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寄生蟹與華殼
字數:4399 加入書籤
事實上,曹操縱有野心。
但麵對魯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他屢屢拿自己作對比,發現自己處處不如對方,這野心似乎就隻剩對漢室的忠心了。
曹操目光,當然遠在董卓之上太多太多。
除非確鑿劉弈死訊,否則他對漢室,絕不敢懷有二心。
劉弈跟他透漏自己還好得很,另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防止他跟劉備一樣,被人煽風點火策反了。
不過曹操倒是個聰明人,董卓弑帝之後,他一直假意逢迎,拍馬溜須,兜得董卓的著便。
是以這時候董卓對他十分信賴與倚重。
本來他也有他的計劃打算。
但一看魯王的書信,可把他震住了。
他所想所要做的,全在裏麵了,而且不擔風險。
危險沒了,一切如夢般變化。
他覺得自己是一隻海灘動物,一隻等著麗貝妍螺身死,而竊據其華美外殼的寄生蟹。
世上到底有多少這種披著華美外殼的寄生蟹同胞呢?
四世三公耀眼光環,若是華殼,袁氏袁本初,又是否一隻頂殼爬行的蟹?
這個時候。
冀州牧韓馥,府上也來了訪客。
韓馥正在遲疑著,站邊問題上,是要站董氏還是袁氏。
袁紹頂著華麗的外殼,打起反董旗幟,號召各方諸侯加盟,誓要將董卓連同他的西涼軍滅掉。
說起來,其實袁紹一直都非常畏懼董卓。
魯王再次失蹤,世人都覺得魯王生命走到了盡頭。
鮑信便知道董卓要行動,他邀請袁紹一起合謀滅了董卓,畢竟四世三公的號召力非同小可。
但袁紹膽小得很,哪敢參與。
董卓弑帝時候,其實也非常看重他四世三公的家族光環。
隻是董卓拉攏他,要和他一起密謀弑帝,他還是下的差點尿了,便以要跟朝中太傅,即是他叔父袁隗,商量一二為理由,逃之夭夭。
到了袁紹逃離洛陽。
這時候,盯上他華美麗殼的,是東郡太守橋瑁。
橋瑁早就看不慣董卓的飛揚跋扈,專橫無道,把持朝政,還淫亂後宮,於是偽造了三公給州郡的文書,向天下公布董賊罪行,洛陽水深火熱,希望各地發義兵,討伐董賊!
袁家四世三公的號召力實在強大,加之董賊惡貫滿盈,天下苦其久矣,一時間,天下影從。
直到看到橋瑁檄詔討伐董卓,惹起了各路諸侯響應。
袁紹這才清楚的明白這隻套在自己身上的華貝的魅力所在。
檄詔發出,有了各路諸侯蜂起響應,他懼怕董卓的膽子,也漸漸肥了。
早知道這玩意這麽有用,他怕那油膩巨賊何來?
於是整個人漸漸有點蟹族橫著走的傲昂。
冀州可是天下糧倉級別的所在。
他自然打起了冀州牧糧食的主意,多次往冀州府派說客。
一來希望韓馥跟隨自己,二來就是索要糧草。
韓馥雖然是冀州牧,但他整個人不咋滴,做人沒啥主心骨。
一開始檄文發出,他擔心袁紹謀反,一度派人往渤海盯緊他,後麵見壓不住,又開始煩憂戰隊問題。
該死的,不管站在哪邊,都會得罪另外一邊。
要是魯王今猶存,他怎會有這樣的麻煩?
所以劉弈再次從世人視聽之中消失,懷念他的好的人,真不在少數。
“什麽,你們也是來索要糧草的?這還有完沒完了,董卓威脅我,袁紹也是氣勢洶洶,如今就連不知道哪裏來的阿貓阿狗,也敢跟我們叫囂了!你們說你們是魯王部下,我就信了嗎?”
韓馥很是納悶,他將所謂魯王部下晾在那裏,開始號召部屬,商議到底站隊哪一方的問題。
不過他隻字不提魯王部下,隻說董氏袁氏。
在目光短鄙的他看來,尊敬懷念是尊敬懷念,可魯王那是短命鬼,怕早已死翹翹了,更遑論這部下是否騙子了。
難道他韓馥真成了好捏的軟柿子了,誰都敢跟他伸手了?
治中從事劉子惠,對大漢十分忠誠,聽得韓馥口口聲聲說不知道挺董氏還是袁氏,不由得痛罵,“那檄文說的是洛陽危難,希望各地郡縣興兵伐賊,我們都是漢室之人,董氏一個西涼蠻賊,袁紹一個隻知道抱頭鼠竄的慫貨,我們心向的是漢室江山,為什麽要選擇站隊他們?這兩貨,不懷好意,圖的都是我們冀州的糧食罷了,其心可誅哪!”
韓馥被罵得狗血淋頭,但素無主心骨的他,細細想了下,又覺得劉子惠說得是極。
不過他嘴上不敢再說,但心裏卻更加為難。
若不選選擇某一邊,那豈不是兩邊都得罪了?
若是同時為難他,那可如何是好?
不得不說,韓馥空有富庶冀州,卻不能物盡其用,為人葳葳蕤蕤,做事首鼠兩端。
且說那位魯王部屬,早就在安插冀州府的錦衣衛線眼的情報裏得知了韓馥和劉子惠的言行。
他不由得心頭大震,暗忖主公真是料事如神啊,事情他對韓馥和劉子惠的評價,是半點不差哪!
他甚至暗自思忖,若是昔年有此主公,天下早就日月昭昭,四海清平了!
“韓馥既然鼠目寸光,絲毫不把我們放在眼內,覺得我們是騙子訛詐,那就令將士們和黑山軍一起行動吧,韓馥德不配位,我們無謂跟他囉嗦,先和劉子惠溝通,闡明主公意思。這偌大冀州,應該換個州牧了。”
“是,大將軍!”
頓時他的背嵬軍,和張梁的黑山軍,全部兵臨冀州城周邊,相機而動。
原來劉弈早想到,曆史慣性那麽大,能被個人改變的地方,到底太少,北方的公孫瓚又投身抗羌。
一旦袁紹舉旗振臂高呼,他第一時間瞄上的必然是冀州的糧食。
沒糧沒餉他能成什麽事情呢?
韓馥手裏有著糧食,足可以將袁紹拿捏得死死的,他居然還要考慮站隊問題,簡直蠢驢一隻。
於是他除了黑山軍,還將嶽飛暗暗派出,為的就是這關鍵的一刻。
且說劉弈。
很快接到飛鴿傳書,知道冀州新換州牧。
但他依然盯著沙盤發愁。
白虎見主公一切盡在掌握,依然悶悶不樂,不由迷惑問道,“主公因何發愁?大好冀州,已經不可能為董卓那樣的欺世賊子和袁紹那樣的盜名豎子所用。一切發展良好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