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傳話

字數:4061   加入書籤

A+A-


    確定了全家人一起回趟趙家溝之後,趙宜年反倒不著急了。

    問他們能不能先把挖回來的兩棵辣椒樹種了,自己則洗手準備做午飯。

    趙向陽遲疑了片刻。趙宜年已經轉身朝屋後走去,有條不紊地忙碌起來。

    另一頭,趙興澤應了妹妹一聲,招呼趙興懷把辣椒樹抱到小菜園那邊,趙興平見狀也跟了上去。

    轉眼間,院子裏隻剩下來報信的趙興成和他兩個人。

    作為長輩,他輕咳一聲率先開口,“興成,吃個午飯再一起回吧!”

    趙興成的表情還有些茫然。

    “三叔,咱不現在走嗎?”

    奶奶還在家裏等著,他們要是吃了飯才去,指不定她還要被氣成什麽樣。

    趙宜年打了水正要回廚房,正好聽見他的話,笑著開口道。

    “剛不是說讓我們下午去嗎,吃了午飯時間正好!你也跟我們一起吃點,山上沒什麽可招待的,粗茶淡飯別嫌棄就行!”

    對她來說,趙家溝那些人可比不上她的寶貝辣椒樹來得重要,更不用提按時填飽肚子了。

    趙興成尷尬地笑著搖搖頭,“奶和我娘,還有小姑她們都在家裏等著呢......”

    他說著,偷瞥了眼趙向陽臉上的表情,指望他能說句話。

    但趙向陽還沒開口,趙宜年就搶先說道,“既然這樣,我們也就不留你了,你趕緊回去吃飯吧!順便告訴她們一聲,吃完飯我們肯定過去!”

    她故意把他的話理解成一堆人在等他回去吃飯。

    現在家裏窮成這樣,能不留人吃飯,她還不知道多高興呢!

    趙興成張了張嘴,還想再說什麽。但對上趙宜年清澈坦然,烏溜溜的雙眼,電光火石之間他忽然驚覺,她可能什麽都明白,就是想吃完飯了再回去而已。

    他不是那種喜歡強人所難的人,特別是麵對三叔一家心有愧疚。

    想了想,告辭道,“那我先回去了。”

    趙向陽父女都沒留他的意思,他便轉身鑽進了來時的小路。

    下山比上山時好走,他心裏裝著事走得又快,差不多一刻鍾的時間就回到了趙家溝。

    老趙家的房子在趙家溝村東口,從趙向陽他們住的那座山下來,差不多要橫穿半個村子。

    正是家家戶戶剛吃完中午飯的時候,村口的大樹下坐著好幾個大姑娘小媳婦閑話家常。

    有人眼尖看到了趙興成,高聲喊道,“興成,你這是從哪回來?”

    他們家這幾天一直是村裏茶餘飯後的話題,趙興成不想再留下話柄給她們,含糊地支吾了兩聲,腳下加快腳步。

    他溜得已經算快了,但還是聽到了身後眾人七嘴八舌的議論。

    “今天鎮上也不趕集,是不是上山找趙老三一家去了?”

    “宋月英動作可真快啊,昨天翠梅才看到趙老三家發了財,今天就讓兒子上門打探消息去了!”

    “那可不得快些,不然人家不認這門親戚可怎麽辦!我聽說趙老三走之前可是放了狠話,說要自立門戶老死不相往來的!”

    “這還不是被逼急了!要是我家閨女被逼得撞牆自盡,我肯定也走!”

    雖然沒人當他的麵說這些話,趙興成還是羞紅了臉,三步並作兩步朝家裏趕。

    宋月英早早站在家門口,望眼欲穿地等著兒子回來。

    趙興成剛進門,她便上前拽著他的衣角,急不可待地問道,“怎麽樣?村裏傳的是不是真的,他們真在山上發財了?”

    到家連口水都沒喝上,他母親就按捺不住想要跟他打探三叔家的情況,剛剛才被閑話羞辱了一遍的趙興成,沒好氣地回她道,“能發什麽財!住的是破破爛爛的茅草屋,穿的都還是那天走時那一身,我去的時候還剛從山裏挖了兩棵果樹回來栽......”

    宋月英一聽,頓時沒了興致。

    雙眼圓瞪,插著腰朝門外不輕不重地罵道,“我就說這個劉翠梅不是什麽好東西,什麽都沒看清楚,就抬了張嘴到處亂說話,一驚一乍像是我們吃了多少虧似的!這山上除了吃人的猛獸還能有什麽,他趙老三能上哪發財去,撐了幾天撐不下去,還不得回來吃咱家的糧食......”

    趙興成聽不下去了,扭頭朝裏屋走去。

    宋月英在他身後高聲問,“你去哪?!”

    他頭也不回,悶聲悶氣地回道,“去跟奶說一聲,三叔他們下午回來。”

    宋月英眼珠轉了幾圈,也匆忙跟了過去。

    “兒子等等我,我也一起去!”

    指望他們發財是不可能了,但把趙宜年嫁出去還有幾兩銀子的彩禮可以收呢!她得提前多跟小姑通通氣。

    山上,趙宜年倒是一點也不著急。

    吃過午飯去看了新栽的辣椒樹,接著慢慢悠悠跟大哥討論了門窗要怎麽修,如果不是趙向陽催促,她甚至都想先去把明天要送到東福來的香菇采回來再說。

    頭天家裏剛又買了幾斤米麵,趙向陽拿了口袋想裝一些帶回趙家溝去。

    不管怎麽樣李淑芬都是他母親,幾個孩子的奶奶,他們有責任伺候她。

    但是趙宜年勸他,“爹,以後咱有的是機會給奶奶送吃的,今天先回去聽聽她們說什麽吧!”

    大兒子趙興平也讚同。

    “咱們才出來這麽幾天就能帶著糧食回去,奶要是問哪來的,您怎麽解釋?”

    無論是上山打獵還是趙宜年賣菜譜,都不是能解釋清楚的。

    他停下了裝糧食的動作,直起身子點點頭,“你們說得有道理,那這次咱們就先這麽回去吧。”

    說完又擔心會讓幾個兒女產生錯誤想法,語氣嚴肅地補充,“不過就這一次。你們奶奶是長輩,就算咱們分出來單過,以後也要贍養她到臨終,明白嗎?”

    幾個小輩都乖巧地點頭。

    簡單收整過後,一家五口浩浩蕩蕩下了山。

    趙家溝離山上茅草屋也就兩三裏的路,直線距離並不遠,隻是平日裏很少有人上山,才顯得人煙稀少。

    一路上,趙向陽走在最前麵,兩個哥哥一前一後把她護在中間,弟弟還生怕她走丟似的緊緊牽著她的手。

    趙宜年活了這麽多年,還從來沒感覺這麽踏實過。心中那股一定要帶他們過上好日子的念頭,也變得尤為地強烈。(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