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尋覓千年 第五十三章 蘭台之宮
字數:3081 加入書籤
屈易本想讓屈原在家休整一天,等休沐結束,再讓他陪同見駕,想著第一天上任,應該先去早朝聽政,屆時學宮的一些大儒各派代表都會在,也好讓屈原快速熟悉蘭台的人。
商議之後還是決定一同起參加早朝議政。屈原剛好趁今日好好整理自己在昭家看的書,還有昭月辛苦摘錄的筆記。
屈原懷裏抱著從昭府帶回來的竹簡。穿過連廊,推開書房,將一抱竹簡放在書桌上,翻開這些竹簡,欣賞著竹簡上清秀的字跡,還記得碧霞初到屈府還寫著她家鄉的字體,後來總是說她要入鄉隨俗,所以也學會了楚國的文字,看著竹簡上碧霞的字越寫越好,完全看不出她是初學者。
欣賞了好一會兒,屈原才開始認真解讀上麵的內容,碧霞總有異於常人的想法,竹簡上勾勒著線條連接一各詞又一個詞,整個竹簡記錄的話語成了一張網,簡單明了,讓屈原很快就激起整本書的內容,不覺間他臉上洋溢著笑意,不一會看完了所有的內容。
整理好竹簡後屈原將這些竹簡放在書架上另置一層,不小心碰掉了下層的一卷詩集,這是碧霞當日在紀山所做《遊山中》,於是又將《青山行》,《少司命》,《大司命》還有自己回家路上所做《民之多艱》全部摘錄默寫在《山鬼》的後麵並且修改完善了下這幾篇的內容後重新將這卷《詩集》擺放好。
聽父親的意思明日會帶自己先行入宮拜見完王上。之後,在隨那些大儒,那些各家各派在楚國的代表去蘭台宮。
對蘭台宮屈原自是有所耳聞,並且每次都隻能站在蘭台宮外的莫愁湖遠遠地看一眼蘭台。
相傳,郢中三台最早都是先民們為了抵禦漢江的洪水而築起的高台,蘭台可追溯至舜在此種植蘭花,由此得名。
後來的蘭台成了楚王行宮。室內亭閣錯落,古木參天,滿山蘭惠芬芳,故名蘭台宮。
再到後來自己跟著父親要去蘭台,後來卻被父親丟在蘭台宮外等候父親議事結束之後再來接來他。
來到蘭台宮,首先看到的是莫愁湖,看到這裏的湖光山色,將煩惱憂愁投向莫愁湖,這樣憂愁就會隨之消除。萬花陣,是楚王與後宮嬪妃們遊戲的地方。它是一個迷宮,是當時楚國宮廷貴族所玩的一種遊戲。中間有一個亭,名叫“鴛鴦亭“。
在湖邊可以看到湖岸坐落一座宮殿,這裏正值夏季涼風習習,是楚王夏季避暑的首選之地裏麵青紗垂地,王座金碧輝煌,顯示出了王權的威嚴。王座後的屏風,是全手工雕刻配以先帝的圖騰是王權的象征。楚國以鳳為圖騰。
古代楚人將崇拜溶於聯想,把世界上許多凡鳥:鶴、雉、鷹、雕的美好特征糅合成“鳳“,他們用“鳳“抒發自己渴望民族騰飛的情懷,希望實現戰勝諸國、統一霸業的目的。
這座與齊國稷下學館並稱的蘭台之宮像一位老人,雖曆經歲月的打磨,滄桑的痕跡已然,當你一眼望去,古樸,典雅猶存,讓人仍能感受到那份中國傳統文化的氣息。
夏天在綠樹的掩隱下的書院是那麽的美麗,房頂上瓦縫裏已長出小草,及牆壁斑駁展示出她的古老。朝西的大門左右兩邊分別鑲嵌著醒目的石碑,撰寫的蘭台宮,從中可以窺見一斑。
走入外院內,前後古老的房子為磚木結構,中間是樹木,顯得是那麽幽靜和空靈。這真是讀書求學的好去處。怪不得楚王的幾個公子在蘭台,還有楚國招攬的學識淵博的老夫子也都安排在這裏,為王子貴族少爺教學。
走在屋簷下的走廊上,還有幾隻小鳥在樹叢中飛來飛去,讓人又好似進入了老宅子的後花園,偶爾還能聽見幾聲鳥鳴。
可惜在裏麵逛了沒一會就,讓人給趕出來了,因為他們不認識自己,自己也沒有通行證。
經過那次之後屈原對蘭台宮的向往之情越來越強烈。他也從父親那裏知道了蘭台為什麽那麽森嚴。
蘭台具有為楚國培養人才,傳播文化知識的性質,其在整個楚國教育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楚國蘭台雖不及齊國的稷下學官,卻也是廣納天下賢士,若能為寒門子弟敞開大門,是不是能更廣泛的為朝廷招攬人才,
而在那個時代學宮兼具有後世大學的基本要素,是以教育功能為主體,兼具學術研討爭鳴及為現實政治服務功能的高等教育大學堂。
最浩大的稷下學宮絕不是曆史上官學的複歸,而是在傳承中創新,在變革中重生:使官、私學結合,讓官學走出官府,成為社會之大學;
在學供的交流、發展,創新、突破,哲學大師的不斷成長和湧現,使其真正具有了後世所說的“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也,有大師之謂也”的本質屬性。
學宮在繼承、發展了孔子私學的本質屬性和諸多優勢的同時,對私學的創新、超越展現在:變一人之教為大師雲集的眾人之教;變一家之學為百家之學的傳承與爭鳴;變傳授曆史知識為主為研究現實、麵向未來為主;由個體私學向私學教育聯合體性質的實體發展。並以國辦官學的形式,積極主動地影響和導引了戰國私學的發展方向。
學宮更是是君主谘詢問政及稷下學者議論國事的場所。齊國執政者不惜財力物力創辦稷下學宮,實行各種優惠政策,招攬天下有識之士,其根本目的就是利用天下賢士的謀略智慧,為其完成富國強兵、爭雄天下的政治目標。因為他們懂得“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致遠道者托於乘,欲霸王者托於賢。
齊王向稷下學者谘詢國事、天下事,使得稷下學者發揮了智囊團的作用,稷下學宮也因此成為一個政治谘詢中心。他又以“微言”說齊相鄒忌,敦促其變法革新。齊宣王與孟子曾多次討論政事,探求統一天下的途徑。
(五蠹六虱,嚴於秦令;唯齊、楚兩國,頗有文學。齊開莊衢之第,楚廣蘭台之宮,孟軻賓館,荀卿宰邑,故稷下扇其清風;蘭陵鬱其茂俗,鄒子以談天飛譽,騶奭以雕龍馳響,屈平聯藻於日月,宋玉交彩於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