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2 龍村名匠

字數:4184   加入書籤

A+A-




    “龍村可以概括為‘一寺兩廟三山四水七匠九景’。一寺,就是古雷音寺遺址;兩廟,是指東廟(武關帝廟)和西廟(文關帝廟);三山,是伸向龍村的東、南、西三條山脈;四水:北汝河,黑峪溝,豹子溝和盤龍河;七匠,龍村有名傳一方的能工巧匠,如木匠韓夢蘭,鐵匠郭付林,石匠高清山,磚瓦匠李九長,明醫馬邦賢,越調於文廣,風水師安張栓;九景:雷音寺遺址,關帝廟,石木碗,老龍潭,石鼓山,鳳凰翅、老硩嶺紅色基地,盤龍風俗街和南岸濕地公園。”

    先說木匠韓夢蘭

    提起韓夢蘭這個名字,上世紀龍村附近的人們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大名鼎鼎的木匠。

    韓夢蘭,男,一八八五年出生於關帝村,卒於一九六零年二月十五日壽亨七十五歲。

    韓夢蘭從小喜愛木工活,凡是看到有精致的木工物品,他都愛不釋手,左看右看,想從中找到什麽。對此他父親專門四處拜訪給他尋找名師,最終安排他到汝陽北大安馮家拜師學藝。

    韓夢蘭從小能吃苦耐勞、刻苦鑽研。倍受馮老師的關愛,把所有的技巧都傳給了他,在師兄弟五人之中,他是最優秀的。苦學三年,學業有成後他回到關帝村為家鄉鄰做木工活。

    工匠師們喜歡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對細節有很高的要求,追求產品的完美和極致。韓夢蘭對於各種精致的木工活都能做。主要絕活一:他做的榫頭活永不鬆動。絕活二:他箍的木水桶無論濕幹永不漏水。絕和三:就是做棺材時的合大縫了。

    相信大家都熟悉“三長兩短”吧。它的本意是指棺材中的兩塊側板和一塊底板(三長),再加上前後的兩塊短板(兩短)。比喻人遭意外的災禍或有人身傷亡的惡件。(若再算上棺蓋那就是“四長”了,那叫“蓋棺定論”。)製作棺材中把幾塊長七尺多,最厚達六寸的木板粘合在一起叫合大縫。合大縫需把相鄰兩塊大木板的結合麵刨得十分平直。大多數工匠是刨刨看看,看看刨刨,經過多次後再把兩塊大木板對齊試試,看能不能合嚴實,若不能合嚴實,再進行刨平,直到縫口嚴實為止。韓夢蘭則不然,他根本不用眼看,隻用手在上麵從頭到尾一摸,就能判斷出要合的麵是否平,能否合嚴實。真是奇呀!真不愧是一代名匠!

    韓夢蘭不僅技藝高超,而且道德也十分高尚。他為很多慕名來取經的人免費傳授技藝,給本村人幹活從不收一分工錢。他盛名遠播,深受鄉鄰的好評。

    明醫馬邦賢

    馬邦賢,男,出生於一九三九年,家住河南省陽縣望嵩鎮龍村,一生從事醫療工作。

    馬邦賢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上有兄長,父母為人十分善良。父母經常教育他要勤勞勇敢、尊重他人、結交鄰裏、幫扶貧弱。

    十歲那年,父母東拚西湊點錢,把馬邦賢送進了學校,讓他好好讀書,當個有文化的人,將來能更好的生活。

    馬邦賢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起早貪黑努力學習,從小學到高中成績都名列前茅。

    一九五九年八月,參加高考,順利進入了河南化工學院化工係無機專業學習。

    在大學裏,他仍刻苦學習,各科專業知識都比較紮實,正當繼續深造的時候,因為自然災害,大部分高校進行了合班並校。

    馬邦賢對新分配的專業不夠理想,便回到了家鄉從事農業生產。為了將來的生活,他想利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當時的農村醫療事業十分落後,到處是夭折的嬰兒,中老年人體弱多病者太多。他看在眼裏、急在心上,決心學醫,想用醫藥來挽救病人脆弱的生命。

    於是他開始接觸、了解、學習中醫。中醫作為我國的四大國粹之一,他感覺自己有責任、有義務將其傳承和發揚下去。

    他於是更加用功,不分晝夜苦讀醫書,四處請教名醫,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可以給人治病了。

    一九六五年,馬邦賢一人承擔了龍村的主要醫務工作&nbp;&nbp;。

    直到一九七八年村裏辦起了衛生室,馬邦賢擔任主治醫生。

    他能用盡量少的藥物治療疾病,且療效顯著,得到了十裏八鄉病人及家屬的好評。

    有一次來就診的是一個年輕婦女,她在用縫紉機做衣服時,不小心把手指送入送布牙中,縫衣針穿指而過,由於她用力抽手,把針弄折了,鮮血直流,不知手指中是否有斷針。

    馬邦賢打了一盆清水,把一個裝有小磁鐵的火柴盒放在水麵上,讓傷者把手指伸進水裏移動。通過手指和火柴盒運動的速度不同,判斷出傷者手指中並無斷針,包紮好後,傷者十分高興。她和前來觀看的人都說:“馬醫生真是能人呀!”

    馬邦賢根據多年的經驗,總結了一套用藥物治療輕度闌尾炎患者的方法(不用手術治療),這不僅減輕了患者的痛苦,還大大節約了手術費。

    一九八五年,馬邦賢又多方籌錢購製了全鄉第一台透視機,先後又開始了四大常規(血、便、痰、尿)的化驗,以後又開展生化、肝功能五項指標的檢查等,當時他診所的醫療器械居全鄉第一。

    他從醫幾十年,始終遵循的治病原則,能用土方治療就不用藥,能用藥物治療就不手術,花最少的錢來治病,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即使病人到了生命的最後階段,我也用精神療法以減輕病人的痛苦。

    幾十年來他徒步走街串巷,不分晝夜、不分節假日、不分寒暑、不分天氣好壞,哪裏有病人,就到哪裏去。真的是一心為病人,一切為病人。

    他治愈了無數疑難雜症,得到了廣大村民的高度讚揚。

    石匠高清山

    高清山,一九二七年出生於汝州市寄料鎮,一九九一年卒於龍村。

    他由於聰明好學,又有點文化,在解放後百廢待興的大建設時期,很受領導器重,在陽縣玉馬水庫建設中,被任命為水庫巷道(溢洪道)部指揮長。由於指揮有方,深受領導好評。

    由於經常受到表揚,在這個環境久了,漸漸地喜歡奉承誇獎,原則觀念漸漸淡漠。有人家裏炸個土埂,甚至想炸幾條魚吃,他都發給炸藥、雷管。時間長了,他也不清楚究竟發出去了多少。後來在危險品檢查中,被發現,由於解釋不清,最後以倒賣炸藥雷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考慮到他工作積極,又沒有家口,最後從輕判刑兩年。

    在獄中期間,認識了石匠出身的王指導。親不親行親,兩人一見如故,王指導就傳授他石磨、油磨的製作、修整等技術,出獄後推薦他到西安石匠村找自己的師傅學習。

    在西安學習後,他帶領一批石匠承攬了工程項目,石工技術更加精湛。兩三年後回到陽縣,在泰山廟、車村一帶打造石磨、石碾和其它石製工具,收學徒十多人。

    有了團隊,他對石工技術要求更加嚴格,在督促徒弟們努力學習外,自己也非常鑽研,使自己的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

    石工是過去農村木匠、鐵匠、石匠三大匠作之一,影響深遠。石匠能夠打製旱磨、門墩、牛槽、基石的大有人在,而技術性的,如粉磨、油磨等的製作、鍛修的人有,但能夠搞清原理進行精準鍛修的人就少之又少,而高清山就是這樣的人。

    什麽“芝麻堾破皮,黃豆磨成槳”?什麽“粉磨一盞燈、油磨一陣風”?什麽“高推低碰”?就是少有的技術了。

    高坡做的一手好石活,石磨、石碾、豬牛槽、門蹬、石滾等,不論出了什麽毛病,經他的手一整理,問題馬上解決。特別是豆腐磨、油磨,他鍛出來的渣細,出的豆腐多。紫蘿口外,一直到下水磨,幾十裏的地麵。一提到高石匠,沒有人不知道的。不光在這裏,他鍛磨在汝陽的山區幾個鄉王坪、付店、十八盤等地也很有名望,當地人送綽號戲稱“高縣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