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世界人民解放軍(十)
字數:7877 加入書籤
8月5日,德軍基本上殲滅了蘇聯紅軍西南方麵軍,前來給基輔解圍的蘇聯紅軍成為了德軍下1輪攻擊的對象。
斯大林則調整了自己的指揮方式,將所有決定權都交給了紅軍參謀部。1942年8月6日,朱可夫晉升元帥,他領導的蘇聯紅軍參謀部全權負責軍事指揮。朱可夫晉升元帥後的第1條命令,就是不再讓蘇聯紅軍與德軍頂牛,轉而采取更加務實的戰術。
從8月6日開始,蘇聯紅軍最高層的會議上,朱可夫元帥的決定終於得到了通過。從現在開始,蘇聯紅軍將利用蘇聯廣袤的國土,在不與德軍脫離的情況下持續消耗德軍,並且通過後撤維持戰線。
通過了接下來的作戰計劃後,朱可夫將親自將計劃遞交給了斯大林。斯大林看著計劃,臉色中的慍怒越來越濃厚。這個計劃的核心是拉長德軍的後勤補給線,至少先拖到秋季,利用泥濘的道路遲滯德軍的進攻。
真正的反攻將在冬季展開,那時候德軍的後勤線已經很長,蘇聯本土作戰,物資運輸,傷員護理都遠勝德軍。這時候,就可以充分利用內線優勢,以優勢兵力擊敗德軍。
斯大林這些年在蘇聯搞的建設大多數都沉澱在西部地區,斯大林真的不想讓整個俄羅斯西部精華區都變成戰區。但朱可夫的計劃很務實,因為當下的局麵已經不是國土上的損失,而是蘇聯的生死存亡。
“你……先出去在門口冷靜1下,1會兒進來再報告1次!”斯大林惡狠狠的對朱可夫說道。
朱可夫毫不猶豫的站起身,向斯大林敬了個軍禮,大步走出房門。
辦公室內的其他蘇共政治局核心成員們看著幾乎要暴怒的斯大林,都不敢吭聲。
等朱可夫的身影消失在門外,斯大林才狠狠地用煙鬥敲擊了幾下辦公桌,發泄著心中的無奈。可進1步海闊天空,退1步越想越氣。斯大林知道蘇聯當下的戰況沒有那麽多時間再討價還價。不得以,斯大林隻能逼迫自己去設想,何銳麵對這樣的局麵會怎麽做!
在最初的1分鍾裏,斯大林滿腦子都是何銳那種緊抓戰略主動性的作風。如果是何銳麵對這樣的情況,肯定是先對德軍發動進攻,讓戰火在德國那邊燃燒。
經過片刻惡狠狠地設想後,斯大林逐漸能夠用更冷靜的態度考慮問題。在對日戰爭中,何銳當時掌握了空中優勢,卡車運輸的機動優勢,以及作為底線的鴨綠江防線。作戰地區也是更適合這些作戰裝備與戰術的朝鮮北部地區。何銳能以東北1地擊敗日本,靠的並非是偷襲,而是將自己的實力徹底發揮出來。
當下的蘇聯雖然節節敗退,但是依舊有屬於蘇聯的優勢。最大優勢莫過於蘇聯的人口優勢,其次就是蘇聯裝甲兵的裝備擁有1定的優勢。其他大大小小的優勢也有不少。
如果1味的繼續與德軍頂牛,蘇聯就無法發揮出自身優勢。而朱可夫的計劃的確能夠通過空間換時間,將蘇聯的優勢發揮出來。
剛想到這裏,基洛夫開口說道:“總書記,總參謀部的計劃的確可以給我們爭取到時間。”
有基洛夫打頭陣,其他蘇共政治局委員們也都等著看斯大林的反應,然後給出自己的看法。基洛夫繼續說道:“中國的承諾並不能當作我們依賴的對象。即便中國幫助我們奪取了製空權,也不意味著我們的6軍能夠擊敗德軍。想徹底擊敗德軍,就得重創德國6軍。到現在為止,我方的戰敗很大原因是因為同等兵力下無法擊敗德軍,想徹底擊敗德軍,需要的是在數量大大超過德軍的紅軍部隊。總參謀部爭取到的時間,可以讓我們組建起規模超過德軍的部隊。”
斯大林的目光落在了米高揚身上。米高揚現在是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蘇聯部長會議相當於中國的國務院,副主席就等同中國的副總理。米高揚這個副總理則負責軍事物資與對外貿易工作。斯大林問道:“米高揚同誌,現階段武裝1200萬新部隊的物資準備情況如何?”
米高揚當即答道:“到現在為止,已經完成了670萬人員的征召,新的訓練正在展開。剩餘530萬人員的征召計劃已經完成,正在開始執行。1200萬人入5後帶來的生產缺口,我們已經向中國發去了訂單。我們與中國方麵就此事的談判已經結束,中國同意這些物資可以采取掛賬模式支付。掛賬期可以延長至3年。”
聽到中國允許掛賬3年,斯大林與參加會議的蘇共核心們都感到安心不少。所謂掛賬3年,指的是在未來3年內,蘇聯從中國購買的所有物資,都可以3年不結算。這種做法無疑充滿了善意,至少對蘇聯非常有利。
雖然中國自己也在進行戰爭,不過中國是處於攻勢1方,戰爭遠離中國本土,中國本土的生產能力沒有遭受任何損失,依舊在良好的運行。3年的掛賬,等於是中國的生產能力就是現在蘇聯的後勤保障能力。
斯大林又問道:“米高揚同誌,到現在為止,中國交付的效率如何?”
其他蘇共核心成員都靜靜地看向米高揚。中國口頭承諾3年內持續提供物資,不等於蘇聯就真的能拿到物資。中國運到蘇聯這邊的物資才是真正的支援。
米高揚謹慎的答道:“到現在為止,中蘇邊境上的鐵路運輸已經到了飽和的程度。西伯利亞大鐵路上的車輛全都滿載運行。我們向中國新訂購了1000台符合蘇聯鐵路需求的車頭,以及2萬節車廂車皮,已經交付了35。這些新的設備已經開始運行起來。”
說完這些,米高揚小心的問道:“總書記,我們能否增修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複線?”
雖然何銳政府1直與蘇聯保持很好的關係,1步步的化解雙方的安全顧慮以及經貿顧慮,但蘇聯的顧慮依舊存在。米高揚提出增修西伯利亞大鐵路複線,就是因為蘇聯出於顧慮,始終沒有增加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運輸能力。
理由很簡單,修1條複線,就可以將運輸能力提升1倍。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運輸能力大大提升,意味著中國1旦對蘇聯發動進攻,就可以利用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運輸能力快速推進。
現階段提升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運輸能力,意味著蘇聯決定完全相信中國不會趁機進攻蘇聯。這就是米高揚在提出這個方案時候小心翼翼的原因。
關乎到蘇聯的生死存亡,與會的蘇共核心成員都不敢輕易發表自己的看法。大家都看向斯大林,等著蘇共總書記做出判斷。
斯大林麵對這個問題的時候,內心非常煎熬。從各種角度來看,中國進攻蘇聯的可能性非常小。不過斯大林很清楚,沙俄對中國幹過什麽。現階段的中國如果照抄沙俄的手段,也不是不可能。
蘇聯國內的民族主義者們對於中國的警惕1直高過對德國的警惕。就在去年,也不知道俄羅斯民族主義者們吃錯了什麽藥,竟然串連著要慶賀璦琿條約簽署83年。貝利亞立刻動手,將這幫人都給抓了起來。
等斯大林聽說此事,更是勃然大怒,下令凡是與此事有關的人統統抓起來,主謀們槍斃,其他人送去西伯利亞苦役營改造。同時,斯大林還否決了將克裏米亞韃靼人強製遷移到中亞的提議,並且狠批了提出這個計劃的蘇共中央委員。這位中央委員在不久前的內部清洗中被抓,大概是要被判處死刑。
斯大林現在極力避免與中國之間因為曆史問題出現爭端,並不是斯大林熱愛中國,而是他真的擔心中國利用戰爭奪取失去的土地。有了這個心結,斯大林真的不希望中國擴大在蘇聯的影響力。
思索了1陣,斯大林對坦克工業人民委員馬雷舍夫說道:“馬林舍夫同誌,現階段有足夠的人力用於修建複線麽?”
雖然馬林舍夫是坦克工業人民委員,他其實是蘇聯軍事工業的負責人。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複線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就與征兵起了巨大的衝突。
馬林舍夫思考了1陣才答道:“如果必須完成這條複線,對於征兵工作的影響不算大。”
得到馬林舍夫的回答,斯大林才對基洛夫說道:“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複線的工作,就先由基洛夫同誌來負責。”
.
1眾蘇共核心成員聽斯大林這個命令,都安心不少。當下的軍事工作交給了朱可夫元帥領導的總參謀部,蘇共中央的工作就是滿足紅軍徹底擊敗德軍所需要的人員和物資供應。中國的生產力可以有效彌補蘇聯物資需求的缺口,西伯利亞大鐵路複線完工後,蘇聯紅軍的物資供應可以更加充裕。蘇聯的冬季極為漫長,隻要物資充足,蘇聯紅軍將在冬季發動1次次的反攻。
討論完給朱可夫的計劃提供物資的內容,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個小時。斯大林讓秘書將朱可夫叫回來,當朱可夫走進會議室的那1刻,斯大林的神色又恢複了不快的模樣。
朱可夫站定,就看到斯大林依舊是1副完全不接受他計劃的模樣,就聽斯大林的冷冷的說道:“朱可夫同誌,你對你的計劃有什麽要改動的內容麽?”
在外麵罰站的半個多小時裏,朱可夫的確在思考著自己的計劃。不是去否定這個計劃,而是對計劃的步驟進行著更細致的思考。聽斯大林提問,朱可夫當即答道:“總書記同誌,我依舊認為必須執行這個計劃!”
斯大林並沒有立刻說什麽,他點上1鍋煙絲,抽了幾口後又問道:“你認為這是唯1能夠擊敗德軍的方案?”
朱可夫挺直了腰杆,整個人宛如1把筆直的寶劍,“是的,我堅持認為這是唯1能夠擊敗德軍的方案!”
斯大林這次沒有繼續試探朱可夫的決心,隻是用平淡的語氣說道:“你現在就去執行你的計劃吧。中央已經通過了你的計劃。”
朱可夫1愣,他已經做好了無論如何都要說服斯大林的決定,也設想了各種說服斯大林的內容。卻沒想到隻是在門口站了1陣,計劃就被通過了。1時間,朱可夫忍不住看了看與會的政治局委員們,搞不清楚到底是誰說服了斯大林。
片刻後,朱可夫盯著斯大林,立正敬禮,“總書記,請容我告辭。”
斯大林放下煙鬥,站起身來鼓勵道:“朱可夫同誌,蘇聯的命運就交到你手裏了。”
戰爭期間1切隨簡,朱可夫很快離開了克裏姆林宮。克裏姆林宮裏的蘇共高層們又對1些大方向的內容討論片刻,也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部長會議副主席米高揚回到辦公室,就讓部下將早就擬定好的訂單給中國方麵發過去。
這次會議的第2天,也就是8月6日,正沉浸於1片報表海洋裏的李潤石接到了國務院總理吳有平的電話,請他參加向蘇聯提供物資的會議。
看了看各種報表,李潤石想到了何銳已經同意了“實質上無條件援助蘇聯”的決定。心中著實有些感歎。
在乘車前往國務院的路上,李潤石依舊沉浸在數據帶來的昂揚情緒中。在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何銳政府領導的中國實際上已經資不抵債。
這種局麵其實出現過1次,那次是在東北政府擊敗了日本後,還沒能統1中國之前的短暫時間裏。那時候的東北政府發行了巨量的債券,財政上寅吃卯糧。單純從財政上看,東北政府已經無以為繼。
在這樣的財政困境下,東北政府快速統1全國,隨著天量的鈔票發行,以及在全國範圍內快速完成了法幣建設。不僅債務被徹底化解,還因為統1而且高效的利用了全中國的資源,使得整個中國的經濟進入活躍期。
這次也1樣。天量的鈔票迅速從中國與新獨立國家的貿易與投資中獲得了實際的大宗商品、工業品與勞動力的承接。原本隻是紙張或者賬目表上數字的錢,突然就有了等同於真金白銀般的價值。資不抵債的中國搖身1變,轉眼就成了實力雄厚,要啥有啥的強大國家。
給蘇聯的實質性援助在直覺中好像吃虧了,中國已經削弱了美國與英國,援助蘇聯又能極大的削弱法西斯集團。同盟國陣營核心就是英美與法西斯集團,同盟國整體遭到削弱,中國就能實現建立世界經濟新秩序的戰略推進,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看似虧本的援助屬於“吃虧就是占便宜”的範疇。
在走進了國務院大會議的時候,李潤石已經確定了自己的看法。會議召開口,與會成員的發言都證明了他們也都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大家討論的是當下國內的生產力能否在滿足中國作戰的基礎上完全滿足蘇聯的需求。
此時的中國真的是要資源有資源,要人力有人力,要工業規模有工業規模。會議很快得出了結論,以剛接到的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米高揚發來的物資需求清單來說,中國完全可以滿足。唯1限製中國支援的隻有蘇聯的運輸能力。
談完了這件事,吳有平繼續說道:“接下來我們討論對阿拉伯半島地區的經濟安排。李副主席,你有什麽看法。”
李潤石覺得這個問題才是吳有平請他來參加會議的真正目的,因為即便李潤石不來參加會議,援助蘇聯的方案也不可能出現根本性的變化。
而地緣政治問題也是李潤石非常有興趣的問題,於是李潤石起身走到了剛掛上的地圖前。這幅地圖包括了阿拉伯半島與周邊地區。李潤石拿起筆,先在土耳其,埃及,伊朗的位置上各花了1個大大的圈。然後拿起教鞭,指著伊朗,“同誌們,如果伊朗占據了中東,那就是古波斯帝國。”
隨即,李潤石的教鞭又點在土耳其上,“如果土耳其占領了埃及,那就是1個東羅馬帝國。”
這兩個類比讓理工男們占據絕對優勢的國務院的同誌們精神1振,理工男們對於曆史比較有偏好。大家都受過足夠的教育,世界曆史的重點內容並不需要再普及。
李潤石則繼續說道:“地中海是1個經濟圈,東地中海的貿易關係尤其緊密。東羅馬帝國與奧斯曼帝國的興盛,都建立在他們控製了東地中海貿易的基礎之上。羅馬帝國分成了東西羅馬,其原因不是羅馬國內出現了強烈的分裂意識,而是東羅馬與西羅馬之間有各自的經濟圈。先出現的是各自的經濟圈,之後才出現了基於不同經濟圈的東西羅馬帝國。
所以,阿拉伯半島地區的經濟安排首先要考慮各個地區的經濟圈子。不管同誌們到底希望阿拉伯半島最終以什麽形態存在,都先從經濟圈入手。”
國務院裏麵的同誌們都是聰明人,大家聽出了李潤石沒有說出來的話。或者說,李潤石明明白白說出來的話。
什麽叫做“不管同誌們到底希望阿拉伯半島最終以什麽形態存在”?在座的民族主義者們的看法非常1致,阿拉伯半島的存在模式必須有利於中國。
李潤石提出的是方法論,既然土耳其、埃及、伊朗3國任何1方做大都可能導致在中東地區出現某個過於強大的勢力,那麽中國要做的就是限製這3個國家的擴張的基礎上,將阿拉伯地區的經濟圈分割成利於域外勢力介入的模樣。
現在還能討論的剩下兩件事,第1件自然是討論李潤石提出的方法論有沒有問題。如果同誌們都接受了李潤石提出的方法論,接下來就該討論如何將這種方法論落實到阿拉伯地區的未來安排上。
啪啪啪啪,已經有同誌通過鼓掌,表達對李潤石的支持。
吳有平看著越來越多的同誌開始支持李潤石,心中鬆了口氣。最近吳有平覺得身體越來越糟糕,隻怕自己哪不準就倒下了。李潤石能夠順利獲得黨內同誌們的認可與支持,就意味著在這個波濤洶湧的時代,中國率先完成了梯隊建設。即便突然出了些意外,中國仍然可以穩定的執行各種政策與思路。
想到自己終於不用擔心未來,吳有平突然覺得體力好像被抽空了1樣。恨不得現在就辭職。倒不是說吳有平不肯為國家出力,更不是吳有平怕死。吳有平隻擔心1件事,那就是自己的生死影響到了中國在這次改變世界的大時代獲得的利益。
1股倦意襲來,吳有平晃了晃頭,想打起精神。隨即,心髒開始不受控製的狂跳起來,吳有平掏出藥瓶想吃兩顆,但是手開始抖動起來。啪嗒1聲,藥瓶掉落在地上,摔成了幾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