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梁】

字數:4586   加入書籤

A+A-




    這件事情,很快朝野皆知,也理所當然的引起了劇烈的震蕩,但是沒有人敢開口議論這件事情,私下議論也是極少。

    無他。

    這偌大的洛陽城中,沒有人膽敢當眾議論張繡。

    就這般,由蔡瑁草擬的表文,由群臣聯名送至尚書台。

    尚書台,一處房間內。

    【錄尚書事】尚書令戲誌才、【錄尚書事】禦史中丞陳宮二人,對坐著,望著彼此無言,二人的麵前放著一張表文。

    表文的內容,就是以平定涼州(舊涼州)之功,封張繡為秦公,沒有說什麽建國的事情,隻是第一步封公。

    內容不需要多看,戲誌才、陳宮也有聯名,當然知道。他們二人往下看去, 當真是萬眾一心。

    太尉臣蔡邕。

    司空臣劉表。

    尚書令臣戲廣。(戲誌才)

    禦史中丞臣陳宮。

    .....

    征西將軍臣龐德。

    征東將軍臣張遼。

    征北將軍臣徐晃。

    征南將軍臣黃忠。

    .........

    除了一些漢室老臣,比如說師徒楊彪之外,幾乎朝中重要文武,都有聯名。

    萬眾一心。

    這表文是先到達尚書台,現在皇帝不能親政,尚書台由戲誌才、陳宮、張繡三人把持,處理朝中大事。

    一般的事情,戲誌才、陳宮就可以處理了。但是這件事情,顯然是隻有一個人能決定的。

    既大司馬、大將軍張繡。

    而這段時間張繡一直沉默,他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情,沉默代表默認?

    戲誌才、陳宮看了一眼彼此,二人也是有默契的。他們私下從未討論過這些事情,但對彼此的態度都很了解。

    不管戲誌才、還是陳宮,本來都是微末。戲誌才原本籍籍無名,陳宮雖說是個名士,但卻也隻是一個縣令。

    若非張繡,他們如何能有現在的風光,成為實質上的【宰相】。

    如果張繡一定要,改劉為張,他們當然也會鼎力支持。這上邊的名字,就是他們的決心。

    “走吧。我們去一趟大司馬府,與賈文和一起,麵見大司馬。”戲誌才稍稍出乎了一口氣,凝重的將表文拿起,鄭重的塞入了右邊袖子內,對陳宮說道。

    “嗯。”陳宮點了點頭。二人便一起出了這處房間,乘坐馬車,出了尚書台,往大司馬府而去。

    ...........

    大司馬府,一處房間內。張繡跪坐在地上,笑看著諸葛亮。他的旁邊,還跪坐著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學士。

    這位老學士乃洛陽名士,叫王延。自從陳宮去做了禦史中丞之後,便由他負責教育諸葛亮。

    王延對著張繡吐槽道:“明公。亮兒是極為聰明的,隻是性格跳脫。這書看過之後,不怎麽研究,就看下一部,下下一部。”

    張繡聽了之後,並不在意。漢人做學問,那是逮住一本書就薅羊毛。有人一生隻研究一部典籍。

    而諸葛亮這個人,史書記載的極為清楚。

    對於讀書,諸葛亮隻是【觀其大略】而已,也就是看了一個大概,了解一下就行了。

    張繡笑著對王延說道:“此兒並非駑馬,乃麒麟也。不必用尋常的教學,限製他。他要看什麽書,就讓他看好了。”

    王延張了張嘴,大司馬也太寵這小孩了。而且這個真的是歪理,這要是讓諸葛亮隨便看看,豈不是一本書都不能精通?一輩子學無所成?

    但是他這個想法隻敢在肚子裏吐槽一下,不敢說出來。

    最近群臣聯名的事情,整個洛陽凡是有耳朵的人都知道了。眼前這個人,可能即將成為【秦公】,開建一國了。

    諸葛亮不由喜上眉梢,明公真是太好了。雖然他很尊敬王老師,但是對於一部書一個字一句話研究過去,真的很煩啊。

    張繡笑著伸手摸了一下臥龍小先生的後腦勺,隨口問道:“最近都在看什麽類型的書?”

    “天文。”諸葛亮脫口而出道。

    張繡眉頭一挑,這個小家夥小小年紀,竟然涉及天文了嗎?有前途。張繡正打算對諸葛亮秀一秀自己的天文知識。

    當然是現代的天文知識,這古代的天文知識,他是一竅不通的。

    就在這時,典韋從外走了進來,恭敬稟報道:“明公。戲尚書、陳中丞、賈長史求見。”

    張繡臉色不動,但到了喉嚨的話卻停了下來。又一次摸了摸諸葛亮的後腦勺,笑著說道:“亮兒既然喜歡,那就隨便看。如果其中有何不懂,就告訴我。我找專門研究天文的老師給你。”

    “多謝明公。”諸葛亮大喜過望,連忙下拜道。

    一旁的洛陽名士王延,那是一個字都不敢放的。

    隨即,張繡便站了起來,轉身出了房間。便看見了立在房門前,一字排開的三人。

    張繡笑著說道:“來書房說話。”

    “諾。”

    賈詡、戲誌才、陳宮三人應諾了一聲,而後與典韋一起追隨張繡來到了書房內。

    張繡先請三人坐下,自己才盤腿坐下。

    與這三個人說話,張繡不會拐彎抹角,也沒必要。他抬起頭來,笑著說道:“可是將表文帶來了?”

    “嗯。”戲誌才嗯了一聲,隨即從袖子內取出了表文,站起來遞給了張繡。張繡卻沒有看,隨意的放在了案幾上。

    這麽大的事情,他當然知道。這上邊的內容,誰署名的,他都一清二楚。

    但他就是一直沒有表態,直到這張表文成了,送到了尚書台。

    張繡知道這是李儒的主意,這主意當然也是好主意。曆史上的曹操就是這麽幹的,先稱魏公,然後建立魏國,設置魏國百官。再稱王,加九錫。

    建立了魏國的宗廟社稷。他將一切的路都走通了,隻剩下了最後一步,以曹魏取代劉漢。

    這最後一步是曹丕幹的。

    這是很不錯的路子,但是張繡對此卻是不以為然。

    “孤欲家天下,取劉氏而代之便可,何必這麽麻煩?”張繡從容笑語,隨即才說道:“這張表文,就當它沒有出現過。但是群臣說的也有道理。我平定涼州之功,不可不封。秦這個號是始皇帝的,還是算了。梁吧。請天子封我為梁侯,封邑十萬戶。”

    曹操的路子,是古人考慮的程序。曹操用合法的手段,以較為委婉的方式,從漢室的手中,奪取了社稷神器,也既是江山。

    但張繡沒有曹操的心理負擔,未來想要江山,直接伸手就要,不必這麽麻煩。

    但是群臣這麽支持他,他當然也得表態。

    梁這號,是他選的。

    未來就做國號吧。

    普通話,涼與梁同。他出生於涼州,這個號很適合他。(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