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外貿公司

字數:4177   加入書籤

A+A-


    市裏,葉佳榮見到了文濤,蘭錦瑟專門做外貿出口的同學。

    要說,上輩子的葉佳榮自然也懂這些,隻不過,隔行如隔山,她要做的是竹編自然也是不太了解的。有一個熟人帶一下路自然是可以的。

    “很多人都想做出口竹製品和木製品,其實做這個也簡單,就是要有竹製品出口清關,,然後怎樣出口竹製品;報關報檢出口竹製品流程。”

    聽起來輕飄飄的一句話,但是葉佳榮知道中間還是有很多彎彎繞繞的。

    既然是想要做,那就要懂得如何去做,需要哪些東西,出口哪裏,還得找到國外的進口商,簽訂合同……所以她腦子很冷靜,想了一下問文濤有沒有興趣合同。

    文濤看了一眼蘭錦瑟。

    “老同學,這可是我姐,你有什麽好法子都說說唄,別藏著掖著了。”

    要不是聽說文濤已婚孩子都兩歲半了,葉佳榮還覺得她倆有點什麽。

    看樣子,這位是小蘭同學的男閨蜜了,或者說叫哥們,藍顏知己之類的。

    也就是說,男女同學之間也是有純潔友誼的可能的!

    “說實話,我對這個不感興趣。”文濤嘴角微翹:“恕我直言,因為利潤太薄,我不想做。”

    葉佳榮的心啊,受到了一萬點打擊:人家看不起。

    “你……”

    “別急別急,我不做,不代表我不幫忙。”看蘭錦瑟要罵人,文濤連忙道:“我可以幫著葉姐疏通其中的關節,介紹商家。”

    “多謝文總了。”

    在文濤的滔滔不絕介紹下,葉佳榮悄悄記錄下了整個流程;簽訂合同,貨物準備,催證,審證,租船,訂艙報檢,報關,投保,轉船,製單結匯,退稅等,文濤甚至還表示 ,隻要她的貨物沒問題,他可以幫忙跑這些手續。

    原來文濤的公司是一家綜合性的進出口服務公司,擁有齊全的進出口資質,能夠幫忙處理一切進出口問題。

    這操作……葉佳榮也明白人家為啥看不起這份薄利了。

    這就是後來的中介服務公司啊,幫忙做單抽成,沒風險收益還高得很。

    “由於竹材的高再生性高環保性,很多竹製擁有獨特的天然紋路,古樸美觀富有文化氣息,竹製品在國內以及鄰近國家都很受消費者歡迎,葉姐做這一行倒是也不錯,很有錢途的。”

    “那就多謝你幫忙了。”

    葉佳榮點了點頭。

    在這一行上她還完全是一個小白。

    都說隔行如隔山,看來得慢慢摸索。

    先得注冊一家公司,葉佳榮取了一個手藝人外貿公司。

    在黃維新的幫助下,用了一天時間就開了一家公司。

    葉佳榮之所以隻取了手藝人三個字,是因為她的經營範圍不僅僅限於竹製品,她還想到了趙嬸子說的做鞋底的事兒,其實,在鄉下很多人婦女都是有手藝的,隻是沒將她們做出來的成品轉化成商品,也就顯得她們做這些沒有價值。

    葉佳榮想要通過這家公司來為她們增收,補貼家用,能掙錢也能讓她們變得更自信。

    在注冊公司的時候,葉佳榮才發現普通注冊公司的注冊資本有10萬就可以了,但是有進出口字樣的公司,注冊資金必須是100萬以上。

    也幸好她找了黃維新,要不然沒這麽快辦下來。

    “葉總,我很佩服你。”

    嚴格說來,是很佩服這兩口子。

    都是不怕折騰的人啊!

    一個要升學率低得嚇死人的教育起步帶動整個縣的產業;一個想在那偏僻的農村裏尋找一點經濟,這兩樣都不能輕易搞成的事兒。

    “行了,不管你是真佩服還是假佩服,我都認了,我呢,現在就得找單子。”

    一說,黃維新還能幫上忙。

    “我有個朋友好像就是做這一行的,我幫你問問。”

    當著葉佳榮的麵,黃維新就打了一通電話,這老狗……葉佳榮也不得不佩服他了。

    明明是一個化學老師,一口流利的外語沒得挑。

    當然葉總也不賴,那是上輩子的本事這輩子自帶。

    “成了,他約你明天看看樣品,合適的話,他就給你下訂單了。”

    黃維新道:“不過,他的要求高,在出口竹木製品的時候需要你提供原產地證,質檢證,熏蒸證。”

    熏蒸證是個什麽鬼?

    經黃維新解釋,葉佳榮才知道這是國際貿易中,各國為保護本國的資源,對有的進口商品強製實行的檢疫製度。

    木質包裝熏蒸就是為了為防止有害病蟲危害進口國森林資源所采取的一種強製措施。

    好吧,上輩子葉佳榮做的外貿單完全不涉及到這一項。

    真正是活到老學到老,就算是活了兩輩子,知識也是學不完的。

    第二天,葉佳榮帶著一些竹編小玩意兒和黃維新的朋友周勇見麵了。

    “葉總這些竹編小巧精致,肯定是有市場。”

    葉佳榮聽他這樣講就高興了,她就說嘛,酒香不怕巷子深。

    她一定要將竹編走出深山。

    很愉快的簽訂了五萬個的訂單,分別是果盤、竹籃、花瓶、燈罩和一個帶蓋的小收納筐。

    葉佳榮簽訂的單價是五元錢一個,這個價格在這個年代也不算低了。

    但是,她知道,當這玩意兒去海關過了換一個地方,價格完全是後麵加一個零的節奏。

    她也清楚的知道有些時候真正是製作生產的人不賺錢,商品在旅遊的過程中就層層渡金,最後變得高不可攀的價格了。

    商人重利,葉佳榮看重的不是利,但是,沒有利潤她也活不下去。

    最後決定回去給村民們的價格是兩元一個。

    因為,她還得有人員管理運輸還要納稅,算下來,估計自己淨利潤也就是一元一個吧。

    對此,她也無所謂了。

    反正,能掙一點是一點。

    畢竟,葉總還有更重要的一項要做。

    第四天,她就風塵仆仆的回了周禮縣。

    楊智看著她的時候都有些哀怨:媳婦兒一搬下他就是四天不管,還說要給他調養身體,看看廚房角落裏堆的山藥都發芽了,再歇上一段時間回來估計都能做盆景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