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雲夢夫子
字數:5642 加入書籤
“老師,劉奉義到了。”
餘家堂屋,戴笠老者和少年一坐一站,看門外鄉人簇著劉世才、楊萬山走來。
劉楊二人亦看見屋內老者少年,兩方距離四丈目光交錯,各見彼此不俗。
劉彥隱隱覺得他們乃等自己。
楊萬山側頭問二郎娘子“老少何人?”
二郎妻笑說“他們是我家老主顧,在趙家集上買過我家豆腐。今日來買豆腐,還說要等人相見。”
“也不隻他們等何人……”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萬山分顧劉彥,暗說“莫非他們在等世才?若是如此,他們如何知道我倆今日下鄉?”
這時,少年趨步出屋,來至門前以儒家禮節相見,說“家師等候奉義久已。”
劉彥看他明眸清澈,透出學問明光,顯然明經之士,而且如此少年身。
兩人還施一禮。
萬山先問“未知尊師高姓大名?”
少年答說“家師姓顏,號公山。小弟姓鄭,字勳業。萬山兄可還記得?”
劉彥沒聽過老者名號,但楊萬山心明眼亮,再仔細打量少年。
從記憶裏找到一個對應的‘小童子’,與世才笑道“不想今日來南鄉,遇見一位雲夢夫子!”
“勳業別來無恙?”
“上次相見,是在八年前。”
“速與我倆引路,拜見顏公。”
少年勳業微笑點頭,帶領他們進堂屋。
留門口主人一家和眾鄉人麵麵相覷。
有人好奇問起‘老者少年’,二郎娘子反應最快,把今早他們來家之事,說與眾人聽。
堂屋裏老、青、少三代儒生彼此見禮落座。
南鄉外二三裏,楊七跟著豆腐婆一路走一路琢磨。
他著實想不通‘幹娘如何治好夫人,還使得夫人對她言聽計從。’
但這十兩銀子,卻沉甸甸在手,熱乎乎暖心。
“幹娘真把銀子都給我?”
“你當老身說話有假?”
豆腐婆提籃轉頭,打消他顧慮“大郎二郎不信我言,我便叫他們不得銀子。這十兩銀子可夠貼補你心?”
“夠了,夠了。”
楊七跟上道“我以後都聽幹娘的,望幹娘多替我在夫人麵前美言,若能得個管事……”
豆腐婆身中陰神失笑,翻眼皮看他“你想得太多了,想做官家管事,不說通四書五經,也要識文斷字,你可都會?”
此一言消了楊七念想。
她說“你管事做不成,但衙門裏有其他差事可做。隻要你聽從我的話,過上個把月,我讓夫人給你安排個油水大的差事。”
“如何?”
“使得!”
楊七身前作揖,接過她手中竹籃,幹娘前幹娘後的殷勤美言。
回鄉後,他送餘幹娘到家門,見不少人聚在門前歡談,自家悍妻也在旁圍觀。
順眾人眼目望堂屋,又見屋裏老、青、少四人端坐談笑風生。
豆腐婆身中陰神女望氣驚詫,看出四人皆非俗人,直接進到石屋,問大郎娘子“屋裏都何人?”
大郎妻答話時,堂屋楊萬山顧首看外,與劉彥對視而笑。
少年勳業也看一眼,不知他們笑意何來,請教問題“敢問世才兄如何做成孔孟雙學?”
方才他們一番敘話,師徒二人已知劉彥身學大概。
後,又問他的師承,劉彥不提,萬山卻替他說‘世才師承孔孟!’
師徒皆聰明人,豈不懂話中‘劉奉義無自通’之意?
顏公都暗下驚奇,更莫說弟子鄭勳業,故而有此一問。
劉彥談道“我得雙成入學,是天助巧合。並沒有獨特成學之法。”
“隻是在寄學之時,寫了一篇兼顧正氣的文章,引正氣入我身中,便成我身中道義。”
顏公拂須點頭。
勳業試問“能否請出文章,與小弟鑒賞一睹?”
楊萬山笑說“兄弟想看自可看,隻是沒有筆墨如何寫?”
勳業微愣神,四顧餘家堂屋,心知這家人也不可能有文房四寶。
其師顏公明眸清澈,抬手安下他道“無需找尋,奉義下鄉必有所帶,隻是眼下非做文章之時,我說的可對?”
萬山笑顏點頭,劉彥亦領教到‘雲夢夫子之心慧’,揭過文章話題,請教顏公江南之行。
剛才攀談,他得知這位雲夢夫子乃是開封人,弟子勳業為南陽人。
師徒二人初夏離家,一路南下遊江南各地,最遠去過金華府。
臨安發瘟時,他們困於台州賊亂,險些被山賊擄了去,多虧一位遊俠相助化險為夷。
十月底才脫離險地,來到杭州境地,現住餘杭縣小鄉村中,距離趙家集不過一山之隔。
他們原本想歇息三五日便走,尋船返回中原。
但聞天子封賞‘劉世才’,加之昨日占卜得吉卦,今日便來南鄉一見天家所封【奉義君子】。
劉彥以為他們師徒並非隻是遊曆江南,有些好奇。
鄭勳業替老師答話,說“家師此番南下,一是帶小生遊學,身體力行消化積攢的身學,二是為了著書,尋找能夠寫入書中的民間奇聞故事。”
劉彥一聽後話,便知顏公欲著何書。
大概就是《青竹雅集》、《鬆山霧雪錄》一類的怪力亂神書,興趣勃然請教著書之事。
顏公頗為賞識這位奉義,先和他交談南下遊曆所得,又說‘古代先學們為何著書’,最後再說自己著書之事。
此番談聊,一個時辰不嫌多。
轉眼太陽偏中,巳時過半。
臨安北城縣衙,沈韓率領四十多弓弩手、刀槍手誇馬先行,陸知縣和範縣尉隨其後。
南鄉餘家東屋,豆腐婆垂目低頭坐著,一男一女師兄妹隔牆窺聽堂屋敘話。
聽到劉、楊二人別老少出堂屋,在門談。
劉彥說“午時快到了。”
萬山道“豆腐快成了。不如先借禦筆,寫你入學文章,請顏公、勳業一睹。”
說著兩人都收聲。
女子隱覺得不對,但說不出哪裏有差。
她把臉麵探出門窗窺瞧,見二人去家門口拴馬處取下公文袋。
劉彥萬山轉身之際,她極快縮頭,對師兄道“小妹以為,他們來者不善。試問下趟鄉下,何故帶上公文袋和文房四寶?”
“聽其中一人言,所帶還有禦筆……”
這師兄受不了她整日多疑,厭煩說“依我看,那公文袋筆墨紙硯另有用處。師妹不要再多疑,似你這般,如何謀事?”
女子緘言不語,陰神化縷精氣遁出屋頂。
師兄怕她亂來,緊隨跟出與她合為一股。
他們於二丈高處窺看堂屋,陡然感應乾坤氣動,一股正大陽剛之氣現於堂屋,顯於劉奉義周身!
見君子發浩然正氣之風,手持禦筆立身作文章。
其口中高唱詞——【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文詞隨他一口浩然氣湧出,周身氣風上聚頭頂!
其時,一條白錦玉娟脫殼,如龍出深淵,在其頭頂龍遊,熠熠白光看的他等陰神膽怯。
世才一篇文章作成,紙上黑字發爍爍明光,正氣風流走於逐行逐句……
顏公師徒觀之喝彩。
楊萬山揭請起文章與他們過目,又添一張黃表紙落在桌上。
劉奉義正氣不減,持禦筆接著在黃紙書寫,頭頂白錦浩氣降落筆端,傾注紙上!
女子疑驚問“他降浩然正氣入黃紙,莫非…在寫‘告天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