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壽終是福

字數:5768   加入書籤

A+A-




    “老夫人陽壽將終?何以得知?”

    “今日公子親去禮見城隍,替老夫人問壽,此乃城隍顯應告之……”

    ……

    晴天明媚。

    西湖上,青花舫,眾女船頭敘話。

    阿九與舫主、高二轉述公子之言,二女聞聽各有驚詫,這是她們從未料想之事。

    高二轉動心思,    對貂兒道:“不如接引母親修鬼仙。”

    舫主思量分視阿九:“劉郎是何意?”

    阿九說:“公子尚未與老夫人說‘問壽結果’,命我來尋舫主和二夫人,到家共同商計。”

    舫主點頭叫上萱兒,放出畫舫,同乘回臨安。

    南城劉府。

    後院眾女陪著老夫人聊話。

    前堂劉彥正在待客,客人乃餘杭聞士明。

    他此番是來答謝‘奉義提攜家妹之恩’,隨行還有其妹聞紫青,    來時帶了兩幅佳作和五十兩謝金。

    此時聞紫青正在內宅見老夫人。

    一番小敘,    聞小姐回到前堂。

    丫鬟素兒笑顏回稟公子:“老夫人想請聞小姐作畫一幅,問相公之意。”

    劉彥目色微動,這正是他所想的,問素兒:“母親要畫一幅身相?”

    素兒回話:“老夫人正是此意。”

    劉彥轉顧聞紫青。

    尚未開口,後者便笑說:“小女子已答應老夫人,隻怕畫得不好,有損高堂之形象。”

    劉彥道:“紫青過謙了,你那幅仕女圖技法練達,足以給我母畫像。不知作一幅身相需多少時日?”

    聞紫青回道:“要畫好……需五六日。”

    一旁聞士明張口欲言,心說:“賢妹好生誠實,你若說七八日,不就多留兩日,與奉義求教儒術?”

    劉彥思問:“明日可能來?”

    聞紫青分視兄長一眼。

    聞士明起身道:“時日皆憑奉義定奪。我家小妹非閨閣待嫁之女,她立誓追求丹青、儒術,不成學不擇夫。”

    “我家也從不禁錮其身,她在奉義府上作畫,我亦放心。”

    劉彥含笑稱讚‘聞家教女獨樹一幟’,又誇聞紫青‘丹青坤學之誌’,    親自端茶送客:“那就請紫青明日來我府上。”

    “這兩幅丹青我便留下,    謝金就不必,就當是紫青作畫費用。”

    聞士明如沐春風,笑看自家賢妹,拱手與奉義作別。

    劉彥叫平兒替他送客,轉與素兒回後院,見母親敘談‘畫身相一事’。

    說話讓丫鬟打開兩幅丹青,展畫與老夫人過目。

    一家人品鑒畫作時,荀舫主攜帶高二、阿九、萱兒落院中。

    劉彥顧見,出正房進書房,和她們閉門敘話。

    房內,貂兒道:“妾身等相商,可趁母親陽壽未盡,引母親修鬼仙。”

    “屍身我能設法保存,等母親神魂修成,便能還屍複活。”

    “郎君意下如何?”

    劉彥落座考慮,說:“娘子所言不失為辦法,但還看母親是何意。”

    高二接言:“母親已知鬼神之事,    大概會同意。”

    “我等可把道理講給母親聽,世才事業尚未成功,    若先失了‘孝義’,    豈不前路受挫?”

    “他年證道天心,必有一缺!”

    她說的在理,孝是儒家思想核心,身負孝義亦能增添氣數、道業。

    劉氏壽終一去,劉彥不僅失了親人,亦無法身前盡孝了,彌補過去所失。

    其實劉彥對‘形式上的孝’並不看重,也不在意‘孝義’這個美名。

    他隻想多讓母親享福,報答生養之恩。

    高二之言和貂兒提議,他君心都不認同。

    若為了自己能盡孝、守住孝義,強勸母親修鬼仙,這本身就是不孝。

    此外,也愧對地府所添那一筆陽壽。

    說到此,他索性把心想與三女道出。

    “倘若母親趁機避劫,去修鬼仙,跳脫生死,我家當如何麵對地府所添那一筆陽壽?”

    “再者,遁入鬼仙之道,等同畏罪而逃。”

    “娘親出嫁之前,小有一些惡行,所以減壽而抵罪,此乃天理昭彰,善惡報應。”

    “我為人子,縱然孝比天高,也不能幫娘親脫罪……”

    “我心過不了‘道義’這一關。”

    “我兒說得好!”

    彼時,門外響起一聲高亢附和他。

    阿九閃身開門,見劉氏攜憐雲立身門口,麵貌紅潤且嚴肅。

    她邁步進到書房,掃視貂兒三女訓斥:“我兒身具道義,廣行仁義,乃天家親封的【奉義君子】。”

    “豈能蠱惑我兒為私心,而是不顧天下大義和正道公理?”

    “我有罪行,就該當折壽抵罪,去地府領罰受刑。”

    “不問我意,擅自做主,就是不孝!”

    貂兒暗喜老夫人有德達理,低頭欠身認錯。

    高二凝眉說:“可是母親一去,家中便失了高堂……”

    劉氏分視兒郎,笑道:“我不是請聞小姐畫像了?等她畫好,掛在堂屋,不一樣嗎?”

    劉彥明心道:“原來母親已有猜想,孩兒本打算晚些相告。”

    說著,扶老夫人落座。

    劉氏握兒手說:“為娘還不糊塗,也知過去那些都是罪孽。”

    “隻怪我年少時牙尖嘴利,不修德行,欺小罵老……”

    “記得鄰家有個寡婦,受不了我幾句罵,投河自盡了。”

    “她的確不貞潔,可打那以後我就怕了,不敢再出口傷人。”

    “嫁過來後,我改了不少惡行,這些年信佛養心,一半是求保佑我兒,一半是為了贖罪身。”

    “我兒如今學業有成,也成家了,身負儒家真學大義,結緣眾多仙家神明……”

    “這是為娘想也想不到的。”

    “對我來說,你已經盡孝了。”

    “這倆月,我享福甚大,巷裏鄰居、城裏百姓都敬我是奉義之母。”

    “我亦要守住德性,光明磊落下去領罪。”

    眾人寂靜無聲,靜聽老夫人吐露心言。

    等母說完,劉彥道:“城隍對孩兒說,娘親折壽即是抵罪,且娘親身具陰功,下到地府不會受責。”

    “孩兒思量,要是娘親願意,可在東山穀下葬,那處鄉民皆敬我,娘親將來可在那處受用陰福。”

    “孩兒也能時常去看望,阿九她們亦能往來。”

    “如此,我與娘親陰陽兩隔,亦不失母子之情,我亦能盡孝,娘亦享福。”

    “娘親意下如何?”

    劉氏眼眸閃光,緊握兒郎手道:“好,我兒思量甚好!為娘願葬入東山穀!”

    “說句心底之言,為娘不想割斷這母子緣,我這個‘奉義之母’還沒做夠哩。”

    說著一笑,眾女也笑逐顏開。

    劉彥點頭目視娘親:“孩兒也不想與娘親割斷這骨肉之情,母子之緣。”

    “今日我尋回貂兒,就是想與她商談此事,看如何開府邸。”

    “之前,孩兒曾得十萬貫香火,娘親壽終之後,可作為陰府家底。”

    劉氏福至心靈,忽覺‘壽終是福’,笑顏問兒:“那麽多香火如何得來?”

    劉彥不瞞母親,坐談‘黃家狐領兵剿除泗水大王,而得十萬貫香火氣……’。

    後與荀貂兒、高二姐、李憐雲、阿九商談‘老夫人壽終前後各項事宜’。

    劉氏聽兒郎安排後事,無不滿意,這福分別家享不得,說:“今夜我想去東山穀看看,見見鄉親們’,我兒說可否?”

    劉彥依從母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