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小狸伏虎
字數:6095 加入書籤
A+A-
“怎不見南鄉餘家來賣豆腐?”
“老兄不知,他家豆腐不用上集賣了,自有人上門買……”
“誰人上門賣豆腐?怎得這般好營生?”
“這便要說‘劉奉義’。”
……
南鄉東五裏,趙家集上,人氣熱鬧。
連著三日降雪,今日難得一晴天,十裏八鄉百姓都聚來趕集。
集市一小茶棚,客人三五個,圍坐閑敘喝茶。
隔壁賣湯圓的婆子生意紅火,米酒清香隨風飄入,勾動幾人腹中蛔蟲。
說話間便有三人出茶棚去喝湯圓。
留下一老一少。
老者戴笠,外披棉氅,內穿灰布袍,潔白須發有幾分風雅道骨。
少年白淨,略有薄須,眼眸很清澈,坐姿規矩有禮。
他們大抵也算茶棚常客。
自臨安解瘟之後,隔三差五會來集上喝茶,每次來必買一塊餘家豆腐。
聽茶翁說起‘餘家好生意皆仗劉奉義’,老者和少年都有些好奇。
少年問“莫非劉奉義上餘家買過豆腐?”
“是哩!”
茶翁通開爐火,給他們添茶水,談南鄉傳聞說“劉奉義不光買了他家豆腐,還用他家豆腐在東城酒樓做出‘十味’……”
“據說這兩日去品嚐的有千八百人,一天二百斤豆腐不夠使。”
“餘家豆腐隨其美名傳揚,做多少豆腐就能買多少,不怕賣不出去。”
“酒樓每日遣人下鄉買豆腐,另有鄉民登門討漿水、求手藝。”
少年笑與老者相視,又問道“十味豆腐都叫什麽名字?這兩日劉奉義可來過鄉下?”
“這個我不知。”
茶翁含笑說“老朽還未去東城酒樓品嚐,但聽聞賣的不貴,一味豆腐菜,最貴不過二十文錢,改日我也去縣城一品滋味。”
蓑笠老者飲茶,叫少年去隔壁端兩碗湯圓過來,與茶翁攀接談‘劉奉義’,多聊民間傳聞。
喝完湯圓,付過茶錢,一老一少出集市直奔南鄉。欲登門買豆腐,眼見為實。
來時幾近中午,見餘家門口停兩輛驢車,眾鄉民誇籃等著出豆腐。
石屋豆腐坊熱氣騰騰,大郎娘子、二郎娘子忙的額頭冒汗,手下麻利不減,勞累但樂得高興。
兩個男人則在院裏磨豆劈柴,孩子們幫著打下手,家裏除了老娘以外,無人得閑。
二郎娘子思量說“回頭得閑,我倆去趟奉義府上,把那一兩銀子還回去。再送些豆腐做謝禮。嫂嫂以為如何?”
大郎娘子覺得好,但有些顧慮,說“我倆鄉下村婦,豈能賤足踏貴府?”
二郎娘子笑道“奉義大官人豈是勢利小人?”
“當日他在譚公廟還與我說笑,我一看就不是尋常官人,他說日後開豆腐坊,請我做掌櫃哩。”
“這般有趣君子,怎會看不起人?”
“他若看不起鄉下人,又如何買咱家豆腐,還給咱家添好名聲?”
大郎娘子聽此含笑點鹵水,覺得還是讓男人去,望眼窗外說“我看這兩日母親不太高興……”
“她如何高興的起來?”
二郎娘子扣上鍋蓋,眼裏冒氣說“她殷勤做好豆腐,孝敬知縣夫人,卻叫官妻吃壞肚子,連衙門裏的楊七都受到牽連,被趕回家。”
“今早她提著竹籃又去送豆腐,結果吃了官家閉門羹……”
“這老娘真是越老越糊塗,明知縣夫人吃她豆腐腹疼,還不知輕重去送。”
“倘若使夫人吃掉貴子,看她怎擔待得起!”
“到時,我一家都要受糊塗娘連累!”
“一會兒忙完活計,要與老娘好好說道。你等怕得罪,我不怕!”
大郎妻思慮點頭。
她也怕老母弄那‘羊脂豆腐’吃壞知縣夫人,害死夫人腹中貴子。
她們說話時,外麵一壯婦揪著瘦小丈夫找來,破口大鬧道“你家人都出來,今日我楊柳氏要與你等理論,讓諸位鄉親評評理,看我說的對不對。”
“你家老娘賣弄手藝,想用豆腐巴結縣衙夫人……,這都是你家的事!”
“可你家老娘卻害我夫失了活計,被官家趕出縣衙,我一家人往後如何活命?”
“餘大郎、餘二郎你倆說句話!”
楊七之妻乃本鄉遠近聞名的悍婦,狗見了都夾著尾巴。
臨安發瘟時,曾有疫鬼上門討飯,被她揮拳打跑,眾鬼直呼‘悍婦好煞氣’。
眼見楊柳氏門前論理,大郎二郎心都發怵,主要是自覺理虧,愧對楊七兄弟。
大郎上前道“七嫂可否進屋敘話?七兄弟被趕回,的確都怪我娘,叫兄弟受牽累。兄弟若願意,就隨我家做豆腐……”
楊七一聽不太情願,他在縣衙雖是下人,卻在鄉裏有顏麵,叫他跟著做苦工,他接受不了。
其妻楊柳氏更不同意,兩手掐腰,大聲道“哪個要給你家當苦力?就在這說,叫鄉人都看看聽聽你一家都是何人。”
二娘妻子跑出來,笑容迎說“我說誰這麽大嗓門,原來是七嫂來了。”
“此事我家有商量,方才大哥話沒說對,可不是請七哥來下苦力哩。”
“七哥如何也算得上衙門公人,拉磨這些賤活,怎是七哥做的?”
“我家想的是,請七哥做‘管事’,隻管給城裏送豆腐,與酒樓掌櫃打交道。”
“若管得好,能分得一成利,哥哥嫂嫂意下如何?”
她這話全是自己臨時所想,都沒與家人商議。
是為了安撫楊柳氏,免得她亂嚷嚷,懷了餘家名聲。
楊七幾分心動,其妻亦收了怒火,對視一眼做思量。
餘家豆腐現在營生甚好,一天能入賬一兩銀子,倘若真分一成利,那可比縣衙掙錢多,且不失體麵。
二郎娘子杏眼察言觀色,又添美言好話,幾句話便把楊家夫妻炸毛給捋順了,跟著進屋敘談。
楊七在悍妻身後挺胸抬頭,頗有些‘狐假虎威’。
鄉裏人都笑,旁觀的一老一少亦含笑攀談,誇讚二郎妻之聰慧。
老者道“悍婦攜弱夫前來,如虎下山索食,稍有不慎便會暴起。而餘家男子皆是牛羊,唯二郎娘子是隻狸……”
“小狸見虎不怕,靈巧用心,智解急危。”
“此民婦,勝過萬千書生。”
少年點頭說“這場見聞老師可著入書中,添成典故,篇名不妨就叫《小狸伏虎》。”
老者拂須道“可以添作典故,不過要先問個明白,餘家老母如何使楊七失了差事。”
說話,他們便尋周圍當鄉人打聽起來。
此時,餘家東屋裏,豆腐婆餘氏低頭坐在窗邊,兩眼垂閉,好似睡著。
身旁站著兩道陰魂,形影模糊,似一男一女,皆裹香火氣。
方才楊柳氏在門口論理,他們便隔牆窺聽,各生煩躁憂慮。
眼下二郎妻安撫了那悍婦,也不能解他們心煩憂慮。
女子問“師兄說現在當如何?”
“楊七被趕出縣衙,我倆失了眼線。今又遭官家拒之門外,再想借餘氏之身去縣衙也不能了。”
“楊氏腹內是何症狀,你我也不知曉。”
“若真是煉法不當,使其掉了腹中子。”
“你我前後一年多的苦功可就前功盡棄了。回去後,要遭香主問罪。”
男子說“絕無可能是煉法出錯,興許是豆腐寒性大,夫人連日食用,受不住這寒性……”
“不如你今夜去趟縣衙,窺察她腹中症狀,回來思慮良方給她醫治。”
“下個月,楊氏就要產子,無論如何都要保住這胎,得了此子後立即回揚州!”
女子聽後緘言不語。
男子立即改口道“今夜我與師妹同去,如何?”
女子這才開口說“此去縣衙,請師兄留意周遭,定要謹慎,莫被他們眼目看到。”
“師兄要知,官家與劉奉義交好。”
“劉奉義乃真學士,他夠明察秋毫,身邊亦住有鬼神,不比凡俗。”
“若今夜他在縣衙,你我絕不能去,不然讓他察見端倪,我倆之事便會敗露。”
說著,她坐回豆腐婆肉身。
男子立身沉思半晌,化一縷煙鑽入東牆米缸下麵。
缸下地裏埋著一個小木盒,七寸長方,裏麵躺著全身青灰死嬰。
男子陰神鑽入其腦,死嬰翻開眼皮,一雙重瞳散發屍魄毫光。
……
“老兄不知,他家豆腐不用上集賣了,自有人上門買……”
“誰人上門賣豆腐?怎得這般好營生?”
“這便要說‘劉奉義’。”
……
南鄉東五裏,趙家集上,人氣熱鬧。
連著三日降雪,今日難得一晴天,十裏八鄉百姓都聚來趕集。
集市一小茶棚,客人三五個,圍坐閑敘喝茶。
隔壁賣湯圓的婆子生意紅火,米酒清香隨風飄入,勾動幾人腹中蛔蟲。
說話間便有三人出茶棚去喝湯圓。
留下一老一少。
老者戴笠,外披棉氅,內穿灰布袍,潔白須發有幾分風雅道骨。
少年白淨,略有薄須,眼眸很清澈,坐姿規矩有禮。
他們大抵也算茶棚常客。
自臨安解瘟之後,隔三差五會來集上喝茶,每次來必買一塊餘家豆腐。
聽茶翁說起‘餘家好生意皆仗劉奉義’,老者和少年都有些好奇。
少年問“莫非劉奉義上餘家買過豆腐?”
“是哩!”
茶翁通開爐火,給他們添茶水,談南鄉傳聞說“劉奉義不光買了他家豆腐,還用他家豆腐在東城酒樓做出‘十味’……”
“據說這兩日去品嚐的有千八百人,一天二百斤豆腐不夠使。”
“餘家豆腐隨其美名傳揚,做多少豆腐就能買多少,不怕賣不出去。”
“酒樓每日遣人下鄉買豆腐,另有鄉民登門討漿水、求手藝。”
少年笑與老者相視,又問道“十味豆腐都叫什麽名字?這兩日劉奉義可來過鄉下?”
“這個我不知。”
茶翁含笑說“老朽還未去東城酒樓品嚐,但聽聞賣的不貴,一味豆腐菜,最貴不過二十文錢,改日我也去縣城一品滋味。”
蓑笠老者飲茶,叫少年去隔壁端兩碗湯圓過來,與茶翁攀接談‘劉奉義’,多聊民間傳聞。
喝完湯圓,付過茶錢,一老一少出集市直奔南鄉。欲登門買豆腐,眼見為實。
來時幾近中午,見餘家門口停兩輛驢車,眾鄉民誇籃等著出豆腐。
石屋豆腐坊熱氣騰騰,大郎娘子、二郎娘子忙的額頭冒汗,手下麻利不減,勞累但樂得高興。
兩個男人則在院裏磨豆劈柴,孩子們幫著打下手,家裏除了老娘以外,無人得閑。
二郎娘子思量說“回頭得閑,我倆去趟奉義府上,把那一兩銀子還回去。再送些豆腐做謝禮。嫂嫂以為如何?”
大郎娘子覺得好,但有些顧慮,說“我倆鄉下村婦,豈能賤足踏貴府?”
二郎娘子笑道“奉義大官人豈是勢利小人?”
“當日他在譚公廟還與我說笑,我一看就不是尋常官人,他說日後開豆腐坊,請我做掌櫃哩。”
“這般有趣君子,怎會看不起人?”
“他若看不起鄉下人,又如何買咱家豆腐,還給咱家添好名聲?”
大郎娘子聽此含笑點鹵水,覺得還是讓男人去,望眼窗外說“我看這兩日母親不太高興……”
“她如何高興的起來?”
二郎娘子扣上鍋蓋,眼裏冒氣說“她殷勤做好豆腐,孝敬知縣夫人,卻叫官妻吃壞肚子,連衙門裏的楊七都受到牽連,被趕回家。”
“今早她提著竹籃又去送豆腐,結果吃了官家閉門羹……”
“這老娘真是越老越糊塗,明知縣夫人吃她豆腐腹疼,還不知輕重去送。”
“倘若使夫人吃掉貴子,看她怎擔待得起!”
“到時,我一家都要受糊塗娘連累!”
“一會兒忙完活計,要與老娘好好說道。你等怕得罪,我不怕!”
大郎妻思慮點頭。
她也怕老母弄那‘羊脂豆腐’吃壞知縣夫人,害死夫人腹中貴子。
她們說話時,外麵一壯婦揪著瘦小丈夫找來,破口大鬧道“你家人都出來,今日我楊柳氏要與你等理論,讓諸位鄉親評評理,看我說的對不對。”
“你家老娘賣弄手藝,想用豆腐巴結縣衙夫人……,這都是你家的事!”
“可你家老娘卻害我夫失了活計,被官家趕出縣衙,我一家人往後如何活命?”
“餘大郎、餘二郎你倆說句話!”
楊七之妻乃本鄉遠近聞名的悍婦,狗見了都夾著尾巴。
臨安發瘟時,曾有疫鬼上門討飯,被她揮拳打跑,眾鬼直呼‘悍婦好煞氣’。
眼見楊柳氏門前論理,大郎二郎心都發怵,主要是自覺理虧,愧對楊七兄弟。
大郎上前道“七嫂可否進屋敘話?七兄弟被趕回,的確都怪我娘,叫兄弟受牽累。兄弟若願意,就隨我家做豆腐……”
楊七一聽不太情願,他在縣衙雖是下人,卻在鄉裏有顏麵,叫他跟著做苦工,他接受不了。
其妻楊柳氏更不同意,兩手掐腰,大聲道“哪個要給你家當苦力?就在這說,叫鄉人都看看聽聽你一家都是何人。”
二娘妻子跑出來,笑容迎說“我說誰這麽大嗓門,原來是七嫂來了。”
“此事我家有商量,方才大哥話沒說對,可不是請七哥來下苦力哩。”
“七哥如何也算得上衙門公人,拉磨這些賤活,怎是七哥做的?”
“我家想的是,請七哥做‘管事’,隻管給城裏送豆腐,與酒樓掌櫃打交道。”
“若管得好,能分得一成利,哥哥嫂嫂意下如何?”
她這話全是自己臨時所想,都沒與家人商議。
是為了安撫楊柳氏,免得她亂嚷嚷,懷了餘家名聲。
楊七幾分心動,其妻亦收了怒火,對視一眼做思量。
餘家豆腐現在營生甚好,一天能入賬一兩銀子,倘若真分一成利,那可比縣衙掙錢多,且不失體麵。
二郎娘子杏眼察言觀色,又添美言好話,幾句話便把楊家夫妻炸毛給捋順了,跟著進屋敘談。
楊七在悍妻身後挺胸抬頭,頗有些‘狐假虎威’。
鄉裏人都笑,旁觀的一老一少亦含笑攀談,誇讚二郎妻之聰慧。
老者道“悍婦攜弱夫前來,如虎下山索食,稍有不慎便會暴起。而餘家男子皆是牛羊,唯二郎娘子是隻狸……”
“小狸見虎不怕,靈巧用心,智解急危。”
“此民婦,勝過萬千書生。”
少年點頭說“這場見聞老師可著入書中,添成典故,篇名不妨就叫《小狸伏虎》。”
老者拂須道“可以添作典故,不過要先問個明白,餘家老母如何使楊七失了差事。”
說話,他們便尋周圍當鄉人打聽起來。
此時,餘家東屋裏,豆腐婆餘氏低頭坐在窗邊,兩眼垂閉,好似睡著。
身旁站著兩道陰魂,形影模糊,似一男一女,皆裹香火氣。
方才楊柳氏在門口論理,他們便隔牆窺聽,各生煩躁憂慮。
眼下二郎妻安撫了那悍婦,也不能解他們心煩憂慮。
女子問“師兄說現在當如何?”
“楊七被趕出縣衙,我倆失了眼線。今又遭官家拒之門外,再想借餘氏之身去縣衙也不能了。”
“楊氏腹內是何症狀,你我也不知曉。”
“若真是煉法不當,使其掉了腹中子。”
“你我前後一年多的苦功可就前功盡棄了。回去後,要遭香主問罪。”
男子說“絕無可能是煉法出錯,興許是豆腐寒性大,夫人連日食用,受不住這寒性……”
“不如你今夜去趟縣衙,窺察她腹中症狀,回來思慮良方給她醫治。”
“下個月,楊氏就要產子,無論如何都要保住這胎,得了此子後立即回揚州!”
女子聽後緘言不語。
男子立即改口道“今夜我與師妹同去,如何?”
女子這才開口說“此去縣衙,請師兄留意周遭,定要謹慎,莫被他們眼目看到。”
“師兄要知,官家與劉奉義交好。”
“劉奉義乃真學士,他夠明察秋毫,身邊亦住有鬼神,不比凡俗。”
“若今夜他在縣衙,你我絕不能去,不然讓他察見端倪,我倆之事便會敗露。”
說著,她坐回豆腐婆肉身。
男子立身沉思半晌,化一縷煙鑽入東牆米缸下麵。
缸下地裏埋著一個小木盒,七寸長方,裏麵躺著全身青灰死嬰。
男子陰神鑽入其腦,死嬰翻開眼皮,一雙重瞳散發屍魄毫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