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東嶽受命
字數:5644 加入書籤
“上至郡司,下至城隍,凡地上陰司皆屬泰山神統。”
“老夫人名入泰山籍,大概會獲封一方【郡君】,也屬泰山統……”
“陰間【郡君】如陽世【縣主】,不是官職,但有厚祿爵位,可治一縣百裏陰土,開陰邸。”
“東嶽掌管【福祿官職】之人,乃席少卿。”
“今夜必是他來與老夫人送達【東嶽牒牘】。”
……
劉府後院靈堂。
劉氏母子等一家人或坐、或站,聽韓通判講說‘入泰山籍後,大概能得什麽厚祿官封……’
眾女聞聽逐笑顏開,丫鬟們也不似開始那般害怕。
沈玉娘問:“若我母受封郡君,封地在何處?”
韓通判答:“身葬何處,何處就是封地。”
“我聽春燕說,臨安有個山穀鬼城,尚無城主,奉義何不將令堂老夫人葬入山穀之中?”
“屆時,老夫人可為‘城郡君’,受城民之敬奉,亦能為他等庇護,於公於私都有好處,遠比葬於鄉野好得多。”
玉娘含笑顧看母親,劉氏秉持端正。
高二笑說:“不瞞通判,我家一早就商議送母親入東山穀,如今穀中墓穴都已修得。”
韓通判笑拂須,顧看陸判:“看來這是天意。”
其時,荀娘子領翠鶯、萱兒、弦月三女飄落院中。
翠鶯歡悅上前見父親、兄長。
荀娘子與郎君回事,稱:“妾身見東山城隍廟起靈煙,有大官車馬,似要來我府。”
劉彥一聽與母親商議,去前堂等候。
韓通判起身道:“大概是東嶽來人了……”
說著,眾人齊去前院靈堂,平兒福伯打開府門,站門外迎候。
等不多時,見二人請著三官入府。
三官各是縣城隍蒙朗、州城隍方誌明,東嶽少卿席方平。
主客相望,席方平一見劉世才麵貌氣度,心知是儒家明經正心之士!
且,其身暗發經學之氣,有浩然正氣裹身,乃孔孟雙全之真儒,比他死前境地更高。
不禁刮目相待,心生賞識:“劉世才,人如其名。”
劉彥步出堂持禮迎接,縣城隍蒙朗引薦兩位上司大人。
那邊敘話,韓通判笑顏與陸判相視,貂兒、憐雲、高二、玉娘則看母親。
兩句話後,劉彥請席少卿入堂,劉氏攜眾女在門口禮見三官神人。
席方平還施一禮,又與地府通判、判官做禮數。
他的官職與閻君同一品,故此韓、陸二人見東嶽少卿,要稱‘下官’。
一番禮數寒暄過後,席方平詢問‘地府是否已勾銷郡君陰籍、身罪?’
眾人聽他稱呼‘郡君’,便知應了韓通判推斷。
陸判說:“郡君陽世身罪已一筆勾銷。”
席方平點頭,對劉氏母子道:“我此來,乃受東嶽炳靈公之令,與老夫人封爵賜祿。”
“今早天官祿星予老夫人封祿後,曾去東嶽見炳靈公……”
“公曰:劉戚氏陰功匪淺,當歸入泰山受福祿……”
“隨命我主筆,添老夫人之名入東嶽籍。”
“後稟帝君,定下祿位,賜老夫人為東嶽屬下一方【郡君】,配享香火。”
席方平三言兩語,告知劉氏‘此番來意’和‘封祿由來’,使劉府眾人明白根源。
之後道:“請奉義讓家人在院中備下香案,稍後我代炳靈公頒布【東嶽受命】,交與郡君【泰山牒牘】。”
劉家眾人無不歡喜,劉彥即安排平兒去準備,在前院設香案,又安排阿九奉來香火。
貂兒、憐雲、高二眾女擁簇老夫人先回內宅靈堂,與她梳妝打扮。
一時,府內上下忙成一片。
前院靈堂,劉彥與席少卿談‘泰山道統’,問一些‘泰山神道司職,以及所管之事’。
席方平說了不少,歸總一句話就是‘東嶽府是天地之中樞,乃山嶽地官之統,一切鬼神受職、受治之所。’
除了城隍,山神、土地亦受東嶽所統。
陰間神祇如若徇私枉法,觸犯天條律法,皆將押解至泰山,由東嶽處罰發落。
期間韓通判笑顏說:“昔日席少卿替父鳴冤,狀告羊氏,涉及城隍、郡司乃至上代閻君,最終那些贓官都押至東嶽。”
劉彥旁聽思量,問道:“閻君也換代嗎?”
陸判抓髯須說:“閻王無過失,可受職十代,十代後替換他人。在位之年,大體等同一朝。”
劉彥頭一次聽聞,又問‘地府酆都城有那些司官、官吏’。
說話間,前院香案設好,眾女、丫鬟擁簇老夫人來前堂。
劉氏重新妝扮後,陰容貴氣越發顯現,頭戴金鳳釵,身穿綾羅衣,頗有君家老夫人之氣。
劉彥看眼母親,轉顧席少卿。
席方平起身指點老夫人禮數,教她如何進香叩拜、告念。
劉氏細聽牢記,領眾女走向院中香案。
劉彥站到母親右側,席方平和州縣城隍立於左側,其他人一旁觀禮。
月光灑照院子,香火騰上虛空。
劉氏在香案前跪地叩拜,口中告念【東嶽帝君】、【炳靈公】、【碧霞元君】之號。
彼時,香案上三支清香煙霧聚攏,分化為東嶽帝君、碧霞元君、炳靈公法相,綻放燦燦靈光。
劉氏望之,心誌更誠!
席方平邁前一步,朝香案行一禮,袖中取出【東嶽受命書】。
展開誦讀帝君玉旨,都是官體話,大意是‘冊封劉氏為郡君和加賜配享香火’。
高二暗與貂兒傳音:“母親配享香火,豈不是可以立廟供奉了?”
貂兒回道:“即便可以,也不宜受,城隍廟就在東山,豈能與他爭香火?”
高二點頭,不再多言。
席方平讀完【東嶽受命書】,又取出【牒牘】,二書疊起送上香案,說:“請郡君再行一禮。”
劉氏聽命再叩首。
一拜之後,那香案【牒牘】化作金光,遁入她眉心神道印記,金光熠熠呈現。
其鬼魂,由內而外燃金色之火,焚盡一身鬼氣而後內斂,火光歸於眉心。Βμ
劉彥此時觀母,見娘親麵容亮堂,比修道陰神還顯明亮,顯然已得神明之身。
席少卿抬手道:“冊封已成,郡君請起。這【東嶽受命書】請郡君收好,將來帶入陰邸。”
“不知郡君打算身葬何處?”
劉氏福至心靈,起身回話說:“老身欲葬身南城外東山穀。”
席少卿來時看過一眼,分視臨安城隍說:“那就請蒙兄,在郡君下葬之後,劃定所屬陰邸和陰土。”
城隍蒙朗領上司之令。
州城隍方誌明對郡君一禮,思說:“既然郡君要葬於東山穀,我看可把穀內鬼城劃入郡君治下陰土。”
“這……老身豈敢當?”
劉氏可沒想過自己死後,能得一城之地,心裏略有惶恐。
席方平道:“方兄所言無不無道理,以郡君陰功,可治一城。”
“且我聞,奉義是那三千鄉鬼之恩主,郡君入城為主,他們必定順服。”
“蒙兄就依此來辦。”
臨安城隍蒙朗再次領喏。
見此事已定,劉氏就不再推脫,禮謝後顧看兒郎。
席方平作別道:“我差事已成,需回山向炳靈公複命。”
劉彥聽了不好挽留,禮送東嶽少卿、州縣兩位城隍出府。
他們走後,陸判、韓通判亦不做多留。
通判交代愛女翠鶯幾句話,便帶長子韓天和去往下邳陰山。
陸判則回十王殿向閻君交差。
劉府眾人齊聚一堂,把老夫人奉到主位,一起行禮道賀。
滿堂笑語歡快,共商下葬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