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一章 鷸蚌(一)
字數:4603 加入書籤
百姓們哭喊救命聲頓止。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立於一側的韓家軍,雖並未想到宋青這般妙計,勝在非常懂得有樣學樣,卻而代之的是守在百姓身後,以為十分安全的兵卒,在大多數識時務的百姓應聲倒地之後,慘叫哭喊得更加大聲。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那中箭倒在血泊中的前方將士,掙紮著想要爬起,但很快又被繼續飛來的箭矢射中,倒在血泊中,讓鮮血染得地麵積水更加紅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韓家軍作戰勇猛,保留了韓世忠手下將士的鐵血風格,宋青身邊的將士也毫不示弱,尤其是投誠過來的兩位將軍,宋青原本還擔心對方會有裏應外合一類的操作,專門派了人看守,實則完全是多想,這兩人殺己方兵卒尤為驍勇,剩下趙營兵卒眼看這種情況,再看後頭指揮部位置,哪裏還有什麽將軍的位置,登時也跑得丟盔卸甲,頭也不回。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雨夜漆黑粘稠,兩軍交戰的營地上,成百上千的百姓,伏地起身之後,驚慌嘶吼,慌不擇路地逃跑,與奮勇向前的兵卒交織到一起,人來人往,引起不少的騷道和踩傷事故。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方才看見一線生機的百姓們,根本分不清眼前的是非曲直,隻是見人便跑,一旦開始跑就不願意停下來,也管不得站在身前的是哪一方。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趙營的義軍,原本根據前陣、中軍、後翼,整個列陣是為趙明遠安排,自是初具大規模行軍的戰陣雛形。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不過,很顯然,他們最明顯的缺點就是不得人心,到頭來,就算他們手上握著百萬雄師,也會獨木難支,而魏十三則是與他們完全相反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重回贛州之時,不過是個數十人的頭領,但利用他如今的德行,加上超然的軍事才能,再加上深得人心的治軍製度,如此下來,已經是越做越發大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回到戰場上。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沿途山路中,滿是積水,積水之中堆滿難以分辨陣營的屍體,鮮血順著傷口滲入積水之中,染紅的積水,滲透到道路兩側的水溝裏,水溝中的水,順勢流亡各處,滋養著廣闊的大地。官軍陣中,頂著厚黑高帽,起先是對抗風雨,後又扯著嗓子呼喝指揮。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與此同時,他們的偏將、裨將騎著馬拖泥帶水奔馳而出,不停的馬蹄聲回蕩在周空之中,傳開在全軍將士的耳中,這無疑是一種榮耀。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散去的將士散布各方,層層軍陣追上來,看各處散去的義軍,心中惆悵萬分,不是如何是好,兩個披著介胄的將軍,登上搭好的望樓。閃電劃過,現出雙城黑糊糊的形狀。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唯有眼看勝利迫在眉睫之時,宋青便交代了身邊的親兵,告知他們到了恰當的時候,要相機作出決斷,不要貪功冒進,這一次的軍功與功勞不可多貪,這種時候,乃是誅殺趙繼祖的絕佳時機,他當然不會放棄這種機會,由於一直留意著他們的動向,所以也能辨認出對方撤軍的方向。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在命令身邊的將士即刻撤軍南撤尋找機會與魏十三匯合之後,便策馬狂奔離隊而出,唯有一直跟在他身邊的十來人勉強跟上他的腳步。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隻是他沒有想到,一直留意著趙繼祖等人動向的,並非隻有他一個人,趙若楠同樣也是如此,後者在見他率先一步奔馬前驅時,也順勢在身邊招了幾人緊隨其後離去。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事實上,趙若楠雖然利用宋青目的在趙營義軍之中,若是看到兩敗俱傷的局麵,他們也非常樂意收拾殘局,但第一時間並未想過與暫時聯盟的宋青出手,畢竟在她的眼裏,殺的人多了,一切都還是由回旋的餘地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從他沒對無辜百姓貿然出手的角度看來,趙若楠覺得他還是具備相當不錯的可塑性的,畢竟韓世忠、嶽飛這等名將,都會趁著剿匪撫民之時,趁機招攬能力出眾的匪寇與百姓。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她自從追擊範旗義軍之時,就一直看著韓世忠做這些事情,甚至很多時候還參與其中幫忙,耳濡目染,就明白其中道理,自然同樣可以接受浪子回頭或者棄暗投明。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趙繼祖或是說這趙家之人,作為匪首他們是絕對不能放過的,就似當初全軍開出,全力追擊範汝為一樣。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盡管他們如此做了,可還是會有漏網之魚,導致範忠等人潛入江浙,然後再江浙之地再一起起義,惹得皇帝焚天大怒。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然後,越發苛政對待人民。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如今這般環境,不說天災,也不說朝堂黨派林立,內鬥不止。單隻苛政給百姓帶來的苦難,當真堪比猛虎。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而且,江浙義旗才平定不久,江南西路又已經匪患成災,加上還有官軍轉匪這種荒誕且至不知朝廷於何處的事情出現,想來朝廷的怒火也即將燒過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趙若楠此舉不僅僅為軍功,更為贛州地區的農民,這趙營匪首決不能放。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今宋,前年至今,各處的起義不下百次。焚燒村莊、搶劫漕糧、私鹽買賣,各行各業盜匪層出不窮;就在年前,範旗一倒,隨之倒下的確有三餘人的性命。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這些人若是能專心致誌放在抗金前線上,毫無意外會是一批相當不錯的阻進悍將,奈何最終地位立場不同。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趙若楠大概是見識多了,從心底裏養了一種豪氣的胸襟與大度的性格,從年初剿匪、剿後練兵、練時學法到最後,王京為之兩度戒嚴。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每年因無地耕種,轉運貨物、漕糧又多被四起的盜匪劫掠,從而產生既然無法戰勝索性才用。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盡管當年的宋朝地大物博,鼎盛之時甚至還可玩轉地球,但英雄是不問出去的,好漢也不談過往,朝中竟到了連百官俸祿、軍隊軍餉都是能夠保腹私囊的地步。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如今她當了將軍,自然就希望自己一方部隊能治理益的這類事情,讓這類事情不再發生了,才算是為官者使命。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可縱是他們想法多麽的嚴明,也難以改變他們如今要麵臨的危難。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來之不易的一場勝利多少讓他們有些得意忘形,似讓所有人都忘記了,他們不過是相爭的鷸蚌,漁翁扔在他們的後頭,作為漁翁的身份出現,而且他們身後。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能夠如此隱忍,一直臨危不亂等待狩獵機會的魏十三,自然不會放過這種絕佳的出手機會,更加會抓住他們露出的所有破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