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民富才可國強,神武侯的遺憾!【求月票】

字數:8433   加入書籤

A+A-




    鴻誌要參與進北境與草原部族間的大戰?

    聽聞此話,張正明先是一愣,然後臉上浮現出一陣驚喜。

    自從上一次高陽之戰後,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將,對於宋鴻誌的評價就越來越高。

    畢竟那不是一場小戰,而是滅國之戰,對方卻能夠贏得那麽漂亮,沒有絲毫拖泥帶水,就連損失都沒有多少。

    即便放在史書中記錄的那些大戰中,如此勝利也是非常罕見的。

    尤其宋鴻誌,還是第一次上戰場,完全可以說是天賦異稟。

    當初兵部尚書林遠鬆,就很可惜。

    陛下沒有將其派往北境,與神武侯一道,抵禦超遠部族。

    而現在,張正明聽到這件事情,心中自然高興。

    他非常清楚,鎮北關有神武侯這樣的存在,怎麽都可以保證沒有多少閃失,若在這種時候,宋鴻誌又出手的話,完全可以成為一支奇兵,讓草原部族手忙腳亂。

    說不定,能夠乘此機會,一舉擊潰草原部族南下的腳步,為朝廷再次贏得大勝。

    “好,鴻誌有這個心,很好。”張正明不由感歎道。

    對方現在是高陽都護,按理說隻要將高陽治理好,就算是立功了,可卻心係朝廷和北境,選擇出兵,完全就是一片誠摯的愛國之心啊。

    “他是國戚,做這些事情是應該的,老師無需如此的。”旁邊,宋公文聽到誇獎後。

    當即就站起身來,微微躬身,覺得兒子這樣做,完全在職責當中。

    畢竟,若是沒有陛下和朝廷,對方怎能走到這一步呢?

    一個人即便有天賦,有才能。

    但若沒有可以施展的機會,那就是一個普通人,自己是如此,兒子自然也是如此。

    至於調兵的事情,宋公文並不擔心。高陽都護,完全有調兵對外出戰的權力,都不需要朝廷批準。

    當然,他非常清楚,這種事情,必須要保密才行。就像老師剛剛說的那樣,鴻誌可以成為一支奇兵,隻要用的好,會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而張正明,對此也並沒有繼續過問,知道這種事情,就讓宋鴻誌自己看著辦就可以了。

    隨即,他想起了另一件事情,不由道“對了,最近應星主導的那兩項大工程如何了?我看了一下戶部的賬目,這段時間花出去了不少錢,必須要有成果才行啊。”

    宋應星自從主導大運河以及魏直道兩項工程後,就離開了京師。

    而這兩項工程,所在的地點不同,所以要跑來跑去。

    尤其是運河,關乎著大魏的千秋偉業。

    絕對不能有絲毫馬虎。

    雖然張正明此前,在工部那裏得知侄子在這方麵確實有造詣,可真正實施,又是另外一回事。

    尤其現在,戶部的銀子如同流水般花出去,萬一最後什麽都沒有,對方就是大魏的千古罪人啊。

    至於為什麽要詢問宋公文,自然還是現在的張正明,雖說與侄子的關係緩和了不少。

    但這期間也沒有通信件,最多是從工部的官員口中,聽到些許消息。

    而張正明如此關心自家侄子。

    就是擔心,對方會把這件事情弄砸。

    丟掉官職什麽的無所謂,重要的,是會牽連到萬千百姓,這是他無論如何都不允許的,想著侄子若真沒有這個能力的話,就直接撤職了。

    宋公文呢,則在此時微微一笑,接觸這麽久的時間,他自然明白老師的想法。

    頓了頓,當即他沒有隱瞞,道“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呢,大運河已經開始挖掘了,因為陛下說,要給那些徭役們工錢,所以徭役們的積極性也非常高,進度也非常快,有些人為了多賺一些錢,還自願舍去休息的時間呢。”

    “至於應星兄,在這段時間一直忙碌,同時把握兩項工程的進度,沒有絲毫懈怠,有時候連飯都沒得吃,是真正的盡心盡責。”

    “學生曾派戶部的人去看了一下,各方麵都沒有問題,相信照這樣的情況,或許能大大縮短開鑿運河的時間。”

    說到這裏,宋公文心中無比感歎。

    曆朝曆代,征發徭役都是無償的,雖然有著朝廷的壓製。

    那些徭役們敢怒不敢言,但積極性非常低,且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容易出問題,還會死人,嚴重耽誤工程的進度。

    可陛下卻開創性的,給徭役發工錢,完全調動了那些人的積極性。

    讓徭役們,能處了耕種之外,又多了一項新收入,如此之下,百姓的生活,自然也會越來越好。

    雖說朝廷為此承擔了很大的壓力,但宋公文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畢竟一個國家強盛,靠的不僅是政治和軍事。

    更為重要的,是民富。

    唯有民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強。

    也正是因為最近這些事情的發生,讓宋公文愈發覺得,當今陛下的聖明。

    而張正明在聽到後,眼神中也帶著驚異之色,因為他完全能明白其中的意義有多大。還有就是有關於自己的侄兒,確實能勝任此事。

    所以他現在很安心,知道現在因為運河以及魏直道兩項工程,朝廷財政這一塊壓力會很大。

    但隻要完成,那好處就享之不盡,會是大魏興盛的開始!

    “好了,既然所有的事情都無需你我擔心。”

    “那我們,就將手頭上的奏折個公文都處理好吧。”

    張正明此刻臉上笑意晏晏,此前,一直都是他獨自一人支撐著大部分事情,現在有了人分擔,朝廷當中盡是人才,心中自然非常欣慰。

    而宋公文,自然也沒有多說什麽,與老師一起,繼續處理政務。

    雖說現在已經很晚了,但二人心中卻沒有任何怨言。

    反而想在有限的時間中,做更多的事情。

    北境,鎮北關!

    原本的鎮北大將軍府,已經改成了帥府。

    此刻,一身戎裝的神武侯趙延業,正端坐在沙盤前,神色鄭重。

    在他旁邊,鎮北關的眾將士也圍坐一堂,不斷開口,討論著此次行軍布陣的一些細節。

    在場所有人都知道,草原十部的可汗,即將聚首,商討下一次進攻鎮北關的事情,同時他們還得到消息,那些可汗,還又調集了數萬鐵騎南下,即將與大軍匯合。

    所以在下一場大戰中,鎮北關會再一次麵臨二十餘萬大軍的兵臨城下。

    雖然鎮守著雄關,有著先天的有利條件。

    但他們要麵對的敵人。

    是整個東方大陸最強大的鐵騎,若是單對單,在平原上展開,將不會有敵手。

    尤其是在場眾人,幾乎都是與與草原部族交手過的,知道對方的強大。

    因此這種時候,必須拿出百分百的謹慎和精力。

    也就是為什麽。

    他們會因為接下來的排兵布陣中爭吵個不停了。

    “好了。”這時候,神武侯輕聲開口,道“都不要吵了。”

    “你們說的都沒錯,對付草原大軍,怎麽防守都不為過,可現在的問題,是怎麽將那十部大軍,全部集中在鎮北關,不讓他們分散。”

    北境防線很長,除鎮北關之外,還有其他的地方。

    至於為什麽草原大軍,每次都向著鎮北關而來,是因為在鎮北關之後,就是一馬平川的平原。

    隻要攻破此關,草原的鐵騎就能夠大舉南下,沒有任何阻擋。

    至於其他的地方,都易守難攻。

    即便攻破了。

    也要麵對諸多複雜的山水,這對於草原鐵騎來說,無疑是致命的,尤其是其他防線,與燕地非常接近。燕地之人,非常彪悍,絲毫都不下於草原人,同樣是草原大軍不太想麵對的。

    所以鎮北關,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可最好的選擇,並不代表是唯一的選擇。

    神武侯非常清楚,在經過這幾個月的拉鋸後,草原十部的耐心,基本都被消耗殆盡了。

    如今再一次召集大軍,不一定會繼續攻擊鎮北關,說不定他們鋌而走險,選擇去打其他的地方。

    而他手下的大軍,看起來很多,可想要防守住整個邊疆防線,是不可能做到的。

    唯有讓草原人,全部集中在同一個地方,才可以避免混亂的局麵。

    神武侯從軍多年,打了不知多少場大戰。

    對於草原部族的進攻,他並不擔心,唯一擔憂的,就是對方會分散兵力,讓自己疲於應對。

    這並不是說他能力不行,而是軍事上麵,作為防守方都要麵對的問題。隻要是防守,就必須要了解對方會從哪個地方出擊,然後做出應對的策略。

    也就是說,防守方,天生就處於相對的劣勢,主動權則在敵方的手中。

    正由於多年來,大魏一直都在防止北境草原部族南下。

    很少有主動出擊的勢力。

    因而神武侯每次大戰時,都是穩紮穩打,將所有局勢都掌控在手中,以保證不出絲毫紕漏。

    其實,即便放在軍事上,掌控戰場局勢,這種事情是非常難的,因為戰局千變萬化,誰都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麽。

    趙延業能做到這些,當之無愧能被稱之為大魏第一名將。

    現在,他麵對的問題和之前沒有區別。

    其實按照慣例的話。

    草原部族南下,會分為三個不同的方向出擊,兩個佯攻,一個主攻。

    以神武侯多年來應對草原大軍的經驗,也完全能猜得到,到底哪個是主,哪個是佯。

    但這一次不一樣,因為即便是他,也是第一次聽聞,因為南侵之事,草原十部的可汗,都集聚了起來,此乃前所未有啊。

    所以其心裏斷定。

    這一戰,沒有那麽簡單。

    即便是神武侯這樣的人,也開始謹慎了起來。

    心裏猜測,此次草原大軍不會如同往常那樣,因此想要將對方集中在鎮北關,進行一次決戰,怕是不可能做到。

    而在他說完這些話後,在場的將領們,也一個個低著頭,不知該怎麽辦。

    因為眾人也知道神武侯心裏的擔憂,同時也害怕草原部族,會不按常理出牌。

    作為軍人,若防守北境不力,撤職亦或者是軍法從事都沒什麽。

    怕就怕在,萬一丟了鎮北關,那有多少百姓會遭殃?

    不由的,在場眾人全部都沉默了。

    沒有開口。

    最終神武侯站起身來,深吸一口氣,道“無論草原大軍要怎麽行動,我們都不能掉以輕心,既然猜不透對方會做什麽,那就以不變應萬變,不過本侯有一句話要說在前頭,那就是無論如何,絕對不能讓草原人進犯我大魏半步,即便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此話一出,眾人也抬起頭來,異口同聲道“是,侯爺!”

    他們非常清楚,自己是包圍大魏的最後一道防線。

    尤其是自陛下登基以來。

    如今朝廷各方麵都欣欣向榮。

    尤其是其中有將領,起於微末,也聽聞家中那邊已經推行了攤丁入畝,日子過的比以前更加輕鬆。

    所以無論是為了家中之人,還是國家社稷,他們都不能任由草原大軍南下,造成災難,破壞現在大魏如今的大好局麵。

    而神武侯,看著眾人堅毅的眼神,心裏清楚的知道,這一戰所有人都會用盡全力。

    雖然在以前的很多次大戰,他都是盡人事聽天命,但此次不同。

    必須要拚上所有的一切。

    隻要將草原大軍擊退,那朝廷才能喘一口氣,用更多的精力放在治理國家上麵。

    一但國家富強起來,他們就有了更多對付敵人的底氣。

    旋即,神武侯也不再多說什麽。

    而是開始與眾人商討,如何對付草原大軍的細節。而他此次的排兵布陣也很簡單,那就是將大多數兵力,全部集中在鎮北關之中。

    正如之前所言,以不變應萬變。

    隻要在手下兵力足夠的情況下,才有機會做出足夠的應對策略。

    其實,這是一種很笨的辦法,但往往,也是最保險,最有效的辦法。

    至於主動出擊,神武侯並沒有想過。因為這要要冒很大的險,更為重要的是,草原地廣人稀,一但出兵了,如何辨認方向,如何找到對方主力,這是一個重大的問題。

    若無法解決的話,就隻能被動防守了。

    不由得。

    他有些遺憾和感歎,若是自己有辦法在率軍到草原後,能精準的找到敵方大軍,那該有多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