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 102 章

字數:18479   加入書籤

A+A-


    第102章

    自打進了六月,&nbp;&nbp;老太君就會時不時的把二老夫人和三老夫人一起叫過來問一問八爺和九爺的婚事。

    一開始老太君還打算親自過問八爺的婚事,但她到底年老了,不好總出門,&nbp;&nbp;最後便議定由二老夫人出門走動相看,最後再由老太君來把關。

    二老夫人看了幾戶人家都覺得不滿意。

    有那門第高的,她嫌人家姑娘性子驕縱了些。

    那門第不高,性格好的姑娘,&nbp;&nbp;她又嫌人家父兄名聲不顯。

    那等門第不錯,&nbp;&nbp;長的也好,&nbp;&nbp;性格也好的姑娘,她又嫌人家妝匣太薄。

    起初,還有不少人看在安國公府的麵子上願意給八爺說媒,&nbp;&nbp;但二老夫人挑剔的名聲傳出去後,&nbp;&nbp;過來給八爺說媒的人就說了許多。

    倒是九爺的婚事進展很順利,三老夫人最終看中的是四姑母的夫婿,四姑丈的外甥女—由姐兒。

    由姐兒的母親胡氏是四姑丈的親妹妹,&nbp;&nbp;她嫁到京城靳家後生了一子一女。

    後來由於她夫婿變心,&nbp;&nbp;胡氏便和他和離,&nbp;&nbp;帶著兒女回到了娘家居住。

    她和她的孩子性情都較為溫順,&nbp;&nbp;因此倒和四姑母相處的不錯。

    此次三老夫人想為九爺相看婚事,無論是她還是四姑母都沒想道要把由姐兒說給九爺的。

    是三老爺去胡家做客時,在前院看到了由姐兒的弟弟峰哥兒。

    他覺得峰哥兒的學問很好,&nbp;&nbp;在前院和他聊了兩句後,聽他說起他還有個姐姐。

    三老爺就動了要和他家結親的心思。

    他回來時就和三老夫人說了一下此事。

    三老夫人是知道胡氏的情況的,&nbp;&nbp;她初聽時就有些不願意,&nbp;&nbp;說胡氏是和離過的女子。

    三老爺自幼跟在老太君身邊長大,&nbp;&nbp;對這些婦人間的刻板觀念向來是嗤之以鼻的。

    他就說三老夫人:“和離的人家裏也有好人,&nbp;&nbp;不和離的人家裏也有壞人。你怎麽也以異樣的眼光去看待別人了。”

    三老夫人見他曲解她的意思,忙解釋道:“倒也不是說我帶著偏心看人。隻是大家總說這樣和離過的人家出來的孩子都有些古怪,我擔心的是這姑娘的性子不好。”

    三老爺想了想道:“我瞧著峰哥兒那個孩子性情聰穎,說話行事都很不錯。將來必有一番成就。我們還在時,咱們還能依附著公府過活,可一旦我們走了,老六和老九他們和公府的關係就又遠了一層了。咱們總得為他們找個依仗才行。”

    “可就算找依仗也不用找個十幾歲的孩子吧。”三老夫人遲疑的問道。

    三老爺聞言就對她道:“你懂什麽。咱們現在還年輕力壯的,估摸著還能再撐個二十多年,等到了那個時候峰哥兒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咱們的孫子也是正需要幫助的時候。那時不就指望上他了嗎?”

    三老夫人聽到三老爺如此說,果然有些動搖。

    三老爺繼續道:“我也想了一下,你看的那些人家雖好,可是他們到底有自己的家族,到時絕不會全心來幫咱們的孫子。可峰哥兒就不一樣了,她母親已經和父親和離,他父族的人又不甚管他,全賴四妹妹的公公和我們四妹夫一心扶持,他和他母親方才能有安生日子過。將來他不必會偏心父族。這是其一。其二則是,我們和四妹妹本就是姻親,若是說了四妹夫的外甥女,那就是親上加親了。兩家定了親事後,我們就能名正言順的幫助峰哥兒了,這樣自小的恩情最是讓人銘記。等峰哥兒長大後,想起咱們對他們恩情,自也會全心全意的幫助咱們的孫子。這樣豈不是兩全其美。”

    三老爺越說越覺得這門親事很好。

    三老夫人也被他說動了心腸。

    她琢磨了一下,覺得三老爺說的很有道理。

    三老爺想給老九說的這門親事,雖然名聲不顯,但卻很是實惠。

    他們公府的門第已經極高了,就算從他們這樣的世家貴族中再說一個旁枝所出的女兒,也不過是旁枝與旁枝之間的聯姻罷了。

    那些旁支也多是依附著嫡脈過日子的人,正經有本事的人沒幾個。

    將來說不得還要讓她們老九去為嶽丈家奔走。

    可要是說了由姐兒就不一樣了,峰哥兒現在雖然看著不顯,可等他取中進士後做官了,所能帶給老九的好處,可比那些旁支多多了。

    三老爺和三老夫人私下嘀咕了半天,覺得這門親事著實不錯。

    第二日,三老夫人就來找老太君說了此事。

    老太君聽說她想聘四姑丈的外甥女為媳後先是愣了一下。隨後她稍一思考就明白了三老爺夫婦想為九爺說這門親事的用意。

    “你們很好。”老太君眼含欣慰的對三老夫人道:“老六和老九他們由你和你夫婿看著,我也能放心了。”

    “這些都是老爺的主意,我也不過是照做罷了。”三老夫人聞言忙道。

    老太君聞言就笑道:“你也不用過於自謙了,你能聽進去你們老爺的話,更是難得。”

    三老夫人見連老太君如此有謀略的人都覺得她這門婚事好,自是更加的心安。

    她得了老太君的準話後,就請了媒人去四姑母那裏提親。

    四姑母和胡氏聽媒人說三老夫人要為九爺聘由姐兒為媳後,差點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等媒人走後,胡氏才問四姑母:“嫂嫂,我沒有聽錯吧。李家三嫂嫂要聘我們家由姐兒為媳。”

    胡氏一向是跟著四姑母一起叫三老夫人為三嫂嫂的。

    四姑母此時已經反應過來了,她高興的對胡氏道:“是呀,這可是件大喜事。不過剛剛我覺得咱們女方還是要矜持一下,所以沒有立刻給媒人答複,而是說等商量過家裏老爺後再給答複。你說我們大概要什麽時候去找三嫂比較好?”

    四姑母已經在想她們要什麽時候同三老夫人回話了。

    可胡氏還覺得有些不可置信,她沒有回答四姑母的話,而是繼續對四姑母道:“那可是公府呀,我們家出身這麽普通,哪裏配得上讓公府過來求親了?可別是媒人弄錯了吧?”

    四姑母聞言就笑道:“自古以來都是高門嫁女,低門娶婦。我三哥三嫂既派了人來提親,定是看中了外甥女的模樣品性。她們都不覺得你們家門第普通,妹妹又何苦妄自菲薄呢?”

    聽自家嫂嫂如此說,胡氏就道:“我就是擔心我們家門第配不上公府門第。兩家門不當戶不對的,倒是讓孩子受委屈。”

    四姑母聞言就笑道:“旁的人我不知道,但我三哥三嫂的性情我是了解的。他們都是那性情和善,最是憐貧惜弱的人,必是不會委屈外甥女的。”

    胡氏原有許多的擔心,但被四姑母這麽一勸,再一細想,竟覺得這是門極好的親事。

    既兩家都有心思結親,那九爺和靳氏由姐兒的婚事很快就定下來了。

    由姐兒和公府少爺訂親的消息傳到她父家後,自是惹得那一幹人等心生不滿。

    由姐兒的大伯母靳大夫人自聽到婚訊後,心裏就有些不自在。

    晚間臨睡時,她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的睡不著覺。

    要問靳大夫人對於她前二弟妹胡氏及其孩子們是什麽感覺,同情肯定是有的,但更多的還是漠然。

    特別是眼見著胡氏的兒子比她兒子讀書要好,女兒也比她的女兒要更美麗的時候,她其實是有些嫉妒的。

    所以當溫氏出現後,靳大夫人其實是有些樂於她去破壞胡氏的家庭的。

    所以她明知靳二爺在外麵養了外室,也明知溫氏在外懷了孩子,她還是幫著大家一起瞞著胡氏。

    直到靳老爺子過世,靳二爺再也沒了顧忌,胡氏才發現靳二爺在外麵做下的那些醜事。

    初始的時候胡氏是想過挽回靳二爺的,所以她任由女兒由姐兒去找了靳大夫人,希望靳大大爺夫婦作為哥嫂能夠勸一勸靳二爺。

    但靳大夫人怎麽肯應承,由姐兒對著她哭的時候,她在那惺惺作態道:“我們之前完全不知道這回事,等到知道的時候,那溫氏連孩子都生了。我和你大伯也不是沒勸過你父親的,可你父親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他向來聽不進去別人勸啊。”

    由姐兒當時年紀小,沒看懂靳大夫人眼中的幸災樂禍,她見靳大夫人不願去管自家的閑事隻好失望的走了。

    胡氏聽女兒說完靳大夫人的話後,就知道發現靳家壓根沒有人願意幫她們。

    她隻好接受靳二爺的條件同他和離,但她也同靳二爺要了一座宅子,並且要求他把她的嫁妝都還給她。

    靳二爺在這一點上倒沒有和胡氏很糾結,他很想打發走胡氏同溫氏雙宿雙飛,便非常爽快的同意了胡氏的要求。

    胡氏又說要把兒女帶回娘家照看,這次靳二爺有些猶豫,但溫氏卻巴不得胡氏能把前頭兩個孩子帶走以免她們留在自己身邊礙眼,便催著靳二爺答應了胡氏。

    胡氏得了宅子又把兒女帶回來了,果然便不再和她鬧了。

    她把兒女們帶回娘家後便待在家裏萬事不理,隻一心教養兒女們。

    她兒子峰哥兒很是爭氣,讀書很是刻苦,不過十一歲就考中的秀才。

    彼時胡老爺子還未去世,見外孫十一歲就中了秀才十分的高興,親自去了正陽學院,找了正陽學院的何院長。

    這位何院長在正陽書院十分的有名,他收學生不看家世隻看資質,但凡他看中的學生,哪怕倒貼錢他也願意教。

    經他手出來的學生,全都考上了進士。

    何先生的名聲漸起,有些人甚至從楊南找來隻為投到何先生名下。

    何先生卻也不是誰都見的,非得讓那些學生把文章先給他看一遍,他看了滿意才會再親自和這些學生麵談。

    胡老爺子通過正陽書院的好友將外孫的文章遞到了何先生的書桌前。

    何先生看完便說要看一看峰哥兒。

    胡老爺子欣喜若狂,他和兒子一起親自送外孫去了何先生家。

    何先生把峰哥兒叫進書房裏聊了一個時辰,出來便說要收峰哥兒為學生。

    因為他的每一個學生都能中進士,所以他但凡收一個學生都會引得眾人側目。

    峰哥兒的名字在士林間很快的流傳開來,他的身世也廣為人知。

    靳家的事也漸漸被人扒了出來,然後大家都嘲笑起來靳老夫人和靳二爺等人。

    原來靳二爺和胡氏和離後雖娶了溫氏,但溫氏生的兩個兒子都不成器,兩人如今都歲了連三字經都沒念完,溫氏隻顧寵溺兒子們,靳二爺每每要管時她總攔著不讓。

    她的兩個兒子也越發的不愛讀書了。

    至於靳大爺和靳大夫人的兒子就更別提了,他們夫婦生了三個女兒後方得一個兒子,她兒子如今也二十餘歲了,但是做什麽都不成。

    如靳家這樣的人家,如果下一代沒有子孫能讀出功名來,那麽等靳大爺辭官後,靳家就要從京城的社交圈消失了。

    可靳家偏偏把會讀書的子孫趕跑了,留下的幾個都不會讀書。

    京城中的人可不得嘲笑他們嗎?

    而靳老夫人和靳大爺得知峰哥兒做了何先生的學生後,自是十分的懊悔。

    他們有想過把這個孫子/侄子再接回靳家的,但峰哥兒此時已經懂事,明白了靳家人是如何把他母親和他們姐弟掃地出門後,自是不肯再回去。

    況他又有何先生護著,靳家人也拿他沒辦法,隻好由他去了。

    此次過後,靳老夫人仍是覺得痛心,時不時的派人送些吃食穿用過去胡府。

    她都一個老太太了四姑母和胡氏也不和她計較,便也接了。但她們也隻接靳老太太的東西,靳家其他人的東西則一概不接。

    而如靳大爺和靳大夫人這等又遠一些的親眷,則是拉攏不成,反生怨恨。

    他們雖說明麵上也做出了一幅關心峰哥兒的模樣,可從心裏來看,他們是巴不得峰哥兒倒黴的。

    豈料不僅峰哥兒沒倒黴,就連他們原本以為婚事不太好尋的由姐兒都要嫁到公府去了。

    靳家人聽了消息,自覺自己沒法從這樁婚事中得到好處,自是不得安枕。

    靳大夫人第二日起床時,眼睛下方一片青黑。

    她讓丫鬟拿脂粉給她遮一遮後,就帶著人去了靳老夫人那裏。

    她過去的時候,靳老夫人正在跟溫氏發脾氣。

    靳大夫人站在廊下沒有立刻進去,而是躲在了側廳。

    想到靳老夫人這個婆婆,靳大夫人忍不住諷刺一笑。

    胡氏是個嘴笨口拙又老實的性子,一向不得靳老夫人喜歡。

    而溫氏卻既會討巧逗靳老夫人開心,又知道買東西打點靳家的人。

    她初嫁進來時,靳老夫人不知道多喜歡她了。

    眼看著峰哥兒越來越有出息,而溫氏生的兩個孩子又不爭氣後,靳老夫人對溫氏的態度就完全變了。

    這幾年動輒都要出言諷刺她一番。

    靳大夫人知道,靳老夫人後悔的腸子都青了。

    可再後悔又有什麽用了,當初峰哥兒還未滿一歲,她們母子就急匆匆的把胡氏母子趕出了家門。這麽些年也沒看顧過人家。

    如今人家一朝得勢,就巴巴的想要湊過去,人家理你們才怪。

    況且若說以前你們還可以借著是孩子們祖母和伯父的麵子去胡府鬧騰一下。

    可人家現在有公府撐腰,你們敢去鬧才怪。

    想到她夫婿靳大爺昨日又想上胡府去攀親,又擔心胡府的人直接把他趕出來時那猶猶豫豫的模樣。

    靳大夫人忍不住在心內冷笑。

    胡氏見女兒由姐兒和公府九爺的婚事落定後,靳家的人都沒過來鬧一鬧,頗覺疑惑。

    她就問四姑母:“嫂嫂,他們府上的人怎麽沒來提把我們由姐兒接回去待嫁的事呀?”

    “那他們要是來接由姐兒,你會同意嗎?”四姑母問胡氏。

    她一說起這個,胡氏就恨得牙癢癢。

    “肯定不會。”胡氏斬釘截鐵的道:“當初我們還未和離時,由姐兒去求她祖母和大伯母,想要讓她們去勸一勸她那不成器的父親。她們那些人是怎麽對她的,我可都記得清清楚楚的。”

    “那不就得了。”四姑母聞言就道:“昔年峰哥兒拜入何先生門下後,他們不也來過一次。那時候咱們可是直接把他們給趕出去了的。他們估摸著是想著再來也是沒意思了吧。”

    “話雖這麽說,可依照他們家那樣勢利的性子,就算明知會被我們趕走,應該也會過來占占便宜才是啊。”胡氏就道。

    “那是以前你們還沒和公府結親。咱們這樣的人家和他們靳家都是差不多的人家,所以他們來鬧一鬧也無所謂。可公府豈是容他們放肆的地方,他們知道你們既和公府成了親家,那麽公府一定會庇護你們之後,自是不敢來鬧了。”四姑母笑著對胡氏道。

    胡氏聞言沉默了片刻。

    她之前隻是覺得女兒嫁到公府後,不用受苦了,所以才十分喜悅。

    可直到今日,聽四姑母說完這些話後,她才明白女兒嫁到公府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那些以往欺負過她們的人,再也不敢隨意欺負她們了。

    這麽一想,胡氏的眼眶忍不住紅了。

    四姑母自也是知道她受了許多委屈的。

    她看到胡氏這樣,忍不住多說了幾句:“公府的老太君是我的嫡母,她是個最為中正平和的性子,從不刻意為難人。外甥女嫁進去後隻要好生孝順婆母,安心相夫教子就行了。其餘的事情切莫摻和。”

    “我明白的。”胡氏聞言忙道:“我會和由姐兒好好說說的。”

    九爺的婚事定下來後,不止三老爺夫婦高興,就連老太君也著實喜歡了一通。

    特別是在四姑母帶著胡氏及由姐兒姐弟來了一趟國公府後,她見胡氏是個溫順的性子,峰哥兒也是一幅清朗中正之相自是心中滿意。

    再一看由姐兒,雖她身世令人歎息,可她目光清正,說話溫婉,一看就是個想的開的好孩子。

    老太君就更滿意這門親事了。

    她私下裏跟魏若道:“以後孩子們嫁娶,一定要按照你三嬸嬸的思路來。一定不能單看家世,女孩的品格才是最重要的。”

    魏若也覺得三老夫人結的這門親事好,自然滿口答應。

    等到晚上回香蕪院後,她見李浩淼正拿著一疊文章在看,便問他在看些什麽。

    李浩淼笑道:“這是那靳家少爺的文章,三叔前兒個拿給我的。我看他這文章寫的著實不錯,便想拿給兒子們看看。”

    魏若見連李浩淼都誇起了那峰哥兒的學問,便從李浩淼手中拿過一頁紙。

    她還未看內容,但是看那一手字就忍不住讚歎道:“這筆字寫的可真好。”

    “是呀。”李浩淼也接話道:“不說別的,光說這筆字,就值得孩子們好好學學了。”

    魏若聞言就想到了毅哥兒的那手字。

    她就對李浩淼道:“恒哥兒的功課倒也還好,可毅哥兒就有些馬虎了。公爺如果有時間,不如再帶著毅哥兒磨一磨他的性子。”

    對於毅哥兒的教養,李浩淼卻有不同的看法。

    他就對魏若道:“於功課上確實要好好磨練一下他的耐心,但其他方麵就算了吧。他是一個天性就較為衝動的孩子,這樣的孩子要是放到陳家那樣的書香世家,自是自小就被長輩盯著,嚴格管教方能成正途,可對咱們這樣的武將之家來說,他這樣的性子卻不一定是一件壞事。行軍打仗靠的就是個勇字,若是太過磨蹭,反不能成事。”

    魏若聽完他說的話後,若有所思。

    半響,她許是覺得李浩淼說的話極有道理,便笑道:“他們男孩兒的教養問題,還是要侯爺多操心。”

    李浩淼很喜歡魏若這樣,既能反駁他不對的意見,又能聽進去他與她不同的觀點。

    他摸了摸她的腦袋後,拿著那疊文章去了前院,想要和兒子們好好談一談。

    九爺的婚事能定下來本是一件闔家歡喜的大事,可有一個人卻因此不開心了。

    這個人就是二老夫人。

    她本就是個事事都喜歡與人爭強的性子,如今見三老夫人的兒子比自己的兒子先定下親事,自然心中不甚喜歡。

    於是二老夫人就加快了給八爺相看婚事的步伐,想要盡快將兒子的婚事定下來。

    她如此急躁,自然也影響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八爺。

    八爺自知道母親在為自己相看親事後,心內的那絲愁緒就被勾了起來。

    若說談婚論嫁為何會勾起他的愁緒,就要提到倩姐兒了。

    倩姐兒自來京城後,每日裏除了去中醫院讀書,餘者一概不理會。

    六夫人擔心她每日隻顧著讀書悶壞了身子,便經常帶著她出去走動。

    又因為她和四夫人及七夫人的關係比旁的妯娌親密些,她便經常帶著倩姐兒過去四夫人和七夫人那裏玩。

    這一來二去的不免就和八爺碰上了,八爺是個性情豁達的人,他見倩姐兒每每過來都沉默著不說話,便總想逗她一逗。

    倩姐兒一開始並不喜歡八爺這樣的性格,覺得他略有些輕佻,但畢竟這裏是八爺家,因此縱使不喜歡,她也不得不勉強和八爺說話。

    她以為自己沒表露出對八爺的厭煩,但八爺哪裏看不出來。

    他不僅沒生氣反而覺得倩姐兒很有意思,和那些京城的閨秀完全不一樣。

    他越發的喜歡找倩姐兒說話了。

    不過倩姐兒畢竟還要去中醫院讀書,八爺也隻有休息日才能見上她一麵。

    漸漸的,八爺就有些不滿足了,他雖要每日練武,但每三天可以提前一個時辰下課。

    他便忖度著倩姐兒下課的時間,時常拉著九爺一起去中醫院門口的書店淘書。

    恰好倩姐兒每日下課後也總會來書店看看有沒有新到的書,因此幾人就在書店裏碰上了。

    倩姐兒原本見他言語輕佻隻以為他是個不愛讀書的武夫,哪知道他竟然還來逛書店,並且他挑的書也很合她的口味。

    這麽一番下來,倩姐兒對八爺的態度不免和氣了一些。

    八爺察覺到她態度的變化十分的激動,情竇初開的他並不明白自己為什麽會因為倩姐兒態度的變化而心生喜悅。

    可他本能的想要讓倩姐兒更欣賞他。

    他開始認真的學習他以前不喜歡的那些之乎者也的課,還特意拿著倩姐兒喜歡看的書和先生請教。

    國公府有自己的族學,雖比不上那些書香世家家中開辦的族學,但應對八爺的問題是綽綽有餘了。

    八爺回去後把先生說的話背一遍,隔幾日便會同倩姐兒討論一番。

    倩姐兒是真心的喜愛讀書,她見八爺和她談論起學問時雖有些生搬硬套之嫌,可能聽得出他是下了苦功夫去死背那些文字的。

    倩姐兒覺得八爺學問雖一般,但態度很好,因此每每八爺和她討論這些,她都會耐心的和八爺溝通。

    如此差不多過了一年,兩人之間的關係比之一年前親密了不少。

    八爺和倩姐兒接觸的越多,就越喜歡她。且他從六夫人那裏得知了倩姐兒的遭遇後對她又是憐惜又是敬佩。

    他憐惜倩姐兒幼年喪父,自小被欺負著長大,又敬佩她在如此艱難的成長環境中仍自立好學。

    不知不覺間,他對她已情根深種。

    二老夫人彼時也有一堆的事,隻以為他是忽然對讀書感了興趣,便也沒有多留意他。

    而九爺雖然隱隱從八爺的態度中感受到了他對倩姐兒的不同,但他和八爺同樣的年紀,不僅不覺得八爺這樣的行為不好,還羨慕他在少年時期就遇見心愛之人。

    因此九爺不僅不揭穿八爺,反而刻意替他製造機會遇見倩姐兒。

    六夫人雖覺得八爺和倩姐兒以及九爺走動的稍有些頻繁。

    可她觀倩姐兒並無情竇初開之態,且八爺和九爺無論哪個提前倩姐兒時都是一片豁達,便也沒有多做懷疑。

    魏若倒是在一次家宴時看見八爺盯著倩姐兒看,可她後來再看就見八爺已經轉過頭去和九爺說話了,她疑心自己看錯了便也沒有懷疑。

    也因此八爺對倩姐兒的心思被瞞的很好。

    他本想等自己再大一些,就去同父母說讓她們去三老夫人家求娶倩姐兒。

    哪想到二老夫人相看了一圈的人家都沒想到倩姐兒。

    思及此,八爺就有些睡不著覺了。

    第二日早起後,他躺在床上愣愣的出了會兒神後,打算起身去二老夫人那裏。

    他要向母親稟明自己的心意。

    八爺走進二老夫人的院子裏後,就直奔二老夫人的房間而去。

    哪想到廊下守著的那個小丫鬟卻攔住了八爺,說是姨太太來了,正在房裏和二老夫人說話。

    他姨母這麽一大早過來做什麽,八爺頗為的好奇。

    他想了想,走到了側廳,靠在側廳的牆壁上聽裏麵人說話。

    從這裏是可以聽到裏麵人說話的聲音的。

    八爺靠在那裏聽了一會兒後,臉色鐵青。

    他母親竟然想繞過他祖母,給他和他姨母家的表妹訂親。

    她們居然連兩家的庚帖都偷偷的換了。

    八爺想不明白為什麽母親會忽然改換主意,為他聘了姨母家的表妹。

    八爺尚且年少,自有些沉不住氣。

    他越過丫鬟們闖進裏間後就說自己才不要娶姨母家的表妹,他想娶的人是三嬸嬸家的倩姐兒。

    二老夫人被他氣的不行。

    偏偏八爺說完那些話後,自覺已經得罪了母親,便趕在二老夫人讓人來捉他前溜走了。

    跑出去的時候,八爺還在想,此事該如何收場。

    母親的性子極為頑固,除了祖母能讓她改變主意外,其餘任何人都拿她沒辦法。

    等等,祖母。

    思及老太君,八爺眼前一亮。

    他拔腿就去了國公府。

    八爺這幾個小的,來公府是來慣了的。

    公府的人看到是他,自然不會攔他。

    八爺一路暢通無阻的往裏走,待到快走到老君堂時,他忽然停下了腳步。

    祖母現在年紀大了,她前段時間又總是生病,她老人家之前已經因為父親的事情生過一次氣了,萬一被氣到了該怎麽辦?

    這麽一想,八爺就猶豫不定的站在原地。

    他不想因此事讓祖母生氣,可若是讓他遵照母命迎娶姨母家的表妹,他也是萬萬不會同意的。

    想到倩姐兒偶爾一笑時,那如春花般燦爛的笑顏,八爺的心中就是一痛。

    他轉身去了香蕪院。

    八爺來到香蕪院的時候,魏若和李浩淼剛用完早膳。

    李浩淼正準備去前院。

    聽到八爺過來,李浩淼原以為八爺是來找他的,便讓人把他請到了側廳。

    哪想到八爺聽到李浩淼問他找他是為了何事,卻說他是來找嫂嫂的。

    來找若若?

    “你找你二嫂是什麽事?”李浩淼十分的疑惑。

    聽到李浩淼這麽問,八爺脹紅了臉頰。

    他本不欲對哥哥說這些,可他知道自己若是不告訴這個哥哥來找嫂嫂是為了什麽。

    哥哥是不會讓他見嫂嫂的。

    八爺牙一咬對李浩淼道:“我是來找嫂嫂說我的婚事的。”

    李浩淼聞言先是驚訝了一瞬,隨後他略一思忖就知道八爺為何來找魏若了。

    想必是二老夫人為他尋的人家,他覺得不滿意,所以想來找祖母求救。

    可他又擔心貿然告訴祖母此事會氣到祖母,所以便先來找若若這個嫂嫂通通氣。

    思及此,李浩淼就對八爺道:“既如此,我讓你嫂嫂過來見你一見。有什麽事你隻管同她說就是了。”

    八爺聞言就鬆了一口氣。

    李浩淼又去找魏若,他對魏若道:“八弟是來和你說他的親事的,待會兒不管他說什麽,你都先答應下來,若是有拿不定主意的,先去告訴母親。這事要先瞞著祖母。”

    魏若聽完此事後,和李浩淼想的一樣,以為是二老夫人給八爺尋的親事讓他不滿意。

    可她聽到八爺說他要迎娶倩姐兒後,手上的茶杯險些沒能拿穩。

    “你和倩姐兒私定終身了?”魏若聽完後問八爺。

    八爺本就沒同倩姐兒表明心意,自然連連搖頭道:“並沒有,這些事情隻是我私下的念頭。她一心隻想著讀書,哪裏有功夫想這些。”

    聽到八爺說兩人並沒有私定終身,魏若很明顯鬆了口氣。

    沒私定終身就好。

    “那這話你可有跟你母親說過?”魏若麵色凝重的問八爺。

    八爺麵色通紅的道:“已經說過了。”

    聽到八爺說,二老夫人已經知道了此事後,魏若的神色嚴肅了起來。

    她是知道二老夫人的性子的,她那個人遇到事情所秉持的態度,向來都是她和她家的孩子沒錯,錯的是別人。

    此次雖是八爺頂撞了二老夫人,可二老夫人卻不會責怪八爺,隻會把錯處都算在倩姐兒身上,說不得她還會因此怨恨上三嬸嬸和六弟妹。

    這麽一想,魏若就有些坐不住了。

    她覺得她雖是國公府的主母,可此事涉及長輩,已不是她一個晚輩能插手解決的了。

    魏若見八爺麵色惶惶的坐在那裏,倒也沒怪罪他冒失。

    二老夫人本就是個很混亂的人,她們這些與她關係又遠了一層的人自是能不受她影響。

    可如三爺、四爺和八爺他們與她是母子,自免不了會受她影響。

    三爺和四爺都已經大了,也各自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定力了。

    可八爺卻尚且年少,他日夜受二老夫人的影響,會變的浮躁些也很正常。

    魏若想了想對八爺道:“此事還是要知會你二哥和你大伯母一下,畢竟事涉二嬸嬸,或許連三嬸嬸都要被牽扯進來,已不是你我能私下解決的了。”

    八爺聽魏若說會影響到三嬸嬸,這才覺得自己剛剛在母親麵前有些冒進了。

    他又羞又愧的對魏若道:“我也沒臉去和二哥及大伯母說,煩請嫂嫂幫我和他們說一下。”

    他如今不過才十幾歲,魏若是很能理解他覺得自己做錯事不敢和尊長說的心情的。

    但她還是提醒了八爺一句:“你還未成婚時,遇事自可以冒失。可等到成婚後,你有了需要保護的人之後,就要學會穩重了。”

    八爺聞言若有所思。

    因著八爺驟然來訪,李浩淼並未立刻去前院,而是在裏間等候。

    魏若轉身進了裏間後,就同他說了八爺所來為了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