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祖業
字數:5151 加入書籤
有大腿抱的感覺真好。
介紹 了關勇和李祥認識後,楊智帶著葉佳榮去高家大院收房。
“這個……”
想象中的應該是髒亂差,畢竟搬家的人心不甘情不願,什麽髒的臭的都會留下來。
但是都沒有。
整整齊齊幹幹淨淨,空空的大院顯出了滄桑感。
“應該是李祥安排人收拾好的。”
不要指望那些人搬走後還會來打掃,他們不會恩感戴德高老爺子對他們這些年白送給他們住。
隻會記得老爺子突然間讓他們搬走。
“這個李祥倒是來事兒。”
葉佳榮就喜歡這種眼裏有活的人。
要是留給他們兩口子收拾,至少得搞上兩三天。
要不然老爺子回來看到的將是滿屋的狼藉了。
“要不,我們將這個院子打理一下。”
葉佳榮覺得這麽寬寬大大的一個大院啊,一家子住在裏麵多好。
這個高家大院承載著高家人的榮辱興衰,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
是了,那邊一條老街,這邊一個大院,按照未來的發展方向完全可以搞個開發。
葉佳榮想到這兒的時候心“呯呯 ”跳了一下,秀蘭娘是要發財的節奏。
這可是繼承了家產的暴發戶。
“行,你說怎麽搞,我來動手。”
楊智脫下厚重的棉襖:“還栽花栽草?”
“可以,這院子的四周種點小斑竹。”
都說寧可食無肉不能居無竹,她是想在自家院子裏也種一些的,但是院子實在太小的怕它們長不好。
“好,我去挖土。”
轉悠了一圈,居然沒看到鋤頭。
“去找村裏人借。”
“誰肯借給我們啊,他們現在恨我們入骨。”
“餘大姐家啊。”並不是所有的人都不懂感恩,餘大姐的爹娘就表示支持老爺子收回房子。
村東頭餘大姐的娘家,葉佳榮說明了來意。
“大門背後,有大鋤頭小鋤頭,你看看你要哪一種。”
“大小都借。”楊智問:“餘大叔,請問哪兒可以找到小斑竹,我們花錢買。”
“買什麽買,我們屋後就有,要多少挖多少,不值錢。”
葉佳榮對餘家人感謝不已。
然後順便又在他家門口挖了兩棵美人蕉,摘了幾根月月紅。
“要是有花種子賣就好了。”
現在撒下去,過段時間就能發新芽。
“不急,慢慢來,等我們家的花結了種子再帶來撒上。”
那得等猴年馬月了。
“對了,葡萄也給它種上。”葉佳榮道:“你看種前院還是後院?”
“前院向陽一點,後院容易招長蟲。”
後院太偏了,到時侯一個老人住被長蟲嚇住了就不是燉龍鳳湯這麽簡單的事兒了。
兩口子在高家大院足足幹了三天,然後才有了一個像樣的院子。
這其中,朱三娘和陳大娘文康康之流就不停的進來打探消息。
“你們是收了高老頭的錢幫他打理的?”
“高老頭兒中了什麽邪了,為什麽要將我們攆出去,將一個院子種上花花草草,哪有種蒜苗青菜蘿卜好?”
葉佳榮不想說話。
住了別人的房子攆你出去還有理由了。
“你們是高老頭兒的親戚?”
最後還是朱三娘聰明一點:“這個房子收回來了就是為了給你們住?”
“屁的親戚。”陳大娘冷哼一聲:“高家早就斷子絕孫了,就一個高老頭。都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果然是這樣的。以前河邊那條老街,一大半都是高家的產業。就連酒廠都是高家的。結果後來如何?全都被充公了,活該……”
葉佳榮懶得聽她幸災樂禍。
隻不過有一條信息沒放過。
酒廠和那條街半條街都是高家的。
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氣,以前的高家到底有多輝煌?
之後為什麽又敗落得這麽快?
這一個家族到底都承受了些什麽。
“老婆,你瞎想什麽?”
回去路上,葉佳榮說了自己的疑惑,楊智不以為然:“解放前打地主土豪不都是這樣嗎?所有的房子土地都充公。祖祖能將房子要回來都不錯了,未必還能要酒廠和老街上的鋪麵?”
“不是,我總覺得……”
算了,和楊智這個榆木疙瘩說不清楚。
葉佳榮想要查一些東西也不是沒有辦法。
她直接去了找李祥。
“你說想要看看慶陽縣的縣誌?”
“對啊,我對曆史感興趣,想了解一下慶陽縣。”
“行,我給你找找。”
李祥一個電話打到了檔案館,那邊回答可以去翻一些資料,但是資料太貴重了不能帶走。
葉佳榮隻是了解了解,當然不用帶走。
李祥就開了車親自將人給送到了縣檔案館。
“謝謝李隊長了。”
這家夥原來還是一個大隊長,葉佳榮覺得很榮幸和他們打交道。
“沒事兒,下午要不要我來接你?”
“不用,我自己回去就行,謝謝了哈。”
“葉姑娘,這是我們的縣誌,你看吧。”接待她的是珍上中年婦人,葉佳榮問了姓潘。
“謝謝潘老師。”
管檔案的人,一般都是有些文化的,葉佳榮就叫她老師了。
“不客氣。”對這個稱呼,潘老師顯然是習慣的:“你慢慢的看,我就不打擾你了。”
葉佳榮倒不是慢慢看,安陽的發展和她關係不大。
有關係的是高家。
果然,很快就找到了高家的發展史。
安陽縣數一數二的高家酒廠,是高家的支柱產業。
釀的酒賣到了鄰近的縣份上,那條古街一大半也是高家的產業。
從糧行酒坊到布莊藥鋪當鋪和錢莊,高家都有涉足。
葉佳榮看到這裏的時候很是震撼,多麽輝煌的高家啊。
一頁頁的翻下去,看到一個重要的信息:1948年,高家的產業除高家大院外由高家後代子孫高新生無償捐贈給了蘇維埃政府。
葉佳榮愣住了!
這個高新生是?
腦子裏迅速的閃過一些片段,然後很快抓住了重點:就是高六爺。
那個年代的年輕人衝出封建社會的家門都會給自己取一個象征性的名字,新生,就是他們對未來新生活的向往。
老爺子之所以留下了高家大院,畢竟那是生他養他的地方。隻不過讓人想不到的是,待他功成名就退回大院時才發現,大院已經被分給了別人住。
好在,他還是守住了一點祖業。(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