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表小姐對照組61

字數:7273   加入書籤

A+A-




    佛係女配拿了王者劇本(快穿)!
    周複禮從二月出發,七月底才歸,整整六個月,足足半年。
    回來的時候,整個人都曬得黝黑,還瘦了些,但目光灼灼,精神極好。
    周複禮一見林晚,便朝她咧開嘴,露出潔白的牙齒;“幸不辱命。”
    周複禮這一次帶去的貨物並不多,很快就清掉了,特別是那些肥皂,簡直是賣出了天價!
    他和紀家商隊憑著那些肥皂就賺了個盆滿缽滿。
    本來他們很快就可以回轉了,但因為周複禮要找占城稻,所以將貨物出了之後,他們就一直打聽早熟稻種的事情,而紀家商隊得知他們的打算後,竟也跟著留下來一起打聽。
    “此乃我之失誤。”周複禮慚愧。
    林晚倒不在意“無妨。此乃為國為民之事,多些人參與更好。後來你們找到了?”
    “可不?”周複禮鬆一口氣,笑道“還是紀家商隊在安南國常來常往,對安南國情況熟悉,如若不然,怕是還沒有這般容易。”
    後來就被他們打聽出來了,一行人便親自去了當地。
    當時已經是五月了,他們到了當地便看到金黃色的稻田,當時心情甚是激,便在當地留了下來,親自看著水稻收割,又算了畝產,這無論是成熟的時間還是產量比起大魏朝的大部分水稻都要好,因此不僅僅是他們,便是紀家商隊也購買了糧種。
    本來采購完糧種,他們便可以打道回府了,隻他們準備回來的時候,恰巧遇到了一個來自貢國的商人,那位商人說他們那裏有一種珍珠米,清香甜糯,極是可口,最重要的是產量高,畝產千斤,比那占城稻強多了。
    當時那貢國商人有炫耀之意,但還是令周複禮心了。
    且據那貢國商人形容,那珍珠米在大魏乃是不曾出現的品種,想到林晚說要多收集一些新品種,於是周複禮就果斷的決定跟那貢國商人去了貢國。
    紀家商隊本來是不想去的,但可能是想到了占城稻,他們在大魏和安南國之間來往多年,此前未曾想過要引進他們的高產早熟水稻品種,這本來便是他們的疏忽,若是這一次周複禮果然從貢國找到那更加高產的珍珠米,隻怕他們回去也要被責備,因此便也決定跟周複禮他們一起轉道貢國。
    在貢國他們果然見到了商人吹噓的珍珠米,也品嚐了珍珠米,果然是清香甜糯,且產量極高,畝產千斤沒有,但五六百斤卻是綽綽有餘。
    要知道現如今大魏最高產的水稻也就畝產兩百多斤而已。
    所以周複禮和紀家商隊都買了不少珍珠米的種子回來。
    周複禮將那珍珠米種子給林晚看,林晚一看樂了,這不是玉米嗎?
    林晚一看,樂了。
    這不是玉米嗎?
    賺了。
    這一回他們賺大發了啊。
    林晚沒忍住拍拍周複禮的肩膀“幹得漂亮。”
    周複禮嘿嘿兩聲笑,很快又可惜“我在貢國聽聞,這珍珠米,在日照充足之地,可一年兩季,第一季跟水稻一樣,都是三月份下種,第二季則是在六月中旬之前下種。可惜我們回來得太晚了,如若不然還可以再種一季。”
    這的確是有些可惜。
    不過林晚想得開“無妨。既有了種子,今年種不成,明年再種也是使得的,這是功在千秋的事,也不在乎這一時半會兒了。”
    “倒是二舅舅此行辛苦,外甥感激不盡。”林晚朝周複禮拱手為禮。
    周複禮忙將她扶起來“晚姐兒萬勿這般說,能為大魏的老百姓出一份力,周某慶幸之至。”
    林晚笑道“二舅舅出門半年,想必也掛念著家人,我此前已經命人將二舅母和蘭姐兒姐弟接了來,二舅舅不如先回家與二舅母他們相聚,明日我再令人設下慶功宴,大醉一場。”
    周複禮也的確是想念家人了,聞言也不客氣“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回去了。”
    林晚找了人送他回去“雖然人不是在莊子裏,便是在工坊那邊,但木鎮和桐城距離這般近,平素休沐也當有個地方落腳,我便做主買了一座四進的宅子,現如今二舅母和蘭姐兒他們便都在宅子那邊等你。”
    “行,那我回去了。”周複禮將貨物和貨單全都交給林晚,便急急忙忙的回去見家人了。
    商隊裏的其餘人也都將手裏的工作交代清楚,各自回去跟家人團聚去了。
    林晚讓人將貨物都放到倉庫裏。
    特別是那占城稻種和玉米種子,她更是直接帶走,尋了個幹燥通風又安全的倉庫放著。
    臨走前占城稻和玉米俱都帶走了一小袋,等魏衡回到家中便給他看。
    魏衡也很高興“這稻種果然是五月底六月初便能收割?畝產果然有三百斤?”
    林晚笑道“此乃是二舅舅親眼目睹,如何能假?且還有那珍珠米,畝產更是高達五六百斤,且聽聞這珍珠米並不需要種植在水田,旱地,山地皆可種植,隻是對日照有些要求,如若是這樣的話,大麵積的種植,以來補償水稻的不足,則糧食產量可以大幅度增長,等全麵推廣之後,老百姓便能填飽肚子了。”
    魏衡連連點頭,望向林晚“此都是你的功勞。”
    “不,這都是二舅舅的功勞,若非他千裏迢迢去安南國尋找,又轉道貢國,無論是這占城稻還是珍珠米,皆不能得。是以二舅舅當記首功。”林晚想到周複禮的話“還有那紀家,此次也與二舅舅一道將那占城稻和珍珠米帶回,到時候也得記他們一份功勞。”
    魏衡搖頭“二舅舅自是辛苦,但當初若非你提及占城稻,又令二舅舅組織商隊前往安南國,他如何能帶回占城稻和珍珠米,所以功勞最大的是你。”
    林晚好笑的搖頭“算了,我不跟你爭執這些,我讓人用占城稻做了點米飯,等會兒我們來嚐嚐味道。還有那珍珠米,我聽二舅舅說,貢國的人都是直接將珍珠米打下來煮熟來吃,可我瞧著顆粒有些大,若是直接像煮飯那般吃,隻怕不太好入口,因此讓人將一部分舂碎,一部分磨成粉,試試用珍珠米碎煮飯以及用珍珠米粉做饅頭試試。”
    “可以。”魏衡讚成。
    占城稻早熟且產量高,日後自然是要推廣的,但一種新品種,口感如何也很重要。
    占城稻做的飯很快就好了,韓江端過來“占城米飯做好了,公子夫人你們嚐嚐味道如何。”
    魏衡和林晚朝碗中米飯看去,隻見那占城米比起大魏國內的大米要細小許多,入口便能感覺到米粒較硬,沒有粘性,口感頗差。
    兩人對視一眼,魏衡輕咳一聲道“占城稻口感雖然不如大魏原有的稻種佳,但產量卻要優勝許多,已經足夠彌補缺陷。”
    林晚點頭“對於老百姓來說,能夠果腹才是最優選擇。不過我們一直不是推崇雙季水稻嗎?或者我們可以用占城稻和本地稻種搭配,早稻種植占城稻,晚季種植我們本地的水稻,然後再培植糧種,說不定能都有改善。”
    魏衡點頭,“這確實是個好辦法。”
    占城稻高產,老百姓種了之後便能果腹,但權貴們肯定更愛大魏的大米,到時候分開種植便是了。
    再嚐珍珠米飯和珍珠米饅頭,清甜香糯,很是可口。
    “這珍珠米不錯。”魏衡道。
    林晚點頭“這個可以大範圍推廣。”
    魏衡很高興“有了占城稻和玉米,大魏的糧倉必定能夠填滿,國力增強,老百姓也能豐衣足食,甚好甚好。”
    林晚看了一眼花園,道“不如咱們在花園裏種幾顆珍珠米吧,這樣既可以觀察一下它的習性,也不必浪費種子。”
    魏衡驚訝“二舅舅不是說,最好的種植期六月中旬嗎?現如今都七月底了,還行嗎?”
    林晚笑道“反正就隻是一把種子而已,試試唄。”
    魏衡一想也是,便不再反對“那便種。”
    兩人都是行派,說要種,用過飯食以後,兩人就以消食為借口將花園清出一塊日照充足的地來,然後將珍珠米一部分直接種下去,一部分像稻種一樣浸泡過後再種下去。
    不說魏衡和林晚這邊興致勃勃,紀家父子得知紀家商隊遲了兩個月才回來,竟是為了占城稻和珍珠米都大吃一驚,等聽說了兩者的產量之後都大吃一驚,父子倆都是精明人,很快就意識到這些糧種會給紀家帶來什麽。
    等人退下後,紀家大少爺忙對紀家家主說道“父親,無論是這占城稻還是這珍珠米,產量都比我們大魏境內其他糧食的產量高,若是能夠呈現給朝廷,乃是大功一件啊。”
    紀家家主看紀家大少爺一眼“你想搶先墨家一步,將他們呈送上去?”
    紀家大少爺激的說“父親,這乃是功在千秋的事,憑著這兩樣糧種,說不得咱們能換回來個爵位呢。難道父親不想要這爵位嗎?”
    紀家家主搖頭“我當然想要這爵位,但,你就沒想過,我們是跟隨墨家後麵拿到的糧種,卻搶先他們一步,他們若是知曉了會有什麽反應?”
    紀家大少爺道“這般行為確實有些不厚道,但這事關紀家一族的大事,卻是不能相讓,大不了,我們到時候分一些好處給他們便是。”
    “你啊,還是太年輕了。”紀家家主搖頭“你以為你果真能將這些種子送出西南嗎?”
    紀家大少爺一怔“您什麽意思?他們墨家會攔截我們,可便是這般,我們紀家也不是吃素的。”
    “紀家在西南確實有幾分根基,但再有根基,你以為我們能跟穆家相抗衡,我們能跟知府大人相抗衡?隻怕咱們一旦了這心思,滅族之災便在眼前了。”
    紀家大少爺嚇了一跳“不至於吧?”
    如何不至於?
    紀家家主意味深長的說“你就從來都沒有想過,那墨家到底是什麽身份來曆,穆家又為何要給他們撐腰,讓他們開了肥皂工坊不說,還開了那水泥工坊?”
    紀家大少爺不解“那墨家不說是穆家親朋故友嗎?”
    “哪家的親朋故友會維護到這等地步?且這麽多年,你可曾聽說過,穆家有那個故友是姓墨的?”紀家家主問。
    紀家大少爺搖頭,的確沒有。
    紀家家主意味深長“可是,先皇後乃是出自定北侯墨家,墨老將軍與穆老將軍乃是政敵。”
    紀家大少爺瞠目“所以,這墨家,竟是定北侯府的後人?”
    紀家家主搖頭“十幾年前,定北侯府謀逆罪論處,滿門抄斬,唯一留下的血脈,便是曾經的東宮,如今的廢太子。”
    紀家大少爺跳起來。
    廢太子!
    廢太子如今就在西南!
    他想起墨先生的風姿,頓時哪還有什麽不明白的。
    除了那位,誰還能有這樣的風姿?
    “他,他竟然是——”紀家大少爺震驚得說不出話來“那穆家這是想要做什麽?難不成他是想——”
    謀反嗎?
    而這也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要不然穆家暗中照拂一二便是,何必將他們弄出來,辦了新戶籍,讓他們一個進府學,一個經商。
    紀家大少爺第一個念頭是,要不要向朝廷舉報?
    第二個念頭是,如果哪位真是廢太子,如今他們正在密謀造反,哪他們是不是也可以分一杯羹?
    要知道他們紀家來自西南,哪怕向朝廷舉報,哪怕是將占城稻和珍珠米獻上去,他們或許能封爵,但走不到權力中心,可是如果他們現在就投靠廢太子,成為廢太子的心腹,日後廢太子登基,他們便可以成為心腹新貴,入住京城。
    當然,這也有很大的風險。
    畢竟造反之事,大部分都是不成的。
    “爹。”紀家大少爺擦著冷汗“現在咱們該怎麽辦?”
    要不要摻和?
    紀家家主笑了笑“我們紀家的機會到了,如何能輕易放棄?”
    紀家家主精明強幹,六月後便多多少少察覺了一些不妥,他當時也是心亂如麻,然後便派人打聽了京城裏的消息,同時再次審視魏衡和林晚,京城的亂象,以及魏衡和林晚的精明強幹以及仁者風範,都令他折服。
    很多皇子造反,都是盤剝百姓斂財練兵,但是魏衡和林晚不是,他們對老百姓不但沒有盤剝,反而建了肥皂工坊盤活整個西南經濟,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甚至在五月那次汛期,他們也並沒有因為要隱藏身份便袖手旁觀,而是盡力保住了堤壩,避免了決堤給老百姓造成更多的損失。
    他們或許過於仁慈,但心存天下的仁君,對他們來說卻也是最好的依附對象。
    因為不用擔心會被過河拆橋。
    紀家家主有了決定,便在慶功宴後尋了休沐日親自登門拜訪魏衡和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