道“一定是吉兆。公子出生,&nbp;定是靈童。”

    楊氏掩口而笑,&nbp;問“外麵幾更天了?官人可去縣衙點卯了?”

    環兒回話“現在天光大亮,&nbp;都過辰時了。剛才老爺點卯回來,還問夫人起了沒。又去忙公事了。”

    楊氏聞言與丫鬟推窗望外。

    見外麵白雪明亮,陽光明媚,寒風清爽。

    她心靈有所染,笑怪丫鬟不早叫醒自己,轉思道“官人可是操持給劉府送封賞?”

    “嗯。”環兒點頭說“老爺今日要帶領全衙官吏公人,去給劉公子送‘天子封賞’。”

    楊氏耳聞想起之前撕毀他的書信,心生愧意“那事官人可知道?”

    環兒說“夫人放心,奴婢守口如瓶。今日喜事一衝,我估計劉公子也就忘了。”

    “不如今日夫人再去府上道喜,送些東西作為賀禮。”

    “一來算作賠情,二來解他之疑。”

    “你這個提議不錯。”

    楊氏笑讚,隨與丫鬟商量送什麽作為賀禮。

    此時,&nbp;府衙外、東城門、碼頭岸口三處張榜之地甚是熱鬧。

    圍觀鄉民百姓多達千眾,眾人紛紛談論‘天子封賞槐花巷劉郎’。

    “奉義君子,好!我看劉郎當得此封。”

    “非劉郎解災救民,我等無有性命在此說道。”

    “我曾聞劉世才過去有個號,叫劉三第。也不知何人所起,若知是誰,&nbp;今日把他扯來,叫他看上十遍!”

    “君子不念舊惡,哪會和小人一般見識?”

    “我看以後都要改口了,當稱劉郎為奉義!”

    “是也,當稱‘劉奉義’!”

    眾人歡悅交口相傳。

    【劉奉義】這個新名號,很快便在坊間傳揚開,更多百姓跑來看榜文。

    而南城槐花巷裏,亦是一片熱鬧之景。

    一條巷子湧入上百人,其中孩童居多,成群結伴的擠在劉府門前,作揖道賀,討要喜錢。

    平兒福伯笑麵各挎著一籃銅錢,發給來道喜的童兒,一人給五個子,夠他們買糖吃。

    買糖小販就在巷口支攤,童子前腳得錢,後腳落到他碗裏。

    大人們擠在巷子兩邊,笑說劉府過去之事。等著看官家來送封賞。

    其中有幾家富戶奴仆,潘家書童與丫鬟燕兒也在湊熱鬧。

    書童道“今日劉府大喜,&nbp;我家蒙受大恩,&nbp;當來道賀。”

    燕兒點頭,杏眼盯著巷尾道“夫人也是這個意思,所以派我來盯著,何時官家封賞完,再登門拜訪……”

    “二夫人思慮周到,那你盯著,我回府報知公子。”

    說著書童健步出巷子。

    燕兒則走去巷尾,揪住一個多要喜錢的小孩說“你都討要兩次了,還敢來討喜?”

    那小孩見被識破,笑嘻嘻掙脫跑掉。

    後燕兒又把其他孩子驅散,對平兒道“今日府上大喜,發些喜錢理所應當,卻也不能凡要就給。如此萬貫家財也要散盡。”

    “哥哥、阿伯說是也不是?”

    平兒福伯齊看她,點頭稱‘是’。

    平兒頗有好感,問“不知妹子在誰家府邸當差。”

    燕兒笑顏說“小妹是潘家二夫人身邊丫鬟,今早聞貴府喜事,夫人命我來看,還想拜府道賀哩。”

    兩人說話時,阿九探出頭,叫平兒問“老夫人叮囑買的鞭炮可買了?”

    平兒打個激靈,手拍腦門道“我把此事忘了,光顧著發喜錢。這就去!”

    阿九笑著目送,轉眸看眼燕兒“妹妹別站外麵了,進來說話。”

    “哎!”

    燕兒應聲跨過門檻,款款道個萬福。

    阿九招手引她進後院去見公子。

    劉府後院聚著一眾巷鄰,男女老少擠在正房門口,與房內劉公子、老夫人歡談笑語,玉娘母女隱於背後。

    見阿九帶春燕過來,劉彥示意領到書房,與母親說一句,便去書房相見。

    片刻春燕從書房出來,麵帶高興之色,走時不忘欠身一禮。

    劉彥提袖點頭,等她走後對阿九道“王氏來時,迎她一下,叮囑見老夫人,莫提過去恩情。”

    阿九領喏,望外說“不知陸夫人來不來。昨夜公子以文光安撫其胎靈,今日她心性該會好些,但求她來了,莫攪鬧喜事。”

    “娘子多慮。”

    劉彥回想昨日道“陸夫人心性再壞,也不會在此封賞禮儀上攪鬧。”

    主仆說話,忽聽院外傳來明鑼聲響。

    聲音由遠至近,跟著院裏巷裏嘈雜降下。

    少時,福伯平兒入後院,告知老夫人、公子“官家送封賞已至巷口。”

    院內老少鄰居喜笑開顏,分視劉家母子。

    劉彥淡笑吩咐他們準備降香迎奉,隨接母親挽手出府。

    身後眾鄰一擁而上,幫著平兒福伯掛鞭炮、抬香案,眾聲歡談四起。

    迎接皇恩禦賜有一套禮數章程,高門大戶禮數繁雜十多道,劉彥精簡為兩道,先是出門迎賞,後前院降香。

    這般不失禮敬,亦省掉繁雜禮節。

    見劉府大門敞開,巷子裏銅鑼聲收了,眾目齊望巷尾跨門而出的劉氏母子。

    劉彥身過母親,眼望一條巷。

    兩邊百姓林立,中間衙門眾官,包括陸知縣、周縣丞、範縣尉、郭主簿、孫押司、韓都頭、沈都頭等二十餘眾人。

    最前方有六名公人,為首兩人持鑼鳴禮。

    身後四人豎抬匾額,匾額用紅綢遮蓋,另外還有兩人端著禦筆和黃金。

    陸侯與左右縣丞、縣尉互視一眼,領步走到頭前。

    範縣尉高喝一聲“皇恩到,劉世才接封!”

    劉彥邁步上前,相距一丈躬身施禮,阿九則扶著劉氏行跪禮。

    依大周禮法,凡有功名的讀書人接封不用行跪禮,包括入公堂、見上官、吃官司,皆可以站著,此乃大周太祖皇帝欽定。

    陸侯見他家禮數到了,接請天家皇恩,口念封賜聖旨。

    聖旨乃翰林院草擬,文詞皆是官話,大概百字,乃讚許他相助治疫,後段說封賜之號、封賜之物。

    劉彥懷以禮敬,但心思卻在天子書信上。

    昨夜回來他讀了天家玉書。

    那封信寫的頗有意思。

    天子書中不用‘朕’,而用‘我’。

    比如有一段這樣寫“君子思出六法治疫,我讀了之後深以為然,治疫不應隻治人,還要醫治民心……”

    諸如這樣的話,信中比比皆是。

    讀起來,好似遠方舊友來信,全是質樸白話。

    所以今早劉彥與天家回信,也沿用他的行文,寫下八百字,連同湯圓一起交給楊萬山,托他去府城轉交兩位翰林。

    陸侯讀罷聖旨,一聲‘欽此’,劉彥收了禮數,阿九扶老夫人起身。

    周縣丞笑顏說“天家封賜在此,請劉奉義查點。”

    劉彥回笑抱拳,走到牌匾前,親手扯下紅布,見【大節奉義】四個禦筆金字射入眼眸!

    巷裏眾百姓並肩接踵,爭先張望,交頭接耳問識字的匾額寫什麽。

    而劉彥感應文字金光入眼後,他身性那座尊經閣被套上紅光,閣樓內亦出現一塊同樣的匾額!

    他心靈抖擻,多半步近看禦筆金書,暗道“天子暗藏敕令,竟把四字施加在我身上。”

    “這四字,今後將伴隨我終身了。”

    “他年我若有違【奉義】之號,必將失節滅道!”

    “古之帝王封賜,皆有敕令加身,趙王君對我是真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