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第 52 章

字數:22432   加入書籤

A+A-


    第52章

    到了六月底天氣就越來越熱了,&nbp;&nbp;這日下午,魏若剛睡完午覺起來,正準備歇息一下,就見外麵春蘭來報說是啟和帝下了道旨意,&nbp;&nbp;老公爺和公爺讓大家都去接旨。

    這個時候會有什麽事?

    魏若一麵想一麵去了前院。

    聽完何福的宣旨後,&nbp;&nbp;魏若心裏有些悶悶的。

    “老二媳婦你來扶著我。”老太君見家裏的男人們正在同何福說話,&nbp;&nbp;便將手伸向了魏若。

    魏若先是怔了一下,&nbp;&nbp;隨後便走到了老太君身邊。

    老太君見何福和那幾個內侍暫時隻顧上和李浩淼等人說話,便悄聲對魏若道:“好孩子,&nbp;&nbp;我知道你不高興。但陛下賜婚乃是天大的喜事,&nbp;&nbp;你就算有什麽不滿也得等到關起門來說。”

    魏若聞言立馬警醒了起來,她看了一眼正笑眯眯的和李浩淼等人說話的何福,&nbp;&nbp;露出了一抹微笑。

    何福等人走後,&nbp;&nbp;李浩淼的臉立馬沉了下來。

    他扭頭看了一眼魏若,&nbp;&nbp;果然魏若的臉也板了起來。

    李浩淼有心想同她說些什麽,&nbp;&nbp;卻顧慮著這裏人多。

    老太君想了想對五爺夫婦和七爺夫婦道:“你們先回去吧,我有些話要同你二哥她們講一講。”

    五爺夫婦和七爺夫婦自是感受到了兄嫂的不開心,&nbp;&nbp;他們連忙應了。

    等回到老君堂後,李浩淼的臉徹底沉了下來。

    老太君和老公爺對視了一眼。

    老太君看孫子和孫媳婦這模樣便知道他們是對陛下的賜婚不滿意,&nbp;&nbp;實際上不止是他們,就連她也對陛下的賜婚不滿。

    可看事情不能隻從自己的情緒出發。

    老太君是經過事的人,&nbp;&nbp;她開始思考陛下這旨意背後的用意。

    陛下將潤姐兒賜給了景王府的嫡長孫,也就是下下任景王。

    說起這景王,&nbp;&nbp;在宗室中的地位可不一般。

    現任景王是陛下同父異母的弟弟,他在陛下還未登基時就對陛下忠心耿耿,&nbp;&nbp;因此陛下對他極為重視。

    陛下登基後,&nbp;&nbp;太後原本想讓陛下的親弟弟成王執掌宗人府,&nbp;&nbp;但是陛下卻越過太後讓景王執掌了宗人府。

    宗人府掌管皇家宗室事務,具備攥寫帝王族譜,記錄宗室子女嫡庶、封號、名諱等事,可以說是位高權重。

    太後早就盯著那個位置了,見陛下將宗令的職位給了景王後氣的不行,那年的家宴都稱病沒有出席。

    自那以後景王變的極為低調,除了和宗室內子弟有所往來外,從不結交朝臣。

    可縱然他不結交朝臣,又有誰敢忽視他呢?

    而陛下選擇在大皇子和三皇子染指北郊大營的兵權的時候,將他們安國公府和景王府捆綁在了一起,既是在敲打那兩位皇子,也是在提醒朝臣莫要過早站隊。

    老太君能想明白的事情,李浩淼等人怎麽能想不明白。

    可事情想的再明白,隻要想到自己的女兒要淪為政治聯姻的產物,李浩淼還是有些難受的。

    他都如此難受了,更不要提魏若了。

    老太君見眾人都不是很開心,便對魏若道:“你以前見過那位景王府的嫡長孫嗎?”

    魏若聞言打起精神道:“我隻見過她們家的郡主們,景王府的小公子一般都跟著景王去乾清宮那裏。”

    老太君想了想道:“景王這麽些年和京中的公卿世家都沒有交集,咱們家也都沒看過那位公子。你看看要不要進宮去找貴妃,讓她幫我們看看這位小公子的模樣和人品。”

    老太君覺得不管怎樣,陛下的旨意都下了,這門婚事他們就必須得認。

    但沒見到景王府的小公子之前,他們到底還是會擔心這位小公子埋沒了潤姐兒的人品。

    如果能提前見一見這位小公子的話,他們心裏也能有個底。

    若是這小公子人品模樣都很好,那自然是千好萬好。

    如果這幾樣都不行的,潤姐兒現在也才兩歲多,離她成婚也還有十來年了,這中間她們總能想到辦法推了這門親事的。

    老太君向眾人說了自己的想法。

    李浩淼和魏若等人也覺得老太君說的有理。

    魏若想了想道:“我現在遞牌子進宮有些來不及了,明日一早我就進宮去找母親。”

    老太君笑著應了。

    景王府

    景王和景王世子神情嚴肅的坐在書房。

    景王的麵色有些嚴肅,景王世子則有些忐忑。

    半響,景王才問景王世子:“你媳婦進宮的時候看到五皇子了嗎?他看著身體怎麽樣?”

    景王世子聞言忙道:“貴妃身邊的嬤嬤對五皇子看的極緊,她也隻是遠遠的看了一眼。不過她跟我說五皇子手腳很是靈活,嬤嬤抱著他的時候,他一直在嬤嬤懷裏撲騰,精神頭看著也很好。”

    “一個健康的皇子啊。”景王聞言感慨道:“你皇伯父現在也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景王世子身居皇家自然明白父親的話是什麽意思。

    幾位皇子雖說比五皇子年長,可這個並不是他們的優勢反而是劣勢,

    因為陛下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在他這個年紀看長成的皇子反而是一種威脅。

    這一點從陛下這幾年對皇子們的防備就能看出來。

    “安國公這一手棋下的也很高啊。”景王又感歎道。

    他是真的佩服安國公的果斷和魄力,古往今來有多少手握兵權的人能毫不猶豫的讓出自己手上的兵權呢,可他就是可以。

    有這麽一位頭腦清明,行事果斷的人保駕護航,五皇子的登頂之路會順利不少。

    “父王為什麽會這麽說?”景王世子卻不明所以。

    “如果他不交出兵權的話,有這麽一位擁兵自重的臣子放在眼前,你說陛下會安心嗎?”景王問兒子。

    “不會。”景王世子也是看過史書的很快就明白了父親的意思:“隻怕陛下會想盡辦法想要削弱他的實力。”

    “是呀,到了那個時候,他不僅要交出兵權,和陛下的情誼也會受損。與其那樣還不如現在就交出去,這樣一來既全了對陛下的情誼,又為兩個兒子鋪好了路。”

    “鋪路?”景王世子又不懂了。

    景王看了一眼兒子有些無奈,他這個兒子要說笨也不笨可卻不夠聰明,有些事需得他從旁提點。

    不過這樣一來也好,太聰明了隻怕陛下會忌憚。

    景王耐心的同兒子解釋:“安國公府的兩位少爺現在不到九歲,再過十年他們十九歲正是上戰場的時候,安國公雖然手壞了,可是腦子沒壞,有他從旁指點,那兩個孩子就算不能建功也能守業,安國公府的下一代子侄們的前程不就都有了嘛。”

    “安國公府不愧是武將世家,果然考慮周全。”景王世子不由得感慨道。

    景王也點頭:“原本我擔心賜婚會把我們府裏卷入到奪嫡紛爭中,可現在看來安國公府的腦子可比那幾位皇子強上不止一星半點,有這麽一位親家,咱們倒也能安心了。”

    景王世子也點頭,他本就因為安國公立下的不世之功對他心生崇拜,再一聽景王仔細的分析安國的智慧,對他更崇拜了。

    聽景王說完後,景王世子就道:“陛下既然下了旨意,咱們總不好一點表示都沒有,況且安國公現在臥病在床,要不然過兩天我帶著世子妃去一趟安國公府看看。”

    景王還沒有說話,就有內侍過來道:“王爺,宮裏來人了。”

    景王和景王世子聞言整了整衣冠後前去迎接。

    來人是陛下身邊的第二號人物魏公公,他同景王見禮後便笑眯眯的道:“不知小公子現在可閑著,陛下想要見一見小公子。”

    現在?

    景王看了一眼天色,都快要用午膳了怎麽這個時候宣孫子進宮。

    景王世子聞言連忙讓人去喚兒子。

    景王卻笑著問魏公公:“除了陛下還有誰想要看一看暾哥兒?”

    魏公公聞言笑了起來,他對景王道:“咱們五皇子也想要見一見公子。”

    五皇子現在才兩個多月怎麽可能會想見暾哥兒,聽魏公公說完,景王就知道真正想要見暾哥兒的人是誰了。

    他和景王妃帶著暾哥兒一塊入宮。

    果然,進宮後他被魏公公請到了陛下那裏。

    景王妃和暾哥兒卻被帶到了景和宮。

    平寧公主坐在母妃下首,聽說景王妃來了,她的眼睛一亮。

    景王妃帶著暾哥兒進來後連忙向皇貴妃行禮。

    皇貴妃笑著讓兩人免禮。

    暾哥兒起來後,貴妃和平寧公主仔細的打量著暾哥兒。

    以往貴妃也是見過暾哥兒的,可那時暾哥兒和她並沒有什麽特別的關係,她對暾哥兒也就並沒有什麽特別的關注。

    在聽到陛下為潤姐兒和暾哥兒指婚後,皇貴妃氣的一上午沒有理他。

    在她看來縱使暾哥兒身份貴重,可這門親事卻有許多的不妥。

    首先,兩個孩子都還小,萬一這中間有一個人出了什麽不好的事,那另一個人不就得背上那不好的名聲了嗎?

    再來就是,暾哥兒比潤姐兒要大上整整六歲,她原本想讓潤姐兒十八歲再嫁人,可那個時候暾哥兒已經二十四歲了,如果他是一般臣子的孩子,她還能壓著讓他不要納妾,可他是景王的孫子,如果他執意要在婚前養個通房什麽的,她也不好阻止。要是他和那通房再處出感情了,那潤姐兒豈不是要受委屈。

    因此哪怕在世人看來這門婚事是如何的門當戶對,在貴妃看來也很是不妥。

    這一上午她都沒能給啟和帝一個笑模樣。

    啟和帝在賜婚之前並沒有和她商量,因此在貴妃麵前還是有些心虛。

    他為了讓貴妃放心便讓人將暾哥兒叫了進來,想讓她親眼看一看暾哥兒。

    這就是他這個時候宣暾哥兒進宮的始末。

    乾清宮

    景王聽到啟和帝說明前因後果後,一時間啞口無言。

    “所以貴妃現在生您的氣了?”因為啟和帝要說的話涉及到貴妃,內侍們都退到了門外,此時殿內隻剩下啟和帝和景王兩個人,因此景王說話便也沒那麽多顧忌。

    啟和帝苦笑著點頭:“是呀,她之前沒仔細看過暾哥兒,擔心兩個孩子性情不和,因此想要親眼看一看才放心。”

    他說的貴妃的擔心,景王倒是能理解。

    像他們這種人家,婚姻向來以聯姻居多,孩子們在結婚前也不了解對方。

    要是性情和的來倒也還好,要是合不來的話就是吵架了。這男子倒也還好,隻要妻子娘家不是太強勢,大不了再納幾個喜歡的小妾,可女子就隻能忍著了。

    貴妃一身榮寵皆係於陛下,可她居然能為了安國公府上的姑娘和陛下置氣,看來她倒是真心的疼愛安國公府上的姑娘。

    不過他這個皇兄確實也吃這一套。

    看到啟和帝麵上在苦笑,可在提到皇貴妃的時候眼中那一閃而過的寵溺的時候,景王明白,未來至少十年,這皇宮內都是貴妃的天下。

    如果皇後能生下嫡子說不得還有別的說頭,可景王掌管宗人府,自然知道皇後上次生產時因胎兒過大傷了身子,以後也不能再生了。

    所以,把注壓在貴妃這邊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這兩年,他也不能和安國公府走的太熱絡,不然恐怕會礙了陛下的眼。

    但不熱絡也不行,畢竟安國公府的姑娘是暾哥兒未來的媳婦,況且貴妃又是如此的寵愛外孫女,若是他們表現的對潤姐兒不重視,隻怕會得罪貴妃。

    這中間的度可真是難把握。

    景王不由得苦笑。

    “這是怎麽了?”啟和帝看他這模樣奇道。

    景王原想說沒事,但在看到啟和帝關心的模樣的時候,他忽然心念一轉。

    在聽到景王說暾哥兒性情寬厚擔心安國公府的姑娘欺負暾哥兒的時候,啟和帝簡直瞠目結舌。

    他指著景王道:“你你這也太”想半天,啟和帝不知道該怎麽形容景王的擔憂。

    半響他忽然笑了起來:“你啊你,當初侄兒年幼的時候你對他是如何的嚴厲,怎麽到了孫子這裏你就變了呢。還擔心潤姐兒欺負暾哥兒,她一個小姑娘又比暾哥兒小那麽多歲怎麽能欺負到他。”

    景王聞言就道:“那畢竟是武將之家出來的姑娘,那跟一般姑娘能一樣嗎?”

    他這麽說,啟和帝就有些不高興了。

    景哥兒雖然才是他的侄孫子,可他和她接觸的並不多,而潤姐兒卻是他從小看到大的,對潤姐兒,他自然要多出了一分的偏心。

    在他看來,就算潤姐兒和暾哥兒有個什麽爭執,暾哥兒讓一讓也是應該的,哪裏談得上什麽欺負呢。

    可在看到景王略有些擔憂的模樣的時候,啟和帝忽然想到了五皇子。

    他人到中年才和雲娘有了這麽一個兒子,他在看到兒子之後隻恨不得把天地間最好的東西都給到他。

    他對他喜歡到,到現在都還不敢給他起名字,就是擔心閻王知道了他的名字後把他給帶走。

    這種強烈的感情曾讓他感到吃驚,因為他對幾個稍大的兒子並沒有這樣的感覺。

    他覺得除了因為五皇子是他和雲娘的孩子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則是他年紀大了。

    年紀一大,再看到幼子就心軟了。

    景王的年紀也大了啊。

    這麽一想,啟和帝就理解了景王的擔憂。

    他笑著安慰景王:“你放心,她母親就是個寬厚的性子,潤姐兒自然也差不了。”

    聽到啟和帝評價魏若用的是寬厚這兩個字,景王的眉眼一動。

    可眼下不是想事情的時候,景王隻得按耐下所有的心思,做出一副如釋重負的樣子道:“那臣弟就放心了。”

    他放心了,啟和帝卻又有些擔心了。

    “你們平日裏還是要對潤姐兒好一些,這樣也好安一安貴妃的心,這離兩個孩子成婚還有十幾年呢,總不能讓她每日都懸著心。”啟和帝原本是想勸景王,勸著勸著卻有些心疼貴妃,這要真是十幾年都懸著心,這日子該有多難過啊。

    這麽一想,啟和帝竟有些後悔給潤姐兒賜婚了。

    景王度其神色和言語,哪裏還能不明白啟和帝的意思。

    他忙道:“皇兄放心,臣弟回去就讓王妃準備些女孩喜歡的東西送過去,不過安國公畢竟臥病在床,臣弟讓世子看過一回算是盡一盡禮數吧。其他的時候就把潤姐兒接到咱們府上來玩一玩。”

    啟和帝聞言沉默片刻,半響他才道:“這樣也行,不過無論怎麽樣你都不能委屈了潤姐兒。”

    隻說不能委屈了潤姐兒,沒說一定要和安國府多走動。

    景王覺得自己果然沒猜錯啟和帝的心思。

    他知道了之後要如何對待國公府和潤姐兒後心思便放鬆了下來,隻坐在那裏和啟和帝說些閑話,等著王妃出宮。

    景王走後,啟和帝去了景和宮。

    他見貴妃麵色似是不錯,就對女兒眨了眨眼睛。

    平寧公主點了點頭。

    啟和帝知道雲娘對暾哥兒應當是滿意的。

    “看到暾哥兒了嗎?覺得他怎麽樣?”揮退眾人後,啟和帝擁著貴妃道。

    “是個老實的孩子,說話也和氣,就是有一點”說到這裏,貴妃頓了頓。

    “有一點什麽?”她這麽一頓倒讓啟和帝有些擔心。

    “咱們潤姐兒的性子比較活潑,也不知道暾哥兒會不會真心喜歡她?”皇貴妃擔心的就是這個。

    啟和帝一聽這算什麽,他笑著對貴妃道:“感情都是培養出來的,潤姐兒現在還小讓他們多接觸接觸不就行了嗎?等到他們大了以後想起小時候的情誼,也會比別人更和睦一些。”

    “這樣行嗎?”貴妃還是有些擔心。

    “怎麽不行?他們現在還不到避嫌的時間,以後潤姐兒進宮的時候你把暾哥兒也宣進來不就是了嗎?”啟和帝笑著對貴妃道。

    貴妃的神情果然有些鬆動。

    啟和帝卻在兀自沉思。

    其實他知道貴妃疼孩子,所以下旨之前也曾猶豫了一下。可思及五皇子他還是下了這麽一道旨意。

    五皇子和他的哥哥們歲數相差極大,他十幾歲時,他那幾個成年的兒子都已四十歲了。

    他就算現在能摁住他們,可十幾年後,他身體漸衰,而那幾個皇子卻正值壯年,那些朝臣們會怎麽選他用腳都能想到。

    所以他一定要為五皇子找到能替他保駕護航的人。

    李浩淼原本是一個極好的人選,可他為了保住安國公府的爵位上交了兵權,而若是無事發生,他也不打算再把兵權還給他了。

    恒哥兒和毅哥兒也是很好的人選,五皇子是他們的舅舅,他們天然就會支持他,但他們到底還小,十幾年後也才二十餘歲,以他們的年齡根本鎮不住那些老狐狸們。

    景王和他的幾個皇叔們就這麽進入了他的視線。

    他們本就是皇室中人,無論從身份上還是從年齡上都能鎮的住那些老狐狸們,再有恒哥兒和毅哥兒幾個從旁輔助,五皇子也有與成年皇子們一爭之力了。

    他在調查過景王和王叔家的孩子們後,最終選擇了景王家的暾哥兒,一則是因為景王是宗人府的宗人令,身份最高,二來則是因為暾哥兒這孩子性情敦厚,而潤姐兒的性子要急躁些,他其實能包容潤姐兒。

    他不是沒有考慮過潤姐兒的。

    可後麵那些暾哥兒性情好的話可以說,前麵那些話就不能跟貴妃說了。

    好在貴妃看了暾哥兒後也覺得不錯,不讓他今晚就不要睡覺了。

    ————————————————————————-

    且說啟和帝的聖旨一下,景王府眾人倒是覺得無妨,可安國公府的眾人卻在為潤姐兒憂心。

    魏若向宮內遞了牌子後便進宮去見貴妃。

    貴妃正好想找她進宮說一說昨日的事情,見她進來便笑道:“可巧我也要找你呢。”

    此時魏若已經知道了貴妃昨日見景王府小公子的事情,她欣喜潤姐兒便問貴妃:“景王府的小公子怎麽樣?”

    貴妃便把暾哥兒的模樣、性情細細的說與她聽。

    “那個孩子倒是個敦厚的個性,談話間口齒也清晰,我見她之前還有些擔心,見了她之後倒覺得不錯。”魏若聽母親對那位小公子評價很好,倒是稍微放心了一些。

    貴妃又道:“我說再多也抵不了你們做父母的見上他一麵。昨兒個景王妃臨走的時候同我說,她這兩天會給你們府上下帖子,帶著孩子上門讓你們看一看。你回去和老太君她們說一聲也算是有所準備吧。”

    魏若也覺得話不能說的太死,一切都等她親自看完暾哥兒才說,因此她便笑著應了。

    她回去後果然便收到了景王妃下的帖子,來送帖子的嬤嬤們笑著道:“王爺和王妃問說府上什麽時候有時間,他二位到時候會帶著小主子們上府拜訪。”

    魏若笑著道:“這個我得先去問一問老太君的意思,嬤嬤們不妨等一等,我先派丫鬟去老太君那裏請示一下。”

    嬤嬤們知道她頭上有雙重婆婆,自然遇事不敢自專便笑著應了。

    於是魏若便讓春蘭拿著帖子去老太君那裏傳話。

    不一會兒,春蘭回轉回來道:“老太君讓幾位嬤嬤到她那裏坐一坐呢。”

    領頭的嬤嬤是景王妃的貼身嬤嬤,她姓唐,大家一般都叫她唐嬤嬤。

    這位唐嬤嬤聽春蘭說完忙道:“早先聽說府上老太君生病了,因此咱們來之前王妃特意叮囑過我們,不讓我們驚動到老太君的。”

    魏若聞言便笑道:“老太君的身子已經好了,隻是太醫說老人家畢竟年紀大了,還是要再休養一段時間才是。因此我們老公爺和公爺尋常也不敢讓她老人家見客,但您幾位是王妃身邊伺候的,老太君自然要見一見才是。”

    魏若這話說的很是漂亮,她先是說了老公爺尋常不讓老太君見客,又說了王妃身邊的人和別人不一樣,也算是小小的捧了一把景王妃。

    唐嬤嬤回去就將魏若這話學給了景王妃聽。景王妃麵上不顯,等景王回來後卻對他道:“以往在宮裏也是常見安國公夫人的,隻是她在宮裏一向謹言慎行,我隻當她是個鋸嘴的葫蘆,倒沒想到她竟這麽會說話。”

    景王聞言就道:“宮裏的那些娘娘們哪個不是成了精的人,別說她了就連你不也是謹言慎行的。依我看,這位國公夫人倒也不是個難相處的,她既如此禮遇我們,我們也要報之以桃才是。你記得囑咐孩子們讓他們去了公府之後要對公府的人恭敬些才是。”

    景王妃聞言忙道:“妾醒得的,到了晚間自會與孩子們說一下。”

    於是等景王帶著全家上公府做客時,五夫人就發現景王府的王妃和郡主們對她們都十分的和氣,當然這是後話了。

    此時唐嬤嬤跟著魏若去見了老太君,老太君和她閑話間說好了景王上門做客的時間。

    唐嬤嬤得了具體的時間,心裏也定了下來,她又和老太君說了兩句奉承話後便告辭離開了。

    她走後,老太君就對老夫人道:“景王既是帶著全家上門,那咱們府上也不能怠慢才是。我記得文國公府上養了一班子唱小曲的,你和文國公府上的夫人們也有些交情,不如讓王嬤嬤走一趟,把他們家那戲班子借過來兩天。”

    老夫人聞言便笑道:“這並不是什麽難事,我待會兒就讓王嬤嬤過去。”

    老太君又對魏若道:“咱們府上宴請的規格都有定律,讓那些管事媽媽們按照規矩辦就是了。現在天也漸漸熱了,我想著到時候就把戲班子擺在沁芳庭,我們就在景雲閣聽曲說話,這樣又涼快又不吵鬧。”

    魏若聞言便笑道:“果然還是祖母會享受,我這就讓人去把地方收拾出來。”

    老太君聞言就笑:“不是我自誇,你們幾個連同你婆母都沒我年輕的時候會享受,隻是現在老了不想折騰了。”

    老夫人見她興致好願意同她們開玩笑,便也跟著說了幾句湊趣的話,之後兩人便各自回去了。

    臨走前,老太君似是想起了什麽似的對老夫人道:“老七媳婦這孕事還未滿三月,依我看,到時候就讓她好生養胎便是了。”

    老夫人聞言笑道:“我也是這麽想的,景王妃想必也能理解。”

    兩人出了老君堂後,老夫人見魏若還是有些不精神,想了想將她叫到了自己那裏。

    等魏若坐在那裏喝了口茶後,老夫人就安慰魏若:“我認得景王世子妃,她們家的姑娘一向溫和,景王妃的性子雖厲害點,但有世子妃在她也管不到潤姐兒頭上去。”

    老夫人是站在後宅的立場安慰魏若的,畢竟時下人跟婆婆在一起的時間比跟夫婿在一起的時間要長,對她們來講有個好婆婆比有個好夫婿還要好。

    魏若擔心的卻不是這個,她其實擔心的是兩個孩子能不能處的來。

    老夫人聽了後就道:“兒孫自有兒孫福,況且這男子和女子的婚事看的還是緣分,就算等潤姐兒大些了咱們再給她說親,那也不一定能保證她和夫婿就能合得來呀。”

    老夫人這話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魏若若有所思。

    聖旨不可違,如果暾哥兒現在有什麽不良的嗜好,她還可以再做些別的準備,但暾哥兒現在非但沒什麽問題,而且從各方麵看都挑不出什麽錯處,她要是以擔心兩個孩子處不來為由表示反對,也不會得到支持。

    還是等孩子們長大一點再看看吧。

    老夫人見她在沉思也不催她,而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自得知了景王全家要來登門做客的消息後,魏若和五夫人便又忙開了。

    老夫人雖說不太管事了,但她見兒媳婦們都各有各的事要忙,便攬下了為家裏姑娘們準備衣服首飾的事情。

    二姑母見狀便也說要來幫忙。

    兩個人便將家裏的姑娘們都叫到了老太君那裏,一套套的為她們選衣服。

    老太君見了高興,還特意開了庫房讓女孩們去她那裏挑首飾。

    女孩們都快高興瘋了,潤姐兒和橙姐兒晚上回來的時候嘴角都是翹著的。

    如此過了兩日,便到了景王妃上門的時間了。

    安國公府的男人們在前院接待景王及景王世子等男賓。

    安國公府的女人們則在後院接待景王妃等女眷。

    景王妃知道老太君等人必定是想要親眼看一看暾哥兒的,便讓景王妃也將暾哥兒帶到了後院。

    景王妃這邊帶了大兒媳世子妃何氏和二兒媳劉氏以及景王二女儀和郡主和景王幼女儀苑郡主,另或有兩個孫輩也跟在她們身後。

    安國公府這邊作陪的人有老太君、老夫人、魏若和五夫人以及清姐兒等女孩。

    眾人敘了家常坐下後,老太君便讓清姐兒、寒姐兒等幾個女孩向景王妃等人見禮。

    景王妃和何氏一眼就看到站在清姐兒身旁的潤姐兒了。

    她們見潤姐兒生的額頭飽滿,五官精致,眉眼間又帶有一絲活潑的感覺,十分的喜歡。

    景王妃知道清姐兒和寒姐兒已經定親了,便一手拉著清姐兒一手拉著寒姐兒對老太君道:“您老人家可真是有福氣,府上的姑娘都出落的如花似玉的,我看了不知道有多喜歡。”

    老太君聞言便也笑著誇了景王府上的姑娘們。

    景王妃又和清姐兒兩人說了兩句話後便放開她們的手,和冰姐兒、潤姐兒及橙姐兒說話,之後又將見麵禮給了幾個姑娘們。

    何氏和劉氏也跟著婆母送上了見麵禮。

    清姐兒和寒姐兒帶著潤姐兒她們向景王妃等人道謝,複又退到老太君身後。

    景王妃便介紹儀和郡主和儀苑郡主給給老太君等人認識,她重點介紹了一下暾哥兒。

    老太君和老夫人等人連同魏若仔細的打量暾哥兒,見他身體挺拔,眉秀氣光,看著就是個有福氣的長相,心內倒十分的喜歡。

    老太君和老夫人等人也向景王府的公子和姑娘們送上見麵禮。

    之後又是儀苑郡主等人和清姐兒姐妹見禮,互相報了各自的年齡。

    儀苑郡主之前曾跟著平寧公主來過國公府,和清姐兒幾個都是熟悉的。

    儀和郡主卻是沒有見過安國公府的姑娘的,儀苑郡主便又為她引薦。

    眾人排了序齒後,老太君知道她們小女孩不喜和大人在一起,便讓丫鬟婆子們伺候著儀苑郡主和清姐兒等人去東廂房玩。

    女孩們走後,這裏便隻剩下暾哥兒了。

    老太君又拉著他問了兩句可讀過書沒,讀的什麽書之類的話後便讓李嬤嬤將暾哥兒領到了前院去見老公爺和李浩淼等人。

    等孩子們都走後,景王妃便笑著問老太君:“怎麽沒見府上七夫人?”

    老太君聞言笑道:“她懷了身孕,因著月份還淺,我們也不敢讓她隨意走動,便讓她在房內休息了。”

    景王妃聞言笑道:“要恭喜府上又添新丁了。”

    老太君便笑著同她道謝。

    一時又有丫鬟婆子們過來回事,魏若是當家主母,自然要出去安排。

    她笑著站起來同景王妃等人客套道:“王妃和夫人們先同老太君說說話,我出去安排一下。”

    景王妃聞言笑道:“夫人不要如此忙碌,我們隨意點就行了。”

    何氏和劉氏也勸她不要忙了,隻在這裏歇著就行了。

    老夫人見狀就笑道:“讓她去吧,她手上確實有些事要安排。”

    景王妃等人這才沒說什麽。

    魏若出去後,老太君便讓五夫人陪著何氏和劉氏去隔間說話,她自己和老夫人則陪著景王妃說話。

    景王妃說著說著便提起了儀和郡主,她問說家中正在為儀和郡主說親,不知道老太君和老夫人可有認識的人家。

    老太君和老夫人之前雖與景王府沒有過多的交集,可她們也是聽過儀和郡主的事情的。

    原來儀和郡主雖是景王側妃所出,但她生母早逝,自幼便養在景王妃身邊,景王妃待她倒也不錯。

    隻是她的姻緣略有些忐忑,前年景王為她說了一門親事,結果去年年底那家的公子忽然病逝了。

    有些刻薄的人家便在背後說嘴,說她克夫。

    景王和景王妃再想為她找人家時便有些艱難了,那些家世好的不願意為兒子娶一個帶有克妻名聲的女子,那些攀附權貴的人家,景王夫婦又看不上。

    儀和郡主的婚事就這麽耽擱下來了。

    景王妃見老太君等人都不說話,便苦笑道:“我和王爺現在也是沒了法子,她都十五歲了,我們擔心要是再耽擱下去會耽誤了孩子。”

    老夫人之前也為清姐兒相看過人家,自然能理解景王夫婦的心情。

    她想了想問景王妃:“不知王妃可有考慮過從今科進士中為郡主尋一戶合適的人家?”

    景王妃聞言便道:“我們之前也不是沒有想過,可那能中進士的人或是年紀大了,或是長的不好,有那年輕長的好的又已經定了親了,倒也不太好找。”

    老夫人聞言就道:“雖說難找,但每科也都會有那麽幾位不錯的。王爺不如讓長史去吏部打聽一下參加今科或是下科考試的舉子們,若是見著了讀書又好,模樣也不錯的,便讓長史去當地調查一下他家的情況,若是好的話便同他家長輩通一通氣。”

    景王妃聞言在心下思襯,老夫人這主意雖說麻煩了一些,可若是能為儀和選出一個合意的夫婿倒也不算是白費力氣。

    於是,景王妃笑著同老夫人道謝。

    —————

    老太君讓人將暾哥兒領到了外院後,老公爺和李浩淼兄弟的目光就齊刷刷的落在了暾哥兒的身上。

    暾哥兒大大方方的同老公爺等人見禮。

    老公爺和五爺等人見他目光清亮,舉止妥帖,倒也覺得滿意。

    李浩淼卻覺得暾哥兒的性子有些慢,但當著景王等人的麵他並沒有表現出來。

    等到晚間房內隻有他和魏若的

    “是嗎?”魏若想了想道:“我和他說的話不多,中午吃完飯後你們不是讓恒哥兒他們帶著幾個孩子去後花園玩嗎?我聽說暾哥兒對潤姐兒十分的有耐心,潤姐兒問喵喵吃東西的時候,喵喵躲來躲去的不想吃,潤姐兒就有些生氣。暾哥兒見了就勸潤姐兒說它要是不想吃就算了,還哄著著潤姐兒去看魚。”

    說實話,魏若在聽到丫鬟來回說起暾哥兒願意哄潤姐兒的時候還是很滿意的。

    她覺得若是暾哥兒能夠一直對潤姐兒這麽體貼倒也不錯。

    她是站在丈母娘看女婿的角度越看越喜歡,但李浩淼就有些吃味了。

    “一個男孩要那麽磨嘰做什麽?”李浩淼麵無表情的道。

    魏若聞言先是一愣,然後她盯著李浩淼看了半響後忽然笑了起來。

    “你笑什麽?”李浩淼問魏若。

    魏若笑道:“我笑公爺是有些吃味了。”

    李浩淼聞言一下子沒了聲音,半響他才歎了一口氣道:“這生女兒也有生女兒的不好,一想到等她長大了就要離開家裏我就覺得不舒服。”

    他這話算是說到魏若的心坎裏了,魏若心有戚戚焉的道:“是呀,前兩天娘還在跟我們說她想多留清姐兒兩年,但劉公子畢竟比清姐兒年長幾歲,隻怕劉家人不願意。”

    李浩淼聞言便道:“可以讓娘去和劉家說一說。”

    魏若笑道:“娘也準備去試一試,隻說不管成不成咱們都盡力了。”

    李浩淼一向對這些細枝末節的家事不是太感興趣,聞言便沒接話了。

    景王府

    眾人請安走後,房內隻剩下儀苑郡主和景王夫婦。

    儀苑郡主笑著對景王妃道:“我以前隻當暾哥兒是個笨嘴笨舌的,他和家裏的丫鬟都不大說話,哪想到見了潤姐兒倒像是開了竅似的。一開始他和潤姐兒說話的時候還有些臉紅,等後來熟了,他就一直在潤姐兒身邊照顧她,還陪她一起看喵喵爬樹。後來橙姐兒不高興了,說暾哥兒為什麽總和她搶姐姐。”

    儀苑郡主想到侄子當時那窘迫的表情忍不住笑了起來。

    景王和景王妃聞言都笑了起來。

    景王就笑罵了句:“這小子。”

    景王妃笑過之後則道:“潤姐兒和橙姐兒是雙生姐妹,自然比起旁人要親密些。”

    “是呀。”儀苑郡主就接話道:“我和二姐想讓暾哥兒和潤姐兒多在一起玩玩,就上去哄橙姐兒,我們帶著她玩了一下午呢。”

    景王聞言便道:“橙姐兒要是想去找潤姐兒,你們也別為了暾哥兒一味的哄著她不讓她過去,她到底年紀小些又是做妹妹的,按理應該是暾哥兒讓著她才對。”

    儀苑郡主聞言忙道:“我們知道的,二姐聽橙姐兒說她喜歡畫畫,後來就專在那專帶著她畫畫了。”

    她提起儀和郡主,景王妃就想起了白日裏老夫人說過的話,她示意女兒先回去洗漱後便將老夫人的建議告訴了景王。

    景王想了想道:“老夫人的考慮是對的。那些公卿之家門第雖高,但儀和畢竟背了那樣一個名聲。與其讓那些人糊弄我們給她找個空有表裏的草包,還不如找那些有潛力的舉子或是進士。至少他們的學問都不錯,也不算埋沒了儀和。”

    景王和景王妃達成了共識後,兩人便開始一心一意的為儀和郡主挑起了人家。

    自上次景王夫婦拜訪過安國公府後,兩府的走動就比之前頻繁了一些。

    景王妃和世子妃何氏有時會派家中的嬤嬤送些新鮮的吃食過來。

    魏若自然也投桃報李,時不時的讓人送些莊子上的新鮮吃食過去。

    啟和帝見他們兩家都對對方的孩子很滿意,倒是鬆了口氣。

    貴妃也將魏若叫回來又問了一遍她的看法,待到聽她說覺得暾哥兒不錯的時候,貴妃也很是喜歡。

    她就對魏若道:“這就對了,先讓她們培養培養感情,這樣說不定比沒認識就成婚了的強。”

    魏若也隻能安慰自己貴妃說的有理了。

    她不欲再說些喪氣話讓貴妃擔心,便將暾哥兒照顧潤姐兒的事情告訴了她。

    貴妃果然更喜歡了。

    她又和魏若說了一會兒話後便對她道:“前兒個楊南那邊新送了一批布料上來,陛下給了我三匹。我留了一匹給你妹妹做衣服,剩下的兩匹你帶回去給潤姐兒她們做衣服吧。”

    “娘還是留著自己做衣服吧,她們還在長身體,不用穿那麽好的料子。”魏若笑道。

    貴妃聞言略有些不高興的道:“我們潤姐兒和橙姐兒是公侯家的姑娘,哪裏配不上這些料子了。你就拿回去吧,過段時間你們不是要去參加儀安大長公主的遊園會嗎?這些京城王公之家的姑娘們一個比一個眼界高,兩個孩子要是穿的略差一點,隻怕會被她們在背後恥笑。”

    貴妃說這話也是有緣由的。

    魏若一直覺得孩子們穿衣服不求華麗隻求舒服,因此在給孩子們準備四季衣服時,她便更偏向於那些較為舒適的麵料。

    這樣一來孩子們的穿著與那些王公之家的孩子們比起來就沒有那麽華麗了。

    貴妃見了就說了她幾次,讓她至少在外出時給孩子們穿的好一些,魏若被貴妃提醒後覺得她說的有理便也改了,但貴妃總擔心她有時會忘,每每魏若要帶著孩子們參加什麽聚會,貴妃都會提醒她一句。

    魏若隻好應了。

    貴妃又和魏若說起了給春蘭相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