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5 打印店開張6
字數:5616 加入書籤
鞭炮聲中,阿雲的打印店開業了。
打印店在進出鄉政府必經之路的旁邊,來往人流量較大,因此推斷業務量應該也可以的。
打印店的麵積,大約接近二十平方。規模不大,到簡單的打印、複印應該可以展開,更主要的是可以降低開支。
由於外出打工的人和家裏聯係基本上都是通過固定電話聯係,阿雲就在打印店門口內設置安裝了網絡電話,開始了話吧業務。
打印店的工作人員,就是阿玲一個人,阿雲和小玲下班回來,也到店裏幫忙。由於剛開始,業務量不大,在賺不到錢的情況下,最好的選擇就是降低開支了。
阿雲打印店開張,給來鄉裏辦事的群眾多了一個選擇。過去都是去路對麵那家規模較大的打印店去打印複印資料,後來就來阿雲這裏了,因為這裏價格便宜,服務態度也好。
今天下午打印東西,張萍買好飯就往打印店奔去,想著吃飯的同時,東西也可以在打印,時間完美利用,簡直超棒,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麽簡單
一靠近打印店的大門,簡直爆炸了…
畢業季,學生們的模擬試卷,排著隊的從複印機裏翻滾出來…狹小的空間裏,人挨人,空氣比起屋外雨後初晴的新鮮空氣,簡直不堪回首。
張萍比較機智,早早的把打印的東西準備在一個文件夾裏,這樣,可以很快的打印出來,節省彼此的時間,但是,人太多,張萍的東西也太多,有十份,阿雲不停的點啊點,雙麵打印變成了單麵不說,十份混在了一起!
在之前,所有人的資料,會被整齊的定在一起,然而,這次張萍秉持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想法,拿起那一摞資料,一頁頁的歸類,最後,用了二十多分鍾,差不多,才整理了九份,天哪,到底少打了哪一份呢?
最後,二百五十八頁,問阿雲“是二十五點八,對不對?我給你轉賬。”
阿雲說:“不用給那麽多了,給二十三就行”
文曲在裏麵的椅子上,已經坐了好久。村裏準備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好些資料需要打印,看阿雲忙得不可開交,隻好在這裏等了。
等鬧鬧嚷嚷的人們漸漸離去,打印店安靜了不少。
“雲哥,真忙啊!”文曲說。
“你整理啥資料?”
“這樣吧,我說著,你打著,咱兩個商量著整理。”
“好吧。”阿雲坐在電腦前,準備開始。
“這份資料是《望嵩村村史》,內容比較多。”文曲說著,取出了草稿。
《望嵩村簡史》
[概況]
望嵩村位於東經112°33′,北緯34°10′,地處中原腹地陽縣東大門望嵩鎮鎮區。四山環抱,汝水界南,成一開闊盆地,汝安路、臨木路、太澳高速穿村而過。村域東西長385公裏,南北寬450公裏,全村總麵積1733平方公裏,耕地麵積79361畝,林地麵積12407畝,工業占地麵積7751畝,村莊占地麵積15509畝,道路占地麵積4384畝,水域麵積18487畝,園地81畝。全村26個村民組,總戶數1965戶,人口8340人。
縣域化肥廠、磷肥廠、水泥廠、岩棉廠等主要工業都集中於此。汝安路南延龍村沿線為村工業園區,臨木路沿線東西4公裏為村商業區。
從《詩經·汝墳》及曆年出土的古墓葬文物並鄤氏幣考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即有先人(陸琿)戍蠻子遷此聚居。
考《二十五史》、《水經注》、《辭海》、《中國曆史地圖冊·秦·西漢·東漢司隸校尉部》佐證,東漢至隋朝,望嵩村一直叫廣城聚最是鼎盛,村北大虎嶺、三道嶺(古狼皋山、唐稱鳴皋山),橫亙東西,係漢後曆代朝廷狩獵遊玩的廣城苑,與上林苑齊名,東漢大文豪校書郎馬融寫文《廣城頌》,讚譽“金山石林,神泉側出”美景。村西雲夢、紫羅二山對峙,係公元184年黃巾起義,全國設“八關”之一,稱廣城關,文人墨客多有佳句。村域東起小寺村西至馬莊村有一條繁華的天寧街,雲集四方商賈,出土有碑,街中天寧寺遺址尚存。
因居古嚴莊之左,廣城關(紫羅口)外,南水北山,形似長廊,有守關看護嚴子陵墓之意,故據墓掘《大周故邵州邵陽縣令趙府君墓誌銘並序》之考,在唐“龍朔之初”,望嵩村曾一度又叫“衛嚴廊”。後值元末,因河南長達十七年的災荒,而荒無人煙,漸被解體。
依《陽縣地名故事》及望嵩《馬氏族家譜》印證,大明洪武初年(1368年),將侍郎馬添自山西文水縣五渡溝移民“紫邏至左村”,半間房子開飯店,施恩移來鄉鄰,故更名望嵩,村落又漸漸形成。
因係魚米之鄉,明末清初人口迅速膨脹,同治初年始築“紫麓寨”,村圍寨壕深6米,牆底厚10米,頂寬2米,寨垛厚05米,寨牆總高15米,寨子直徑一華裏。寨門樓成圓拱門洞,進深10米,高五米,鑲鐵大門,上蓋麵闊三間進深二間硬山式磚木結構門樓,東西門樓各鑲石匾,西門“瞻雲”,東門“望嵩”。民國十五年,又建南北大炮樓,均磚木結構,麵闊三間,進深二間,上下兩層;四隅小炮樓,土木結構,麵闊一間,上下兩層。村中街道複雜,素稱“七十二胡同”,民國十八年,雖然土匪橫行,卻不敢冒然進寨。
全村共有70個姓氏,其中,
馬姓462戶,&nbp;&nbp;&nbp;&nbp;李姓224戶,&nbp;&nbp;&nbp;&nbp;王姓222戶,&nbp;&nbp;&nbp;&nbp;郭姓156戶,
田姓118戶,&nbp;&nbp;&nbp;&nbp;張姓76戶,&nbp;&nbp;&nbp;&nbp;&nbp;&nbp;袁姓68戶,&nbp;&nbp;&nbp;&nbp;&nbp;&nbp;楊姓50戶,
葛姓40戶,&nbp;&nbp;&nbp;&nbp;&nbp;&nbp;徐姓40戶,&nbp;&nbp;&nbp;&nbp;&nbp;&nbp;胡姓40戶,&nbp;&nbp;&nbp;&nbp;&nbp;&nbp;董姓40戶,
趙姓38戶,&nbp;&nbp;&nbp;&nbp;&nbp;&nbp;呂姓29戶,&nbp;&nbp;&nbp;&nbp;&nbp;&nbp;劉姓27戶,&nbp;&nbp;&nbp;&nbp;&nbp;&nbp;陳姓26戶,
孫姓22戶,&nbp;&nbp;&nbp;&nbp;&nbp;&nbp;尚姓21戶,&nbp;&nbp;&nbp;&nbp;&nbp;&nbp;高姓20戶,&nbp;&nbp;&nbp;&nbp;&nbp;&nbp;宋姓20戶,
……
[經濟產業]
農業
望嵩村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豆類,芝麻、紅薯、棉花等,建國初期糧食單產100公斤。70年代農田基本建設平整坡地600畝,改造荒灘800畝。相繼購75馬力東方紅拖拉機、五0車9台。至2004年底,糧食單產攀升到500公斤。
水利
望嵩村南傍汝河,曆史上常被汝河之害,卻不能引水灌田。
乾隆丙辰年(1736年)貴州開州高才舉人鄧國藩任伊陽(汝陽)知縣,於望嵩村域南,“分疆化界,開源接流”,修建“興平”渠一條,東西長4公裏,寬3米,深2米,灌溉麵積2000多畝,民感功德,建鄧公祠一座,樹碑立傳。
1958年至1959年,民修縣域盤山大渠,西至寺灣村,東至車坊村,全長15公裏。紫邏山以西如今惜壞,僅望嵩界加強管理,常修不懈,確保了1700多畝旱地變成保收的水田。
1974年到1976年,望嵩村開山劈石,填溝鑿洞,曆時三年,在虎寨村修建“紅雨水庫”一座,流域麵積367平方公裏,壩高35米,底厚5米,頂厚3米,庫容8140萬米3,灌溉麵積2000多畝,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業生態環境。
90年代至今,在村南、村北又建水井12眼,縮短了灌溉周期,進一步擴大了灌溉麵積。
1997年,硬化地頭水渠1萬多米。
2005年,現屆新班子複修老“興平渠”3公裏,被省譽為標準樣板工程。
手工業
村域紫邏石(花崗岩),質地堅韌,色純無瑕,是望嵩的特色資源。紫邏石磨、石碾,曆史悠久,暢銷全國50多個市縣。
望嵩火鐮,加工精致,火旺耐磨,暢銷省內外,以董氏火鐮最為出名。
解放前,望嵩有鐵匠爐5家,其中4家兼製馬掌。馬、董兩家曾、火炮。另有染坊4家所染布料色純質優,花樣繁多,以袁進邦、李四娃兩家最有名氣。有煙坊3家,加工數種品牌煙絲。有油坊三家,以郭輕、李銀兩家經營時間最長,成品油質量最高。有豆腐坊三家,常年供村百姓食用。有田景泰絲坊一座,加工綾羅綢緞,供應中原市場。有補鍋匠近百人,忙時耕地,閑事遊鄉。
1950年冬,望嵩(鄉)村成立首屆手工業協會,會員70多人,李佑任第一任。
1956年望嵩村鐵業合作社成立,主任田福。各路匠人70多人,經營各種農機具及日雜品,1958年,擴建為機械廠,購置車床,生產簡單農機具。80年代,率先改製,現由王平承包經營,更名“興華機械廠”,目前已成擁資12億、產值25億的有限公司。
1962年望嵩村成立綜合加工廠,有翻砂車間、木工車間、麵粉加工、機械修配等工人達160多人。
村域工業園主要廠礦有化肥廠、磷肥廠、硫酸廠、複合肥廠、水泥廠、岩棉廠等效益良好。民營企業除興榮機械廠外另有鐵合金廠一家,磚廠3家、機修作坊7家,專業養殖戶21家,菜農15家,栽殖蘋果、柿子、核桃麵積350畝。2005年,現屆領導又特在汝安路沿線專設工業園區,並出台優惠政策。
文曲看了看手表,已經七點了,店外麵已經暗了下來。
“不早了,就這樣吧。明天繼續吧?”
“好,明天繼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