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皇上也無賴

字數:3587   加入書籤

A+A-




    發展農商,恢複科舉製,李世民能理解,最後一個限期均田製把李世民整懵了。

    “限期均田製?什麽意思?”

    楊元慶說道:“均田製,施行的是百姓耕作一定年限後歸其所有,人死後歸還官服。如此行法確實可以調動百姓積極性,令其開荒耕種,但弊端也不少。”

    “戰亂剛止,最苦還是百姓,土地無軍功便要買賣,而買賣掌握在豪強大族手中,他們租賃土地給百姓耕種,到耕作期限後土地不是百姓的,而是豪強大族的。”

    “歸其根本利的是豪強,是大族,對百姓對皇上百害無一利。而若施行限期均田製,則是給了豪強大族一個信號,土地製度會更改,屆時土地會收為國有,不再屬豪強大族。”

    “繼續說。”李世民催促道。

    頓了頓,楊元慶說道:“若想百姓安居樂業,還須將土地公有,土地若是百姓自己的,則他們能攢下家底有能力不再為土地發愁,也必不會出現流民失所的情況。”

    立正殿內突然沉默,聽楊元慶前言李世民卻是心動不已,國以民為本,民以土地為生。若是解決百姓之於土地的問題,那麽何愁國不富民不強?

    但楊元慶最後的言語卻讓李世民深知,若想推動土地公有,首先第一難關就是豪強大族,屆時將會把整個皇室都推到了豪強大族的對立麵。

    還有一點李世民不想承認的是,百姓有了土地自由了,那對於皇權的凝結是否會鬆散?

    “土地一事暫且保留,朕……朕覺得還需發展大唐朝的經濟和恢複科舉製,從輕減少寒門士子對四門高姓的依附,屆時才是商談土地的好時機。”

    最終李世民沒有采納楊元慶的意見,隻拿了四門高姓做擋箭牌,楊元慶沒再繼續說下去,他也明白若是此刻施行土地公有,不單李世民就連他都會受到四門高姓的瘋狂打擊報複。

    就在長安城內諸位大臣想著何時能收到楊元慶的紅利時,次日朝堂上因為恢複科舉製猶如菜市場。

    尤其是歸屬四門高姓的官員更是以古點今,把科舉製說的全無過處,更有人揚言前朝是因為科舉製才導致滅亡。

    科舉興才,乃是為朝廷選拔人才的重中之重,即便是前朝廣開恩科也收攏了不少能人才子,到了這些人嘴裏就成了禍國殃民之舉。

    一派是以四門高姓為代表的反對派,一派是以長孫無忌為代表的支持派,而那些武將則是不言不語。

    李世民沉著臉掃視一圈朝堂,道:“你們剛拿下香皂、香水等利,就不讓朕的白紙、蠟燭出世是麽?不開科舉朕的白紙、蠟燭有何用處?”

    “皇上,白紙、蠟燭平日裏百姓也會用到,怎麽能說是無用處呢?”

    “那你來告訴朕,不以入廟堂為目標的天下士子,怎麽給朕的國庫積下一筆儲銀?”

    被問的臣子閉嘴了,整個朝堂怕是沒有一個人不明白,要想白紙、蠟燭賣的火,還得看天下士子的消耗,即便白紙、蠟燭賣的便宜,單尋常百姓誰舍得用?

    李世民輕聲嗤笑:“既然白紙、蠟燭無人可用,那香皂、香水等物也暫緩緩吧!”

    一聽這話,程咬金等人站不住了,笑話,他們可是香皂、香水的受益者,如果暫緩售賣還不知等到猴年馬月,那他們投的錢可不相當於打水漂了?

    至於問楊元慶要回,那絕無這個可能,一來他們不願放棄重利,二來即便是要……楊元慶也不一定給啊!

    “皇上,俺老程支持恢複科舉製,咱們大唐朝那麽多人才不能埋沒了。”

    “沒錯,這次我讚成知節的話,我大唐朝人才濟濟就該歸於廟堂。”

    “末將也支持恢複科舉,俗話說得好什麽事用什麽人,不能等我們老了朝堂上全是一堆老頭子吧?”

    那些觀風的文臣也紛紛發聲,倒是有些沒再楊元慶沾到便宜的,但是架不住他們的上司或者自己站隊的這一派有人手握專利啊!

    以往李世民循規蹈矩,若是按照他平常的處事作風,恢複科舉製一事怕是有的纏,但今日李世民不按常理出牌,用了無賴一計,倒是把武將第一次拉向了文臣陣營。

    李世民攏在袖中的拇指摩擦,心中卻是止不住的滿意大笑,果然一牽扯大多數人的利益,那麽大家就會擰成一股繩。

    李世民覺得,自己突然找到了更佳平衡朝堂的辦法!

    下了朝,鄭斐然沉著臉回去就聽管家稟告,老家來人傳話,若是鄭斐然不能在三月內要回二十萬,那麽親王府典軍的位置就要易位了。

    可到楊元慶手裏的錢,又豈是那麽好要回來的?

    科舉製要恢複,現在哪裏還顧得上二十萬銀子的事?

    鄭斐然臉色鐵青道:“速速把這封家書寄回滎陽祖宅,屆時老家主如何處置,本官一力承擔。”

    恢複科舉一事,很快在長安傳開,相信不久全大唐的人都會知曉。鄭斐然現在就盼著,老家主知道消息後能把二十萬拋諸在後腦勺,不然以他多年的金錢積累,即便全拿出去也湊不夠二十萬。

    而外人隻看到大家族帶給自己的利益和好處多多,卻未曾看到身在大家族的限製與掣肘!

    要說科舉製重新開啟,最高興的當屬麓山書院了,國子學的學士本身名氣大,以後投靠四門高姓後也能搏一個好的未來,然而他們這些寒門士子卻隻能學成後再想辦法找人舉薦。

    如今機會來了,舉薦不用了,隻需寒窗苦讀,等待科舉選拔即可!

    “科舉要來了,麓山書院的春天也要來了。”

    麓山書院,楊元慶看著開春的景色,吩咐道:“發布昭示,麓山書院從今日起,廣招有真才實學的夫子。”

    孫富學怔了怔,說道:“楊少師,我們書院現在的夫子已經夠用,再招來夫子也不知道安排在哪裏去了。”

    “誰說招收的夫子要留在麓山書院教學?”

    “那……不在麓山書院,我們長安也沒第二個麓山書院了啊?”

    楊元慶咧嘴一笑,拍了拍孫富學肩膀,笑道:“格局放大點,眼光長遠點,麓山書院為何就不能是天下第一書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