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為白人至上主義而戰?(六)

字數:7876   加入書籤

A+A-




    根據美國憲法第2條的規定,當總統職位出現空缺時,副總統將會接替總統的職務。當國會參眾兩院的議長在1943年8月12日下午得到總統羅斯福身故的消息後,立刻聯係上了正準備趕回華盛頓的副總統華萊士,經過1番簡短的電報溝通,確定“暫時存活”的副總統華萊士接任總統職務。
    同時,華萊士需要立刻趕回華盛頓,在美國參眾兩院議長,內閣主要成員以及大法官的麵前正式宣誓就職。
    雖然在轟炸中死裏逃生,華萊士依舊選擇了乘坐飛機趕回華盛頓。在飛機上,華萊士嘴角時而上揚,勾勒出淺淺的笑容。時而下垂,看上去情緒很低落。
    成為美國總統自然是高興事,但亨利·阿加德·華萊士對羅斯福也頗有感情,想到羅斯福61歲就故去,著實很惋惜。尤其是羅斯福1死了之,將這麽1個爛攤子丟給華萊士接手。想到當下的局麵,準總統華萊士就覺得腦殼疼。
    8月13日清晨7點,華萊士從1個軍用機場乘坐飛機。此時美國上層大人物們在華盛頓坐立難安。中國突襲田納西州的橡樹嶺基地,這件事並沒有被披露出來。民眾們還覺得自己非常安全。然而大人物們被中國空軍淩厲狠辣的定點清除嚇得夠嗆。
    中午11點,華萊士總統乘坐的飛機在保衛嚴密的華盛頓機場降落,華萊士走出艙門,就見接機點上隻有國務卿赫爾孤00的身影。fbi探員們連忙護住華萊士,將其快速送下飛機。1行人進了堅固的機場大樓,才看到參眾兩院的議長以及大法官代表正在這裏等待。
    眾人上前與華萊士握手問候,大法官代表低聲向華萊士說道:“羅斯福總統的棺槨很快就會運到,我個人建議在棺槨前宣誓吧?”
    聽了這個建議,華萊士心中有些不快。但大法官的建議的確頗有可取之處,便沒有多說什麽。好在沒讓大家多等,1個小時不到,運送羅斯福棺槨的飛機就到了。
    在已經被清空的機場大樓中,眾人掀開棺槨上部小門,看到了已經完成了儀容整理的羅斯福。不得不說,腦血管破裂將羅斯福折磨得夠嗆,即便是最好的入殮師進行了整理,這些熟悉羅斯福的上層依舊能看出羅斯福死前遭到了何種折磨。
    確認了總統遺體後,就任儀式正式開始。美國采取行政、立法、司法3權分立的製度,代表立法的參眾兩院議長,代表司法的大法官,代表行政的國務卿以及幾位核心內閣成員。在眾人見證下,副總統亨利·阿加德·華萊士手按聖經,鄭重宣誓,就任美國第33任總統。
    前來觀禮的記者人數雖然不多,卻囊括了各個大報。閃光燈不停地哢哢作響,攝像機運行著,將這個重要時刻記錄下來。
    正式就任總統的第1時間,華萊士總統先發表了“我們要戰鬥到底”的就職演說,之後又宣布在白宮為前總統羅斯福舉行守靈。
    原本華萊士總統覺得這件事其實可以很好的操作1下,以凝聚美國民眾的戰鬥精神。所以華盛頓郵報的報道讓他很欣賞。在報紙上的陣亡名單上,羅斯福位居第1位,陣亡地點則是“白宮”。
    然而華萊士萬萬沒想到,羅斯福夫人竟然在守靈儀式上爆發了。爆發的過程太迅速,最初,1身黑色喪服的羅斯福夫人表現的很不錯,在儀式上表現出了總統夫人應有的禮儀。
    然而隨著羅斯福夫人的1位閨蜜在羅斯福夫人休息時間裏對她說了些什麽,羅斯福夫人就突然衝出來,她的神色顯得有些猙獰,到了華萊士身邊,冷聲問道:“總統死的時候,他身邊都有誰?”
    華萊士愣了愣,羅斯福去休假的時候,華萊士正在田納西州的橡樹嶺基地遭受中國空軍的轟炸,羅斯福夫人質問華萊士這個問題就很離譜。不過華萊士猜也知道,羅斯福臨終前在他身邊的肯定是羅斯福的老情人露西·默瑟。
    羅斯福夫人此時的情緒明顯有點崩潰,看華萊士不說話,羅斯福夫人以為華萊士默認了,當即指著華萊士與旁邊的參眾兩院議長大罵道:“你們這些狗男人,都不是好東西!”
    好在白宮也是個將規矩的地方,看事情不對頭,立刻有上層的夫人圍上來,把羅斯福夫人護送走了。在護送人的人群中,羅斯福夫人繼續罵道:“我絕不會原諒你們,絕不原諒!”
    華萊士無奈的搖搖頭,他對羅斯福夫人的舉動很不以為然。連自己的丈夫都滿足不了,卻在無理取鬧。怪不得羅斯福的情人2十多年都沒離開羅斯福的生活,羅斯福死在情人懷裏,這是有原因的。
    這種事情雖然不怎麽體麵,卻是小事。華萊士總統與參眾兩院的議長談論了1陣接下來參眾兩院有可能會優先通過的法案。
    雙方都是老狐狸,雖然都想套出對方試圖退出戰爭的話,卻十分謹慎,大談接下來要如何在戰場上大殺中國人,贏得勝利。直到英國駐美大使前來吊唁,才停止了毫無結果的對話。
    深夜,華萊士召開了內閣會議。內閣成員們提交的報告內容對華萊士來說非常熟悉,但是隨著地位的變化,華萊士很快就從成為總統的興奮中恢複到正常狀態。
    在當副總統的時候,華萊士還有充分的餘暇在心裏吐槽羅斯福的決定。那時候華萊士覺得羅斯福的很多決定有可以繼續討論的空間。然而上了總統之後,華萊士立刻意識到,自己要為做出的決定負責。如果華萊士自己無法負責,就得找人負責。
    在羅斯福突然去世前,美軍發動了新1輪的攻勢。與之前的攻勢1樣,美軍很賣力,但是成效幾乎沒有。中國軍隊擋住了美軍的進攻,同時沿著加拿大的太平洋鐵路1路向東推進。
    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橫跨西部溫哥華至東部蒙特利爾,並設有跨境路線,通往美國的明尼阿波利斯、芝加哥、紐約市等大型城市。由於中國軍隊已經突破了加拿大境內的落基山防線,在廣闊的平原地區,中國軍隊的進攻速度更快。
    華萊士詢問起最近的戰況,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克阿瑟神色淡然的答道:“英軍即將於中國軍隊展開1場大戰。”
    聽到這個消息,華萊士1改之前對這次戰役的保守心態,他說道:“要全力支持英軍,讓英軍打出優勢來!”
    1眾內閣成員們並沒有挑刺,他們覺得之前華萊士比較保守的態度此時很奇怪的事情。美加邊境十分漫長,中國在山區與美軍大戰,美軍吃夠了苦頭。所以現在美軍也希望能夠換1個作戰場景。
    不僅是美國6軍參謀部,包括內閣也覺得,中國人善於山地作戰,這乃是發揮少量兵力作戰能力的地區。中國早在1922年就在朝鮮北部地區表現出令人讚賞的戰鬥能力,20年的發展後,中國山地作戰更先進也是理所應當。
    現在中國打穿了落基山脈,所以英美聯軍在落基山脈進入加拿大西部平原地區布置了多層防禦陣地。麥克阿瑟並沒有向華萊士總統做詳細解釋,因為華萊士不懂軍事,進行詳細介紹的話,華萊士根本聽不明白。
    進行淺顯的簡單介紹,就有可能出現華萊士自以為聽懂了,從而自作聰明的發表命令的尷尬局麵。畢竟,男人們遇到戰爭,就會很自然的插1嘴。這不是他們想搗亂,而是真的對此有著天然的興趣。
    雖然沒做出更進1步的解釋,麥克阿瑟本人很清楚戰役設想,並且準備通過這場戰役的勝利鼓舞美國的民心士氣。
    華萊士並沒有發表過多的看法。他個人並不想把戰爭進行下去,但是美軍打到現在已經傷亡以及被俘了500多萬。雖然中國軍隊並沒有攻入美國本土,美國國內還算安定。不過當下最能打仗以及最願意打仗的2200萬人已經入5,美國軍中已經出現了不少女性軍人。雖然這些女性軍人隻是在各個輔助單位服役,卻也證明了美國的適齡從軍的男性人口已經麵臨枯竭的程度。再打下去,美國很可能會扛不住。
    中國在摧毀美國西部工業區的時候引發了西部人口的逃難潮,這足以證明美國普通民眾的戰鬥意識並不像政客與報紙上所說的那般堅定。
    正因為感受到了壓力,華萊士總統本人希望取得1次大勝,從而給美國體麵退出戰爭的機會。原本華萊士是希望通過將核武器當做體麵退出的工具。
    會議結束後,夜已經深了,華萊士總統在臥室躺下,很快進入了他身為總統的第1個夢鄉。
    麥克阿瑟則回到6軍總參謀部,將作戰命令再次讀了1遍。
    “……鑒於聯軍在山區的劣勢,故總參謀部認為,要在適合發揮我方戰鬥力優勢的平原地區給與中國軍隊以沉重打擊。
    .
    中國1個旅每日消耗的物資量為10噸,中國現階段麵對後勤補給完全靠長途海運,這必然導致中國軍隊後勤補給艱難。如果中國現階段隻是想利用山地作戰優勢獲得更多時間,中國軍隊就必然要試探著對平原地區進行發動1次。
    兵力以及武器裝備對比:
    英美聯軍在加拿大西部的平原地區布置了50萬精銳部隊,其中包括12個美軍師,8個英國師……
    英國部隊中,……等兩個師為輕型快速機械化師,裝備英國的快速坦克,適合進行長途快速奔襲。
    ……等4個師裝備瑪蒂爾達坦克,可以在塹壕戰以及運動戰中發揮戰鬥力。
    ……等兩個師全部裝備美軍4謝爾曼坦克,擁有強大的火力、裝甲與突防能力。可以在與中國主力裝甲師作戰的時候承擔主力對抗部隊。
    美軍12個師全部為裝甲師,裝備4謝爾曼坦克。
    戰役設想:
    戰役開始後,英美聯軍將依托已經建設好的層層防線進行抵抗,在遲滯並且削弱中國軍隊後,並且引誘中國6軍進入距離其控製的山區與平原交界的補給基地100公裏以上的距離。聯軍將停止後撤,對中國進行鉗形攻勢……
    當聯軍空軍獲得製空權後,6軍將遠離後勤補給線的中國軍隊包圍殲滅……”
    麥克阿瑟並不覺得這個戰役1定能贏,畢竟現階段還遠沒到決定性1擊的時候。甚至中國軍隊會不會發動試探性進攻尚未可知。但麥克阿瑟認為英美空軍現階段靠著數量優勢,並不落下風。如果想給與中國重創,當下是最好的機會。
    在中國京城,政治局會議上的何銳並沒有表現出自己的高興,但心裏麵的確很開心。羅斯福個人能力很出色,而且在打順風仗的時候充分表現出了身為政治家的能力。
    曆史上羅斯福在全球治理上的思路的確給何銳提供了不少經驗,所以何銳並不想表現出幸災樂禍的模樣。既然不準備嘲諷,何銳就嚴肅的對此次會議的書記說道:“以我個人名義給美國那邊發去唁電,表達1下對羅斯福夫人的問候。”
    同誌們愣住了。羅斯福雖然在中美和解的時候出過力,不過那時候當總統的是胡佛。而羅斯福上台後,由於中法選擇了實質結盟,中美關係很普通。這麽1份唁電有可能會被美國方麵視為嘲諷。
    但何銳1副不以為意的模樣,同誌們也隻能不吭聲。大家把注意力放到了接下來拿到的資料上。這是關於美國新任總統亨利·阿加德·華萊士的資料。
    何銳與與同誌們1起讀著,“亨利·阿加德·華萊士,艾奧瓦州立學院畢業。1924年起為農業報紙編輯和主筆。後成為農業專家,曾做過高產玉米品種實驗,結果在植物遺傳學上取得重大突破,後來他從事雜交玉米的生意,獲得高額的利潤。
    1928年參加民主黨,1933~1940年任美國羅斯福政府農業部長,參與實施“新政”法律特別是1933年的農業調整法。以提高和穩定農產品價格,保護土壤,貯備儲備量和控製生產……”
    讀到這裏,何銳忍不住笑了。歎道:“原來也是1位穗宗。”
    李潤石坐在何銳身邊,聽何銳說了“穗宗”,忍不住問道:“怎麽寫這兩個字?”
    何銳提筆謝完,同樣以文字出名的李潤石看完,忍不住笑了笑。因為在文件記載中有1段,1位同事曾這樣描述亨利·華萊士:“他總是去響應那些同僚聽不到的召喚。”華萊士確實感覺到有1種使命在呼喚他:這位艾奧瓦州出生的前農業部長的兒子說,他最大的願望是“讓玉米種植者擁有1個安全的世界。”
    如此人物,對玉米這麽有感情。稱為“穗宗”也不是亂叫。
    華萊士的從政道路並不順利,他並非政客出身,導致民主黨內部強烈反對他的當選,但羅斯福還是在1941年力挺華萊士出任副總統。
    在當副總統的時候,華萊士對於美蘇合作有非常強的意願。以至於被民主黨內堅定反共的參議員杜魯門抨擊為“斯大林主義的走狗”。
    如果不是羅斯福意外死亡,華萊士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繼任總統。
    李潤石答道:“這個人明顯不可能掌握真正的權力。”
    總理吳有平補充了1句,“華萊士無法團結羅斯福內閣,在1944年的選舉中很可能連提名人都拿不到。”
    李潤石與吳有平做出這樣的評價後,政治局的同誌們已經不願意再提出其他看法。大家看完資料後,並不討厭這位“穗宗”。不過同誌們都有著豐富的從政經驗,華萊士總統這履曆,放在中國隻怕也就是個地級市的糧食局局長。運氣好點,能去省裏的糧食廳當個副廳級幹部。這就是華萊士在中國的極限。這樣的家夥的確沒有討論的價值。
    何銳對華萊士沒啥印象,此時自然與同誌們的看法相同。但何銳提出了1個問題,“如果美國上層都不肯來背鍋,華萊士會不會成為那個出來扛責任的人?畢竟現在距離美國1944年大選還有15個月。”
    美國大選4年1次,不論外麵怎麽亂,大選會持續進行。1般來說,大學都是11月中旬進行。1944年大選大概是11月17日,總統就職是1945年初。即便華萊士總統沒有通過黨內初選,但是這個人的確是非常好的背鍋俠。
    聽了何銳的看法,政治局的同誌們都不吭聲。從他們年輕時代開始,就沒見過中國領導層內出現過背鍋俠。至於大家走上領導崗位後,見識到各種破事,那都是比較低級別的層級。其經驗完全不足以讓大家理解美國總統級別的背鍋俠要怎麽當。
    何銳也隻是有感而發。如果現在的副總統是杜魯門,何銳就不會對杜魯門的決定有任何的誤解。最後何銳表示,此事先觀察者。這個通情達理的看法得到了同誌們的1致認同。
    不等同誌們完全輕鬆下來,何銳講述了軍委的決定,“我軍將在加拿大……在美洲本土人民共和國的領土上發動1次試探性進攻,以確定當下我軍的戰鬥力能否在平原地區實現大規模戰役。”
    同誌們很少聽何銳將戰爭說的如此模糊,都有些訝異。何銳則繼續解釋道:“我們的敵人必然在這裏做好了充分準備,要給我們迎頭痛擊。若美軍將所有精銳部隊全部投入未來可能爆發的戰役,我不保證我軍能獲勝。
    但是,這場戰役必須打。隻有打過之後才能確定美軍的核心戰鬥力。如果美軍的戰鬥力很1般,我們接下來的戰爭進程會發生巨大變化。”
    聽到這裏,同誌們放鬆下來。何銳描述的戰鬥並不危險,至少在充分考慮到危險的現在,總不可能出現胡秀山元帥這樣謹慎的指揮官用頭撞牆的可能性。
    然而何銳卻加重了語氣,“這場戰役最重要的是!我軍在冬季之前要奪取能夠對美國5大湖地區進行導彈攻擊的穩固發射基地。如果想讓美國退出戰爭,5大工業區必須被摧毀!”
    聽到這話,凡是與經濟工作有關的同誌們都十分振奮。大家很清楚何銳的話沒錯,不過以前怎麽都想不到如何才能摧毀美國5大湖工業區。現在,這個可行性終於出現了。哪怕是為此冒險,也不是不能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