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李府失竊
字數:5707 加入書籤
“依兩位仙家所見,我妻腹子可是遭妖道煉法?”
“我與賢弟所見相同,夫人腹中子胎魄靈光異於尋常,確是被外來胎靈住身了。”
“老朽和娘子、先生所見一致,觀夫人胎腹靈光,必是後天喂養,妖人煉法所致。”
……
三更天時,縣衙廂房內,眾人熄燈說話,主客皆為魂體。
一炷香前,劉彥送走東湖四位郡主,見天時已到,便與荀舫主、於太公脫夢出竅。
來至縣衙,先叫出萬山、陸侯夢魂,引薦二仙與他們。
來之前,劉彥已讓萬山轉告內兄,因而官家夢魂出竅並不驚異,隻是稍有些夢中之謎,隨後就被劉彥文光點醒。
此時,荀舫主、於太公已探查過楊氏胎腹,所得觀點與劉彥一致。
陸侯又問“拙荊腹中子,幾時可成嬰?那妖道煉法,可有對我妻下咒?”
“官家安心。”荀舫主旁觀夫人睡夢,道“妖道煉法謹慎,未敢對夫人下咒控製心誌。此舉是想避免被人識破。”
“他卻沒料到官家身邊有一位聰明人,隻憑靈明之智就查出他的算計。”
“我觀夫人胎腹靈光,胎子精氣強壯於尋常凡子。”
“我估計妖道怕事情敗露,想盡快煉成靈嬰,促使夫人早產降子……”
“要盡快布置行計,免得貴子降生之時他來搶奪,使我等猝不及防,使母子損傷。”
“仙家說的有道理。”
楊萬山接話“家姐近來食量變大,每日三餐不夠,午後還添茶點。她一頓頂得我和內兄二人。”
“世才你之見,眼下當如何?”
劉彥聞言先不答,轉問陸侯“子洵可曾向本縣醫官求方?”
昨夜他和陸侯、萬山定計,曾讓陸侯尋一個‘使人腹痛但不傷身’的藥方,然後擇日喂給楊氏吃,使其腹痛產生異樣,引出煉法妖道來探。
屆時再順藤摸瓜,揪出其藏匿之地。
陸侯將此事掛記在心,他今日下午便向本縣藥局醫家問方,還真有這種藥方。
“方子現在我書房,世才若看我便取來。”
“不必。”劉彥攔住道“我問此方,意在讓你明日用藥。我本意是想多等幾日,讓那妖道煉法圓滿,再摘其果實。”
“但大姐所查你也聽到了,妖道煉法將成,想早日完功。”
“我等也要隨機應變,趕在他之前用計。”
“不如,明日荀姐姐就在縣衙相伴陸夫人,可附體在環兒之身,暗下留意諸事。”
“等妖道得消息來探。若他道行不高,姐姐可以跟去查看,後來告知我等。倘若也是一位鬼仙,需當謹慎對待。”
荀舫主點頭說“世才布置周全,我聽憑調遣。”
說著,眾人一起商榷細化,敲定這兩日所用之計。
聽聞劉世才欲明日去趟南鄉買豆腐,楊萬山不解問“此豆腐有何玄妙?”
劉彥不再隱瞞,告訴他們“我懷疑夫人沾染外邪,可能與南鄉‘豆腐婆餘氏’有牽連。”
“萬山可還記得西子城吳家豆腐?”
“吳家大娘說,餘氏出師他吳家,隻會做鄉下人吃的糟豆腐。做不出精細的嫩豆腐。”
“那試問,豆腐婆送入縣衙的羊脂豆腐又從何而來?”
“我覺得可疑,所以推斷,豆腐婆送的豆腐,非人力所磨,乃鬼神施法製成。”
“明日隻管與我去趟南鄉,探一探虛實。出去走走,也好過閑在家中。”
“原來你買豆腐,意不在給通判送清譽,而在於此。”
楊萬山通透了,爽悅答應同去南鄉。
敲定此事後,劉彥一行便不在衙門久留,送陸侯、萬山還魂後出衙回府。
荀舫主時刻留意虛空有無陰神藏匿,到了劉府才放鬆警惕,與世才笑道“今夜賢弟神魂脫殼,這麽早就還身,不是辜負了天時?”
“我聽說城外有鬼穀,想去看看,世才陪我同去如何?”
劉彥不假思索說“自鬼穀建成,我尚未去過鬼穀,今夜便陪姐姐前去一看。”
荀舫主被言語暖心,叫出書房弦月眾娘子,命她們守好公子肉身。
於太公亦叮囑一子一女留守書房。
劉彥則吩咐阿九、請玉娘姐替自己在家宴客。
諸事安排妥當,荀舫主推畫舫入空,牽引世才登船,與老狐一行三人去往城外東山穀。
不足十裏路程眨眼就到。
立於虛空,可見穀口城門聳立,進出鄉鬼成群結伴。
三人未免驚動眾鄉鬼,特意變換了身貌,弄得與遊魂無異。
進到城中,見一群鬼在圍觀布告榜文,乃城隍所書。
寫的是‘李府失竊’,所丟失之物則是劉彥那封‘賀帖’。
劉彥夾在眾鬼中觀看,沒想到會有人偷盜自己那封賀帖。
荀舫主傳音詢問‘賀帖’,於太公與她解惑,說起‘初二李家納妾,先生念舊情,以真學降筆寫賀帖送至李府道喜……’
他捏須道“老朽以為,偷盜者不是穀內鄉民。眾鄉親皆敬先生,怎敢偷盜賀帖?可能是養道精怪所為。”
“偷去後,想借帖字文光養道。”
說話他們步去北城,想去李府看看。
這會兒縣城隍蒙朗領判官正在李府問案,全家老小齊聚一堂,許多鄉鬼聚於堂外旁聽。
李太公抹淚說著‘愧對劉郎厚情’,公子李文玉甚是自責,回顧這幾日來府生人,稱‘不該隨意拿帖與人觀看’。
城隍琢磨案情,一時無策揪出盜賊。
判官說“怪就怪你家不知珍惜。世才先生真學墨寶,豈能輕易拿與旁人看?”
“你等愚不自知,隻想著受用讚譽,給自家增光。”
“世才先生一字可抵千金,失了那帖,等同失萬金!”
“似你等這般冒失,以後如何與劉府往來?”
李太公聞言哭聲更大,全家老小都羞愧,李文玉跪地,請父親責罰。
在外旁聽的劉彥見此,提袖步入正堂。
舫主施法還回他真麵目,並送一道霹靂入身,使其魂兒震發明光。
眾鬼被明光驚得後退,堂內城隍、判官、主家皆顧頭,見君子赫然出現!
李太公止泣,城隍蒙朗攜判官相迎。
彼此見禮後,劉彥淡然說“失竊之事,非太公、文玉所願。他們在大人治下安居樂業,也未曾想過防盜。”
“此乃大人治理之功。”
此一句話解兩家心寬,主家官家都好受些。
城隍蒙朗先拱手道賀“今夜本欲去貴府與先生道喜,奈何遇到李家之案。此事教訓我當吸取,以後命人嚴守城門……”
劉彥笑說“今日我觀城中之景,見上神治理的很好,何必因小治偷盜而傷了大治城池?”
“大人可再貼一張榜文,與鄉親們講明偷盜之罪,以此教化百姓。”
“若是鄉民引以為戒,那賀帖便丟的物有所值。”
荀舫主插言道“再告知偷盜者,叫他擇日歸還,若是初犯可不與他加罪。”
於太公拂須稱讚,也談起自己的觀點看法。
堂外眾鬼議論紛紛,都讚‘世才先生治世之道’,很快‘劉郎入城的消息’在鬼城傳揚開。
千眾鄉鬼朝著李府匯聚。
人群裏,有一高一矮兩兄弟對目說話。
高個道“賢弟禍事闖大了。”
矮個說“劉奉義今夜入城,不會是為此事吧?”
高個指點他“此事尚能彌補。明日偷入李府,歸還賀帖,再留書一封寫明盜帖緣由,留下我倆名號。”
“如此我倆之名就可傳入劉奉義之耳。”
“往後相見,他便知曉我倆,反助一場緣法。”
“妙極!”
矮個兄弟撫掌,大個拉著他脫出人群。
二人出了鬼城,直奔南鄉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