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 西行遇險,靈縣叛亂攪仁明(上)

字數:4203   加入書籤

A+A-


    這樁雷聲轟隆卻未下成雨的宮闈舊案,雖然讓李樞相和鄧璋吃了癟,但仁明殿裏小茹姐清脆的哭鬧聲卻讓深幽的後宮愈加靜謐。

    而平日裏安靜的皇後孟染卻似乎更加活泛了。

    這幾日,孟皇後帶著幾名宮女在小廚房研究一種叫香油香油粑粑的民間小吃,隻因想家的茹姐說要吃家裏貼的香油粑粑。

    到禦膳房幾番打聽後,宮女們終於根據茹姐模糊的描述備齊了這香油粑粑的原材料,孟皇後趕緊讓宮女們起鍋倒油,做這民間的點心。

    二刻鍾的時間不到,廚房裏就飄來了香油、野菜和肉絲混在一起的香味。正愁著小臉學習行走禮儀的茹姐立馬就被這熟悉的香味勾得散了身架子。

    但是因為害怕教習嬤嬤,她也隻能又立馬端起胳膊繼續練習。

    看見她這可憐人的模樣,皇後立即讓嬤嬤先退下休息,將剛出鍋的香油粑粑端到茹姐跟前。

    “茹姐兒,味道如何?可與你之前吃的粑粑有幾分相像。”皇後一邊讓身旁的丫鬟迎兒端茶過來,一邊擦著頭上的汗,問到。

    “好吃!”茹姐一邊吃一邊回到。

    可是小丫頭立馬意識到自己方才對皇後娘娘的回話不合禮儀,便立即停下口中咀嚼,想了想,起身回到:

    “回皇後娘娘,這粑粑的味道與女兒家鄉的味道很像,很好吃。”

    見她嘴角上還沾著粑粑殘粒兒,孟皇後不禁好笑又心疼,立馬又拿起一個塞給茹姐,溫柔地道:

    “好吃便多吃點,以後沒有旁人的時候,茹姐可以不必起身回話。”

    “皇後在宮中做何點心,這般濃香誘人?”孟染聽到這來自門外的聲音,知是哲宗來了,便立馬帶著茹姐兒出去行禮迎接。

    小茹姐見到哲宗,有幾分害怕,行完禮後便往孟皇後身後躲。

    哲宗見狀,將之前廬州民婦交給自己的瓔珞項圈拿出來,遞到茹姐跟前,給她戴上,輕輕對茹姐問道:

    “茹姐為何這般怕朕,卻倒是與皇後娘娘如此親近呢?”

    哲宗這柔聲一問,倒是讓怕生的茹姐輕鬆了些,可卻讓一旁的孟皇後心裏緊了起來。

    她不知道官家這無心的一句話,是不是在敲打自己,自己對茹姐的上心,難道又被官家當成了別有用心?想到這一層,孟皇後便趕緊應聲到:

    “官家,福幽公主是小姑娘,自然是對女孩和婦人更親近些,過些時日,等她與官家熟絡些,便好了。”

    “是啊,那朕還要常來看茹姐啊!”

    哲宗此言一出,孟染又感自己方才的話中有失言之處,讓官家與茹姐多熟絡,那不就是等於讓官家多來她這仁明殿嗎?想到這裏,皇後便說道:

    “官家與茹姐還有許多話要說,妾先退下了。”

    “皇後為何如此著急,今日朕好不容易得空,把咱們的悠兒抱出來讓朕瞧瞧,你也陪我吃幾塊這噴香的點心。”哲宗似乎有些不滿孟皇後習慣性的避寵,果然太皇太後所安排的皇後,並非真心對自己嗎?

    悠兒是孟染所生,自她出生後,哲宗十分喜愛這個女兒,喜他是自己的第一個女兒,也喜他是皇後所生的公主,而非皇子。

    孟皇後應了哲宗所言,將她的悠兒抱出來。但還沒等哲宗抱上著粉嘟嘟的小公主,那邊劉瑗就從院中急匆匆走進來,說是大理寺和樞密院等要員突然進宮,此刻正候在文德殿外,有要事奏秉。

    看著官家匆匆離去的背影,孟皇後讓迎兒將盤中的香油粑粑裝到食盒,命人送去文德殿。

    哲宗出了仁明殿,路過皇後料理所的花圃之時,才發現前幾個月花繁葉盛的花圃此時已枯葉堆黃土了。

    堂堂中宮居然如此素簡,哲宗停住住匆忙的腳步,對劉瑗說:

    “仁明殿怎可如此蕭條,你命人去朕的文德殿取些開得好的菊花來。”劉瑗在一旁,馱著背走到哲宗身旁,輕聲說到:

    “官家有心了,皇後娘娘也是怪了,聽宮人們說,自打去年,皇後年娘娘這片花圃就隻種芍藥花了。”說著向後退了退,又輕聲說:

    “也正巧是官家您改元紹聖的時候呢。”

    芍盛,紹聖,皇後這用心,不知道是否能隨風飄進哲宗的耳朵裏。

    到了文德殿,得知從靈縣傳來的情報後,哲宗便再無心掛念那仁明殿裏花圃的花語為何。

    原來,河東路的靈縣的發生了一起叛亂,有幾個暴民帶頭抓了地方廂軍,並殺了知縣。

    “隻是成不了氣候的烏合之眾,官家也莫要過於掛心,河東節度使李昊已被授權帶兵平亂,想必馬上就可捉拿這些暴民。”李樞相先開了口。

    “河東地區並無大災,為何會有此等暴行?”一向寧靜的河東地區也會有暴民作亂,哲宗總覺得不太合常理。

    “官家,這暴民的頭目是山匪,想來也是秋冬來臨,那些山匪想搶些財物過冬吧。”鄧璋寬哲宗的心。

    鄧璋這看似寬慰聖心的解釋,卻讓哲宗的心頭無比沉重。

    這河東路是青苗複用後,除京畿外首個實施的地方。

    如今,正值秋收季節,本該物阜民豐的河東居然發生了此等事件,這難道就是複用青苗之法給世人的回饋嗎?

    “官家,現下還是派兵部去靈縣查清緣由為好。”李樞相在一旁道。

    “不光兵部,大理寺和三司也要去!”哲宗看了一眼立在殿下李樞相、鄧尚書還有久未發言的梁陌,給了最終的旨意。

    隔日,兵部侍郎高運卿,大理寺少卿林陌,三司度支使鄧之綰一同從東京城出發去了靈縣。

    “安排了兵部,官家還是硬讓林陌跟了過去。”鄧璋在送走鄧之綰後,又來李樞相處對弈。

    “高運卿是太皇太後的表侄子,更是你鄧尚書的門生,官家能放心讓他一人當耳目?”李樞相將手上的子落下後,又說到:

    “官家不是還派了你家大公子鄧之綰也跟了去,怎麽,你鄧尚書臉上不長光?”

    “李樞相您就別打趣下官了,綰之初在朝堂嶄露頭角,官家這是在試探,更在拉攏啊,這怕不是要我父子決裂啊。”

    “莫要如此悲觀,三司與戶部同管青苗複用之事,官家派鄧度支隨行的用意怕是在青苗之法上,如此,不才是你我所要的局勢嗎?”李樞相說著,看了看棋局,又道:

    “這一子,我讓了!”

    鄧尚書看了看李樞相的棋路,知道自己敗局已定,便丟了棋子道:

    “李樞相甘願入局,才能得勝勢,官家要查,那就讓他查,讓他看看這青苗之法複用的到底對還是不對!”說著二人又擺了新局。

    東京城的夜晚變得更長了,而此時靈縣的長夜則枯靜而躁動。

    不過千人的叛亂,河東節度使派人來三日後即將局勢穩住,隻是在河東節度使到來之前,這裏尚有雞犬喪家之憂,行人魂斷之懼。

    而碰巧路過的孟遠一行就在其列。(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