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寶島

字數:4546   加入書籤

A+A-


    王家有叔叔在寶島。

    “哈哈,我二叔要回來養老?”

    王德全拿著信興奮的喊:“我二叔要回來了。”

    葉佳榮眨巴著眼睛,從小到大都沒見過呢,這麽興奮為哪般?

    當真是親情和血脈。

    別像範進中舉一樣直接高興昏了啊。

    “你醒醒吧,你二叔是在寶島呢,那可是有錢人的地方。”王大嫂瞪了男人幾眼:“人家回來住你這個狗窩,你也不看看,你連一間像樣的房間都沒有給他住,他能回來養老。”

    李秀蘭家倒是有一個老人在養老,那是因為人家房間多隨便住得下。

    不過,要讓自己撿一個老人回來供養那也是不行的,多一個人就多一個負擔呢。

    “哎喲,王德全,你二叔有的是錢,回頭你們重新修一個房子就好了。”有人就在旁邊起哄:“修得比楊智家的還要好。”

    “對,我聽說那邊的人可有錢了。”

    “你想啊,他二叔是民國時候的兵了,早拿退休金了,肯定有錢,別說修楊智那樣的小院子了就是修城裏的小洋樓也沒問題。”

    “對對對,王德全,你得好好想想,你的房子屋基選在哪兒。”

    葉佳榮聽了無語翻白眼。

    都當秀蘭娘一樣有運氣呢,從天上掉下來一個老人送家產。

    縱然那位在寶島想要落葉歸根,也應該是有妻兒老小的,就這麽拿錢給你修小洋樓了?

    會不會是做夢。

    結果,第二天就聽到王大嫂和隔壁的羅二娘吵架了,然後讓楊智去斷公道。

    “為了啥呀?”葉佳榮是有些同情楊智的,一個大男人就幹了居委會大媽的事兒了。

    “你猜都猜不到。”

    葉佳榮表示 沒興趣再去猜了。

    “王德全在保管室旁邊不是有一塊土嗎?”

    對啊,那塊土還很大,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土的中間有兩分地是羅二娘的。

    “王大嫂找羅二娘要調地,說準備等他二叔回來了修小洋樓。”

    葉佳榮……

    心想到這個二叔就像是唐僧肉還沒回來就給惦記上了。

    依著王德全的家當,再過十年都修不上小洋樓。

    她還真敢做夢!

    “羅二娘也裝怪,就是不調,說她的是自留地,換哪裏都不行,就那塊地是風水寶地靠那兩分地發家致富。”

    “噗”的一聲,葉佳榮沒忍住笑出了聲。

    這鄉下的女人天生都是編劇啊。

    什麽樣的劇本都能在她們的手裏誕生。

    “兩個人說著說著就翻起了舊賬,兩人就幹起了架。”楊智頭疼的說道:“我算是領教了這些婦人們沒事兒幹的時候真可怕。”

    “動手了?”

    “動了,羅二娘扯了掉了王大嫂一縷頭發;王大嫂將羅二娘的臉抓花了。”

    嘖嘖,戰鬥力有點強悍啊,都不是省油的燈。

    “鬧成這樣豈不是更不能調地基修房子了?”

    “人家又選好了,選到沙土那邊了。”

    這是萬事俱備隻等錢啊。

    “那個王吉東真的會回來嗎?”

    葉佳榮隻感覺有個坑在等著他啊。

    “不知道,聽說王德全回信了,一口一個二叔,將家裏的情況說得很慘,還說特別是想念他。說他爺爺奶奶大伯和他爹娘走的時候都在念叨他二叔的名字,久久不肯咽氣兒。”

    “哈哈哈!”葉佳榮笑得花枝亂顫:“煽情可以,不過過了就顯得太假。”

    真的,請原諒吧,因為她的想象力實在不太豐富。

    那王吉東走的時候,王德全連影子都沒有。就算他親娘也沒見過他二叔的模樣,居然念著名字。

    “老婆,你可真會揭人短。”

    “不,我這是理智分析。”葉佳榮樂得不行。

    當然,最近大田壩村最樂的是王家人。

    用關大嬸的話說:尾巴都要翹到天上去了。

    話裏話外就是他二叔要從寶島回來了。

    一家子還扯了新布做新衣裳,大大小小都做了一身,當過年一樣。

    “村裏好些人還在羨慕呢。”

    就連關小玉周末放學回來都在問他爹娘,關家當年有沒有人被抓了壯丁沒回來的親戚。

    “抓壯丁那些年能活著的也是運氣了。”高老爺子聽說這事兒後歎了口氣:“這位估計也受了些罪。”

    “祖祖,以前不是說有海外關係的怕是通敵嗎?現在不擔心這一點了?”楊智最是沒想通。

    “以前是以前,現在政策又不一樣了。”老人道:“他們那些兵當年也是被迫跟著老蔣走的,歲數都大了,落葉歸根也是正常的。”

    “祖祖,抓壯丁是咋回事兒?”小四好奇的問。

    “抓壯丁啊是國民黨時期的事兒。那時候沒人想去當兵,就抽丁,三抽一五抽二”

    就是一家人如果有三個男丁就必須得抽一個去當兵;有五個就得去倆個。

    “那男丁可不是按成年人來算的,但凡是繈褓裏的嬰兒是男孩也算一個名額。抽丁搞了幾年人員又缺了,最後就幹脆抓壯丁。”

    但凡是路上遇上年輕力壯的立即就抓去當兵。

    “之所以到處都在抓,一是因為缺兵丁;二是因為那些當官的想得賞銀,抓到一個能賞多少錢。”老人道:“他們這樣幹最後民生怨道,普通百姓不敢怒不敢言。”

    “那有錢人家的人呢?也去抓嗎?”

    “有錢人家的就用大洋買人頭啊,由著那些被抓的兵丁去補替上。”老人回憶當年的情況:“我們家也是要抽兩個的,最後是交了一百個大洋才沒有抽。”

    那為何他又去參軍救國了呢?

    “我是在學堂裏接觸了新思想,覺得這是一條陽光大道,所以就跟著去了。”

    噢原來是這樣 。

    “祖祖,幸好你跟的是好的這一邊。”

    不是國民黨。

    “嗬嗬,我跟的人是我的先生,黃埔軍校畢業的。”

    葉佳榮……

    “後來才知道,他是地下黨。”

    所以,老人從一開始走的還是陽光大道,沒有被帶歪了。

    “他是我的入黨介紹人,也是他給我指了一條陽關大道。”老人遙想當年,若不是先生指點他趕緊的將家裏的家產捐出去,估計著怕是都沒有活著回到故鄉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