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取名字
字數:4623 加入書籤
穆曉婉笑了笑,“你去那邊庫房裏,拿一個已經裝了貨的壇子過來。順便拿幾雙筷子。”
秋林飛一般的衝了出去。
這姑娘,做事風風火火的。舉手投足,倒像是個男孩子。
秋林飛快的去,又飛快的回來。
“是這個麽?”
“嗯。”穆曉婉打開壇子,從裏麵夾出一塊腐乳,“家裏現在主要靠賣這個維持生計。嚐嚐。”
秋林嚐了一口,“嗯,很好吃。”
穆曉婉問:“會算賬麽?”
點頭。
“識字麽?”
“一點點。”
“賬本看得懂麽?”
點頭。
“那就行了。識字的事情,回頭叫我兒子教教你們。”
穆曉婉道,“你們不需要成為什麽了不起的文化人,但是如果不識字會很耽誤事的。所以我希望你們對這件事上點心。”
“三哥姑娘都點點頭。”
“家裏現在沒有多少事情,從明天開始,我會給你麽安排時間。每天早晨要學習兩個時辰,下午你們再去做別的。”
秋林愣愣的,“姑娘,那我……”
穆曉婉道:“你既然沒有別的技能,那就好好學習。你除了識字,還得跟著靈兒學看賬本。”
秋林皺眉,“可是我……”
穆曉婉嚴肅道:“我剛才說了,家裏現在主要是靠賣腐乳維持生計。這東西,現在幾乎都是賣給馬家,但是我希望能拓寬銷路。你明白我的意思麽?”
秋林想了想,“您是說,我去?”
“嗯。”穆曉婉道,“你總要找個適合自己的工作吧。如果這個工作你還是不喜歡,那我也沒辦法了。我隻能……”
“我可以。”秋林急忙道,“不過,我……”
“如果你願意,可以扮男裝。不過,你要是不願意,我也沒意見。全看你自己。”
“那我什麽時候開始?”
“你先跟著學看賬本吧。”穆曉婉道,“總不能什麽都不會就出去做事。你心裏得有本賬。”
“嗯。”秋林點頭,“我知道了,我現在就學。”
穆曉婉道:“還有,我對這周圍的情況其實不太了解。不知道這周圍養羊的人有多少。我這裏需要大量羊毛。如果可以,也你負責買。我不管你用什麽辦法,交換也好,給錢也好,我隻需要價格合適的東西。”
秋林認真想了想,“我,我試試吧。”
秋林雖然說的不是很確定,是眼神裏卻有光。顯然,這孩子的性格就是喜歡這種有挑戰性的事情。
其實,人的性格沒有好壞之分,隻是有時候被社會逼著去做很多自己並不想做的事情。
有些人性格外向,就是擅長和別人打交道。有些人性格內向,非常適合做沉下心來的工作。
分工不同而已,並沒有好壞之分。
穆曉婉道:“那人牙子,可給你們改過名字?現在的名字,是你們原來的麽?”
三個人都點點頭。
“那你們都姓什麽?”
秋林道:“以前姓什麽,還重要麽?到了新的家裏,不是都要跟著主人家的姓麽?或者,主人會取新名字麽?”
“哦,我這裏沒有這樣的規矩。你們還記得自己原本姓什麽嗎?如果不記得,也可以從百家姓裏選個自己喜歡的。”
“還能,選自己喜歡的?”
“嗯。”穆曉婉點頭,“我沒有把家裏人都改名跟我姓的習慣。就是要不同才有意思。你們,還記得以前的姓麽?”
秋林道:“我姓任。”
“任秋林,很好聽啊。要改麽?”
秋林想了想,笑道:“我也覺得挺好聽的,不改了。”
穆曉婉看向玉兒,“你呢?”
“我姓雲。玉兒這名字,是被賣了之後,主人給取的。以前也沒什麽正經名字。因為在家裏排行老三,一直叫雲三。我不是很喜歡,姑娘給我改一個吧。”
穆曉婉猶豫了一下,“你容我想想,名字這東西,不能隨便的。”
說著看向一邊的梅花,“你呢?”
梅花搖頭,“我被賣的時候很小,不記得自己姓什麽。”
“靈兒,你去拿百家姓。”
穆曉靈從屋裏拿出幾張紙,穆曉婉笑道:“說是百家姓,其實也沒那麽全。這是我兒子抄錄的。你看看。”
梅花有些不好意思,“我,我……”
穆曉婉瞬間懂了,“你不識字?”
梅花低著頭,局促又尷尬,小聲應了一聲,“嗯。”
“沒關係。”
穆曉婉道:“你瞧瞧這裏麵有沒有哪個字,你一下子就覺得好看。咱們看緣分嘛。”
梅花再看向穆曉婉,眼神都變了,含著淚光,“多謝姑娘。”
“這是你自己的名字,謝我做什麽。來看看吧。”
雖然不識字,但是有些東西完全可以看第一眼的感覺。
梅花看了許久,指著其中一個字,“我喜歡這個。”
“唐。挺好的。等會讓靈兒教你寫。至於名字,就叫唐梅如何?梅花是開在冬天的花,所以象征著不懼嚴寒,不屈不撓。也有平安美好的意思,文人也用它比喻美人。是極好的字。”
梅花聽了這話,臉上總算是有了些笑容,“多謝姑娘,我很喜歡。”
穆曉婉看向玉兒,“你,叫雲含玉如何?古人雲,玉有無德仁、義、智、勇、潔。所以才有君子如玉的說法。含玉,蘊含美好品德的意思。如何?”
玉兒眼睛都亮了,瘋狂點頭,“嗯嗯,我喜歡,多謝姑娘。”
穆曉婉道:“好了,這就是你們以後的大名了,不過在家裏,我還是要叫你們小名的。畢竟,家裏人嘛,連名帶姓的叫,總是覺得不太親切。”
“姑娘怎麽叫都行。能有大名,我們已經很知足了。”
賤籍的人,哪裏能指望有名字。
不過就是個物件,主人想怎麽樣就怎麽樣。
穆曉婉起身,“走吧,趁著現在時間還早,我帶著你們出去轉轉。熟悉一下村裏的狀況。認識認識人。順便看看周圍的環境。靈兒,你去將那幾個男孩子也叫上。”
姐妹倆帶著幾個孩子往村裏去。
穆曉婉之前的豆腐方子,雖說限製了不讓往外村傳。但是本村的很多人,本來就有親屬瓜葛。有些沒有來幫工的,也早就知道方子了。
村裏人因為做豆腐的手藝,最近多多少少都賺了點錢。
現在城裏酒樓都開始賣豆腐。所以豆腐一下子推廣開,需求量也起來了。村裏人得了好處,見到穆曉婉自然個個都恭敬有禮。隻要遇上的人,都跟她打招呼。(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