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 行軍

字數:3404   加入書籤

A+A-




    自穿越到此已經近一年的時間,所見所聞,處處白骨。如此世道,這般人間,官逼民反尋常事,生死百態處處生。

    死亡大概是最簡單的事情了,也有不少的人每日都在重複著這一可悲可歎的行為,短短的十數年間,靖康劫、兩京淪陷、官家南渡,處處都在書寫英雄的壯烈,也是在書寫曆史的法則。

    想當時,範汝為、鍾相那個不是聲勢浩大,但他們從起事以來,不過是兩三年風光的時間,大多沒有落得身首異處的行為,時也?命也?大概不會這是種莫名其妙的原因的,細細想來還是追究到農民百姓的局限性。

    不得不說,由於百姓多數隻是生活朝廷的底層,見識到的事情、認識到的事物、體會到的道理,都隻是淺層的東西,加上多數的時候,還是屬於走投無路之下,三五成群,集群達眾的,所以義軍們能夠想出得錢財田地均分,這種接近太平天國運動時期的處理方法,已經是一次巨大的進步。

    魏十三轉過頭來,腦中一直在深思,從在這裏走過的路上來看,正如他所料想的那樣,每一個人的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盡管他的想象和期待都是那麽的美好。

    他一路低頭沉思著,沒有表現出與其他人一樣的躊躇滿誌,反而顯得舉步維艱,但不管前方的路況如何,這條路,他更加堅定了要一步步走下去。

    但至於要怎麽走,這就是一處偉大的嚐試,雖說對於這群明教部眾有些許殘忍,如今的天下,烽火也遍及了大江南北,宋,畢竟還是曾將民族推向世界之巔的輝煌皇朝,如今雖是衰敗了,但他百年間積澱下來的榮譽,在文武權臣身下種下的愛國之心。

    這就是如今南宋的儀仗所在,這樣的情懷之下,宋軍雖然在迎戰金軍的時候唯唯諾諾,但想要對付他們這樣不成編製的小股部隊,問題還不是很大的。

    不過,好在數遍周身,可用之人,還是有的。

    上天對他還算是不錯的,來到這裏之後,就讓他認識到了一群值得托付真心的兄弟,大哥魏天北勇謀雙絕,似乎生來就是為當將軍而生的人物,周、楊兩人,粗中有細,執行力強,或可治理一方,宋青雖是野心不足,但也樂於管管民事,言雀和閆峰兩人就不用說了,一個夏侯嬰一個樊噲,如今餘、段等人,都已經成長了起來,是他身邊不可獲取的兄弟,也是不可多得人才。

    魏十三了然於心的大將不就不多,如今時局動蕩,畢竟宋朝的氣運還未走到盡頭,想要讓這些人投誠來到自己的營下,不過是癡人說夢,但說歸說,天底下也不可能就他們幾個生命在外的人才的,隻是缺少一雙發現的眼睛罷了。

    縱觀史前朝代,開國的功勳基本難以逃脫皇帝發家前的老鄉、朋友這個圈子。

    哪有什麽天地靈氣鍾聚於一地?無非因為老鄉、熟人朋友間,由於相熟相識,彼此相互了解,才是掌權者最信任的人罷了。

    倒也說不上什麽天降星宿輔佐真主的,或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更為貼切一些。

    轉念一想,古人雲:十中無一者可謂傑,百中無一者可謂才,千中無一者可謂豪,萬中無一者當為雄。如今,他魏十三麾下也有萬人之眾了,說不定,其中便隱藏著成百上千的英雄才傑。

    魏十三想到此處忽地精神一振,吟道:“雄關漫道真如鐵,六億神州盡舜堯。”

    身邊一個明教部眾的兄弟,耳朵尖,雖鬥大的字不識幾個,倒懂得什麽叫詩,沒口子地稱讚:“好詩,好詩。大將軍文武全才,直聽得小人屁滾尿流。”

    單證統領大人說的話,都是對的嘛,用盡自己貧瘠的詞匯稱讚就是了,萬一統領大人一高興了,給他賞個夢寐以求的夫長當當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魏十三聞言沒有笑,倒是跟在他身邊的餘龍皺了皺眉頭,見著小子的馬匹拍得如此沒有水平,換作平時,肯定要發怒大發雷霆的,但由於先前魏十三交代過,行軍打仗時,多動腦子,少動怒,才是上策,也是轉了性子一般,一笑而過。

    平心靜氣下來,再次按住按住馬鞭,在那小兵的頭上點了點,向魏十三說道:“統領,我們似走得有些快了,後麵的人有些跟不上來,我回去後頭督促一下。”

    接下賴,魏十三望了望天,道:“天氣不好,我們的士兵又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集軍和訓練,也不缺乏行軍轉移的經驗,確實是要加快些腳步了。”

    說罷看到魏十三點頭,餘龍當即兜馬轉身而去。

    果不其然,接連兩天雨天,沒見著贛州、南康兩城和陳顒部義軍的活動的跡象,他有些不安。正思量間,一騎快馬從前邊奔來,認得馬上騎士乃是先鋒營王德的親兵,魏十三心中一緊。

    那騎兵飛馳到前,滾落下馬,衝到鄧舍馬前,急促報告:“統領,前方八裏地,我部接觸到一小股的人,分不清是陳顒部還是趙繼祖部的人物,王將軍派出了二三十個哨兵前往打探,他們又五六十人,但還未發現我們,王將軍問要不要動手。”

    “除了這些人,前方他們的大隊人馬見了沒有?”

    這似乎是當初我教給他們的老手段啊!

    魏十三心念電轉,想當時自己投身陳顒部時,在信豐城中,也找了不少的兵法書籍,美其名曰研究一番,實則上那時候的領悟和實踐都是淺顯的,倒也沒有想到回味陳顒一直沿用到現在,如此一類,是否可以說明,他們這一部,在這段時間中,隻不過是人數急增,並沒有什麽實則上的進步呢?

    “沒有看到,二十裏曠野之中,不見敵蹤。”

    想到這處,魏十三當即命令王德親兵:“你回去通知王德將軍,令他速速派人將其擒獲,無比一個人都不能放過。”

    王德親兵上馬揚鞭走後,魏十三當即在命令本部士兵,務必高舉大旗,嚴令各位將軍約束部伍,務必整齊行列。當以兵家所雲的正正之旗,堂堂之陣展現給想要窺探他軍容的哨兵查看。

    魏十三凝神靜思間,想到他們如今已經漸行漸遠,加上陳顒部義軍應正在應付趙繼祖的攻勢,縱使派了人在這邊預防敵人包抄攻擊,也不會是很多的人手。

    可萬一,這股遊騎哨兵是從天完政權來的遠探呢?這會完全打破他們的伏擊計劃。

    堅持隨軍行來的馬夫人,一路上倒也沒有指手畫腳,但顯然就想到了這一點,“你不怕是趙繼祖的部隊在前方紮營……?”

    “那遊騎是他們設在後方的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