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資料
字數:3138 加入書籤
能夠被稱為洲際導彈的武器,其基本門檻就是射程。
按照國際慣例,洲際導彈通常是指射程大於8000公裏的彈道導彈,而星際導彈的射程則是在三十萬公裏,隻要導彈落在藍星,藍星會瞬間被毀滅,其危險程度可想而知,而星際導彈的存在就是對其他星球的一個震懾作用,如科幻電影星球大戰計劃,功能就是空間反導,在太空中把地方來襲洲際導彈打掉。
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將來自更高空間維度的星際導彈攔截在宇宙之中,野生係統和666的存在都證明更高維度的外星文明似乎都在關注著這個星球,她不得不做好準備!
這些資料滿滿的幹貨,市麵上是看不到的,更遑論,這裏麵還有很多關於星際導彈的設想,空間反向導彈的攔截、空間跳躍等等各種新鮮的術語。
很明顯,對於接下來的研究,蘇樂言已經有了初步的計劃,甚至已經有了設想,還有很多數據論證,很多技術上麵的難點似乎已經解決了,他們的加入並不是很重要,即便是沒有他們,蘇樂言一個人也能搞定。
越是往下看,越是心驚,這真的是短時間就能夠做到的嗎?
夏國製造洲際導彈耗費了幾十年的時間,才解決的技術難點,星際導彈隻會比洲際導彈的技術更難,可是他們現在看到了什麽,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啊!
末世前世界上射程最遠的洲際導彈,是e國研製的洲際導彈,射程可達1.6萬公裏。
洲際導彈極限射程一般為藍星的半周長,因為隻要能繞藍星半圈就能打擊到藍星上所有的目標。
而他們即將要研發的星際導彈射程卻是三十萬公裏以上的距離,這個距離是1.6的二十倍,這絕對不是量變引起的質變,而是本質上就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資料上麵不僅僅記載了射程的變更,還有很多技術方麵的數據,放眼望去,滿滿的數據,不知道的還以為已經做過模擬試驗了。
他們不知道的是,蘇樂言可不就是在係統實驗室裏麵做過好幾次模擬實驗。
很多數據都是經過模擬實驗記錄的,不過到底隻是模擬實驗,要想真正造出星際導彈,所需要的不僅僅是一串數據,還有很多材料、能源等多方麵的考慮因素。
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是也一個極大的技術難關,如果隻是隨意的發射,而不能命中目標,其威懾能力也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危害到自己。
星際導彈想要摧毀敵方的戰略目標,反向攔截,必須滿足三個條件:核彈頭、射程和命中精度,而命中精度是最為關鍵的條件,前兩者是基礎和前提。
總之,提高導彈的命中精度,即可降低核武器當量,可大幅度降低核彈頭的重量、節約寶貴的軍品核物質、提高核彈可靠性、增加攜帶核彈頭的數量。
這些都還隻是開胃小菜,繼續往下看,他們就發現關於空間跳躍反向攔截的資料晦澀難懂,就像是一張巨大的網圖,將整個宇宙都籠罩在其中,這樣的藍圖令所有人倒吸一口涼氣。
幾個老教授時不時的湊在一起交流,陳旬邑三人也是麵色激動,很快也加入老教授的討論隊伍之中。
經過一遍遍的推演,他們基本上可以確定,這些數據的準確性,以及可操作性,然後對於編纂這些資料的人,他們就更是好奇了。
兩個小時之後,眾人才粗略的看完了所有的資料,一個個激動臉紅脖子粗的,仿佛已經看到了星際導彈發射成功的那一瞬間,要不是他們還知道自己現在在哪,怕是要歡呼了!
“小蘇啊,這些數據的可行性很高啊!”
666輕哼一聲,這些數據的可行性當然很高了,宿主可是在係統實驗室裏麵進行了幾天幾夜的拆解。
她不僅將星際導彈拆的七零八落,還借助係統實驗室進行了好幾次的模擬實驗,這要是不行,它就要懷疑宿主是不是被人掉包了!
要知道,即便是一個成品放在這裏,沒有足夠的能力,想要破解其中的技術,怕是十來年都做不到的。
吞噬小說網
隻能說大魔王不愧是大魔王,隻是簡單的拆解,就能夠破譯其中的技術,這一點不是誰都能夠做到的!
“這些數據都經過模擬實驗,切實可行,技術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我們現在需要一個廣闊的地方進行實施,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在曙光基地進行是不行的!”
一旦實驗出現爆炸,或者中間有什麽失誤,曙光基地就會遭殃,這裏可是有幾百萬幸存者,所以接下來他們要進行選址。
“你考慮的是對的,而且這麽浩大的工程,就算是已經突破了技術難關,想要短時間內完成,也是不可能的,選址問題你不用擔心,交給我們幾個老家夥。”
“我記得沒錯的話,沽丘荒漠就有一個發射地,那裏還有很多相關設備,隻不過末世爆發之後,哪裏已經荒無人煙了,不過,如果可以利用起來,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那好像是洲際導彈的發射地之一,確實是一個好選擇,隻不過沽丘荒漠荒無人煙,現在外麵又是喪屍滿地,現在的話,是不是有點危險?”
“這一點就不用擔心了,我們有能量罩,這個工程又這麽大,短時間內是完不成的,等發射那一天,喪屍已經從藍星消失了!”
這段時間可是全民獵殺喪屍的熱潮,喪屍數量再多,總會有消失的一天,這些都不是問題。
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他們實驗室所有人加起來也不夠啊,各個環節都需要人才,項目組還需要招收很多人才進組的!
不過這件事情,還是要征得小蘇的同意才行!
幾個教授考慮的也是個問題,她想的還是太簡單了,在迦南帝國的時候,很多危險的實驗都是用機器人完成的,藍星機器人還處於落後的階段,很多實驗都是依靠人類完成,她倒是忽略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