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同道之思
字數:5273 加入書籤
“可生?”
“生了,生了個小公子,母子平安……”
……
日入酉時,縣衙後院。
廂房門一開,陸侯便急問‘夫人生娩情況’。
丫鬟環兒笑顏報喜。
陸侯暢然呼吸,憂心也似孩子落地,麵朝荀娘子作揖:“多謝仙家。”
舫主澹笑出門說:“大人與我郎君交情不淺,何須多禮?”
“不妨先看夫人、公子,令公子出生不哭,印堂聚靈光,可謂之異人。”
“若得善教,必成大器!”
說著她兩步隱去神形,消失無蹤。
陸侯回眸問環兒:“果然不哭?”
“不哭。”
環兒眼看房內說:“小公子出世,隻咳嗽幾下,咳出穢物,通了人氣,就安穩睡去了。”
陸侯思量顯笑,闊步進房去看妻子。
另一頭,南城劉府。
荀娘子隨風落院,見正房內一家齊聚,劉郎也從東鄉回來了,笑顏進去交功,將‘楊氏產奇子’講說一番。
老夫人雙目羨慕,轉顧憐雲一眼。
雖無言但李娘子心領神會。
劉彥道:“娘子適才說,陸兄之子,印堂聚靈,是說此子有伴生‘天目’?”
舫主點頭:“但其天目竅未開,妾身為免他百日後靈光消散,施術將其天目靈光,封於印堂內。”
“等他通了靈覺天目穴,就能自得第三眼神通。”
阿九問:“小公子天目靈光從何而來?莫非胎光靈魄所化?”
荀舫主道:“大概如此。”
“此子出世前,集三千眾魄於一身,胎靈吸納後,合入三魂之中,落入七魄之內,多出的靈魄則入靈台,經印堂益發。”
“印堂乃天目竅所在,內藏靈明之物。”
“那靈明喜得靈台賞賜,得一通飽腹,便有開天目根基。”
“即便此子不得第三眼神通,亦能通過強大目穴靈明,而窺鬼神之所見。”
“真是靈兒啊。”
劉氏越聽越羨慕,旁的話她不知,卻知官家得一奇子。
舫主笑說:“老夫人不必羨慕他家,我家將來也能生一靈子。”
“相公明經達理,憐雲內養鉛汞,他年種金花,金水生靈嬰。不差他家。”
“再者,天賦異稟未必是好,易遭鬼神妒忌。”
“不然世人怎說‘天妒英才’?”
“相公出身也不顯奇異,前二十幾載守愚,今一朝通達,便是經天緯地!”
“這才是存世立命之法。”
貂兒之言句句在理,老夫人頻頻點頭。
一家人小敘片刻後便各行其事。
眾丫鬟去前院造飯,劉彥與荀娘子書房說話,提到‘香獐女花姑子’,又談‘於氏狐’。
“於太公有意入我同道……”
“宴後拜我說,欲攜家小投身入我府門,當個‘親君狐’。”
“我已答應了,以後於氏狐即是我劉氏外姓旁支,兩家一衣帶水。”
“今後娘子多敬於公,學堂上給他留一席位。”
“現在家府尚小,容不下眾人,娘子青花舫學堂,可做為我家外府。”
“這個府一切諸事由你執掌,太公協助。”
劉彥傾吐思量,拿起《於氏春秋》落座書桌前。
其口中看似輕描澹寫,實則在講一樁關係今後的大事。
貂兒從郎君言談中,窺見君子鴻鵠大誌,不敢視作兒戲,欠身領喏。
“妾身定當管好我家外府,不負郎君所托。”
劉彥持書引她貼坐身邊,談道:“昨夜我得莫夫子‘謙卦文’,一夜修讀所獲不少,對‘同人之道’亦有思量。”
“我自入學一來,日漸通泰。”
“但欲行道義,與世弄潮,不可無同人同道。”
“我對於同道之理解,是‘眾人抱薪,元亨利貞’。”
“建立同道,非為我個人之私,助我個人立業……”
“我意在合勢,聯合起來創業。”
“一人智短,眾人智長。一人言微,眾口鑠金。”
“《易經》之中有【天火同人卦】。”
“同人之卦,上卦為乾為天,下卦為離為火,乾天居上,離火居下。”
“我觀此卦象,欲取法於火,明燭天地,照亮塵世,辨明事理,弘揚正義。”
“獨我一人不能成事,明燭天地要聚眾人之火,尋天下有誌同人。”
“我要建立的同道,不是江湖匪類山寨聚義,不是朝堂官宦結黨營私,亦非圖謀造化神器爭奪九州。”
“貂兒可知我所為之?”
聽郎君柔問,舫主心得信愛,與他牽手:“君所為之,乃為天下大同!”
“不錯。”
劉彥看門口旁聽的阿九,道:“天下大同,人人為公,此乃曆代儒門先賢所思,而未成之業。也是【仁】之終極。”
“儒者,光大也。”
“我為儒,當追隨先賢,去盡諸子未盡之業,雖死無悔。”
“大同之中有四大,乃【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說到此,他鶴鳴道:“我願天下人人如龍!不分高低貴賤,人人皆為大人,天下無下民。”
“大爭之世,龍蛇起陸,亂世才是行大治的好時機。”
“我欲盡仁德,把握道義橫掃天下,為天下百姓爭奪一個大同!”
“見,群龍無首,天下大吉!”
阿九關門請教公子:“群龍無首則亂,如何說天下大吉?”
荀娘子替君答說:“群龍無首,即人人如龍,即人人為公,即天下大同,這難道不是天下大吉?”
“妾身也請教君子,如何挑選同人?”
劉彥歸藏夫誌,平氣說:“選擇同道,隻要滿足三點即可。”
“其一,人同其心。其二,心同其誌。其三,道德統一。”
“凡入我同道,必是同心、同德、同誌、同氣之人。”
“我之同道,首先破除一家私見,重視大同,不計小異,一切行事以道義為基。”
“同道之中如有異者,要異中求同,廣與人和同。”
“隻要不跳出正義,保持同一個道義理想,就可一直可留在同道。”
“若不能求同存異,或用我同道之勢而行他惡,則首當排除。無論親友。”
“郎君言之有理,米中藏蟲,其害無窮。”
說著舫主起身持禮:“妾身當謹記君訓教,嚴守德性。”
劉彥一笑眼眸欣賞:“其實守德不難,隻要心存它,便知如何行事。”
“嚴守是刻板死守,太過刻板就不近人情。慢慢心性就老化了,失了素心本性。”
“我願貂兒青春常駐與身性,就如你原身本性。”
荀舫主得言語寵愛,本性忽地跳出來,其身化作白貂飛入郎君懷內。
劉彥懷抱望窗外,見雪花悄落,吟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唯有眾人抱薪,同建大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