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兩樁因緣
字數:6389 加入書籤
“老夫人,姑母。”
“好,看今日東湖集市,比六日前更熱鬧。”
……
東湖,廟山北畔。
眾女相迎奉義之母,阿九賞了船家,扶老夫人上岸,&nbp;&nbp;少卿在旁打幫手。
岸邊眾女排成兩列逐一見禮,引來不少百姓老少目光。
劉氏環視眾女,瞧見有兩個眼生,問荀娘子:“這兩位是誰家千金?”
舫主引薦道:“這是新安李家小姐韻蘭,這是海寧林家小姐霞仙。”
二女隨介紹各自行禮。
劉氏點頭做還禮,目光看向李憐雲,&nbp;&nbp;眸發神采。
來時,阿九已與老夫人說了‘李通判欲嫁愛女與公子為妾’。
劉氏初聞存疑,問‘誰人說媒?’,直到阿九說出是‘荀娘子做媒人’,她才不疑。
四目相對,老夫人越看憐雲越順目,伸手牽道:“自上次見了娘子,老身就不能忘……”
“心中多思‘要是我家也有這樣一女,該是多好啊’。”
舫主和阿九笑顏相視。
憐雲會意劉氏之言,低眉說:“小女子見老夫人,亦有幾分娘母親切。”
“嗬嗬嗬,好好。”
劉氏笑開顏,把手憐雲同行,對荀娘子道:“事成了,老身設宴私謝娘子。”
荀舫主相陪說:“哪裏敢當,妾身隻是順水推舟,到底還是兩家有緣。”
“嗯……”
劉氏點點頭又問憐雲:“令尊在何處?我去禮見。”
荀舫主接話說:“已遣人去請通判,老夫人不妨先上船等。那邊商會辦喜事,&nbp;&nbp;世才、官家、商家都在,卻不好過去。”
說話在前引路,&nbp;&nbp;請老夫人登上林家商船。
她們入船房敘話不久,&nbp;&nbp;李通判隨丫鬟尋來。
劉氏起身迎通判,好似待見親家。
通判隨請入座,先寒暄幾句,問候安康,讚譽劉郎。
半盞茶後,荀舫主領頭出去,黃家五女知趣跟出船房。
房內隻剩下通判、劉氏及阿九。
船頭荀娘子顧眾女說:“晌午我做東,諸位妹妹都來我花舫小酌,一起看‘才子求偶’,事後再定學堂座次。”
“我去請四位郡主,暫且失陪了。”
眾女各都好顏色,相送荀姐姐。
黃家五狐女目視荀娘子入湖,交頭接耳道:
“老夫人與李通判商談何事?莫非婚事?”
“姐夫和高家婚約尚在,如何再成婚?”
“真笨,不能娶妻,還不能娶妾?”
“聽老夫人來時那兩句話,的確像是談婚論嫁……”
“也有可能是認親,&nbp;&nbp;老夫人想收李憐雲為義女,故此相商。”
“嗯,&nbp;&nbp;有這可能。”
她們船頭交談幾句,&nbp;&nbp;轉看竹簾內李通判、老夫人,忽聞歡笑聲漸大,兩家似乎約定什麽。
阿九撩簾出來,問五女‘李小姐去哪裏?’
十三娘手指山下商賈聚集之處。
阿九輕點頭正要下船。
十娘追問:“通判、老夫人商談何事?可是要認親?”
阿九回眸笑道:“是結親,商議的乃是‘嫁女納妾’,待定下佳期,自會通知你家和高家。”
黃家五女麵麵相覷,雖有幾分驚詫,卻不覺得有失情理。
隻是沒想到以通判那等門第,竟然願把千金嫁做妾室。
她們跟著阿九去見世才姐夫。
……
午時,大集熱鬧退潮,早來的百姓搭船還鄉回城,老夫人和阿九也隨波而走。
李家商船上,李太公宴請官商,劉彥、萬山、明淵、賀之洲、林承平五人不在其列。
他們另雇一艘小船,在船房小設一桌酒菜,圍坐矮案,把酒遊湖,賦詩坐談。
青花舫上,萱兒船頭眺望,見公子乘船往這邊劃來,微笑化飛煙飄去,降落船房外顯身。
那邊撐船漁夫還不知道,哼唱著小曲悠哉劃船。
房內五人各有其貌,劉彥引薦道:“這是萱兒娘子,青花舫之女。”
說著,他問萱兒:“舫主可在船上?”
萱兒答話:“主公正在宴客,公子船來這邊,可是要見主公。”
劉彥分視眾友問:“這兩日船上可添娘子?”
“添了二人。”
萱兒道:“她們原是杭州怡紅院之女,一叫瑞雲,一叫海棠。舫主說與二女有緣,打算親自調教,引入玄門修道。”
“這……如何是好?”
林承平故作驚詫,轉顧賀之洲。
賀之洲暗歎姻緣不濟,命運弄人。
原以為有劉奉義引薦,加上自己誠心,便能從青花舫求得瑞雲,不想那舫主卻要引瑞雲修仙。
劉彥飲酒問:“瑞雲可應了?”
萱兒笑答:“瑞雲掛懷一人,難舍情義,尚未答應。舫主給她三日期限,說‘你那人若是三日不來,你倆便算緣分已盡,以後無須掛念’。”
賀之洲拱手說:“小生便是‘那人’,懇請大姐告知舫主,賀之洲拜見!”
明淵掏出一錠銀子,替他打點。
萱兒含笑分看劉彥道:“有世才公子情麵在,何須俗銀打點我?小奴自當相助,賀公子且少待。”
說著散煙飛走。
賀之洲心氣上浮,端起酒杯相敬奉義:“此番多蒙世才兄相助,即便事到最後不成,小生當記大恩。”
劉彥把杯道:“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隻要心誠,必能成事。”
賀之洲領記飲下杯中酒,萬山等人一旁作陪。
小船抵達茶山南畔,萱兒來說:“主公請公子登船一見。”
眾人結伴上岸登青花舫,漁夫在小船上張望,讚歎劉奉義名聲不虛。
大船上,劉彥領四友在船房外見禮,一麵紗簾隔開賀之洲等人目光。
房內眾女笑顏相視,席地而坐,把酒看著。
舫主道:“今日妾身請的皆是女客,不便邀君子入內。”
“我問賀公子,你當真不以妍醜易念,願娶瑞雲過門?”
賀之洲在外持禮回話:“小生若改念,蒼天不佑。”
三郡主問:“公子準備多少聘金,家裏可有養妻之業。”
賀之洲稍遲說:“小生願變賣家產作為聘禮,後經商養家。”
七郡主道:“你把家產都變賣了,哪裏還有銀子經商?你這書生真是愚鈍。”
劉彥插話說:“之州願變賣家產,是為顯足誠意。而且有我等相幫,一人湊幾兩,也夠經商開買賣。”
七郡主笑與姐姐相視,道:“那君子休要多嘴,我等問他不是問你。”
賀之洲思慮片刻,說:“小生家財大抵值個五百兩,我願以三百兩為聘禮,剩餘二百兩用來置田經商。”
“若經商不善,還有良田保收,可使腹中不饑。”
“此後小生發奮讀書,求個官身,以俸養家。絕不使瑞雲清寒中渡日。”
房內眾女目光交錯點頭,瑞雲笑顏守在門口旁聽,暗讚賀郎。
之後眾女接連問賀之洲‘成家之思’、‘立業之思’等,問的皆是‘齊家之道’。
有一半是劉彥所教,一半是她們自行加問。
賀之洲慢慢對答如流,思維逐漸的打開。
劉彥旁聽,從其回答窺見賀生異於常人之處,暗道:“之州心直智遲,但其腦聰明,是可造之材。”
等之州答完一題,他適時開口問:“舫主可願做成人之美?”
荀娘子答君:“成人之美可做,不過賀公子需先送來聘禮,我不要俗銀作聘,隻要詩詞賦文。”
“瑞雲贖身價是五十兩金。”
“我就算賀公子一篇佳作一兩金。”
“隻要你作出五十篇佳作為聘禮,便可接走瑞雲,回家婚配。”
“賀公子可願?”
賀之洲立即答應,舫主讓人送出契約書,與他立字為據,顯得公道。
楊萬山好奇問世才:“這也是君之計?”
劉彥引他船頭敘話道:“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
“我尋同道,必找這兩種人。”
“五十篇佳作,能窮盡其思。”
“窮思竭力能煎熬心誌,亦能鍛煉心性,激發潛力,迫使開竅。”
“這兩日我思得一門《誌心篤行之術》,它脫胎於心學,今日就用在之州身上。”
“看他能否在窮思中篤行其誌。”
“萬山明日還鄉,我將此術贈與你,願與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