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 房梁簫音

字數:3382   加入書籤

A+A-


    第一時間並未得到魏十三正麵回答的唐合,就此被人棄在原地,一臉茫然。

    反而是手下那三個小乞兒被魏十三令人抓了回去。

    隨著宋字旗號的馬隊,分作三批一共九輛馬車駛入臨安城的主街道上,踏上開往許府的道路,魏十三往江浙一帶的商運也基本上可以劃上一個句號了。

    坐在最後一批的馬車上的魏十三忽地被年輕的手下問道:“三哥兒,那姓唐的家夥,定是知曉無法與三哥兒鬥來投誠了,為何我們不收了他?”

    “看來真是亂世造英豪啊。”魏十三心中不禁一陣感慨,亂世之中雖說充滿了無限的機會,但同時這並非隻對他一個人而言是如此,對天下的人來說也是如此。

    能夠成為一方頭目的人,就算不是天命之子,也要是牛頭鳳尾一類的鳳毛麟角人物,可見成大事者,不但需要有聰慧且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還需要有長遠的目光,和過人的禦人本事的。

    沛公能成就漢室三百年輝煌,就是將這幾點理解的頗為透徹了。

    那年輕的手下皺眉問道:“哪裏有英豪抵得過三哥兒咧?”

    魏十三啞然失笑,伸手在他頭上敲了一板栗,笑罵道:“在與我們隔江相對的金人中,有一種訓練獵鷹的方法,因為鷹生來就是習性凶猛,剛捉回來後,他們就不讓鷹睡覺,一連幾天,鷹的野性就會漸漸被消磨。

    因為,鷹這種動物,它的領地是整個茫茫的天空,它的心誌比天還高。除了擊垮它的意誌,上的疼痛不會讓它屈服於任何人。

    隻有當鷹感受到死神將近的時候,它才會屈服,乖乖聽話。所以訓鷹高手都是把鷹加載自己手臂上,晝夜熬鷹,有時候時間甚至長達數天數夜,隻看誰能熬得過誰。

    因為稍一疏忽,讓鷹睡著,夢見了藍天,峭壁,那麽就會前功盡棄,人也一樣,

    當人們心中仍有生還的希望和足矣彌補他們崩潰的精神的幻想時,他們是不會向任何人屈服的,這時候他們所有的忍讓與屈服,都可謂是臥薪嚐膽,而他們所想要的,就是越甲吞吳的機會,唐合明顯就是這麽一個人。”

    年輕人有些聽不懂了,撓了撓頭道:“那我們為何不把他做掉?”

    魏十三聞言當即瞪了他一眼,“你們不要連想法都跟餘龍那小子學好麽,你可曾有見過熬鷹的人,半途而廢,將鷹給燉了吃的?”

    “好像確實是這麽個理!可留著他們下來,要讓他們逃出去了,不就成了禍害嗎?”

    魏十三微微抬頭,看向晨曦是還陽光明媚的天空,這時候已經變成天陰欲雨,眯了眯眼,道:“那便要看看,是誰能熬過誰了!”

    對於這件事情,他心中還是頗有把握的,畢竟隻要闖出了臨安城,就相當於是成了造反的義軍,在皇城之外,高宗定不會讓臥榻之側有他人酣睡。

    如此一來,就會又大批量的官軍對他們實施圍剿,隻要想到這一點,唐合就不敢輕舉妄動,置身於前麵深淵,身後地獄的環境中,他能熬得過幾時?

    馬車上這時似有默契地保持著沉默,車軲轆的聲音,漸漸遠去。

    魏十三漸漸地不再去看天,繼而看向了臨安朝廷的方向,如果他那貧乏的曆史知識沒有記錯的話,這裏就是以後南宋的皇城了。

    如果能夠在這裏發展一個人數可達千人的秘密分舵,是否對他的起義大計大有益處呢?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一整日都是天陰欲雨的狀態。

    隨著九車的緞綢運到許府中,集合之後,再運往府尹李大人的府上,抄了賴家的家產之後,變得手頭變得無比闊綽的李大人也將貨錢一分不差的付給了魏十三。

    而那件謀逆案件在無人追問的時候,也漸漸在市井中淡去,不過,朝堂之中受了賴東家利益牽連的官員,卻並不打算讓這件事情石沉大海。

    一場攪動風雲的計劃似還在演化之中,而眼前短暫的寧靜,就是暴風雨前的寧靜,讓眾人都無法保持冷靜。

    夜間,陰霾的天空之上,終於灑落了細如牛毛的雨絲,濕了青石街道,濕了黑磚瓦頂,亦濕了行人的衣衫。

    春天就這樣悄然地到來了。

    許府。

    後院。

    閣樓瓦頂之上,宋青破天荒光著膀子,露出了刺滿繡花的矯健身材,那是一副山水牡丹啼血圖。

    事實上,宋朝的刺青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刺青館中的技師,常用草木灰加牛膽汁,混合適量的靛藍和墨汁,根據繪製好的山水畫圖案,給人刺繡。宋青上身胸前繡的是青色的山水鬆柏圖,蔓延至手臂上還有鳥獸,最令人妖豔絕倫的,還要數後背上用朱砂與鴿子血刺下的盛開的啼血牡丹,與胸膛前粗獷交相輝映,宛如一個行走的風景圖。

    這就是宋家商行落難之後,宋青找人紋在身上的圖案,畢竟要裝著無比孟浪的樣子,此時此和,他執簫深情吹奏《鵲橋曲》,將藏在心中的悲涼與傷感,通過水乳交融的簫音交代出來。

    七年前的今日,是宋、張兩家值得歡慶的日子,宋家商行落幕之後,這一日成了宋青與張秋雨隔牆相望的日子,而到了今天,隻剩下宋青一人了。

    隨著他的簫音傳開,許府中包括仆人丫鬟和許經、陸青姝一等人在內,似都不約而同地看向了屋內的房梁處,那簫音似又穿磚破瓦的作用。

    對由若斷欲續化為糾纏不休,怛卻轉柔轉細,時而亢盈於靜得令人不敢大聲呼吸,飄蕩在許府的每一寸的空間中,偏偏這簫音中,又帶著來自無限遠方的思念之意。而使人心醉音符間時,又似匆忙走完了一生,來到了直麵生死的關鍵時刻,家人離別的惆悵、愛而不得之人的永隔、對人生虛無縹緲的感悟,如此種種,勾起每個人深藏的痛苦與歡樂,湧起不堪回首的傷情,可詠可歎。

    全府上下,丫鬟停下了手中的細活,仆人停下了手中的粗活,魏十三停下了手中的毛筆,陸青姝停下了翻到一半的書頁,幾乎所有的人都聽得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