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樂安王府的屠戮
字數:6686 加入書籤
鶯兒聽說樂安王府出事,顧不上吃早飯。
她帶了掩月、寒月和步六、宿六急急忙忙出府。
待他們一行走到樂安王府時,外麵大街上早就擠滿了看熱鬧的人群。
樂安王府的大門口,一隊手持刀箭的羽林軍凶神惡煞地站在那裏。
膽小的老百姓誰人敢靠近!
鶯兒擠在人群中,聽周圍看熱鬧的人議論著。
“好慘啦!
但凡男丁,全部當場誅殺!
聽說樂安王府裏血流成河!”
又有另一人接過話,“女人才慘啦!
聽說女子成年的當場奸銀!
這麽多的羽林軍,天啦!
而後,不論老的小的,要殺要賣,任由軍士們處置!”
鶯兒臉色蒼白,心驚膽戰。
他們就瞧見王府裏,不斷有屍體被抬出,扔到大門口的馬車上,拉走!
人群裏又有人說:“說是拉去亂葬崗,不準掩埋,不準收屍,全部都讓野狗吃掉!”
鶯兒從小到大,哪裏見過這等血腥慘烈的場麵!
她感覺自己快要暈厥在掩月的肩上了。
倆丫鬟也吃驚不小。
她倆見了鶯兒這虛脫的狀況,連忙帶她上了馬車,回了安定王府。
回到魚藻居,金娘給鶯兒灌下了一碗紅糖水,鶯兒才緩過神來!
壽安堂的下人來稟,說太妃請小娘子去一趟!
鶯兒來到了壽安堂,蕭長史也在。
看到鶯兒一臉受到驚嚇的模樣,太妃安慰她道:“成者王侯,敗者寇。
你也不必為樂安王府可惜!”
鶯兒沉默!
太妃接著說:“皇上和太皇太後,也不想殺戮自己的血脈至親!
這個樂安王,平時貪贓枉法,聚斂錢財!
皇上和太皇太後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誰知他竟生了謀逆之心。
他生辰時,太皇太後生辰時,甚至過年時,正月十五之時,皇上和太皇太後都對他耳提麵命!
希望他能迷途知返!
他卻一心要另立朝廷,妄想把當今皇上取而代之!
就憑他!
胸無半點丘壑,也想成大事!”
鶯兒不想聽這些,她一心隻想著汀芷的安危。
一旁的蕭長史是知道她的心思的。
拓跋梧領軍出征之前,告誡鶯兒斷了與樂安王府的聯係,但又不能說出實情。
他又擔心鶯兒有情有義,為救金蘭莽撞而不得法。
於是他叮囑蕭長史,如果樂安王府出事,要蕭長史出麵幫助鶯兒。
“小娘子,樂安王府的女眷們隻要不反抗,一時尚無性命之憂。”
蕭長史安慰鶯兒說道。
鶯兒擔心的就是這個。
汀芷的親姨娘早逝,由乳母帶大,身邊也就兩個貼心的丫鬟。
從她平日的話語就可以聽出,其實她對這個世界已無多少眷念,活著不過是螻蟻貪生而已。
如果今天當眾受辱,鶯兒閉了閉眼。
她無法想像,一個弱女子,要如何麵對那麽多如狼似虎的軍士。
性子剛烈的汀芷,會不會已經不在人世了?
“這次,是太皇太後親自下的懿旨。
讓羽林軍的最高統領莫輿,親率軍士前去屠府的!
府裏的一切財物,包括所有女子,全都賞賜給此次屠府的羽林軍眾將士!”
蕭長史當著鶯兒的麵,沒說男丁全部當場誅殺,成年女子全部奸銀的話。
豈知鶯兒早已從看熱鬧的人群中知曉了!
“今日比較混亂!
等明日,老夫出去找人打探一番,看能不能找到汀芷女郎!
小娘子不用憂心,隻要汀芷女郎在京城,不管她身處何處,老夫一定會把她救出來的。”
鶯兒悲從心生。
同樣的從小失去母親,自已在父親哥哥們的寵愛下長大。
還有秦氏,給予了自己母親般的關懷。
想到這裏,鶯兒流下了同情的淚水。
汀芷好生可憐,沒了自己的新生母親,在王府那種勾心鬥角的環境中長大。
唯一對自己真心的,隻有乳母一人。
成年後為逃離樊籠,甘心嫁人為妾,還被莫輿拒絕羞辱。
如今一個清白的女兒之身,如想苟活於世,尚不能保全。
在眾目睽睽之下,受辱於諸多的軍士,任是誰也無法忍受的吧!
鶯兒想,汀芷的一縷香魂,怕是已經追隨著她的親姨娘而去了!
回到魚藻居的鶯兒,默默垂淚,淚水模糊了她的雙眼。
這時,步六帶回消息了。
步六有朋友在羽林軍任職,也參與了此次的屠府行動。
朋友告訴步六,羽林郞莫輿,這次沒有要任何樂安王府的財物。
隻帶走了一個女子,據說此女子是樂安王府的一個庶女。
鶯兒一聽,止住了眼淚。
可轉念一想,樂安王府的庶女也不止汀芷一個。
莫輿平日裏那麽不待見汀芷,每次見到汀芷都會出言不遜,極盡汙辱之能。
他能有那麽好的心腸,帶走汀芷嗎?
不過,這個消息,到底是讓鶯兒心裏燃起了一絲希望!
接下來的兩,蕭長史四處打探,鶯兒也派出乘風鏢局的人四處詢問,都無果。
樂安王拋下自己的一眾姬妾,一眾兒女,跑去封地自立為王。
臨行時,他並無半分悔意。
當他騎上搜刮來的西域名馬,最後回頭望了一眼自己的京城府第。
心裏想的是:欲成大事者,至親亦可殺!
自己並沒有殺他們!
如果幸運的話,他們是能夠活下來的。
如果他們能活下來,等到自己殺回京城,坐穩了龍椅,再補償他們!
喜歡的兒子們,已經送到了營州。
這裏的姬妾,跟著自己,早已享了旁人幾輩子都修不來的福分。
自己不可能把王府的眾人全都帶走,那樣會打草驚蛇,引起帝後的注意。
隻能犧牲他們了!
樂安王風流成性,姬妾皆是他的玩物,他何曾真心喜歡過她們!
當樂安王決絕地離開京城時,賞賜了諸多財物給姬妾們!
留守在王府的人,還期待著王爺早日回來,想著到時如何討得他的歡心,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得益。
帝後本來也沒打算采取如此殘酷的手段。
怪就怪樂安王。
樂安王知道三部敕勒叛亂,正是自己起事的大好時機。
朝廷中軍前去平叛,肯定無暇分出大量的兵力來對付自己。
樂安王打算先聯合高麗和柔然支持自己。
等自己在營州站穩腳跟,回頭再南伐,趕走朝堂上的軟弱皇帝,自己取而代之。
宮裏傳出消息,那老銀婆已纏綿病榻,也沒多少日子可以蹦躂了。
隻要她一死,皇帝哪有什麽主見,唯唯諾諾一小兒。
拓跋皇室,支持自己的大臣、將軍大有人在。
隻待自己在營州堅持上一兩年,便可揮師南下,入主拓跋氏的朝堂。
樂安王一進入營州,就自立為王,但是他必須要師出有名啊!
他立刻向全天下發出了討伐檄文。
就是這篇討伐檄文,讓皇帝和太皇太後震怒,下定決心誅殺親生的皇子皇孫們!
樂安王向全天下人表明,當今皇帝,並非正統!
說皇帝不是鮮卑拓跋氏的親生血脈,不是先帝的兒子!
而是當年的太後馮氏,如今的太皇太後,新寡時與寵男李奕所生!
一時,全大魏,朝堂內外,一片嘩然!
樂安王說自己代表的才是真正的拓跋鮮卑,是大魏正宗的繼承者!
他請求全大魏人支持他樂安王!
支持他趕走朝堂贗品,勿再讓牝雞司晨,擾亂朝綱。
他要讓大魏的鮮卑拓跋氏,回歸純正血統!
樂安王的如此行經,讓帝後後悔自己還是心太軟!
尤其是太皇太後,生平何曾受過如此奇恥大辱!
她年輕時生性的多疑殘忍,獨斷專行,立時重現。
她此時並不征求孝文帝的意見,就發出了屠府的懿旨!
樂安王府,男丁當場誅殺!
成年女子當場奸銀!
真是欲成大事者,至親亦可殺!
留守樂王府的人,雖不是被樂安王親手所殺。
可與他親手殺害,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