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海客說異邦

字數:3586   加入書籤

A+A-




    到底他們是淳樸的農人,漁夫和尋常百姓,真要將人淩遲至死,他們狠不下心去。

    大多人拿了刀,歸還來取處,恨恨道,“算了,我等到底做不得狠戾狂徒,隻願烏蘇集晏清安和即可,希冀從今此地惡霸不再,日子好起來。”

    但仍有三五人紅著眼,難言原諒,他們或妻女被韓家派惡奴搶奪侮辱玩弄,或親友被這些狂徒殘忍殺害。

    如今好不容易覓得複仇機會,如何肯放過,“他們虐殺我們親友手足,淫殺我們妻女姐妹,我們勢必將他們千刀萬剮,方能泄心頭之憤!”

    “各位鄉親父老!”

    劉弈便勸道,“剛才我讓你們這樣做,是為了讓他們知道,要是做了惡,總有懲辦的法子,休要有恃無恐,所謂天網,恢恢難漏,所以最好不要作惡。但抓到他們,折磨而不殺,到底是惡人行徑。所以,你們如今可以一刀殺了你們仇人,但折磨這種事情,還是少做吧。”

    那幾人不服氣道,“方遊公子,您幫助我們製服他們,我們自是衷心感激您的大恩大德。但如今聽到公子此言,我們少不得要和公子辯上兩句。就容得他們虐殺淩辱我們窮苦人家,卻不許我們以彼人之道還治彼人之身麽?”

    “我們虐殺這些人,千刀萬剮,淩辱處死他們,那我們與他們這些惡人,又有何區別?為了報仇而變成我們仇人那樣的惡人,這不免悲哀。”

    劉弈到底覺得這些人身上似著某些秘密等待挖掘,不應該這麽急著殺死。

    隻能窮搜枯腸,苦口婆心勸解道,“這也是冤家宜解不宜結的道理。你容我讓,各退一步,海闊天空,大家少一點凶戾之氣,和和樂樂。我們想要的晏清烏蘇集不就是這樣的嗎?”

    “試想,人豈是生來便是惡與善人之分?他們其實也曾是人之繈褓愛子,也是人之父兄弟與朋,他們走到這一步,鋌而走險,積重難返,或多或少,也是在經營日子,隻為給予身邊人更好的生活。”

    “隻是他們戾氣重了些,不肯安分守己,以致走向了行惡一途。而我們,若果過度放縱心頭貪嗔癡等欲念,放縱無度,暴戾恣意,是不是有一天也會步了他們後塵,做些不仁不義之事,損害良善之人的性命利益,以謀取暴財驟利?”

    那四五個人,沉默良久,才問道,“既然如此,方公子剛才為何又讓我們割肉發泄?直接讓我們揪出仇人一刀殺死,豈不是一下完事可?”

    劉弈笑了笑,他指著那些豪奴惡徒,“我讓你們發泄一下,割他們兩刀,主要還是為了懲戒作用,好讓他們知道,隻要條件允許,他們也會淪為被人欺淩的對象。”

    “當然,也是讓你們發泄心頭被欺淩的怨恨,同時警惕這種可怕的惡念,就是因為這種東西,才使得世上多了這許多的惡人。當然,這裏麵肯定也有好些罪不至死的人,他們其實就是不知道警惕這種惡念,盲從惡人,以致於最終可能泥足深陷,無可自拔,積重難返。”

    那幾個人聽罷劉弈一番話,彼此對視,感慨道,“若非方遊公子,我等幾乎成了惡人呢,算了,左右我們都出了一口惡氣了,這殺人的勾當,我們說隻是凶狠的說,到底還是不敢做的。”

    有人附和,“是啊,這些人是海客,其實就是助紂為虐之輩,但來到集上沒多久,主要罪孽,還是那韓家父子,牛賬房,還有棒三所為。這些人固然桀驁,終究沒太大劣跡,還是留著給公子處理吧!”

    也就是這麽一來。

    不久有人便在這裏建立祀廟,名為方遊祀,感念遊俠公子方遊的恩德,和宣傳他的仁義說教。

    又到久遠後來,也不知道是誰,終於聽說當日遊於此地除暴安良的俠士,便是漢室王爺劉弈,遂將之改為弈之祀,此乃後話不提。

    這些人走後。

    “公子剛才的話,說到我們心坎裏去了。”

    “我們背井離鄉,所圖何來?還不是為了謀生,為了給故裏親人一份安穩的生活?”

    “其實我們亦深知韓家父子不仁不義,奈何他們能幫助我們靠近袁術,獲得更好的收入,以遙寄故土親人,以致於昧了良心,幸得公子,警醒我們,不至於繼續迷失!”

    “方遊公子,您深諳符道,想必是玄門傳人吧,玄門手下,素多世間行走,吾人等,受公子感化,願為公子手下,行走世間!”

    這些人聽了劉弈這番話,竟深深觸動,紛紛用蹩腳的漢語表達心頭意願。

    是以竟表示願意跟隨俠客方遊。

    劉弈聽得驚訝,“諸位樂意向善,自是好事。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所謂放下屠刀立地城佛,若各位從此能從義從仁,本公子亦願意既往不咎。但請說說你們口中的符道,玄門傳人,世間行走究竟為何。”

    眾人吱吱喳喳,竟說出一番令劉弈訝異無比的事情來。

    倒不是他們真知道什麽符道,玄門傳人,世間行走諸類的事情。

    而是他們的來曆。

    原來這些人,都來自東南海外。

    他們自言海外有著廣袤的海域海島,與大片的陸地。

    上麵竟爾居住著形形式式的種族。

    且大都是從漢土流亡出去的。

    他們因為各種原因,機緣巧合,移居海外,如今甚至建有國家,占據疆土。

    比如一些人,說他們先輩。頗有冒險精神,為探究世界盡頭,桴海而去,到了彼處。

    比如一些朝代更迭時候的亡國之眾,一些得罪了朝廷之人,在中原各地,毫無立錐之地,於是遁入海外。

    東南海外,此刻居然建有國家,都是來自我大東方?

    劉弈聽得心頭一動,“有沒有徐福的人?”

    雖說徐福不大像會往東南海域而去,但依照他帶著那許多的童男童女,還有各行各業,那麽多的技術工人。

    那發展開來,豈容小覷?

    說著,他唯恐諸人不知道徐福底細,又將徐福之事細細說來。

    “那倒沒有。”

    放台鴻回答道,“但秦時到達海外之人,還是有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