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論千古昏君,給小舅子封個侯爵?【求月票】
字數:25250 加入書籤
禦書房之中。
禮部尚書王倫躬著身,站在下方。
上首,魏雲弈則坐在主位上,翻看著手中的奏本。
這上麵,正是禮部尚書今日剛剛送上來,關於此次殿試的題目。
雖然上麵的內容注釋繁雜,還引經據典。
但因為耐著性子。
魏雲弈還是把它看完了。
畢竟這時候,瑛貴妃不再,隻能靠自己。
當然,內容什麽的,並不是非常重要,重要是考題。
禮部一共擬定了三道。
不僅聽起來拗口。
看起來,更是有些難以理解。
尤其對於魏雲弈來說,若不是因為這段時間,也看了一些書,怕是都不明白上麵的意思。
至於題目,他也完全能夠理解,無非就是老生常的治國之類的。
然後讓考生圍繞著這個題目,發揮才能,寫出自己的見解。
因此魏雲弈在看完後,頓時就搖了搖頭。
這樣的考題。
不僅毫無新意,也沒什麽實際作用。
而在過去幾天的時間,他已經想好了。
那就是,對於此次的考題,不僅要敗壞一下自己的威望。
更為重要的,也是要選拔出真正的人才。
什麽人才呢?
當然是能夠為禍朝廷、敗壞氣運的人才啊!
魏雲弈思考了很久,覺得這幾個月,敗壞氣運之所以一點進展都沒有。
除了自己方向有錯誤外,就是手下沒有可用之才。
就拿老丈人來說,隻能算是個庸臣而已。
雖說是安排到內閣了。
可內閣,又不是宋公文一個人做主,上麵還有個張正明做主。
在這種情況下,隻依靠庸臣來敗壞國運,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比如上一次的攤丁入畝,對於自己來說。
就是一個很深刻的教訓。
所以。
魏雲弈覺得,自己必須要多尋找尋找一些真正的奸臣。
就比如,想孫克儉這樣的,會說話,為人圓滑無比,一看就是奸臣人才。
看這段時間,對方被群臣參奏,還犯下了私下經商這樣的罪行。
有了這個經驗之後,他認為這樣的人才。
在朝廷之中,還是太少了。
必須要多挖掘挖掘。
幫助自己一起敗壞大魏氣運。
這樣一來,在加上大運河以及魏直道消耗的國力,即便現在的大魏,國力正向著巔峰不斷進發,肯定也是扛不住的。
而如今正好遇上了科舉考試,自己一定要好好利用。
雖然現在已經進行到了殿試。
能到這一關的。
幾乎都是有才華的人。
可誰說有才華,就不能是奸臣的呢?
可現在,禮部這群人擬定的考題,太不靠譜了。
怎麽能選出朕需要的人才呢?
還是要依靠自己。
好在。
這幾天的時間,魏雲弈經過日思夜想後,也有了大概的方向。
大魏科舉製度呢,也延續了前朝,主要采用的是兩類題目。
一種叫做貼經。
另外一種,則稱之為策論。
所謂的貼經,就相當於填空題和做閱讀理解。
從各種儒家經典中,摘取一段,故意空出幾個字,讓考生填寫進去,然後簡單描述一下這段話的意思。
這相當於基礎知識考試,隻有真正熟讀儒學經典的考生,才有資格進入下一輪的閱卷。
至於策論,就是擬定一個考題,自由發揮,寫下自己的見解議論。
換句話來說,相當於申論。
前者相當於來說比較簡單,通常用在鄉試,或者會試上。
殿試也會用到,但卻比較少見,畢竟殿試是最高規格的考試,意義重大。
但策論就完全不同了。
需要最大限度的開發自己的思維,寫出獨到的見解。
所以,也是殿試最常用的考試題類。
魏雲弈決定,此次殿試,就考策論!
當即,他定了定神,望向下方的禮部尚書道“禮部擬的這幾道題目都不行,這是本朝第一次科舉,自然要與眾不同。”
都不行?
王倫聞言後,當即一愣。
他當禮部尚書也有幾近十多年了。
先帝時期的科舉,大多數時候也是自己擬定的,從來不會有什麽問題。
即便放到內閣,在太傅張正明的手中,最多也隻是給出些意見。
可大方向是不會變化的。
不然。
王倫在擬定考題之時,也不會引經據典,動用聖人之言了,為的就是給自己的題目立足腳。
本以為此次進宮,陛下那裏肯定也能通過,可卻沒想到是這個結果。
當然,即便心中有些意見和疑惑,他也是不會說出來的。
隻是躬著身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改,朕親自定!”
魏雲弈大手一揮,直接道“此次殿試的題目就是,論千古昏君!”
策論不就是要打開思路,讓舉子們暢所欲言嗎?
正好,朕如今當昏君出了些問題。
怎麽都無法敗壞氣運。
倒不如集思廣益,問問天下的舉子們,到底怎樣才能做一個昏君。
若看到寫的不錯的,大可以采用,省的自己一個人苦思冥想。
沒辦法,當昏君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簡單啊。
尤其在不加重百姓負擔的情況下。
就更是如此了。
就連上一次大運河以及修建直道的法子,也是經過長時間思索,才想出來的。
畢竟他要敗壞氣運,可以傷財,但不能勞民啊。
太難了。
如果能在此次殿試中,找到幾個不錯的點子,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即便沒能敗壞自己的威望,但也算是達到了目的。
尤其是此次選取的人才,與以往不一樣。
用這個考題,是最好的了。
論千古昏君?
當禮部尚書王倫聽到這句話後,差點都快暈過去了。
這算什麽考題啊?
曆朝曆代,從沒有這樣過啊?
當即,他覺得自己此刻必須要說點什麽了。
“就照朕說的辦。”可這時候,魏雲弈卻直接開口了,繼續道“如今是新朝,講究一個新人新氣象,朕覺得這個題目很好,所以你不必再說了,告知內閣後,就定下來吧。”
這就是當皇帝的好處了,完全是一言九鼎,沒有人敢亂反對。
尤其在如今朝堂中,沒有那種可以威脅到天子的臣子。
皇帝的威嚴,更是不容侵犯的。
幾乎是說什麽就是什麽。
“這”
王倫麵色發苦,可最終還是沒有開口,隻是道“臣明白了。”
經過這一段時間後,他已經知曉,當今這位陛下說一不二。
連太傅張正明的意見都可以不聽。
還有禦史台上的折子。
幾乎道道都被駁斥了下去。
自己再多說,
肯定會讓陛下不悅,倒不如還是不開口了。
不過此刻他並沒有選擇離開禦書房,依舊站在原地。
“怎麽,王愛卿還有何事?”見此,魏雲弈當即開口詢問道。
“回稟陛下,微臣此次進宮,除定下科舉考題之外,還有另外一件事情。”王倫微微躬身繼續道“是西南烏斯地區那邊傳來的消息。”
“近端時間,天度國屢次進犯我大魏邊境,還發生了衝突,差點造成了流血事件。”
“此前禮部也派人交涉過,但天度國並沒有任何收手的意思。”
“更是在烏斯邊境屯了好幾千兵馬。”
說到這裏,他繼續道“微臣不知如何時候,還請陛下聖斷。”
烏斯邊境之外的天度國?
聞言,魏雲弈當即一愣。
天度國西南邊境之外,與大魏王朝接壤。
與高陽國不同,天度國並不是大魏的藩屬,且國力也非常強盛,乃東方大陸的強國。
無論是人口、經濟、亦或者是軍事,都不會比大魏弱多少。
而自大魏立國,烏斯納入版圖後。
兩國之間就經常發生摩擦。
至於根本原因,其實也非常簡單。
那就是在前朝時期,烏斯有一部分地區,曾經是天度國的領土,而烏斯地區,與天度國之間,有著很深的聯係,在宗教上,也非常相近。
即便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影響,二者之間聯係也非常的緊密。
尤其是烏斯那一部分原屬於天度國的地區。
更時常存在著爭論。
不過,這種爭論,也是從近幾十年開始的。
因為當初太祖高皇帝在立國時,與當世天度國的君王阿沁王關係極好。
兩個國家有一段時間,更是能被稱之為親兄弟一般,完全算得上不分彼此。
相互之間也時常派使者往來,也經常進行各種貿易。
就連國境線,也劃分的非常模糊。
相當於共同管理著烏斯地區。
當然。
是以大魏為主,天度為輔。
不過,因為兩國之間隔著一座巨大的雪山山脈,使得交流困難。
所以即便有貿易,也沒有完全擴大。
而在太祖高皇帝駕崩之後。
兩國之間的關係就開始變得微妙起來。
且天度國在某一段時間內,曾經發生過政變,如今君王,並不是阿沁王一脈。
早在太宗皇帝時期,朝廷就想了一些辦法,準備緩解與天度國之間的關係,可惜收效甚微。
如此,久而久之,雙方的關係,就從之前的親密無間,變得越來越糟糕,尤其到了先帝時期,雙方已經算得上是劍拔弩張了。
原因,正是烏斯那一塊存在著爭議的地區。
天度國認為,那本就是屬於他們的領土,必須要歸還。
可朝廷考慮的,是當初太祖高皇帝,曾經幫助過阿沁王解決國內的亂局。
加上整個烏斯,都是高皇帝打下來的,所以覺得,那塊領土,是屬於大魏的。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那便是烏斯的那塊有爭議地區,位於大雪山山脈的東北地區,再往東,就沒有了任何高山河流,一但歸還了天度國,萬一兩國之間發生戰亂,天度國就可以以那塊地區為大本營,進犯大魏。
而如果那塊地區歸於大魏的話,那兩股集資建,因為大雪山山脈的存在,就有了天然的屏障。
即便天度國的國力再強上一倍,若要跨過大雪山進行作戰,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就算做到了,後方供給必然會成為天度國的大問題。
所以。
朝廷是萬萬不可能,放棄那塊地區。
如今,天度國又開始發難,顯然也是為了這個。
魏雲弈自然明白這些,所以在聽到禮部尚書的話後,陷入了沉思當中。
按道理來說,天度國如此肆意妄為,朝廷必須給予有利的反擊。
可問題就在於,大雪山的存在,阻隔了兩地。
現在的大魏,的確足夠強大。
但要翻過大雪山,與天度國作戰,也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再則,天度國在整個東方大陸,也是強國,完全不是高陽能夠比擬的。
一旦打起來,雙方都占不到便宜。
當然。
他可以選擇隻在那塊爭議地區作戰,將天度國的人趕出去就行了。
隻不過這樣的話,大魏又會陷入兩線作戰的局麵之中。
畢竟,北境的大戰還沒有打完呢。
加上烏斯地區遠離中土,糧草運送也是一個大問題。
而且,魏雲弈想到,如果隻在爭議的地區開戰,那大魏獲勝的把握足足有八成,畢竟大魏的大軍,完全不需要翻過大雪山。
可這樣一來,軍事上又取得了勝利,大魏氣運,必然會繼續增長。
上一次小舅子給他帶來的心理陰影,他還沒緩過來呢。
那可是足足的一萬氣運啊。
再來一次。
那根本就扛不住。
自己好不容易開啟了大運河以及魏直道兩個工程,能削弱大魏氣運,不能前功盡棄啊。
所以,開戰這種事情,完全不在魏雲弈的考慮之中。
尤其是大魏與天度國之間的關係。
太祖高皇帝可是留下過遺言的。
那就是兩國需要世代交好。
除非天度國大舉進犯,否則大魏不可輕易起兵戈
思緒至此,魏雲弈想了想,然後道“此事朕知道了,高皇帝曾有遺言,兩個之間不輕易起兵戈,所以禮部方麵,想辦法與天度國再交涉一番吧。”
“若他們真的不肯退步的話,到時候再想辦法。”
他現在唯一的想法。
就是最好不要輕易開啟大戰。
現在的大魏,真的太強了,對於東方大陸有些國家,基本上呈現碾壓態勢。
除非草原部族再一次大舉南下,然後周邊諸國聯合起來,才能動搖整個大魏社稷。
所以,即便天度國故意挑釁,那還是忍忍再說。
尤其是魏雲弈還想到了另外一點。
若是在這一場交涉之中。
自己選擇退步了。
那豈不是又能敗壞大魏氣運了?
當然,這些隻是他的一個想法而已,到時候具體如何,還要看情況。
如今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禮部與天度國繼續周旋,畢竟事情還沒發展到那一步。
下方,禮部尚書聽到此話後,當即也沒有多說什麽,隻是躬著身道“是陛下,臣明白了。”
說實話,若不是當初太祖高皇帝留下了一眼,要想辦法避免與天度國發生衝突,那自己能做的有很多,可現在,一方麵要顧忌於天度國的國力。
而另外一方麵,又不能違背高皇帝留下的遺言。
所以他真的很難辦。
因此,隻能繼續選擇與對方交涉。
而此時,禮部尚書也沒什麽事情,隨即道“那如此,微臣就告退了。”
聞言,魏雲弈點了點頭,目送對方離開之後,自己則是前往丹房。
就在昨天,王瑾已經回稟,請到了龍虎山小天師。
如今正在向著京師而來。
這對於他來說,可算是一個好消息啊。
幾次煉製丹藥,都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
如今還不容易請到了專業人士,他覺得這一爐大還丹,好好照應一下,爭取早點出爐,等下次小天師來,就可以重新再煉一爐丹藥了。
不過,他還是很好奇,王瑾究竟是怎麽請到的小天師。
對方,就這麽乖乖來京師了?
但不管怎麽說。
此次東廠的差事辦的不錯。
而另外一邊,禮部尚書離開了禦書房,正向著內閣趕去。
期間,他麵色微苦,看起來有些憂愁。
倒不是煩心天度國之事。
畢竟這也不是短時間內能解決的。
所以王倫真正煩心的,是這一次殿試的考題。
論千古昏君。
真的,作為禮部尚書,他從未見過這樣的殿試考題,感覺太隨意、也太有問題了。
其他時候,都是論國家治理、要麽是論改革,可現在呢?
考題真的太奇怪了。
王倫覺得,自己根本就想不明白,陛下到底要做什麽。
“王大人。”
而當走到內閣之時,一道聲音突然響起。
正是剛走出內閣的宋公文,手中那拿著一些文書,看到禮部尚書後,不由走上來道“王大人,怎麽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啊?”
聞言,王倫抬頭,看著對方。
如果換做之前,他對於宋公文心裏是有意見的。
覺得對方之所以能爬到內閣的位置,完全是因為皇後娘娘。
尤其是王倫,本身與士族也有一些關係,所以根本就不會回應對方。
可現在,宋鴻誌有滅國之功,加上這段時間的接觸,他發現宋公文的確算得上是個有能力的人、
能把戶部的賬目打理的相當好,比之前任李芳都不遑多讓。
所以在此刻,他隻是稍稍猶豫了一下,然後道“宋大人應該知道,進入我麵見陛下,是確定此次殿試的考題吧。”
“自然知道啊。”宋公文點了點頭。
這段時間科舉考試,可謂是近些時間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了。
連內閣也在處理相應的一些事件。
畢竟這關乎朝廷選拔人才,是無論如何都馬虎不得的。
當即,他繼續道“怎麽樣,陛下欽定了哪個考題,王大人是準備要將考題交由內閣進行最後的審查嗎?”
一般而言,科舉考試的考題,那是相當重要的,乃朝廷最重要的機密。
除內閣成員和皇帝之外,幾乎誰也不能泄露。
而正好。
宋公文是內閣大學士。
殿試考題的審查,他也是要負責的。
因此問這種事情,並不算逾越了規矩。
“陛下是欽定了,可這考題吧”王倫歎了口氣,然後看了一眼四周,當即道小聲“陛下確定的考題是論千古昏君!”
此話一出,宋公文當時就震驚了,忍不住瞪大眼睛。
“沒錯,這是陛下親口所言。”
王倫道“陛下說,此次殿試考題,隻能是這個,要求內閣通過。”
對於這位國丈的震驚,他也在預料之中。
說實話。
這樣的考題,無論換做是誰,怕是都會震驚的。
所以他此刻繼續道“宋大人你說,陛下出此考題,到底是什麽意思啊?”
宋公文也在沉思,因為這個所謂‘論千古昏君’的考題,完全不符合常理啊。
曆朝曆代,不說這樣的考題,就連類似的都沒有。
因此現在的他一時半會兒也有些回答不上來。
但宋公文可以確定的一點是。
當今陛下,乃是真正的千古聖君。
但凡一句話,一個眼神,那都是有深意的。
而科舉,關乎重大,陛下這樣的明君,肯定不會亂來。
由此可以推測,事情並沒有如同想象中的那麽簡單。
此刻,在心中經過仔細思考之後,當即道“王大人,我想我已經明白陛下的意思了!”
明白陛下的意思了?
王倫聞言,眼中露出些許迷茫。
“陛下以論千古昏君為考題,意思非常簡單,那就是讓舉子們,列出史書上那些昏君作為,然後給自己,給朝廷作為警示作用啊!”
宋公文道“王大人你想想,陛下如今才登基三年,雖然做了很多事情,但畢竟還年輕。”
“陛下呢,是想要做出一番千古偉業的,可陛下肯定也擔心,自己某個決定會出問題,所以讓那些舉子們,總結那些千古昏君、還有亡國之君的所作所為,以此為教訓。”
“這樣一來,以後陛下就可以引以為鑒,更好的試著如何成為一位明君啊!”
這句話。
讓旁邊的王倫眼神迷茫,不由道“可這些事情,我們這些臣子也可以做啊。”
“再說,陛下想要成為一位明君,隻需要學習史書上那些明君的做法,不就行了嗎?為什麽還要多此一舉,特意作為殿試的考題呢?”
說真的,他的確非常不理解。
同時也覺得,這宋大人的說法有些誇張了。
即便陛下要成為一位明君,完全用不著大費周章啊。
隻是這時候,宋公文卻直接搖了搖頭,認真道“王大人啊,你還是太淺薄了,不明白君心。”
“王大人,你我這些都是做臣子的,在官場混跡多年,怎能不明白呢?陛下之所以親自擬定考題,是想要選拔自己想要的人才。”
“而這種人才,必須要直言不諱,而舉子們呢?各個都很年輕,所謂年輕必然氣盛,當陛下詢問問題的時候,才能不顧及一切說出來。”
“論千古昏君,說是論千古,但實際上,是陛下想要聽聽天下舉子們,對於自己的看法。”
“畢竟,陛下也是君,舉子們在答題的時候,也會有意無意將那些昏君與陛下相比。”
“而陛下呢,就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對自己進行反思!”
說到這裏,宋公文繼續道“的確,看起來這種事情我們也可以做,但問題是,若陛下真讓我們說,但確實敢直言不諱嗎?”
這一席話。
讓王倫低下了頭。
因為他覺得,宋公文說的確是有道理。
舉子們個個都年輕,沒有經曆過官場的曆練。
雖然少了經驗,但難能可貴的,是在與敢說話。
陛下居然要論千古昏君,自然是要聽這些敢說話的舉子們。
當然,王倫更為在意的,是宋公文說的另外一點。
那就是陛下,想簡拔自己要的人才。
也可以理解為。
陛下,要在新朝構建屬於自己的班底了。
這沒什麽,因為曆來新帝登基,幾乎都會這麽做。
而當今陛下,在登基的這三年,除了李芳外,也沒動過任何朝廷重臣的位置。
如今此次科舉殿試,也是一個機會啊!
當然。
王倫更為在意的。
是對方開口,說陛下要對自己反思
這就讓他又有些奇怪了,不由道“宋大人,可陛下現在才登基三年,還年輕,為何需要論千古昏君,進行反思呢?”
宋公文想了一下,當即說出心中的想法,道“王大人,這與登基多久,年不年輕沒有任何關係,身為一位帝王,無論何時都必須要審視自己的所作所為。”
“畢竟,帝王手握社稷神器,治下有萬千百姓,這個擔子非常重,不能有絲毫放鬆。”
“所謂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陛下以昏君為題,就是想要以史為誡,讓自己始終保持警惕心啊!”
說完這一席話後。
宋公文忍不住開始感歎了,覺得陛下真的太清醒了。
須知,這段時間以來,變法取得階段性成功,而朝廷對高陽國之戰,又取得重大勝利。
換做一般的帝王,麵對這兩項功績,肯定會滿足,生起驕傲之心。
可陛下呢?
對此完全不在意。
更是在殿試科舉時,定下這樣一個考題來提醒自己。
果然是自己眼中的千古明君啊!
而對麵的禮部尚書王倫,也因為他的一席話,陷入了沉思。
因為越想,就越覺得宋公文說的很對。
的確,若不是陛下想要以史為誡。
為什麽要提出這樣一個考題呢?
因此此刻,他臉上的表情,也從之前的疑惑,變成了了然,繼而道“多謝宋大人解惑,不然的話,我怕是苦思冥想,都料不到這一層了啊!”
說真的,現在的王倫,心中對於自己那位陛下開始產生就敬仰之心。
曆來帝王的確有虛心納諫的,但真正像陛下這樣。
直接擺在台麵上來說的,幾乎是沒有。
因為帝王有帝王的尊嚴。
容不得他人多說。
可自己這位陛下,卻似乎並不這麽想。
論千古昏君,就是想要從那些舉子的文章當中,來提醒自己啊。
而且這樣做,還能為朝廷選取一些直言不諱的人才,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之前,王倫因為自己那位陛下,時常駁斥臣子,很是完全不理會禦史台的折子,覺得陛下是一個獨斷專行、不聽他人意見的帝王。
隻是現在看,似乎並不是如此。
果然,是自己輕視了陛下啊。
所以此時此刻,他看著宋公文,心中帶著些許感激。
同時也覺得,此次科舉殿試的題目,雖說看起來不怎麽樣,但仔細想想,確實最適合不過了。
正如陛下所言,新人新氣象,而現在又是天啟朝的第一次科舉,自是要不一樣。
“王大人客氣了。”
宋公文罷了罷手,繼而道“你我在朝廷中,雖然政見不同,但也同為陛下臣子,這種事情,就不要謝了。”
眼前的禮部尚書王倫,他這段時間也觀察過。
當世大儒之一,也恪守禮節。
除了守舊外,其他的也沒什麽太大的缺點。
所以在這時候,宋公文當然不會隱瞞心中所想。
尤其是關於陛下的。
因為他謹記。
自己是陛下提拔上來的,任何時候都要為陛下考慮。
尤其是在其他臣子不理解之時,自己必須向前為陛下說話。
正如當初在雪夜裏,等待老師一樣。
“好。”
王倫聞言之後,當即也沒有多說什麽,隨後邀請宋公文一同前往內閣。
現在他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將殿試科舉的題目給定下來。
畢竟距離殿試開始,也沒多久了。
而在考題呈現在內閣成員眼中的時候。
幾乎所有人都震驚了,不明白陛下到底是什麽意思。
就連張正明在看到這個題目後,也臉上滿是狐疑,問王倫有沒有聽錯陛下的意思。
宋公文見此,也將之前的說法,又重新說了一遍。
其他內閣大學士們聽到這個解釋後。
有人相信。
但也有人覺得有問題,想要提出意見。
不過,最後張正明拍板,通過這一次的考題後,其他人就沒多說什麽了。
畢竟王倫、宋公文、加上首輔,已經是三個人同意,即便心裏認為有問題,但感覺說出來也沒用。
至於張正明為什麽同意,自然是相信了宋公文的說詞。
覺得陛下之所以要定下這個考題。
為的,就是警醒自己。
就這樣。
此次殿試的考題通過內閣的審查後,就直接確定了起來。
而他們之後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殿試的開啟,將考題書寫好之後發放下去。
當然,在此之前,所有人都要做到完全保密。
若是有人泄露,那就是滅頂之災。
在場的都是朝廷重臣。
當然明白關係重大。
所以在離開內閣辦公地點之後,就沒有討論此事。
尤其是回到府邸後,就緊閉大門,謝絕任何人的拜訪。
畢竟,現在科舉殿試即將舉行,其中定有許多舉子們東奔西走,更有官員們想從中做點什麽。
作為唯一知道考題的朝廷重臣,他們最好是不要與任何人聯係。
如此,時間不斷流逝。
這一日。
也就是科舉殿試的前一日。
坤壽宮中。
魏雲弈嚐著皇後做的飯菜,時不時發出讚歎之聲。
此前,因為皇後那一日突然暈倒,加上有孕,需要好好調養。
所以他幾乎不讓對方下廚。
就連前往坤壽宮的次數,也少了很多。
畢竟這關乎著自己的孩子,無論如何,都要讓對方休息好才行。
以至於有一段時間,沒有吃到皇後親自所做的飯菜了。
好在,經過細心調養後。
皇後宋幼薇的身體恢複了過來,也沒有之前那般虛弱,即便有孕在身,但也並不礙事了。
也正因此,魏雲弈才同意了對方繼續親自下廚,加上自己也確實饞了。
沒辦法,對比皇後,那些禦廚的手藝差的還是太遠。
當然,為了對方身體著想。
他命令禦醫隨時準備,以備不時之需。
而今日,皇後也弄了一頓豐盛的午膳,也算是讓魏雲弈解了許久的饞。
最終,酒足飯飽之後,他靜靜的躺在椅子上,麵色愜意。
沒辦法,最近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又是煉丹,又是科舉。
還又是士族鬧事。
幾乎是一個接一個。
雖說除了第一件事情意外,其他的都與魏雲弈沒有太大的關係,畢竟不是還有瑛貴妃不是?
可即便如此,魏雲弈還是覺得有些辛苦,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些許休息的時間,自然不能浪費。
“去,給陛下準備一杯參茶。”宋幼薇麵帶笑意,然後轉頭,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陛下,臣妾看時間,鴻誌不久之後,也該回來了吧?”
自從宋鴻誌離開京師,前往遼鎮之後。
作為姐姐的皇後,就一直很擔心。
即便知道,陛下留有後手,弟弟很難遇上什麽危險。
但對方畢竟不在身邊,且弟弟才十七歲,擔心也是很正常的。
當然,在之後得知弟弟獲勝,並且滅掉高陽國之後。
宋幼薇是震驚的,也是不敢相信的。
知道最後確認,整個人都完全愣住了。
她不明白,自己那個整日高談闊論的弟弟,居然真的可以打勝仗,還能滅掉一個國家。
雖然不知道到底是隻能被麽回事。
但有一點可以確認。
自己弟弟以前,似乎並沒有說大話。
滅國之功啊,即便對付的隻是一個高陽國,但也足以自傲了。
也正是因為得到這個消息,宋幼薇心中的石頭才落了地,身體也越來越好。
如今她算了算時間,想著距離弟弟班師回朝的日子,應該也不遠了。
而旁邊,魏雲弈聽到此話後,當即也想起了小舅子。
就是對方,讓自己上個月氣運增長了一萬!
所以他對於那個小舅子。
心裏是有些怨恨的。
看起來一副紈絝子弟的模樣,沒想到這第一次上戰場
算了算了,事情都已經發生了,再多想也沒什麽用。
當即,他看向皇後,麵帶笑意道“是,月底之前就應該回來了,他如今班師回朝,手上有高陽國王室數百餘人,所以行程有些慢。”
之前,小舅子帶著手下的副將,直奔遼鎮。
因為不需要有任何顧忌,也不需要帶太多的幹糧,速度自然快。
可現在,他押送高陽國王室,手下有數千人,當然不可能和去一般那樣快。
“那我就放心了。”
宋幼薇聞言,當即鬆了口氣。
雖然弟弟打了大勝仗,但那畢竟是戰爭啊。
誰知道對方有沒有受傷,作為唯一的姐姐,她自然非常關心。
事實上,宋鴻誌也是因為小時候,受到宋幼薇疼愛和維護,二人之間才有這麽好的關係。
魏雲弈自然也明白對方是在關係弟弟,當即一笑,然後道“小國舅此戰,打出了我大魏的威嚴,震懾了周邊諸國,何其壯哉,皇後,你覺得朕要給小國舅什麽樣的賞賜呢?”
其實,這也是他最近一段時間很頭疼的一點。
滅國之功啊。
加上是本朝對外戰爭的第一場勝利,怎麽賞賜都不過分。
可問題就在於,此次過後,是繼續讓對方帶兵呢,還是留在京師呢?
繼續帶兵?
那是不可能的。
萬一再打出一個高陽國之戰就徹底完了。
所以,魏雲弈更傾向於,讓對方留在京師,放在自己眼皮子低下看管。
這樣對方也鬧不出太大的動靜,還可以不讓對方繼續領軍。
可以說完全不用擔心之後的事情。
不過。
魏雲弈總覺得,或許還有更好的辦法,當然,具體是什麽還沒有想到。
而此時,宋幼薇聽到此話後,當即一笑,直接道“怎麽賞賜自然是憑借陛下做主,臣妾之求鴻誌能平安歸來就可以了。”
皇後這句話,說的倒是極為聰明。
首先表示完全由魏雲弈做主,隻求弟弟平安。
既沒有失了皇後的本分,也對此沒有過多的言語,
畢竟。
宋幼薇飽讀詩書,知道在這種時候,最好是什麽話都不要多說。
即便陛下寵愛自己,即便陛下看重父親,但她還是謹記一句話,君是君,臣是臣。
而此時,魏雲弈早就料到對方會這麽說話。
皇後懂事,但有時候就太懂事了。
不像瑛貴妃,有時候還知道爭辯爭辯,可以調節一下氣氛。
當即,魏雲弈心中也不由起了一下,逗逗對方的意思,當即開口道“這樣啊,讓朕做主的話也好辦,等小國舅回來之後,就直接封個侯爵吧!”
------
p錯別字先更後改
7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