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教導曹丕
字數:4013 加入書籤
東斷右翼,北守白馬,主力備軍於官渡,進可攻,退可守,此計萬虞!
饒是郭嘉,荀彧等謀士聞此言,也不由狠狠一怔,震驚詫然之色可謂溢於言表。
誰能想到一個八歲孩童對戰場之事竟有如此智慧?眼光如此之毒辣?竟一眼便看出了整個戰局的中心所在便是在官渡?!
事實上,從袁紹起三州之兵向北,曹氏眾人便意識到了官渡乃是關鍵所在。
官渡以北便是河水,劉延守白馬乃是曹軍第一道屏障,而以東便是兗州,曹軍的糧倉,以西便是當年袁紹統領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河內,袁紹布以重兵。
從河北進入河南,官渡乃是絕對的軍事要衝之所,一旦官渡失守,袁紹便能長驅直入,占領曹軍的糧倉兗州,而後控製偌大的河南,從而徹底孤立整個許都。
所以這場戰爭在尚未開打之前,荀彧,郭嘉,程昱等人便意識到了官渡才是此次戰爭的關鍵,若能守住官渡,袁紹必敗,而若守不住官渡,曹操則亡。
但這是他們通過經年累月的實際作戰經驗,以及他們對河南河北地勢地形牢記於心做出的判斷。
然而曹秀才多大?他哪裏知道什麽叫打仗?他又哪裏知道河南河內的地勢地形?他是如何一眼洞穿官渡乃是關鍵所在的?
奇才,不可謂不是奇才!
聽到曹操都是如此驚歎,曹丕與曹洪的臉上更是火辣辣一片,像是被人狠狠打了一記耳光,兩人皆是不由自主的低下了頭,不敢抬頭視人。
曹操的目光掃過二人,但卻並未久留,而是直接朝著眾人道:“此次北征,秀兒為我軍師!”
眾人一聽此言,更是震驚萬分,紛紛舉目來看。
曹秀則是一愣神,詫異道:“祖父,您要帶秀兒一起北征嗎?”
曹操笑問道:“你不想去嗎?”
這......
曹秀一時語塞,他還真沒想過親自去。
他原本是想著自己頂多獻言獻策,給曹操想好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然後坐鎮於許都來控製整個戰局。
可沒想到曹操竟然要帶他一起去,這可實在是出乎了他的預料。
“秀兒當然是想去.......”
於是他小聲的嘀咕了一句。
“好!此事就這般決定了,三日之後,啟程官渡!”
事實上曹操早在一年多就在準備防禦工事,此次按照曹秀所言,他當然要親赴官渡以備戰。
兩軍相峙的這一年多,對於曹操而言乃是巨大的負擔,若長久拖下去,勝負孰未可知,故此他必須要主動出擊,尋求戰爭的勝利。
而今日聽曹秀一言,可謂讓他醍醐灌頂,當然要帶著曹秀一起前去了,萬一戰場形勢發生變化,曹秀也好直接給他相應的建議不是?
在用人這一塊,曹操比袁紹可要英明多了,這也是史上曹操能取得官渡之戰勝利的最重要的原因所在。
事既已定,眾人再無分說,紛紛下去安排。
而曹操卻單獨把曹丕留了下來,待得眾人走後,他這才一臉陰沉的看著曹丕道:“你知道你今日錯在哪兒?”
曹丕本就心神忐忑,猛的一聽此言,頓時嚇得魂不附體,急忙拜道:“兒不該胡言亂語,不該紙上談兵,父親恕罪!”
此時此刻,他哪裏還敢有任何的辯解,隻嚇得連連求饒。
因為他知道曹操的脾氣,一旦曹操覺得自己沒用了,那便不會再給自己任何機會。
當此緊要關頭,他曹丕豈能被曹操遺棄?他還要借著此次征討袁紹建功立業呢。
“你未經沙場,不知厲害,光憑臆測本無可厚非,誰天生也不是打仗的料。”
“為父像你這麽大的時候,也隻是個整天說大話的人。”
但這一次,曹操並未如何處罰曹丕,反而跟他和風細雨的說起話來。
“宛城一戰,為父差點喪命,你也差點被留在那裏,經此一戰為父心想你或許不該再跟隨為父上陣殺敵,自你出身,為父也從未教授過你兵法韜略,你所學者,皆是聖人古言,仁德孝悌,非兵家之事。”
“然此次你主動請戰,為父其實很是欣賞,也願意相信你,讓你嚐試。”
“但就謀略戰法之上,你多有不足,比之秀兒更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裏。你是叔父,當應大度,我們家出了這樣一個曠世奇才,乃是我曹氏之福,漢室之福,你可明白?”
曹操不是聾子,也不是瞎子,這司空府,許都城內發生的一切,他都盡看在眼裏。
他未曾提起,那是因為他覺得某些事還犯不著他親自點提。
可是他一旦提及,那便說明有些事,已經觸及到他的底線。
他此番如此跟曹丕提醒,就是想著讓曹丕意識到曹秀乃是他曹氏之人,乃是他曹氏之幸,非外人也。
既是一家人,便不說兩家話,和睦共處才是他最願意看到的。
“兒明白,兒謹記父親所言,須臾不敢忘!”
曹丕當然也知道這是曹操在點他。
“秀兒之智,神鬼莫測,有他跟隨父親一起北上,父親必定無往不利,大破袁紹!”
“兒隻希望也能隨跟父親一起,雖不能揮斥方遒,縱橫沙場,但若能陪在父親身邊,為父親牽馬執凳,那便是孩兒的榮幸。”
曹丕說著,臉上不由滾落下淚珠,一張臉看上去淒楚不已。
饒是曹操見了,也不由心軟,上前將之扶起,輕聲道:“你的孝心,為父知曉。為父既答應了讓你一同前去,便不會再駁你。”
“但你要知道,此一戰關係我們全家性命,萬不可兒戲,上了戰場之後,一切都要聽從上將調度。”
“你是府中大公子,應當為你的兄弟侄兒們做一個表率,明白嗎?”
實際上,曹操並未有多厭惡曹丕,隻是曹丕在各方麵的表現都略顯平庸,而曹秀又在各方麵表現太過優異,這才讓他無意之間便疏遠了曹丕。
然細細想來,曹丕始終是他親兒子,始終是司空府的大公子,他身為父親,該教的還是得他來親自教授。
要知道自古以來,立嫡立長乃是天道。
那戰國七雄之中的趙國,可不就是因為沒有遵循立嫡立長,十二位君主當中便發生過十一次內亂?
曹操熟讀史料,豈不知這些古之訓誡?(www.101noveL.com)