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四十二.《文始真經》
字數:3794 加入書籤
吳銘在廳外聽聞大道,心中不由一震,呆立於當地,凝神潛悟其中道理,一時片刻之間卻又琢磨不透。正沉思間,廳內那老者忽然向外喚道:“度維一族小友光降鄙觀,還請快進來吧!”吳銘聽罷一愣,向左右看看,見身旁除道童與全胡道外,並無他人,方知這老者是對自己說話,又見那道童伸手肅客,便也不再停留,與全胡道一起向廳內走去。
進得廳來,吳銘抬眼便望見一位宛如天人一般的老者在內負手迎候,再一細看時,隻覺此前輩雖衣冠簡樸,但眼中似有日月精華閃動,身姿長偉,垂臂下膝,堂堂若有仙人之貌,令人一見便心生景仰。
吳銘看罷更不敢怠慢,忙與全胡道快步上前拜倒。那博大真人微微一笑,命二人不必多禮,接著雙袖輕撫,吳銘也不見真人如何運功使力,便感到一股柔和勁力輕輕將自己托起,心中不由更是欽佩之極。
待吳銘二人站起後,關尹子向吳銘上下打量了一番,頷首道:“我度維一族果然賢能輩出,似公子這般的舞象少年,一入人族,便具如此身手。實堪可造!”
“真人過譽,晚輩實不敢當。今日初次拜見前輩,有何不敬之處,還望海涵。不知前輩是如何知曉晚輩過往的?”吳銘聽關尹子稱讚,心想博大真人當真了得,首次拜會,便已看出自己功底來曆。
“公子不必過謙,你二人未到之時,老朽已得廷尉詳細相告,適才又於九陰神潭處看過了你與燭九之戰。因此公子之事,老朽也略知一二!”關尹子撚須解說道。“多謝真人解惑!還請前輩更加指教!”吳銘說完,又拜了下去。
“你怎知我會教你?嗬嗬!”
“晚輩雖然魯鈍,但方才聽聞真人所吟經文後,感其博大精深,因此想求前輩指點,傳授此中奧義!”
“若想參悟這《道德經》中五千言之真意,以公子現下修為,還是差的太遠。不過公子也不需氣餒,老朽念你我均為度維族一脈,又愛惜公子資質,定會傳你胸中所學。不過公子雖已闖過燭九這一關,但日後仍需不斷精進,方能逐步以術悟道。待將來術有所成時,老朽再來傳授你這天地間自然之道!”
“以術悟道?”
“正是!諸般修行,不論是農務稼穡,還是詩書教化,亦或是統兵習武。皆需苦心明智,遍嚐百折不撓之苦後,方能深諳其術,待其術已至臻至善時,便可求索其中至道矣。就如你那度維□□之術一般,於大江之上經曆生死大劫後,方能得鬼穀恩師指點,獲取金屬具象之能,以增□□戰力。此中先後,你可懂了嗎?”
“晚輩明白,真人之言瞬間便令吳銘茅塞頓開。還請前輩再教!不過此刻晚輩尚有一事不明,難道前輩竟也是鬼穀聖賢之弟子嗎?聽先生所教,晚輩以為更近乎於聖人老聃之道。”
“嗬嗬,你這少年偏偏如此好奇,隻問些不相幹之事,也不怕耽擱求道。不錯!很好!”關尹子說罷,笑著望向吳銘,看似不滿,臉上卻絲毫沒有責備之意。
“晚輩不敢,還請真人講道!”吳銘聽後心中惶恐,連忙賠罪道。
“少年人心思靈敏,勤學好問,並無不妥,公子不必多慮。說起這兩位聖人,其實皆為老朽師尊,老朽先於函穀拜於老聃門下,後又為求馭術之學,師從鬼穀恩師。如今卻被革出門牆,於此處修悟以術悟道,以道禦術之道。”
聽到此處,吳銘忽想起尉遲大哥與自己在去往招賢館路上所說讓自己莫要提起曾得鬼穀隱者指點之事,看來便是為此博大真人了。
“多謝真人為晚輩解惑,前輩既然教到,晚輩若想得悟大道,需先苦修術法,不知晚輩應從何做起呢?”吳銘恭謹問道。
“公子早已起始修習了,難道公子自己不知嗎?”關尹子微笑回道。
“啊?晚輩魯鈍,不知真人是否指的是我修習的這度維□□之術?”
“不止此術,公子之前所習機甲與兵法等皆為術法。隻不過所學尚淺,且不夠專精。因此還不足以深悟其中之道。”
“還望真人多加指點!”
“若想證悟大道,必先專精一術,深研至極處後,方能破除心障。此後再去熟習其他術法之時,便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了。譬如你這度維□□,所需精進之處頗多。欲使這□□戰力更強,須從兩處著手,其一,苦修內功,以增厚本體元神之力,如此□□之力自然隨之變強,其二,因地製宜,公子具象度維□□時,可曾覺察數量愈多,□□愈弱?”說到此處,關尹子頓了一頓,向吳銘問到。
吳銘從未關注過此節,仔細回想了一番數次與人對戰之時的情形,確實與關尹子所說一般,力分則弱。於是便向關尹子請教:“正如真人所教,不知晚輩應如何修煉方能彌補此中不足。這第二條甚為容易,隻須減少□□數量即可。不過這第一條晚輩卻始終未窺門徑,還請真人見教!”
“其實這第二條也應看所處局勢如何,若是單打獨鬥之時,凝聚元神,具象一兩位□□即可,加上本體以天地人三才陣法圍之,當可勝過一般對手。不過如於戰陣之中,對手武功不強但人數眾多時,便可多出些□□於周邊守禦。不過不論□□數量多寡,皆以第一條內功深厚與否為根基,如若元神之力已練至沛然無極,那這度維□□招式盡可隨意運使,到那時公子也應列於頂尖高手之位了。待日後再通悟了道法,更可躋身於絕世高手!嗬嗬!”關尹子說罷含笑撚須看了吳銘兩眼,不待他答話,便又接著續道:“既然公子問起如何方能修成元神之力,那老朽此刻便教授於你如何?”
吳銘雖然不諳世事,但之前亦曾有過拜華去病為師的經曆,聽罷關尹子一番循循善誘之言,此時又似有意收自己為徒,忙即刻拜倒,向關尹子大喜道:“真人如能收錄晚輩為徒,實是晚輩大幸。隻是不知是否先須問過晚輩另一位恩師。”
“你怎知老朽欲收你為徒?老朽既為鬼穀恩師逐出門牆。你又曾得其指教,不怕老朽報複於你嗎?嗬嗬!”關尹子見吳銘拜倒,喜其機敏誠實,笑著又問。
“真人襟懷寬廣,已修至半仙之體,怎會為此類俗事而掛懷於心。想來鬼穀聖賢亦知真人修道之心,對前事也早已不縈於懷了。故此還請真人念晚輩誠意求悟大道,將晚輩收入門牆吧!”吳銘心知關尹子應是在用言語試探自己,便又再相求。
“收你為徒不難,華將軍也定不會阻攔,隻怕他若知你拜於我門下,得意尚且不及。隻是你內功根基太過淺薄,全是外門套路。將來修習老朽之《文始真經》怕是頗有障礙,須倍加勤勉方能有所小成。你可耐得住這期間的磨礪嗎?”關尹子言畢斂容收笑,看向吳銘。
“弟子既入了真人門下,這性命便交予了師父,區區修行之中些許磨難又算得了什麽。徒兒但求追隨師父同悟至道,於各方阻撓必然不會放在心上。”吳銘關尹子已答應了下來,便堅毅回道。
“話雖如此,也不可說的太滿。嗬嗬!今日老朽便收了你為徒,快起來說話吧!”關尹子直至此刻方才將吳銘收入門中,全胡道在旁見了,忙過來相賀,吳銘亦是滿心歡喜的站起身來向他回禮。
這關尹子一派源出於道家,後又自創“樓觀派”,關尹子即為此派祖師。樓觀派修行最重“貴清”,其功法講求貴本重神,澹然無為,清靜自守,獨任虛無,隨物因應之道。關尹子被世人稱之為“博大真人”,可見其見識之廣,修為之深。博大真人著有《關尹子》一書,又名《文始真經》,分一宇、二柱、三極、四符、五鑒、六匕、七釜、八籌、九藥共九卷經文,所載修行心法乃是道家之無上瑰寶。今日吳銘能拜於樓觀派門下,實屬千載難逢之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