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悲風夜起
字數:5630 加入書籤
所有人在平淡無波的日子裏又沉浸了大半年,轉眼來到了北燕永安七年的初夏。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揚州的藩府每人都是一臉喜氣洋洋的樣子,因為吳王妃臨盆之期將近,這個即將出生的小世子無疑牽動著長江兩岸的心弦。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陵王一邊日日譴人前來問候吳王妃安康,一邊心中暗暗歡喜,在他的心中,這是兩朝皇族血脈的交融與延續,一出生就貴不可言的外孫,有朝一日終將替自己實現那從不敢說出口的夙願。自己失去的隻是南梁半壁江山的皇位,而自己的外孫即將贏回的,卻是整個天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長安方麵,穆紹普和袁皇後也是隔三差五地便譴使前來關心兒媳,甚至原定在春天就應該打響平梁之戰,為了等待皇孫的平安降世,生生被推遲了兩個月。就是為了讓穆飛雲能夠安心出戰,無後顧之憂。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當然這一節事關機密,自然隻有穆飛雲一人知曉,表麵上看,北燕朝野,皆是一片喜氣祥和之象,人人都在期待著吳王的這位小世子降生。可暗地裏,江北的軍隊頻繁的奔走在各個長江要塞,他們枕戈待旦,厲兵秣馬,隻等待一個對岸萬萬想不到的時機,便是蘭舟催發,萬舸渡江的時候。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在一次家宴上,燁軒不鹹不淡地將思虞即將臨盆的消息告訴宗室,那口吻,宛如思虞已然是南梁的叛徒一般,沒有關切,沒有祝福,甚至連期待這個孩子能加固兩岸和平的利用價值都沒有。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燁軒並不在意宗室們的反應,這個消息自然是說給燁嬅聽的,而讓他失望的是,燁嬅本要去夾取一顆山楂的筷子,在空中停了半晌,又緩緩放回了身前,隨後酒席將盡,燁嬅並沒有再碰任何食物。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眾人看不出燁軒的壓在心裏的不快來由為何,隻當今上仍在與公主鬥氣,而這樣的局麵,自先帝崩逝後,大家皆以習以為常,起初還有些年紀相仿的宗親前去勸慰,後來,也就聽之任之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如果說,聽聞思虞即將臨盆的消息時,燁嬅雖然心中懷著複雜的遺憾與痛苦的祝福,但仍舊起居如常,並無大礙;那接下來的消息,才真的徹底讓燁嬅的心碎成了巟墟,那是前所未有的手足無措,讓燁嬅被懷疑與憤恨徹底淹沒在安寧將盡的王城裏。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據月前的書信說,思虞的產期是這一年的五月初五,端午佳節,這是思虞出嫁的日子,如今雙喜臨門,也成了她誕下麟兒的日子。就在這一日,吳王府如預料的那般,響起了炮竹,小世子終於誕生了;可,長江沿岸卻始料未及的,燃起了烽火。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黝黑的狼煙,如同條條黑色的巨龍竄入雲端。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江北的戰船在夜裏便已經下水待命,就在天剛剛擦亮的黎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度過了長江,向長江南岸的多處要塞發起了猛攻,就在這一日,除了陵王鎮守的江陵,和上將軍金城親自布防的濡須口仍舊未讓北燕的水師攻克之外,其餘重鎮,全部淪陷。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毫無防備的南梁廟堂,先見狼煙,後聞戰報,眾臣便已如熱鍋上的螞蟻,聒噪不安。正當眾人一麵唾罵北燕無恥,背信棄義,一麵盛讚上將軍與陵王忠義,定能保全長江防線不失之時,另一封戰報再次傳來,徹底粉碎了君臣心中的僥幸。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陛下,北燕大軍繞過了濡須口,從江陵大舉登陸,如今已經長驅直下,直逼我王城而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什麽?!陵王呢?!”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陛下。。。。陵王他。。。就是他放北燕軍馬上岸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什麽?!他是皇親啊!”燁軒大發雷霆,咬牙切齒的癱坐在了王城的大殿上,嘴唇發白,指節磋磨,哪怕是知道身居九五,應當臨危不亂,可這樣的消息,他也需要消化的時間。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眾臣也是議論紛紛,有的為陵王洗白,說著其中或許是有誤會,說不定是北燕故意離間皇室;有的則說陵王嫁女到北燕之後,心中定然偏向北燕,所以有心叛國;有的更是大膽,直接小聲嘟囔起幾十年前的舊怨,直說陵王本就對皇位又一爭之力,隻是這多年來蟄伏避世,暗中蓄力。。。。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所以這到底是誰的錯呢?燁軒不禁在心中懷疑,若是當時沒有讓陵王之女去聯姻,便不會將江陵拱手送給北燕?也不會讓燁嬅一直到今天都對自己滿懷芥蒂?可是不對啊,他明明是個閑散親王,為何還會有這麽大的能耐,能夠操控江陵的城防,那可是先帝在時親手布置的邊防重鎮啊。除非他早就心懷不軌,可他是至親的皇族啊,他為什麽會一直想著要顛覆自己的母國呢?他又想起了父皇臨終前的交代,可今日之禍,終究還是自己惹下的。若不是讓他女兒去聯姻,而是殺了他,那麽江陵就不會失守,敵軍也不會危及王城。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陛下,還是應當盡快決定江都的布防。”葉舜臣見諸臣眾說紛紜,卻沒有一個人拿出可行的主意,他不得不走進失魂落魄的燁軒,低聲提醒他當先最該做的事,便是如何抵禦北燕鐵騎。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哦,哦。丞相說得對。”燁軒仿佛一下子被葉舜臣點醒,他強忍著內心的崩潰,又站在了王庭正中,他拭去眼角本要奪眶而出的淚花,環視眾臣,本就生的芝蘭玉樹的他,身著袞服,頭頂王冠,不怒而威,看起來,是真有一代帝王的風采。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眾人見天子似是有話訓示,也紛紛止語恭聽。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傳旨,速召上將軍金城回江都,整軍備戰,我大梁君臣,要力據北燕馬賊於城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眾臣一邊點頭稱是,一邊卻又是心懷不安。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陛下,以防萬一,臣請陛下暫時遷都於武陵,以保我大梁王祚萬無一失,江都城可全權托付於金城將軍。”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身為臣工,葉舜臣自然知道滿朝文武的顧慮,長江天險已然被攻破,江都再無險要可倚仗,唯有困守孤城,以待外援,而在這困守的過程中,其實說白了就是將士的血肉和江都物資的消耗,若是一著不慎,軍民生變,便是無法控製,所以葉舜臣的建議,雖然看起來不體麵,但實際上確實最為穩妥的謀國之言。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胡說!打都沒打,就叫朕南遷?!大梁子民該如何看朕!朕不走,祖宗宗廟盡在江都,朕與江都,共存亡!等上將軍回來,朕要與上將軍一同登城禦敵。”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年輕人的傲氣與血性,對於戰場搏殺應當是值得嘉許的品質,足夠做個好戰士;可若用於廟堂籌算,那有可能是一場災難,特別是對於帝王而言。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燁軒否決了葉舜臣的提案,甚至眼中流露出了對這位丞相深深地失望,他此刻無疑希望得到重臣的支持與稱讚,可滿朝噤若寒蟬的樣子,無疑更是給了自己致命一擊。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不知道,父皇留給自己的堂皇天下,曾幾何時,滿朝文武會變得如此昏聵畏縮,萬馬齊喑,在這個需要他們挺身而出、護衛家國的時刻,哪怕自己願意以天子之軀擋在他們麵前,都沒有一個人願意追隨自己。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本該在黃昏前結束的廷議,就在君臣相對無言,彼此猜忌的尷尬中硬生生被拖到了星夜,直到某個不合時宜的饑餓之聲想起,燁軒才終於覺得,在這裏幹耗著這班臣工,也是徒勞無趣,這才宣布退朝,放他們各自回府。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眾人如蒙大赦,實則一整日饑腸轆轆的也實在是到了吃不消的關頭,連忙山呼萬歲,魚貫而出。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盛夏的夜風陡起,吹得宮內荷香漫溢,可燁軒在這偌大的宮中卻第一次覺得孤獨而寒冷,甚至憤怒。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走,去拈花別院!”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可是陛下,您一天沒吃飯了,要不要先用了晚膳再去?”內侍小心地詢問道。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去燁嬅那裏吃吧,吩咐下去,叫她準備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遵旨。”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內侍官接了燁軒的口諭,連忙叫小內侍一路小跑的就去拈花別院傳旨,畢竟天子繼位快兩年的時間了,還是第一次主動要去公主居處用餐,難不成是患難之際,突然念及親情?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內侍官不管過多的揣度上意,隻得殷勤的伺候著燁軒登車向拈花別院趕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